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

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1

  知識要點:

  1、讀後感是讀了別人的或著作之後,把自己的感想、體會寫出來的一種形式。

  2、讀後感通常包括兩個部分:讀和感。“讀”是基礎,“感”是由“讀”引發的,只有讀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

  3、讀後感有敘有議,以議為主,屬議論文範疇。

  考試說明:

  我們平時讀書,讀,思想上有時會受到啟迪,懂得了某個道理;感情上有時會受到觸動,產生某種聯想……懂得的道理,產生的想法,統稱為讀後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寫出來並加以闡述,便是讀後感。

  1、如何寫好讀後感

  寫讀後感應注意哪些問題呢?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1)吃透原文有感而發。

  要寫好一篇讀後感,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是對原文的基本內容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另一個是有一定的文字表達的能力。而就這兩個條件的關係來說,前者是基礎,是前提。因為讀後感的寫作,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絡實際,發表感想。如果對原文的內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夠準確,那就無感可寫或者感而不當了。 要想準確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內容,就必須在動筆之前,沉下心來,從頭至尾、一字一句地閱讀原文,對原文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並搞清層次和層次、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係,看一看這些層次和段落是怎樣圍繞著中心論點展開的。 當然,考生臨場作文,時間緊迫,是很難對原文進行過細地分析的。不過,作為讀後感寫作的基本程式和要求,上述要點是必須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誤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發,也才能寫得比較順手。有的考生寫作水平本來不差,但不去仔細地閱讀原文,還沒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內容,就匆匆忙忙動筆寫作,結果成績很不理想。

  (2)抓注重點精心立意。

  近幾年中考作文平分標準都提出了“立意新穎”的要求。就一篇議論文來說,“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論點的確立。而“新穎”主要包括兩層意思:一是要有新鮮的見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內容要深刻,有獨到之處,不能淺嘗輒止。要達到這些要求,應該特別注意的是要抓注重點,生髮開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謀篇,固然算緊扣了原文;而從原文的內容出發,抓住某一個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未嘗不算緊扣了原文。事實上,我們常見的許多寫得好的讀後感,並不是篇篇都緊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側面或某一點去寫,也必須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寫好。如果對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無知,那麼,對的各個側面的理解也就不會深刻,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動人心絃的讀後感來。

  (3)聯絡實際議而不空。

  凡是寫過一些讀後感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體會:讀了一篇,在某一點上有深刻的感觸,便很自然地聯想到與之有關的許多事情,許多問題。這種聯想的過程其實也就是聯絡實際的過程。 從近幾年來的中考作文來看,許多考生在聯絡實際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們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一些具體事例,來談自己的感想,讀來親切生動。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寫的讀後感盡是一些空洞的說教、政治口號、誓言之類,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於聯絡哪些實際,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範圍。大體說來,無非是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聯絡主觀的實際,即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例;二是聯絡客觀的實際,即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種種實際情況。只要是從內容的需要出發,聯想哪方面的實際都是可以的。

  (4)夾敘夾議以議為主。

  讀後感既然屬於議論文的範疇,那麼它的主要表達方式當然是議論和說明。不過,它要求從原文出發,聯絡一些具體事例,所以又常常用敘述這一表達方式。一般來說,讀後感的寫法是這樣的:從讀了某一篇談起,擺出中心論點。然後再舉出一些具體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內容),進而對中心論點加以論證。這是就的整體來說的.。就的某一部分來說,也往往是敘議相間,兩相結合。這樣就構成了一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在這裡,議是敘的綱領和統帥,而敘是議的根據和佐證。前者是論點,後者是論據,二者緊密結合,相輔相成。 這裡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堅持以議為主的原則。我們在聯絡實際、引用事實的時候,要始終不忘其目的是為了說明和論證中心論點。這就需要對事實進行歸納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義。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說來,引述不宜過多過細,能說明問題就可以了。還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時根據表達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關鍵性詞語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訣” 讀後感是議論文中最常見的文體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須掌握的一種文體。考試時,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訣”,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讀後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髮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感”的要點。不管採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2)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3)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絡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絡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4)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總結既可以回應前面的文章,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出號召。不管採取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後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鬆。 當然要寫好讀後感,關鍵還要讀透材料,抓準感點。怎樣讀透材料?一般說,如果是記敘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種品質,最有價值的語言行動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義;如果是議論文,就要把握中心論點;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領會其深刻的寓意。當然,讀一篇,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礎上,選擇最值得發表,感受最深,見解新穎獨到,最有針對性和現實感的感受來寫,一篇讀後感只能容納一個感點,其他感點無論多麼好,都要忍痛割愛。明智之舉是抓住一點,不及其餘,並圍繞一個感點,聯絡實際,談深談透。

  以上說的是讀後感,如果看了一部電影或電視劇,思想上受到觸動,也要寫篇感想,那就是觀後感了。觀後感的寫法和讀後感一樣,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2

  《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有一個課後題是要求寫讀後感,但是,怎麼寫?成了學生犯愁的問題了。

