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

  漫長的寒假中,我細細品讀了龍應臺經典之作——《親愛的安德烈》。

  我有為之顫動和發自內心的心靈共鳴。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我覺得無比新奇、見解獨到。既有偏激、天真爛漫,又睿智幽默的安德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安德烈的生活豐富多彩,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學?這種兩點一線的生活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裡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也許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吧。在書中,只要滿十四歲了,就要用“您”來稱呼。但是,中國的家長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

  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在書中,龍應臺會叫這樣的家長去對安德烈說,而不是對自己說,這對安德烈,無疑是一種尊重和鼓舞。中國的家長們也應當向龍應臺這樣的媽媽多多借鑑和學習。如果所有人都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的懂事和一點點的叛逆,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新式獨特的教育方法。學習書中的好方法,給孩子們一點應有的尊重,和自由。這樣能使像安德烈這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們,少走彎路。也能告訴家長,在面對如此棘手的叛逆期時,該如何正確地面對和引導。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2

  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日後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人生哪裡有恆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麼呢?

  ——龍應臺《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女士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依靠書信體共同完成的兩代人的對話:東方文明與西方價值觀的碰撞;成年母親和80後兒子的思維分歧;還有便是一個普通母親對於分開多年的孩子的內心關照。如果安德烈的母親不是龍應臺,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或許這些靠電纜計算機才得以實現的溝通交流不會產生這麼廣大的影響;如果這對母子之間不是中間隔著三十年,並且隔著東西文化,或許這些交流就不會有如此深遠的意義;如果這些多年來的書信沒有集結成冊對外銷售,或許那會是中國文壇的一筆損失和中國社會的莫大遺憾。

  這是一個五十歲的母親和十八歲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是一個“自以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認為年少輕狂”的人的對話。

  一、愛與不愛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可以不必了。”

  老師對學生似乎也永遠有一種這樣的以愛作藉口的不愛,比如說我們常聽常說的“這是為你好”,因此而不溝通不解釋的種種,並沒有把學生當成能思考,有主見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3

  近來不知為何突然很想自己獨立的去外面走一圈、逛一圈,也許是受了安德烈的影響吧。很羨慕安德烈的生活,他的生活是那麼的豐富有趣,他很自由,能像鳥兒一樣飛向蔚藍的天空,作為一個從大陸長大的孩子而言,我沒有一刻自由過,甚至在睡覺時也會被人叫起來喝水潤喉,我不知道世界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在西方的國家,只要超過14週歲,老師上課便會用“您”來稱呼,而我們一直像一個長不大的孩童,無時無刻不被父母牽掛,是,沒錯,我們應當受到社會的照顧,家人的關心,但你自己有沒有想過你這般依賴家長和社會,何時你才能真正的得到成長?要多久你才能長大?

  自由,這個詞對任何我這個階段的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種看得見,但卻摸不到夠不著的東西,也無疑是一種誘惑。因為只有長大才能擁有自由,或者說你永遠長不大就永遠不能得到自由,也或者說就算你長大了,但你還是每天依靠家人和社會對你的關注,那麼你就更沒有自由。

  舉個例子來說吧。假如有一天你生病了,你的父母帶你去看病,而醫生不是問你哪裡不舒服而是問你的父母你哪裡不舒服怎樣不舒服,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知道你在想什麼,到底哪裡不舒服和怎樣不舒服。

  大人們會在任何時間去關注你的任何事情,比如出去玩,如果是下雪天,冷風刺骨,父母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阻止你出家門,他們會害怕你摔倒或是感冒。事實表明他們還是把你當作小孩子,無論你多大在他們眼裡你依然是小孩子。

  我想會有人對父母說:“我已經長大了!”但是還是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和自由,即使你是一個初中生、高中生或者是一位大學生,父母總會想叮囑你的一切行為。

  但是我想說:“我已經長大了,我需要自由和尊重!”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4

  這是一本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透過三年的時間,所寫的36封家書。在這其中母親帶著八分的認真與二分的知性懷疑,兒子存著二分黑色幽默,三分玩世不恭和五分真誠。時間總會讓人改變,現在的安德烈已是一個成年人,不再是那個可愛的“安安”了,龍應檯面對這件事有些不知所措。最終她選擇了與兒子敞開心扉,試著去了解兒子,這個有些“陌生”的愛人。

