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

  看完《論語》、《莊子》和《孟子》後,就想看一看春秋戰國百家爭鳴時的其他“子”,因為《孟子》倡導人之初性本善,後來因為環境等影響,有的人變惡了,人的性善就像水從高處往低處流一樣;而《荀子》則認為人之初性本惡,需要教師的教導,以禮儀約束,使之向善,所以,就在網上買了《荀子》,以便跟《孟子》對比著學習。網上根據我的閱讀習慣向我推薦了《墨子》和《韓非子》,我也一併買下。讀了《荀子》和《墨子》後,我發現自己的觀點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原來從內心我是更認同《荀子》的,但荀子的文章太長、滔滔不絕,可能是認為性本惡的原因,自己也充滿了涙氣,將墨子和孟子批得一無是處,其過分強調“禮”的重要與我的認識也有偏差,我更趨同孟子的“仁”更重要。反而不看好的《墨子》,讀了之後發現其文風簡捷,說理深刻,其崇尚節儉也不像荀子批評的那麼過分,節葬等主要思想與我的觀點也相同,其注重工科科技的實踐也是我喜愛的,所以,變成了《墨子》的支援和擁護者,難怪《呂氏春秋》中記載,當時儒家的弟子和墨家的弟子幾乎一樣多,盛極一時,也是曾經輝煌過的,可惜後來工科不被重視,黑暗了20xx多年,現在又重新迎來光明瞭。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2

  說到孟子,我們還會想起"孔孟之道",他對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使後世將其與孔子並稱為"孔孟",且稱其為"亞聖"。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成人,孟母管束甚嚴,給後世留下了孟母三遷,孟母斷織的千古美談,成為母教之典範。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繼承併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遊說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孟子提倡"仁、義、禮、智",並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仁,就是寬厚,指同情、關心和愛護的心態,即"仁愛之心"。義,就是正直,指正當、正直和道義的性格,即"正義之氣"。禮,就是謙讓,指禮儀、禮貌和禮節的規矩,即"禮儀之規"。智,就是才能,指明辨是非、善惡分明和明理睿智的能力,即"智謀之力"。信,就是誠實,指誠實守信、堅定可靠、相互信賴的品行,即"誠信之品"。

  孟子是一個慨然以天下自任,富有使命感的大丈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處身於戰國亂世,他希望用自己的一套仁政理想輔佐諸侯統一天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在一個分崩離析,中央集權淪喪的時代,武力才是解決爭端,爭取利益的最有效途徑,孟子倡導的"仁政"必然難以被統治者所接受。雖然不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行,增益其所不能。"他仍以天下為己任,"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即他仍要把他的思想學說宣佈於天下,以此來影響並匡正世風世俗。

  除了像"孟母三遷"、"孟母斷機杼"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外《孟子·公孫丑》中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站在正義方面,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援和幫助;違背正義,必陷於孤立。關於這一點,告訴我們做事情的出發點要正確,才能得到別人的支援和幫助,得到大家的肯定和承認,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否則,即是你透過一些手段使自己佔據了有利形式,但最後還是會失敗。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之所以能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取得最終的勝利,就是因為我們的行為是正義的,得到了絕大多數人的贊成和支援。

  《孟子·盡心上》:"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為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這一點告訴我們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不斷積澱,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形成更開闊的視野和人生境界。在生活和事業的征途上,我們經常都只能看到眼前的事物的發展,或者"一葉障目",被一點小障礙阻擋了視線。為眼前利益的迷惑而看不到長遠的發展呢,為視野不夠開闊而錯失了機遇。因此我們要努力登上人生的"泰山",觀到事業的"大海",摒棄"井底之蛙"的心態,做一隻嚮往"井外世界"的"青蛙",向著更高更遠更開闊的境界靠近。

  所以孟子說:"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縱觀能成大事者,貴在目標與行為的選擇,也就是他們懂得選擇什麼放棄什麼。如果沒有目標,或者做多了無用的事情,必然陷入忙忙碌碌之中,成為碌碌無為的人。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到頭來只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終無所成。"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和"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是一樣的道理,所以,一定要捨棄一些事不做,去做該做的事,具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寧靜胸懷。然後才能有所作為。在這個社會里,有些人做著自己做不了或不喜歡的事而一事無成,有些人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而痛苦不堪。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3

