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後感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1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文,其結構之巧令人叫絕。其情節全部建立在“偶然”的基礎上,而又讓人渾然不覺。

  巧遇李小二,陸虞侯正好來李小二店裡喝酒,草房正好塌了,陸虞侯正好來山神廟看火……如此多的巧合推動了事件發展,要想令之天衣無縫,作者的筆力必有其過人之處,令人細細想來,偶然也並非無中生有:林沖為人頗好,助人無數,反助之人中有一個在淪州也沒什麼;李小二手藝好,又正在營前開店,陸虞侯等來他店中也是自然的;天氣冷,林沖打酒,草房被雪壓塌,也說得過去;草料場邊只有山神廟可以避雪,陸虞侯等至此看火更是理所當然了並且,這此巧合除了事實邏輯外,還有大量作為鋪墊的細節描寫,這使得它們顯得更加可信、更為自然。

  這種由一系列的“事件”組成故事的模式,有點近於“佳構劇”。例如王爾德的喜劇,精緻巧妙得像一個肥皂泡,雖經不住邏輯的考驗,但在自身的藝術世界內則十分完美。當然,《林教頭風雪山神廟》與西方戲劇的情節足很不一樣的,首先很明顯的,它是一部長篇的一個章節,因而一直在向前發展而不能駐足,人物的性格在這一系列偶然事件中不僅僅得到展小,而且是處於發展演變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林沖性格的這變化軌跡,看到社會如何將這位英雄步步逼上梁山。

  “上帝的骰子一擲,不排斥偶然。”詩人馬拉美這樣寫道。金聖嘆評《水滸傳》說,《水滸》有反筆、有正筆、有逆筆、有藏筆,筆筆寫來,無不恰到好處作者才情俱現。而中國畫理論也有“似奇反正”的說法,奇中見正,正中見奇,多姿多彩的筆觸,畫出了《水滸》一幅大畫。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2

  在《水滸傳》裡,有許許多多的英雄,像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一丈青扈三娘等等,而豹子頭林沖則是比較早出現的其中一位。

  他有一個美麗且賢惠的妻子,有美滿的家庭和很高的社會地位。

  可在的背景下,卻使林沖這位本不會造反的人偏偏鋌而走險,走上了梁山。

  林沖從屢遭迫害卻不願反抗,到橫豎是沒有活路,只有奮起反抗在災難中殺出一條血路。

  使他成為的代表和象徵,終於顯露出真英雄的本色。

  在林沖上梁山故事的前一部分,《水滸》以十分細膩的藝術筆觸,反覆描寫林沖雖屢受迫害,卻不願反抗的心態。

  在高衙內調戲他的妻子時,他為了不得罪他的頂頭上司,而又保住他那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的職位,所以他忍受了這奇恥大辱,以求平安無事。

  誤入白虎節堂是高俅陷害林沖的一個大陷阱。

  由於當時上司如父母的封建社會,他怎麼也不敢把上司往壞處想,更不會想到上司還會無端地陷害他。

  此外,恐怕他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利用這次機會與高俅套近乎。

  所以,他把一個騙局當真了,自己把自己的眼睛捂起來,往陷阱裡跳。

  直到被捉,才醒悟過來。

  到了被刺配滄州牢城,由於柴進的書信,他暫時在牢中過得還不錯,也只等著有一天遇赦,便回東京去。

  然而高俅仍然不放過他,派陸謙和富安來謀害他。

  草料場得一場大火,林沖僥倖沒有被燒死,可是會東京的路卻被燒斷了。

  於是林沖只好把陸謙三人都殺了,並且剖開了陸謙得心。

  儘管林沖的殺人手段是殘忍了一些,可是他有好好的一個家庭,這樣頂天立地的一個禁軍教頭卻被高俅,陸謙迫害得家破人亡、有國難投,就更應該用這種嚴厲的手段懲罰仇人!只是這個時候,林沖才顯露出他那真英雄的本色!終於是氣魄宏大得造反英雄!林沖在奔往梁山的途中,在朱貴酒店的粉牆上寫了一首詩:

  仗義是林沖,為人最朴忠。

  江湖馳譽望,京國顯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類轉蓬。

  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東。

  這首詩概括了一個朝廷命官被逼上梁山的原因和經過,顯示了林沖丟掉幻想以後激發出來的反抗精神,迴盪著一股悲壯的英雄氣。

  總而言之,林沖終於是英雄了,終於是一個氣魄宏大的造反真英雄!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3

  水滸一百零八將中最喜歡的還是林沖。

  認識林沖是在小時候看水滸的時候,那時候不懂,就只是覺得林沖很厲害,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那時候對英雄總是有種盲目的崇拜。

  所以很喜歡看水滸。

  現在讀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這篇文章,我對林沖這個人又有了新的瞭解,而不僅僅是那種盲目的崇拜感。

  林沖,東京(現河南開封)人,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生性耿直,愛交好漢,武藝高強,慣使丈八蛇矛。

