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5篇)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東周列國志讀後感(通用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1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叫《東周列國志》的書。

  這本書記敘的是從西周末年周幽王朝政敗落敵人入侵,東周建立一直到六國被滅,秦始皇統一天下。

  這裡講述東周時期的各位諸侯王互相爭戰,互相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別的國家談和當人質,這種方式讓我感到古代人思想的落後,心眼不好,而且一道各國發生矛盾,兩國交戰時,被攻的一方城內除了衛兵之外還要讓百姓也扛上斧門。棒子。錘子來守城,真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大王是怎麼想的,衛兵就要保護百姓,讓百姓先撤,如果百姓也要戰鬥,那衛兵和百姓有什麼差別,百姓當不當衛兵有什麼關係呢?這讓我感到古代人的精神、意志太落後,只會索取,會奉獻的沒幾個。而有一點讓我最痛恨的就是,為什麼在守城彈盡糧絕時或天災人禍沒飯吃時,就把自己家的小孩子或是看到的小孩子,不管是親生的還是領養的,不管是親戚的還是朋友的全都將小孩……為什麼小孩就要被大人或老人吃掉,為什麼古時的大人就不能割兩塊自己的肉給孩子吃。古時的大人跟現在的媽爸跟本沒法比。我也不說了,大家都眼見為實。為什麼那麼殘忍,怎麼能……他們也有捨不得的,但他們不是大家都餓著,寧願餓死,也不動孩子一個手指頭,而是兩家人交換孩子,互相吃肉!可氣!可恨!可惱……

  後來各國連年征戰只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這七國,最後秦國滅了其他七國統一天下。這時東周呢?早就在歷史上記錄住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2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東周列國志》的歷史書籍,這本書演了春秋戰國時期各種精彩緊張的歷史故事,讀後讓我深有感觸

  本書第七十一章二桃殺三士我很喜歡,不過我主要還是敬佩故事裡的主人翁晏嬰,他居然可以用兩個桃子就搞定了三員大將,這麼高的智慧這能不讓人敬佩假如讓一個正常人來想關於這件事的辦法,他恐怕想破腦子也想不出這麼高妙的辦法啊!但是晏嬰卻當場想出這麼一個妙招,這一點這能不讓人敬佩他呢 ?

  本書第九十六章不屈的藺相如我也很喜歡看,藺相如的機智也十分讓我敬佩,兩次幫趙王解圍,他雖然不會帶兵打仗,但他憑一張利嘴和智慧就給了秦王兩次重重的回擊,如果是別人恐怕到了秦王的地盤連話都不敢說,但藺相如卻表現得從容不迫。這怎麼能不讓人敬佩呢?

  還有書中的第三十二章諱疾忌醫也讓我愛不釋手,故事中的扁鵲好心好意的為齊桓公看病,但齊桓公卻毫不領情,還說其求名心切,真是好心當做驢肝肺,最後齊桓公因不聽扁鵲的話而活活病死了。現在世上的好人太少了,如果人人都像扁鵲那樣樂於助人,那人與人之間就不會有猜疑,但人人都像齊桓公那樣的話那人與人之間將會發生更多的猜疑,人與人之間也不會再互相信任了。

  書中雖然有許多的好人,但壞人也不是沒有,比如在書中第三十章出爾反爾的晉惠公就不是什麼好東西,在晉國遇到荒年時,秦國給予他救濟糧食,但當秦國遇到荒年時,他卻乘機攻打秦國,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最後他也沒有什麼好下場被秦國俘虜了。如果晉惠公也給予秦國救濟糧食的話,便不會遭此下場了,如果人人都像晉惠公那樣忘恩負義的話,那世上就不會再有樂於助人的人了,國家也會亂的不成樣子了,所以我們要反對這樣的是發生,而要多幫助別人。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在瞭解歷史時用其積極的一面走向未來,用消極的一面鞭策自我。只有這樣人人才能進取,社會才能進步,國家才能自強!世界才會太平!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3

  這是一本好書。它能告訴我春秋戰國時期的帝國興衰,能讓我知道各國之間爭鬥的激烈,它還能讓我們認識春秋戰國時期傳奇人物的故事。這本書就是—《東周列國志》。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周從開始到滅亡,期間發生的許多事情。有烽火戲諸侯、商鞅變法、荊軻刺秦王等等,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在眼前,怎麼會不好看呢?其中秦王統一六國又滅亡的故事,我覺得很精彩:秦王統一後,看似很和平,可是,秦朝朝廷內亂,秦王不管政事,一心想長身不老,民憤四起。這是為什麼?因為國家不和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和平,需要。可是更需要國家內部的和平,否則就會起內訌。這就是秦朝滅亡的真正原因。