  這幾天一直在拜讀《孟子》。這本記載著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先哲語錄的書籍,仔仔細細的閱讀著其中的每一個字,壓抑著強烈的好奇心不去參閱附帶的白話翻譯,殫精竭力的吮吸著原汁原味的古文風采,腦海中逐漸清晰的浮現出一幅極美的畫面,恍惚之中彷彿看見一位白鬚飄飄的長者站在歷史的長河之畔,娓娓道來字字真言。

  頗感意外的是書中的條條道義竟然與時下的人生感悟如此相似!這幾本書原來打算在半年前就買下來,可是當時身邊的一位長者對我說:“不要不務正業,你現在最需要看的書應該是《工程力學》,在你這個年齡閱讀這些古書仍然屬於玩物喪志。”

  當時只好嚥下口水離去。前些日委實經不住誘惑,碎銀購下,寄於案頭,呵護備至。注視著那精美排版的書籍,彷彿是深邃不止的歷史海洋,透過她們,看見的是兩千年前那一幕幕混沌初開、兵荒馬亂卻百家爭鳴的火熱畫卷,霎那間所有的高樓大廈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草野、泥路、棧橋、群獸,碧藍無染的無垠蒼天,童謠、民歌……誰還敢說沒有“時間機器”呢?!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孟子,為中華文化開啟了銜冠“亞聖”的新篇章。讀之,品之,悅然明朗於心。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4

  孟子,名軻。

  戰國時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仁政”的創立者和倡導者,有“亞聖”之稱。

  課餘時間我閱讀了孟子一文。

  讀後被孟子的母親所感動。

  孟母為了孩子的教育,為了兒子能有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一而再,再而三地搬家,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環境—————學堂附近,從而使心地善良,接受事物能力很強的孟軻開始喜愛讀書學習了。

  人們常說:孩子的命運是父母創造的。

  這話一點不假。

  孟子正是得益於母親的言傳身教,才走上了求學之路。

  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可憐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內涵。

  作為為人子的我,切身感到父母為我們的付出太多了。

  他們整日整年的四處奔波,掙錢,自己捨不得吃,捨不得穿,攢下錢來給我們用,把好的衣服讓給我們穿,把好的食物讓給我們吃。

  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學好本領呢?

  讀到這裡,我也為孟子的懂事而感動。

  孟子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他。

  他深知母親的不易。

  擔心母親孤獨,為了減輕母親的痛苦,不再找別的孩子玩耍,而是守在母親的`身邊。

  他是一個很有孝心的孩子。

  在求學的道路上,小孟軻刻苦好學,不厭其煩地練字,讀書。

  只因為他的刻苦,努力,最後終於成為一代傑出的思想家。

  我要向孟子學習,學習他對母親的孝順,學習他在學習上的刻苦。

  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回報給我的父母,不能讓父母的血汗白流。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5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是三字經中家喻戶曉的兩句話,我知道孟子就是從三字經開始的。說到孟子我們還會想起“孔孟之道”,由於他將孔子和儒家的思想繼承和發揚光大,後世將他和孔子合稱“孔孟”,尊稱其為“亞聖”。

  孟子名軻,鄒國人。透過學習,孟子認為孔子是有人類以來最偉大的人。他學習、繼承孔子的學說,併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的情況,發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提倡“仁、義、禮、智”,他說人生來就又不忍之心生出仁,羞惡之心生出義,恭敬之心生出禮,是非之心生出智,這四種心是人類區別禽獸的本性。並認為“仁、義最重要”。

  《孟子》中有許多具有哲理性的詞句,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五十笑百步,則何如?、仁者無敵、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等。在我津津有味地讀故事的同時向我灌輸了儒家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真是既讀了書有增長了知識,正如爺爺所說的那樣“一本好書就像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讓我沉醉”。對我而言,一本好書就像一位受益匪淺的良師益友,讓我敬重。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6

