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之遠的讀後感範文

櫻桃之遠的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櫻桃之遠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櫻桃之遠的讀後感1

  看了《櫻桃之遠》,我是那麼幸福又那麼難過。面對著一面鏡子,我看到我迷惘的瞳人裡那些翻湧著的惶恐。因為在這個離奇又無比真實的故事裡,我清晰地感覺那之中有我的影子。確切地說是我們吧——成長於這個年代可憐的孩子們。

  感觸最深的是段小沐對小杰子的愛與杜宛宛和紀言的訣別。為什麼,為什麼一味地付出換不來同樣的愛甚至換不來一點點的同情?開始只是覺得罪惡的根源在於小杰子,是他那顆被毒汁浸透的心使他做出令人不齒的事情。可是仔細想過之後才明白,我們又何嘗不是另一個“小杰子”呢?對於別人的付出視而不見冷眼相待,非但見死不救反而落井下石。我們才是真正的惡魔。

  為什麼,為什麼在深愛的人面前卻沒有勇氣去寬恕,去原諒?只是心痛一點點的被抽空,同時也帶走了愛。還有什麼好說的呢?這不是誰策劃的陰謀,而是一個上帝編織的圈套,一個永劫不復的誤會。我們只能在無奈之中苦命掙扎,最終找不到出口。最終心痛到無以復加。是我們太過倔強,而倔強的背後藏著一個不堪一擊的軀殼,一碰就會碎。誰知道燦爛的笑臉背後是否有深深的憂傷?

  如果我們不那麼倔強,也許就不會深深地彼此刺痛對方,那麼,驕傲的杜宛宛公主是不是就會與英俊的紀言王子在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了?

  可惜,他的話那麼堅硬那麼冰冷,而她,走得頭也不回。

  郭敬明的小說不斷地出現許多新的人物,最終一個一個的消亡;而張悅然小說中的人物全部鮮活地存在,包括那個已故的亡靈段小沐。即便是在故事的結尾。

  也許這就是生活,好像一切都不曾發生過,那些轟轟烈烈愛過恨過的人,也平靜地生活下去。只是我們的記憶,早已散落在別處。

  櫻桃之遠的讀後感2

  《櫻桃之遠》,我就有這種感覺,而且同作者一樣,不時也在品味這種收穫帶來的愉悅。

  作者對於事物的感覺是纖細的,敏銳的,帶有她那個年齡段的一種深入和執著。生活中一切事物、現象,都是引發她產生感覺產生聯想的觸點。不用說書中的鞦韆、教堂、櫻桃——這是一種特有的情結,成為書中人物固有的一部分。看見的,聽到的,想起的,她都可以對其進行感覺刻畫和心理剖析,這也許同大多數人喜歡從閱讀中進行品味思考的接受習慣並不一樣。

  但的確是這樣,對事物的感覺,對人物心理的剖析,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筆墨。在這方面,她細緻描繪,悉心經營,有的甚至達到了鋪張的程度。愛情和友情是需要心與心的互相感知的,穿插其間的各種猜忌和誤會,糾纏與逃避,背叛與反抗,以及因愛而使人物性格發生的轉變,個性的張揚凸顯等都被作者一筆一筆地如雕刻刀一般削開,剝啟,顯示出其真實透徹的一面,無需再掩卷長思,雖然作者也事先埋下一點伏筆,設定些懸念,但在這快速閱讀的時代,這一切都不足以形成閱讀的障礙。而在手段上,不斷變換敘述角度是最直接的方法,作品多是以杜宛宛第一人稱傾訴,間或以段小沐的角度把段的心理感知表白出來,加上作者巧妙地把兩位女主人公精心設定成心存感應互有你我的關係,為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提供了更廣闊的敘述空間。另外,利用看紀言的日記,閱讀管道工的寫作也都可以更快捷地瞭解其心理行蹤。這是張悅然敏銳的感覺,她善於利用感覺,描述和玩味感覺,在《葵花走失在1890》裡是這樣,在《櫻桃之遠》中她依然發揮著這種非同一般的感覺,收穫著描繪感覺所帶來的愉悅。象她這樣的年輕人是善於發現和利用自己的優勢的。