  金聖嘆這樣評價林沖:《水滸傳》中林沖是第一忍人,也是第一狠人。

  讀這篇課文,讀懂了林沖,也讀懂了那個時代的黑暗與汙濁。

  生於官家,曾任京官,空有一身正氣與高超的本領,卻遭人陷害,淪為囚犯,被流放到風緊雪驟、蕭瑟荒涼之地,處境是何等悲慘;被至交好友出賣、無辜受禍,心境是何等悲涼;與家人分離,獨上滄州,林沖又是何等的孤獨;報國無門,護妻無力,林沖是何等悲哀!岳廟燒香受辱,他怒髮衝冠卻忍而不發;白虎堂無辜被陷害,他為保家人忍痛休妻;解押滄州路上被百般虐待,他咬牙掙扎委曲求全;野豬林險些命喪黃泉,他大義保下差役;風雪之夜,草料場無處安身,他為求苟安還是忍耐。

  當他終於發現這一切都是一個陰謀,終於忍無可忍,他胸中積壓多時的怒火如火山爆發般噴湧而出,在山神廟殺了差撥,富安,陸謙三人,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林沖在我心中留下的總是一個又一個背影,沉鬱,緩慢,行走艱難。

  當他的妻子被調戲而他又沒能為妻子出氣的時候,每日喝酒買醉,在長長的街道上鬱郁獨行的背影;發配途中被燙傷了腳,艱難地走向野豬林的背影;風雪夜上梁山,中途喝醉了酒踉踉蹌蹌倒下的背影。

  林沖形象的經典就在於他的.真實,他的那種不幸是可以激起我們共鳴的不幸。

  君本忠義善良,奈何落草為寇?到底是怎樣的黑暗使得這樣一位錚錚鐵骨、豪氣干雲的英雄走上了一條反抗官家的不歸路?

  昏庸的政治、黑暗的現實生活,是扼殺英雄豪傑的劊子手。

  林沖,本是安分守己、一等一的良民。

  他拿著朝廷的俸祿,奉公守法,安於朝廷的統治,對不平事雖有不滿不敢反抗……可以說,他是統治者的忠實僕人,是最最不應該也不可能反抗的人。

  即使遭到各種接踵而來的誣衊、陷害,也多次妥協忍耐,委曲求全。

  可是,這樣一個對朝廷,對社會,都妥協的人,最終還是走到了反抗這一步。

  這說明林沖對社會、對朝廷都已經絕望了。

  殘酷的現實把他對朝廷的忠誠和幻想都粉碎了!可憐林沖這一位錚錚鐵漢,生不逢時,處於亂世,更未遇明主,空有一身好本領,卻報國無門。

  是腐敗的朝庭、黑暗的社會壓迫把那個原本真正善良的林沖給殺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尸位素餐的酷吏佞臣,把林沖往死路上逼,逼到了野豬林,逼到了滄州,逼到了草料場,最終逼上梁山,落草為寇。

  天蒼蒼,野茫茫。

  天地如此博大,竟然只有小小的梁山能夠容得下一個林沖!可憐!可悲!可恨!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4

  雪夜,暖床閒臥,偶讀《水滸》,又至《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章,讀至深處,情牽神往,隨行就字,漸入書境。看那豹子頭落難迎風雪,不免一嘆,曰:千里白浪,不知風捲何處,青天不見彤雲布。萬里雪海,可嘆浪高難渡,好漢難覓人間路。飛雪無情風隨去,英雄落難無人顧。又見林教頭逢災遇山神,又不免一嘆,一個英雄,一個神仙,一個落難,一個遭貶,一個命數不偶,一個時乖命蹇,一個親人離,一個香火斷,一個茅屋塌,一個破廟殘。

  正感懷之際,忽而思前想後,感懷萬千。想這場風雪來得正好,正要失志英雄遇上貶謫神仙,偏要房倒屋塌遇上斷壁殘垣,才讓林沖死裡逃生,手刃陸謙,好教山神昭示天道,懲惡鋤奸。想到此處,遂有一感,曰:豪傑失路風偏緊,神仙下貶雪更沉。誰知風雪義氣重,再造英雄蕩世塵。

  由是觀之,成人者,非功也,難也。

  隨文情而下,林教頭殺得奸佞,手刃仇人,天道昭然,大快人心,而我獨有三嘆。一嘆者,頑石安敢比美玉、螢火安敢比皓月!奈何世間從來宵小高居華殿,而真星寒臥風雪。誰之過也?二嘆者,世間名門大剎不少,《水滸》調侃諷刺不小。大相國寺,廟宇何等華麗,香火何等興旺,東京汴梁又何等汙暗。正是:香菸凌碧落,課鍾震靈山。門寬皆可入,寺大好藏奸。世人眼拙而天公至察,看破殷勤繁盛全是假!三嘆者,《尚書》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天道昭然,天道隱然,人豈能知也?既不知也,何必算也!有此三嘆,又成一感,曰:金屋華宇迎蝦蟹,殘垣破廟臥真神。心機算盡全無用,天道昭然不由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