  僅讀《孟子》幾章,可將其為政理想概括為:為政一處,造福一方;為政一時,澤被千秋;為政以仁,民眾拱之如日月;為政以利,民眾視之如草芥。

  而對比今之為政者,有些領導,如日月乎?如草芥乎?其對己,恨不能盡天下之財物為我所有;對他人,恨不能有一毫財物為他所用;視己為至貴至尊,視他則至微至陋;口裡大呼君子當淡泊名利,自強不息,實則為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以利盈我;美其名曰領導就是公僕,心繫員工生存,實則為只讓牛兒奔跑,不讓牛兒吃草;口裡曰府首甘為孺子牛,吃的是草,擠的是奶,實則為員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果真是草,擠的確是鮮奶,而領導依然是高高在上的人,吃的是奶,擠的是邪惡與虛偽。

  民德不厚已久矣,民風不淳也已久矣!究其根本,上行下效已久矣!苟欲民德歸厚,則必得為政者以德文己,以己化民。如此則春風可化細雨,潤物亦可無聲。

  自己貪得無厭,而呼員工要大公無私;

  自己奢侈浪費,而呼員工要簡以養德。

  如此為政者,與禽獸何異?是披著羊皮的狼,還是披著人皮的獸,不得而知。唯願為政者能日三省乎己,為人為獸,自可定論。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7

  孟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一生的經歷很曲折,小時候的孟子因受環境的影響,很貪玩。孟母因此搬過三次家,第三次家,他們搬在了一個書院旁邊,孟子因此變得非常好學,時不時跑過去偷聽先生講課,孟母看到了很欣慰,就送孟子去上學。孟子在學堂裡,經常因為有自己的見解,而去頂撞先生。孟子長大後,創辦了一個學院,教導弟子。他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仁義治天下,就帶著弟子們去遊學。可是,無論他到哪個國家,沒有哪一個君王願意接受,他們都是以戰爭的方式來打江山。到了老年,他覺得自己的願望不可能實現了,就回到家鄉來教學。

  其實,孟子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對,因為戰爭,會給人類帶來災難,人們會無家可歸。用仁義來治理天下,人們都會擁戴這個君王,覺得這個君王是個好君王。

  就像我們生活中,常常因為些小事,而動怒,打架,為什麼不能靜下心來好好的談論,而是用武力來解決事情呢?現在,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在打仗,這有什麼好處呢?這隻會讓人們受苦,這些戰爭災區的人們是無辜,為什麼要他們來承受這一切呢?為什麼不能停下戰爭來談判呢?這對雙方都有好處。

  讀了《孟子的故事》我感觸很深,它讓我明白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用武力來解決,要用文明的方式來解決。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8

  讀了《孟子》中的第一篇專辨義利的文章。

  孟子見了梁惠王時的說詞。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已矣。”

  孟子曾言:“大人者,言必行,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這就是孟子義利之辯的最後結果。由此可見,董仲舒所謂“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程頤所謂:“人皆知趨利而避害,聖人則更不論利害,惟看義當為不當為”,皆與孟子的“惟義所在”觀點合若符契,孟子說:“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顯然,在孟子看來,仁義乃人之為人的本性,“居仁由義”的目的非為別的,只為實現其人之為人的本性。

  不過,朱熹《孟子集註》說得好,君子不言利並不是完全不想利,只不過不唯利是圖而已。孟子之所以說的那麼堅決,是因為當時的人唯利是圖不知世上有“仁義”二字,所以拔本塞原而救其弊,此聖賢之心也。

  對於我們今天來說,可用聖人孔子的“見利思義”來調節。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9

  對於造就人才與治理國家這兩個問題,古今學者、文豪、哲學家皆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孟子與他的思想便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顆閃亮的金星。

  短文一開頭,簡短明亮,直接提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可以證明人和是國家安邦,民族和諧,克敵制勝的首要條件。這反映了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政治思想。無民,何以有君?這種思想在《趙威後問齊使》中也有所體現。其實,第一章真正是在藉助戰爭來認證仁政的重要性。

  第二章開篇運用六個排比,透過舉出古代賢人志士的事實,體現出他們雖然出身平凡卑賤,但經過異於常人的艱苦磨練之後,終於成就了不平凡的責任,透過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正以其所不能。

