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讀後感

《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讀後感1

  本學期, 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個好老師並不難》一書,感觸很深。

  首先吸引我的是“班主任應該有怎樣的情懷”。作為當了二十年左右的老班主任,我還一直在困惑著如何才能做好這班主任工作,成為學生喜愛的班主任,所以對這方面的內容比較感興趣。書中李老師說,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至少應該具備三種“心”:童心、愛心、責任心。對照而言,愛心和責任我還是有的,只是這童心似乎缺少了點,按照李老師的說法,童心就是指和學生有一種共同的愛好,而且班主任應該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如果能像李老師說的那樣,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去想一想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做,他們想得到些什麼的話,可能師生間的感情會更融洽,孩子也更願意接受你的教育。這樣想來,童心對於一個班主任而言,確實很重要,雖然對我來說要做到比較難,但我會盡量去嘗試的。

  教育是愛的事業。李老師深深打動我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沒有愛,便沒有教育。他始終如一和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李鎮西老師可以和孩子一起過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學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師愛”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間。當學生犯錯時,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瞭解學生犯錯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愛,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只有這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李鎮西老師對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在25年的從教生涯中這麼做的。“誰都渴望成為英雄豪傑、偉人巨匠,但受自身條件、社會環境等制約,真正成為藝術家、文學家、企業家的,只是少數。那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最好的老師呢?用李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他說:“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便不斷地向‘最好的教師’的境界靠攏”看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也增強了信心,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掩卷思索,獲益匪淺。我相信沒有最好,但是我相信可以越來越好,做自己心中最好的教師,讓自己在教育的舞臺上,演好自己的小角色,讓臺下的觀眾為自己的表現發自內心的喝彩。許多年後,我們不會都成為名家,但是許多年後,我們一定會桃李滿天下。

  《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讀後感2

  曾經看過一部港產電影叫做《可愛的你》,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主要情節是說一位打算提早退休的幼兒園老師計劃半年後和丈夫一起環遊世界,然而她偶然發現了一所面臨倒閉的元田幼兒園。幼兒園裡只有5個小孩,如果聘請不到校長,學校將被拆除。於是她毅然應聘,在這所破舊的幼兒園裡,不僅要照顧處於各種問題的五個小孩,同時也要面臨自己的人生考驗。當時看完後非常感動,心中想做個好老師的念頭非常強烈。但至於要如何做個好老師卻很茫然,只知道一個勁的埋頭苦幹對工作對學生要盡心盡責,可往往吃了辛苦卻收效甚微。直到看了李鎮西老師主編的《做個好老師並不難》這本書後有了極大的啟發,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想做個好老師,除了要遵循傳統,本著“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原則外,更多的是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實踐中不斷反思,用智慧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善於反思

  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教學水平的發展將大受限制,甚至會有所滑坡。”為此,波斯納提出了一個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該公式體現了教師成長的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反思實踐的過程。

  要學會反思首先要有問題意識,把平常中習以為常的事情當成問題去研究。找到研究的問題後去思考,打破傳統思維,多角度的進行發散性思考,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實施方法,去檢驗其執行的效果。當然整個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總結提升,持之以恆。

  做班主任也有一些年頭了,這些年和學生相處的點點滴滴成為我職業生涯中不能抹去的一段重要記憶。如何和學生友好相處,讓學生信任自己,和學生面對面的交談成為溝通彼此內心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一開始我很怕和學生單獨聊天,生怕學生會處於自我保護的本能產生“敵對”情緒。後來在每一次和學生談話後我都要仔細回想自己說的每一句話是否有不妥當的地方,我說的哪些觀點是這個學生可以接受的,同時從愛好興趣、家庭、性格、交友等方面多角度的去了解學生,尋找合適的談話切入點,慢慢的事情做起來也就越來越得心應手。從《做個好老師並不難》中我得到啟發,老師不僅要“能說”還要“會寫”,我把在工作上一些對自己影響比較大的事情記錄在自己的空間裡,漸漸的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讓陷入職業倦怠的我“柳暗花明又一村”。

  嘗試創新

  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就必須具有創新精神,一個墨守成規、故步自封的教師,勢必不受學生歡迎,勢必被時代淘汰。我們面對的每一屆學生,通常在年齡上差三歲,在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三歲一個代溝”一點都不誇張,所以我們不能總用老方法來教育學生,我們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不斷嘗試去改變自己。

  創新我認為首先是一種心態,勇於創新的老師肯定是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有一顆永遠年輕的心和一個時刻開放的大腦。創新也是一種作風,意味著教師要不斷地探索以便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風格,能夠試圖從不同的角度對那些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事情作出新的解釋,能夠對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審視,能夠對那些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種種說辭予以警示。

  高一的學生在學習上嚴重缺乏合理規劃學習時間的能力,典型的表現在只要完成作業就覺得無事可幹。在這個問題上我除了按照以往的傳統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計劃安排上的指導外,增加了“計劃本”的微創新。要求學生對每天的晚自習和週末假期進行提前規劃,並且把執行情況記錄下來,我定期檢查,對有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這樣有效的保證了教育的落實情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

  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善於反思和不斷創新的精神,也許我們不能成為教育家,但起碼我們可以努力做一個好老師。