  讀了《親愛的安德烈》,我意識到我這樣的做法是強行讓我的意志凌駕於孩子意志之上。儘管,我的做法是對的,孩子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她仍然不會主動有意識地去改正自己的錯誤。並且她的錯誤習慣導致的結果並不是差到無法接受。所以她一直都保持著她的老習慣。

  《親愛的安德烈》讓我意識到其實教育並不是單純的我說,你接受的過程,而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靈魂的.對接。而這對接最直觀的方式就是讓他體驗和參與。而不僅僅是告知。就像我的父母,當初為我選擇的路,因為我們讓我體驗,參與,而是讓我直接按著他們的路線行進,使得後來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很痛苦。而今,雖然和父母違揹我的夢想不同,但我一遍一遍地告訴學生怎麼做怎麼做其實犯的錯誤和我父母為我指路本質是一樣的。所以,我要改變。

  《親愛的安德烈》正如書名,貫穿書本的始終是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愛。這本書,漸漸溶開了兩代人,兩國的代溝。也讓我認識到了,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會給我們不同的震撼力。合上書,我輕輕閉上了眼睛。這便是兩代人的差距,兩代人的代溝。這本書讓我學到的不僅是孩子的教育問題,而且是一次對不同文化和背景學習和體驗。從中也學到了很多人生的哲學,對生活和人生的態度。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5

  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整本《親愛的安德烈》,其中《給河馬刷牙》《兩隻老虎跑得慢,跑得慢》這兩章令我感觸頗深。

  也許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一生碌碌無為,覺得自己普通平庸。可是“你真的平庸嗎?”其實要看你站在哪一條跑道上。設想一個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拼百米衝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那跑五千米的人,看見那跑百米的人會全身緊張、滿面通紅,心裡會“顫抖”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跑五千米的。那清晨散步遛狗的人,看見那跑五千米的人氣呼呼地追過來了,他會因而恐懼,覺得自己要被“淘汰”了嗎?不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是來散步的。

  世界上本來就存在著大樹和小草,小草就平庸嗎?書中舉了個提摩的例子:他從18歲開始失業,到41歲還在失業中。那麼大了還沒有工作,因為沒有工作,也就沒有結婚,沒有家庭。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跟他一樣。為什麼害怕呢?不是因為沒錢,而是因為沒有意義。每天為了錢的數字起伏而緊張,而鬥爭,不如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與其為了金錢和名聲成為工作的俘虜,不如找一份能充分體驗生活的工作。

  龍應臺說過這麼一句話:“我要求你用功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很多讀者回信說自己就是在被迫謀生,我相信我身邊很多成年人也都不得不被迫謀生。那麼問題來了:如何才能活的自我而有意義呢?

  不跟別人比名比利,而是要尋找自己安適之所在,那還談何“平庸”?“平庸”是跟別人比,我們的終極負責物件是自己,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平庸”與否,不是在於你是否有成就,而是在於你做的是否有意義,是否快樂。這樣看來,小草平庸嗎?答案是“不”。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6

  終於讀完了“人生三書”之一——《親愛的安德烈》。這是一本兩代人共讀的36封家書,使我受益匪淺,感慨萬分。

  作者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安德烈,分隔在異國他鄉,兩人的關係似乎沒有曾經那麼親密了。原因有很多,譬如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年齡、閱歷導致的不同視野等等。

  對一位母親而言,不論你的年齡有多大,都始終是她的孩子。龍應臺,也是這樣一位母親,只是我認為她的愛有些過盛,自始自終都將安德烈當作一個幼童來對待。而安德烈,雖然有愛,但卻成為了一個彼此不認識不瞭解的人。

  在最開始,這份母愛名曰“佔有”,但後來,卻成了“放手”。

  孩子就像鳥兒一樣,不喜歡被束縛的感覺。與其讓孩子每天像一個提線娃娃似地聽從指揮,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開創一片新天地。我想這個道理大多數家長都深深懂得,但是真正嘗試,並且沒有中途放棄的,又有幾個呢?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也相當重要。寫信這種方式其實比面對面更好。因為在有些時候,父母在面對孩子時,會忍不住端起長輩的架子。而寫信,能更好地讓父母換個角度與孩子溝通。由此觀之,龍應臺很成功。她處在一個朋友的視角,與安德烈交流,甚至能夠接受那些大多數家長無法忍受的詞彙、言語。