  人恆能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與色,發於聲而後喻。這上文的基礎上,智者用透過正反兩面進一步論證出遭受磨難的好處,最終得到本文的論點。

  我認為,上帝公平的,人也是個有其智。是懦夫把自己變成懦夫,英雄把自己變成英雄。國家民眾的關係便是國家生存需要各種民眾維持,而富強則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0

  論語和孟子都偏向於關心社會政治,孔子的論語一致強調德,君子不器。出發點是修己,終點是治國。尊卑有序與禮,這個思想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保持社會現有秩序,所有從古至今王權都在利用這個。

  孟子的文章讀完很有酣暢淋漓之感,行文以喻譬理,大量運用排比,氣勢恢宏,說理性強。孟子文章主要還是以仁政思想為主,但孟子本人人格平等意識很強,他喜歡以五百年應期的聖人自居,也喜歡為先時代的聖人先賢辯護,為舜辯護的篇章最多。

  中國人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追根溯源就是先秦時期的諸子思想。華夏子孫吃思想老本,一吃就是兩千年,鮮有能跳出此框架者。

  孟子的思想不是無根之水,也是有來源的,主要來自上古和孔子之說。“仁者無敵”“民心所向”“不虞之譽,求全之毀”這些日常俗語皆出自孟子,感覺孟子比孔子更灑脫,更性情一點,他不僅喜愛辯論,還擅長辯論。“性善論”是孟子的“仁政”學說的基石,他一生和孔子一樣,奔波遊說君王施行仁政,未得償所願,晚年著書。

  他的學說認為人心本善,是環境的影響使人逐漸喪失本性,所以十分強調心性的涵養。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1

  有一天,我讀了一本書《孟子》這本書講了孟子從小到大的學習經歷。我喜歡讀這本書。

  孟子的學習歷程是這樣的:孟子3歲喪父,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在母親一個人的肩膀上。孟母很重視兒子的學習,一心想把孟子培養成有學問的人。孟子很貪玩,孟家旁邊有一塊墓地孟子和夥伴們經常模仿出殯。孟子的父親也是一位有學問的人但英年早逝,孟母想讓兒子像他父親一樣有出息。為了讓孟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遷到城裡,但孟子和夥伴也經常模仿賣貨的、打鐵的、殺豬的。於是孟母有把家遷到學宮附近。學宮是讀書勝地,許多人在那裡學習。孟子初送到學宮,還很用功,不久,孟子又開始玩耍。有一天,孟子正在上課,他突然想起村東湖中的天鵝,想射一隻來玩玩,於是再也坐不下了。於是趁老師不注意,溜了出去。母親知道後把辛苦織的布剪斷。孟子見了母親割斷的布,恍然大悟。於是孟子開始好好學習,最後成了一位大學者。

  孟子雖然很貪玩但是他能洗心革面、大徹大悟這種精神也是值得學習的。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2

  這個寒假,我看了《孟子》這本書,對孟子其人其書有了一些瞭解。

  孟子名軻,從師於子思,後來,他授經講學,帶領弟子周遊列國。晚年與幾個學生一起著書《孟子》。他是繼孔子之後儒學思想的一代尊師,被後人稱為“亞聖”。《孟子》這部書大多在寫孟子向各國諸侯極力推薦的“王道仁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另外,在個人品德修養方面,它繼承了孔子的儒家學說,並加以闡述和發展。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恆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在家,家之本在深。”可見天下的基礎在於國家,國家的基礎是每一個家庭,而家庭的基礎是每一個組成家庭的成員本身,可見只要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這個家庭就會變得幸福美滿,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的話,這個國家必定繁榮昌盛,若是每個國家都繁榮昌盛的話,天下就太

  平了。所以,只要每個人都做好份內的事,世界就變得美好了。(.)