  成長中有收穫,也有因此而付出的代價。對於張悅然小說中的人物而言是這樣,作者在《櫻桃之遠》中就為這種代價做出了很好的`註腳。所以書中人物都無一例外地咀嚼著生活帶來的苦澀,懷著一種無奈的憂傷,都在為成長中的無知和淺薄付出代價。憂傷是張悅然小說中揮之不去的旋律,或許這是她對生活的思考,並在小說中給予了合情合理的安排和解釋,每個人的憂傷都有它的來源,這就是生活的真實,例如愛情。

  愛情在本書中,都是無可奈何的,僅有愛是不夠的,有一種力量,如天河一般阻隔著所謂的愛情。杜宛宛和紀言的愛情是真摯的,刻骨銘心的,她與小杰子的交易是為拯救段小沐,同時也是在拯救自己。正如她策劃摔斷了段小沐的右腿並因此造成自己右腿的疼痛一樣。是毀滅,還是拯救,誰也說不清楚。但她卻因此而失去愛情。段小沐的愛情因為八歲時小杰子那個輕浮的舉動而萌發,但她的愛情卻是無力的,虛幻的,正如她只能衝著小杰子的背影輕微地叫一聲他的名字一樣,不打算讓任何人聽見。但她最終以生命的代價換來的卻是虛假和醜惡的愛情。愛情讓唐曉從乖巧變得乖張,讓紀言在誤解和猜忌中做出選擇,讓管道工對段小沐的愛慕走向了虛無,每個人的愛情都是不幸的,是被人操縱的,好象是月下老人的惡作劇,但卻也是生活的真實。

  紀言在書中毋寧說是作為一條銜接人物而出現的,他以兩個不同的名字出現在杜宛宛和段小沐的兩個年齡階段,即童年和青年,而且作為整個“謀殺現場”的目擊者,成為趕走杜宛宛心魔和療治段小沐創傷的一位鬥士或衛士。他的出現,並因之而產生的愛情和友情,使兩位女主人公都相信人與人之間需要包容,需要理解,這是張悅然的巧妙,是她張揚語言下的細緻構思。

  無論童年時期,還是青年階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那片櫻桃樹,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這種夢想和期待,它們在夢中很近,但在現實中卻遙不可及,夢想和現實之間是有距離的,或者說是有阻隔的。把握現在,驅走心魔,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或許櫻桃樹並不遙遠。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取捨和揚棄的過程。在《櫻桃之遠》裡,我們依然可以看到張悅然在其以往作品,如《殘食》、《毀》等表現出的那種個性張揚,只是這種張揚逐漸迴歸到一種平和,一種比較成熟冷靜的理性思考,對生命和愛情的思索,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思考。杜宛宛和段小沐是一對被命運捉弄的雙生花,但在二人之間,冥冥之中有種宿命在遙不可及的天堂操縱著她們的生活,遙控著她們的命運。段小沐被李婆婆收養,並受基督的感染,使她有著強烈的向善心理渴求。杜宛宛受心魔的壓抑和驅使,她的生活中時刻都有魔鬼,但最終她相信了愛情,也相信了上帝。是愛情和上帝的力量使兩位女主人公最終走出了心魔的捆縛,走到了一起。或許把這一切都歸因於宗教並不恰當,但書中的確迷漫著濃濃的宗教意識和深深的宿命觀念。

  讀罷小說,和作者先前的小說集《葵花走失在1890》相比,我驚歎於張悅然的成長,驚歎於她的進步。這種進步不僅僅在於她的才華,她的結構設定和語言駕馭,還有她對生命和生活的解讀,對於人性的思索。或許這正是作者在成長過程中的一點收穫,一絲品味。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張悅然的寫作道路上,還會有更多的收穫,讓讀者和她一同去品味。

  櫻桃之遠的讀後感3

  《櫻桃之遠》是一部由張悅然著作的書籍,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呢?網友們對這和本書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說的吧!