  有時候父母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希望我們能走在他們為我們鋪好的路上。但我們走遠了,他們又覺得無限荒涼和悽然。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在我們的心裡,沒有任何人能取代父母的位置。他們對我們的付出,對我們的愛護,我們全部都牢牢地記在心裡。當然,我們也願意用我們自己的方式去回報父母。

  《親愛的安德烈》是一本適合闔家觀賞的書籍。父母可以從安德烈的字裡行間知道現在的孩子心裡在想什麼;而年輕的我們,站在安德烈的角度,看著龍應臺那一封封飽含母愛的回信,也許會對父母有更多的理解。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7

  當我看完《親愛的安德烈》時,我總有一種想再讀一遍的感覺。《親愛的安德烈》是一位中年母親和她已成年的兒子在三年多的時間裡寫的36封信。讀了裡面的信,總是讓我感慨萬千。

  “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這是龍應臺與兒子安德烈寫信的初衷。起初安德烈根本不想和他母親說話,只是為了錢才寫信,所以他們有不同的寫信心態。即使安德烈並不是真的想寫一封信,但龍應臺想深入兒子的內心,想自己和安德烈的關係得到緩和,想認真研究兒子。然而,母親細膩的話語,也讓安德烈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到最後,安德烈寫信只為了和母親交流。當然,他們對彼此的認識越來越深。

  龍應臺的一些地方,讓我感覺很深刻,面對兒子的不耐煩和不想說,她沒有使用逼的辦法。儘管她自己寫的幾行字只換來了兒子的隻言片語,但她還是用每句話引導著兒子,希望安德烈能多說幾句。她只是想認識她的兒子,多麼偉大的母愛。

  所有的父母都是一樣的,他們為我們付出了很多。即使他們日夜流汗,時刻操心,但對於孩子們,他們有過什麼可抱怨嗎?我們都知道如何尊敬父母,安慰他們。然而,在平常的生活中,誰總能想到這些,並經常做到。

  父母對我們的照顧,我們會把它當成嘮叨,充耳不聞。有時還會和父母頂嘴。我們長大了,只和朋友們一起玩,只享受自己的美好時光,卻總是忘記撫養我們、為我們著想的父母,他們在一天天變老。我們能給予父母的最好回報就是和花更多的時間和他們在一起,和他們聊聊天、說說笑。

  想到這,我不禁感到羞愧,我有時使我的父母難過,使他們傷心。從現在開始,我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多體諒父母的,多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儘量不讓父母操心。

  《親愛的安德烈》讓我看到母愛的呈現,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是無論你身在何處都永遠陪伴著你的地方。

  父母,多好。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8

  昨天,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做了今年最有意義的一件事,那就是讀了一本書,一天裡除了繁忙的工作,我讀了15萬多字的書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雖然我現在還堅持持著兩週至少看一本書的計劃,也確實沒想到自己還能有這種毅力這種興趣去讀這本書--《親愛的安德烈》。

  這是一部可以跟《傅雷家書》媲美的書,傅雷透過家書培養了一名鋼琴家,值得所有的前父母學習。而龍應臺透過家書首先是認識了兒子,然後也是教育了兒子,同時也被兒子教育,所以值得所有的父母、孩子,甚至教師們學習。

  我不想贅述這部書的好!對於我來說,每一部書的好,寫出來的或是說出來的,都是表象的,真正的好,那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或文傳的。那是一種心靈的享受,這種享受經常的含有痛苦的思索、默默的反思和靈魂的亢奮!

  其實,邊讀,我也在搜尋我身邊是否也有類似她們母子那樣的母子,或是父子,搜尋的結果是幾乎為零。如果我們的所有母子,或是父子,或是母女或是父女,都如龍應臺母子一樣的,能夠彼此進行心靈的交流,那我們的孩子才是真正幸福的孩子,我們的父母才是真正幸福的父母。我們的社會才是真正和諧的社會。世上可以沒有成批的科學家,但不能沒有成批的心靈健康的社會人。反過來說,有了成批的數也數不盡的心靈健康的社會人,就會有真正的於社會於人民有用的成批的科學家。

  買本《親愛的安德烈》吧!把她放在你的身邊,比如你的隨身的兜子裡,比如你的書房的書桌上,比如你的辦公室的辦公桌上,比如說你的床頭櫃上,比如說你的私家車裡。儘管你可能曾經認認真真的讀過一兩遍了,你還是可以在閒來無事時,把她當做一種心靈的消遣,繼續讀一讀她,再接受一次心靈的教育!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9

  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一樣的嘗試——我發奮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發奮。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日後的人生旅程,當然還是要飄萍離散——人生哪裡有恆長的廝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滿懷,我還奢求什麼呢?