  這本書還讓我認識了許多傳奇人物:春秋戰國時期,有許多有才幹的聰明人,比如智勇雙全的伍子胥和精通兵法的孫臏。這些才高八斗的聰明人主宰了帝國的興衰。

  這本書告訴了我戰亂時的能人與和平真理。我喜歡讀這本書,已經讀了很多遍了。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4

  離思羈愁日欲晡,東周西雍此分塗”每當我讀到這句詩時,我都會想到我看過的一本書——《東周列國志》,它令我百看不厭。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歷史書,從昏庸無道的周幽王講至秦始皇嬴政統一戰國。中間有41個動人心絃的小故事,如:鄭莊公掘地見母,齊桓公稱霸諸侯,宋襄公仁義誤國,楚莊王一鳴驚人,孔夫子周遊列國,諸如此類。這裡面的人物一個個被作者馮夢龍描寫地栩栩如生,有雄心勃勃的秦穆公;貪婪虛榮的楚靈王;變法富國的。商鞅等等。東周列國志將這段歷史生動的展現在我們眼前,使我歎為觀止。

  東周列國志中有許多意味深長的故事,而我最喜歡的還是《義臣智保趙氏孤兒》,這個故事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晉靈公武將屠岸賈因與忠臣趙盾不和,又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竟殺死趙盾家300於人,僅剩孤兒趙武被韓厥大夫救起。屠岸賈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就是為了殺死趙武,以絕後患。程嬰與老臣公孫杵臼上演“偷天換日”之計,以犧牲公孫杵臼的兒子和妻子為代價,成功保住趙氏最後血脈。20年後,孤兒趙武長大成人,程嬰繪圖告之國仇家恨,趙武就殺了屠岸賈。

  這個故事讓我也想起了我們的生活。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就要像程嬰與公孫杵臼那樣,做善事卻不求回報。我們要懷著一顆坦誠的心,要對朋友講義氣,遇到別人羞辱你的時候,要忍耐,找到適合的時機再發揮你的才能。這就是我讀趙氏孤兒案的感言。

  聽完了這個故事,你們是不是很想讀一讀《東周列國志》啊?

  東周列國志讀後感5

  《東周列國志》是一本描寫春秋戰國時期的書,這個時期是我國曆史上一個既混亂又精彩的時期。記載了無數國家和個人在這段數百年的動盪不安中俯仰沉浮,講述了春秋列國時的許多史實。

  我仔仔細細地讀完了這本書,讓我感觸很深,書中描繪了許多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傾國傾城的美人,有力能扛鼎的壯士,有精於兵法的將軍,有心懷叵測的奸人,當然還有很多或昏庸無能、或精明強幹的君主。這些人物時而令我感動,時而令我敬佩,時而令我憎恨……

  《母子地室會面》是一個讓我感動的故事。當時鄭莊公發誓,不到黃泉,一輩子都不見母親。有一位正直之士穎考叔見莊公對母親不孝,便打了幾隻鴞鳥進獻莊公。當莊公問是什麼鳥時,穎考叔說是一種不孝之鳥,莊公默默不語。正好廚師送上蒸羊,莊公賞了穎考叔一塊羊肩,只見他卻用紙包起來要將美味孝敬老母,看到這一舉動後莊公觸動隱情,悽然落淚,挖地見泉,建一地室,母子在那裡相見,這樣既不違背誓言又能孝敬母親,我被他的聰明、睿智、孝心深深地感動。

  《楚莊王一鳴驚人》是讓我敬佩的故事。楚莊王即位後貪圖享樂、專橫跋扈,楚國漸漸衰敗,但後來十幾位大臣一起去勸說,楚莊王最終在忠臣的規勸下,他醒悟過來。他一鳴驚人,整頓內改,關心人民,經過多年的努力坐上了盟主的位置。書上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楚莊王知錯能改,還是一個英雄,我們要向楚莊王學習,做一個有錯必改的人。

  《褒姒千金一笑》是一個讓我氣憤的故事。周幽王性情暴戾,沉於酒色。他為了讓褒姒這個美人笑,聽信奸臣,點燃驪山腳下二十多座烽火臺。一時間狼煙滾滾,火光沖天,鼓聲如雷,震人心魄,諸侯以為國有變,紛紛帶兵前來勤王。結果確聽周幽王說是個玩笑,諸侯們面面相覷,憤憤而回。褒姒見狀,大笑不已,這卻給周幽王種下了亡國的種子。後來,犬戎真的入侵了,再燃氣烽火臺,就沒人來救援了,周幽王終於被殺死了。結果君不是君的周幽王因為戲弄諸侯而導致亡國。

  當然,這本書還有許許多多精彩的歷史故事,如“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故事,現已家喻戶曉,也演變成成語,成為中華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比《三國演義》內涵豐富,人物智謀比《三國》強,是值得我們反覆研讀的,建議你一定要讀一讀此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