  社會如此,學校亦如此。如果一個班內的每個學生都認真學習,那麼這個班就會變成尖子班,如果每個班都這樣,那麼這所學校就是名校了。但這還是得靠每個人的努力,只要每個人都把自己管理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那麼這個集體就都好了。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啟發,以後,我要好好研讀《孟子》,讓它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3

  “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查;放飯流飲,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孟子提到,作為子女不能守三年之孝,卻要求其他晚輩守孝,責備他們不哭;自己不注重吃飯禮儀,卻關注別人啃骨頭時牙齒是否會掉;這就是所謂的不識時務,人不清楚自己,卻又去關心其他不相關的人和事。

  在工作中,作為管理人員的我們,有時候也在犯類似的錯誤,對於沒有做好的工作,我們很少去反思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反而去要求或質問下屬為什麼沒有做好,造成自己工作被動,這就是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不清楚自己所犯的錯誤,卻又去要求別人。古訓“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出現問題時先從自身找問題,更有利於我們找到工作沒做好的原因,多反思以前工作中的得失,才能為以後的工作找到正確的方向或方法。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通機變者為英豪。在工作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多思考,謀定而後動,多思考自己的不足和過失,總結過去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對於不足和過失一定要分析出造成該種狀況的主客觀原因,刨根問底,才能真正做到讓失敗或過失成為通往成功的臺階。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4

  我感覺讀完了《孟子》自己改變了個人,孟子這本書每一句都提醒我改變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說,以前我在家裡喜歡說髒話,媽媽對我說,出去玩要早點回家,而我,卻很少遵守媽媽的話,常常很晚才回家,回到家我給媽媽說,我下次再不玩這麼晚了等等……但有每次都犯,這些壞習慣我都在漸漸地改正。我以前覺得自己記憶力很差,至從讀了《孟子》這本聖書,我發現自己的記憶力其實超級好,我感覺聖書跟普通的書比起來要智慧與奧秘很多,意思雖然現在不能完全領悟,但感覺這些聖書對我將來會有很大用處。

  書院裡對我最親的人就是程老師,她教我讀《學庸論語》、《孟子》,我還記得有一次,身體有點不舒服,程老師每天都摸著我的頭關心我,看看發燒沒有,謝謝程老師!我到張老師那個班也上過課,所以也謝謝張老師!書院裡還有很多經常陪我玩的同學:胡鏸文、姚月、阮俊傑、姚星、遊疏霖、徐慈佑……謝謝你們!

  進入弘毅厚謙書院是為了讀聖書,受聖賢教育教誨。我現在已經背了五萬多字了!而進文禮書院需要二十萬中文和十萬英文才能進文禮書院,我要很你努力的向進入文禮書院的目標去努力。爸爸告訴我聖賢教育可以幫助我一生。爸爸還要求我把佛經一起背,爸爸還想最終把我送去當和尚成佛,但我也不介意。我其實也很喜歡讀這些聖書,爸爸告訴我,我先要打好基礎,以後要去文禮書院或去孔子學堂深造。

高中生優秀讀後感:孟子的讀後感400字15

  讀了《孟子》之後,我明白人生的一些哲理,收穫了為人處事的方法,感到自己明白了許多道理。

  這本書主要講了孟子在學習與傳承孔子的孺家思想時說出的、做出的一些富有哲理、真摯的語言與行動。書中一個個小故事不但給人們帶來道理,同時還反映了當年諸侯之間相互爭鬥的黑暗官場,體現了當時人民對光明,對公正的的嚮往。

  這本書一共有一百一十個小故事,讀完後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就拿 “ 反省 ” 來說吧,這個故事主要講了 “ 我愛人,人卻不親近我,我治理人卻不能把人治理好,我就應該反省一下我的仁愛與智慧,我敬禮人,人卻不回敬我,我就應該反省自己的敬意有沒有問題。大凡做事不能得到對方應有的反應,就應該在自己的身上反省,等到自己的身心順應了那天下的人,自然都歸服你了 ” 。結合生活實際,我對這個小故事理解是這樣的:《詩經》上曾經說過: “ 常常思念行為是否合於天理,自已去追求那圓滿的幸福。 ” 人與人相處,就像是照鏡子,你對鏡子笑鏡子中人也對你笑。

  讀了這本書我彷彿經歷了一場心靈的盛宴,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追尋孺家之美,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