  《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讀後感3

  讀書是教師心靈的呼吸,在閱讀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今年暑假拜讀了李鎮西主編的《做個好老師並不難》一書。細細讀來對我感觸頗深,也有很多的感想,像是春雨滋潤了心田,如飢似渴般讀完了這本“寶典”,猶如在美麗的金秋時節收穫滿滿,給我精神力量。

  這本書收錄的是李鎮西校長和其他優秀教師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案例。富有啟迪的教育智慧,又有可觀、可觸、可感、可借鑑的教育實戰精華,手把手地給老師們示範做個好老師並不難!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老師對李校長做出了這樣的評價: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學生成長便成了享受,他教書也是享受;他把自己的感受真誠地寫出來,讀者讀起來是享受,我相信他寫書也是享受。把教學當作享受,同時讓學生享受成長快樂的老師,才是好老師。當我在網上聽完李校長的精彩講座再回過頭來品讀這些有溫度的文字時,彷彿李校長的溫和而堅定的聲音在耳畔響起。

  校園裡每天都不同的“故事”上演著,實際上這些偶然事件中就藏著教育契機,正是施展教育智慧的大好時機。可有時卻不知道怎麼辦,束手無策。《做個好老師並不難》這本書既有深入獨到的理性思考,又有生動鮮活的實踐案例分析;既有精彩的教育故事,又有具有代表性的實踐心得,還有這些優秀教育工作者對他們閃爍著理想主義光輝的教育情懷的詩意表達,給我今後的教育生涯指明瞭道路。

  讀了這本書,我更加清晰的知道教育是俯下身子傾聽,是用心靈播種心靈,教育就是享受詩意的過程。老師,多麼親切的稱謂,又是多麼偉大的稱呼。無論是李鎮西校長還是本書中起的優秀教師無一例外都是享受著深愛著教育這片土地的。書中的一幕幕是那麼熟悉,是教育生活中的的常態,看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法後,我突然意識到很多時候我的做法簡單、粗暴而且沒有效果。如果這樣下去的話,學生們非但不會收斂而且會變得更加變本加厲,因為他們發現把老師惹急了之後,老師的反應不過就是發一通火而已,不會把他們怎麼樣。瞭解到這一點後,我一般不會再大聲呵斥,而是課後把他們叫到辦公室跟他們心平氣和地聊一聊。聊的時候,我會先說說他們的優點,然後再評論他們在課上的所作所為。當我這樣做時,孩子們開始能夠聽進去我的話了,我跟學生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融洽。

  讀了這本書,我開始反思自己,展望未來。李校長無論多忙都一直擔任學校的班主任和語文教學工作,可見他對課堂和孩子們的深情。這本書給了我很多思路和方法來提升班主任的職業幸福感。也許做一些改變,我們班主任老師也可以愉快地工作和生活。記得一位前輩告訴過我,不當班主任的教師是不完整的。我以為班主任工作繁雜且又苦又累,李鎮西校長以自己的帶班經歷,帶優秀老師的真例項子告訴我們其實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是幸福快樂的。在這個小小的教育王國裡,與孩子們一起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一顆顆閃亮珍貴的童心點亮了我們的生活,盡情揮灑教育的汗水與智慧,收穫的將是整片花田。

  讀完李老師怎樣對待“後進生”,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教師在學生身上播種下自己的童心,愛心和責任心,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朋友似的友好關係,走進學生心靈,必然會結出最美的碩果。作為教育者,我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我們班,問題學生很多,有了李老師的指點迷津,心裡也有了些許準備,我想在新學期裡再面對後進生時我一定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著急、困惑,一定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找到更適合這些孩子的方法,也更快地為孩子引領一條適合他們學習、成長的道路。

  讀了這本書,我知道我們應該用行動去追尋教育理想。透過書中優秀教師的案例分享,有效的指導我們年輕教師,實際的解決我們班級中遇到的問題。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是淨土。李鎮西校長說過教師的成長,實踐是基礎,讀書是關鍵,思考是靈魂,寫作是成果。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故事都是精彩的,裡面有感動,有感悟,拿起筆記錄下來,靜待花開。

  現在我才深刻明白,要承擔起教師的職責,不僅需要我不斷地自我學習增加文化素養,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用愛心去灌溉。守住自己的教室,讓每一個生命在教室裡開花,讓生命幸福成長!感受師生之間最真摯的感情,感知受教育最純真的浪漫,胸懷一種理想、使命和信仰,與學生共同譜寫生命成長的精彩篇章。記得只要上路,就會遇到慶典。

  今天讀李校長的書,彷彿進行了一次精神洗禮。校園的林蔭道,我們用腳步丈量著一生的時間。我們的愛如燈塔,如星辰,指引著孩子未來的航向。回首自己走過的路,不禁慚愧萬分。一個充滿鼓勵的眼神,一個充滿溫情的動作,一個微不足道的幫助,卻使他們更靠近我,我也願做一名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我們用一生的平凡去書寫如歌的行板,教育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沉澱,我們在四季輪迴裡把白髮盡染,而我們收穫的是整個明媚的春天。教育無聲,堅守在最平凡的崗位上也能開出絢爛的花朵,沉下心來,靜待花開。讓我們不忘初心,銘記教育使命,心懷理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堅定前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