  “讀後感”屬於議論文體。同學們在讀書或看電視劇後,往往有些人物或情節觸動自己的心靈,使情感受到引發,若將這種感受付諸筆端,便是我們要說的“讀後感”。

  “讀後感” 的記敘則是為“感”服務的,所以力求概括敘述,簡明扼要;而把主要筆墨用在闡釋感受上。“讀”只是個引子,是引發感想的前提條件,“感”才是寫作的重點。

  寫“讀後感”要注意如下三點:

  (一)要對原文爛熟於心

  感受,產生於“讀”之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詳細閱讀原文,要把握原文的創作背景、作品的主題,作者的觀點等內容,為下文生髮感想作準備。概括說就是“吃透”材料,熟知內容。有了“讀”的前提,才會有“感”的結果。

  (二)要精選原文最能感動你的“點”

  寫“讀後感”,大都容易面面俱到,泛泛而談,這樣寫得膚淺。寫作時,要注意側重其中的一個“點”。一部優秀著作中,總會有使你感動的情節,有給你啟迪的思想觀點,那你就要精心挑選讓你感動,給你印象最深的那一點,然後加以聯想,生髮,構思你所要寫的讀後感。

  (三)要注意聯絡實際生活

  社會風氣的好壞,周圍的人或事往往給你很深的印象。經過認真閱讀,已經找到最能觸動你情思的“感點”,是這個“感點”引起了你對現實生活的聯想,對一些社會問題的思考。那麼,只要將聯絡起來的生活內容有選擇、有側重地寫出來,就是很好地聯絡了生活實際。這樣的聯絡,自然親切,內容豐厚,富有現實教育意義。

  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3

  讀後感是一種常見的應用文,小學生寫讀後感程式比較簡單,重點就是把自己讀後的真實感受寫下來。

  小學生寫讀後感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第一,讀後感,既有“讀”又有“感”,“讀”是基礎,“感”是結果,“感”從“讀”中來,“讀”的透徹,“感”的才深。“讀”時一定要認真,弄懂作品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記錄下來。

  第二,寫讀後感重點是寫“感”而不是寫“讀”,因此,在寫讀後感時重點應放在“感”上。有的學生寫讀後感時,大量的筆墨在介紹書或的情節、場景,凡是自己認為有意思的段落都寫下來,到最後才寥寥幾筆寫感受,有的甚至僅剩一句“讀了這本書或我深受教育。”受什麼教育了?連他自己都說不清。可是,“讀”也不能一點都不寫,必要的情節敘述還是要寫的,你為何有感而發?必須交代清楚,這樣才有理有據,即:“讀”和“感”要有機結合。

  第三,寫讀後感一定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寫,書或當中的某一個情節或某一句話觸動了你的心靈,你才有感而發。而這個“情節”或“一句話”正是你學習、生活中引以自豪或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離開了自己的生活實際何談感受?你的感受只有放在你的生活實際當中,才有說服力。

  第四,讀一本書或一篇,由於個人的閱歷,水平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存在差異,所以不可能句句理解,處處共鳴,有疑惑是正常的,敢於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未必不是好事。這一點有則提出,無則可免。

  小學生寫讀後感的一般模式:

  首先,簡單交代在什麼時間,你讀了什麼書,或什麼,讀的怎麼樣。

  其次,概括介紹書或的主要內容;簡介作者及作品。

  再次,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書、的主要內容或感人之處談體會。

  最後,提出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疑惑。

  怎樣教孩子寫讀後感4

  同學們,寒假中,老師要求大家每天進行課外閱讀,並且寫一篇讀後感。這個要求是不是讓你們為難了?你們知道如何寫讀後感嗎?從來沒有寫過讀後感不要緊,只要你認真讀了,認真想了,再看看老師下面的話,一定可以寫出優秀的讀後感來的。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讀後感是什麼。簡單地說,“感”就是感受、感想。“讀後感”就是讀了某篇文章後的感受和感想。具體來說,就是你讀了一篇文章後,學到了什麼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受到了什麼啟發和教育等。

  寫讀後感時,讀是基礎,感是關鍵。先要通讀原文,讀熟、讀懂,領會文章內容。其次,“感受”很重要,有了感受才能生髮感想,才能有發自內心的“想法”。就某一篇文章來說,可生髮的感想很多,如:我們可以對文中的一個詞,一句話,一個故事,某一思想,某一處景物,文章的結構等等產生感受,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議論,可以是對一個方面,也可以對多處內容進行評說;可以是逐字逐句的分析,也可以是從點到面,或從整體到區域性地說明你的想法,這就是“感”。

  我們二年級小朋友寫讀後感,要注意,最好只抓住一點把你的感想說深、說透。

  當然,光有議論是不夠的,要想使文章生動,還可以聯絡生活實際,舉出生活中相類似的、或聽到的、看到的事例,來進一步說明你讀文後的感悟,文章就會生動有力得多了。

  為了文章的連貫、完整,在文章的最後,我們應該把所讀的文章、所舉的例子,以及自己的體會聯絡起來,作簡要的說明。

  以上所說,是老師為了讓同學們掌握初步的讀後感寫作方法而介紹的一般模式,同學們可以參考,但也不必受此侷限,而應該認真閱讀、體會文章,真正做到“有感而發”,寫出優秀的“讀後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