  十九歲的深秋尾巴,我在閱讀一本她二十五歲時標記過的書,她大抵是很喜歡這個作者的,此作者佔據了她寥寥可數的豆瓣標記閱讀裡的半壁江山。作者不過只大她一歲而已,此書寫於其二十一歲,二十二歲時便已付梓,雖說是青春文學,但是筆調很乾淨,末尾還有莫言的長文書評(04年),觀之一則有出名要趁早之感,二則是覺得任何事情確乎有天賦一說。

  清晨考完試在宿舍裡思考整理了一番近期任務,隨意抄了個實驗報告後睡了一個綿長的午覺,醒來帶著一絲飽睡後的慵懶和充分休息後的腦中清明,不知是整理德語筆記還是實驗報告亦或是複習,事情還有很多要做,可惜不敢放縱去做真正想幹的事情,又不想屈服於專業課的淫威,在電腦上舉棋不定地隨意划著瀏覽器,不經意地點開了她的豆瓣和學校圖書館主頁,就這樣找到了一本在館的她讀過的書,於是便立即套上羽絨服衝向了圖書館。

  學校圖書館裡有三百多萬冊藏書,最近我在想,按365萬冊來算,即便每天看一本,也要一萬年才能看完,何況有些書何止是一天能看完的,二十四史全部看完的人在中國都可用雙手雙腳數的過來,身處其間難免感到生涯之短與學其無窮之間神秘而又美麗的矛盾。

  學校裡有兩個圖書館,新館絕大多數是專業教材和期刊,舊館則多貯藏文學社科類,去年底開始裝修,舊館的書都要封存,大抵出於減少司書工作量之考量,便將學生可借冊數放開至80冊,第一天入館人次突破五千,拉著皮箱借書的人排了將近百米長,而今一些舊館的書經歸還到新館,於是新館裡也有半間擺了文學,倒是給新築的冰冷氣染上了幾分旖旎的色彩。

  在一個書架的底層找到了那本書,薄薄的一冊不到三百頁,在閉館音樂響起的時候就看到了尾聲(兩小時左右)。講了兩個女孩的故事,她們能感知彼此的存在和疼痛,由此引發的一段也許是關於愛情,成長和人生之類,作者所謂混亂而缺少邏輯的思考。我自覺關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是混沌的,囿於世事之繁雜,人際之難以捉摸而覺得實在也難有人能將這世界看的真正通透,混沌地去生活去思考不也是青春是人生本來的樣子罷了。所謂文學哪怕有一點能打動一個人,那麼對於那個人來說就是好作品吧。讀了不過十而有一,便覺得她的文學品味真是不錯,繼而讀完之後又覺得她喜歡這本書應該是有原因的,書裡那個開始時自我放逐的女孩,仰著頭吐著菸圈的女孩,後來聖潔到在教堂的日光下發光的女孩,和我記憶力那個草莓上帶著墨鏡張揚紋身的女孩,抱著小貓溫柔親吻的女孩影影綽綽地重合到了一起,我開始感受到一種她心裡是否也同那個女孩同樣的柔軟與哀傷,在思考她對於何事的逃避和世界的勇敢對抗,也覺得她偶爾的堅硬外殼下藏著的依舊是一個很可愛軟糯的女孩模樣。

  唔,她也和那個女孩一樣喜歡吃櫻桃。

  閉館時放著厚重的老上海音樂,跟著人潮在歸途中發現一地巴掌大的楓葉在路燈下吸收著昏黃的光,繼而被強風裹挾至遠方。我在想多年以後會不會有這樣一個秋日,一滴冰涼的露水啪的打下來,落在我翻開的《利未記》那一節,你枕著我的腿,睡的正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