  ——龍應臺《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女士和他的兒子安德烈依靠書信體共同完成的兩代人的對話:東方禮貌與西方價值觀的碰撞;成年母親和80後兒子的思維分歧;還有便是一個普通母親對於分開多年的孩子的內心關照。如果安德烈的母親不是龍應臺,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學教授,或許這些靠電纜計算機才得以實現的溝通交流不會產生這麼廣大的影響;如果這對母子之間不是中間隔著三十年,並且隔著東西文化,或許這些交流就不會有如此深遠的好處;如果這些多年來的書信沒有集結成冊對外銷售,或許那會是中國文壇的一筆損失和中國社會的莫大遺憾。

  這是一個五十歲的母親和十八歲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是一個“自以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認為年少輕狂”的人的對話。

  一、愛與不愛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愛,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愛,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正因有愛,因此正常的溝通能夠不必了。”

  老師對學生似乎也永遠有一種這樣的以愛作藉口的不愛,比如說我們常聽常說的“這是為你好”,因此而不溝通不解釋的種種,並沒有把學生當成能思考,有主見的人。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0

  在上一個學期,郝老師曾帶我們做過一次“讀書漂流”活動。這使我深深愛上了作家龍應臺的作品,尤其是《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

  《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一箇中年接近老年的女人與她成年的兒子之間3年的通訊。

  這本書的語言直接到讓人感到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龍應臺與她的兒子帶著不同的心態寫信,兩人之間的感情不斷地在變化。我看到了一位努力深入兒子內心,想要開啟那扇無形大門的母親。與這位偉大的母親相對的是一個青年對不母親的不屑與桀驁,可隨著母親的漸漸深入,兒子的態度也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開始所謂的為了稿費而寫,直到純屬是想要與母親交談而已。

  書中的一個個深奧的問題,敲打著我的心靈,或許我從未想過如此複雜的國家、信念、家人之間的那層不明的關係,可作者龍應臺卻看透了這一層關係。用龍應臺在書中的一句話叫:我是一個難民的女兒,是一個靈魂的漂泊者,那也許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痛楚。

  想想現實生活中的我,雖然懂得那些孝敬父母懂事的大道理,卻永遠也做不到,父母的一句關心,會被我當成嘮叨。我只顧著自己的花樣年華,卻不顧父母的日漸老去。總以為自己很聰明,到頭來才發現那個聰明,其實是愚笨。我們總是不顧一切的大步向目標走去,絲毫不知道在背後,有著一雙關切的眼睛,有一雙渴望的眼睛,等著你回頭來看看她。

  龍應臺用她優美具有色彩的語言向我描述了父母的無奈與辛酸,讓我懂得,無論你走到哪裡,總有一個家,在等著你。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1

  “我們是兩代人,中間隔個三十年。我們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我們原來也可能在他十八歲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樣各自盪開,從此天涯淡泊,但是我們做了不同的嘗試--我努力了,他也回報以同等的努力。我認識了人生裡第一個十八歲的人,他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這時《親愛的安烈德》作者之一的龍應臺女士所寫的。

  《親愛的安德烈》是龍應臺與她的大兒子安德烈合寫的36封家書的合集,在這36封家書中,兩母子以通訊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思想與看法,並徵求對方的意見。信中還有許多引人深思,感慨萬分的道理和句子,像第26封信《孩子,你喝哪瓶奶?》中,龍應臺給安德烈舉了一個例子,你是追趕壞的,還是去享受好的呢?還有在最後一封信《偉大的鮑勃迪倫與他媽》中,安德烈說了一句話“馬克吐溫說:‘我判斷一個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

  這本書還有很多類似的引人深思的好句,激發人們的思維。在書中,我看到許多讀者的來信,除了表示感謝,還有許多的認同與爭論,讀者與書本一起成長。

  這本書非常的有益,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知道了作為母親,她們的擔心,她們的關愛,她們的嚴厲等等,背後都藏著一顆愛我們的心。當然,這本書也談到了許多世界時事,豐富了我的知識量,也讓對這些事情的看法有所改變,讓我今後更加公平地去看待這類事情。

  良書,就是益友,這本《親愛的安德烈》使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重新認識了我的媽媽。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2

  在閱讀《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之前,因為聽了老師對這本書的介紹,所以我一直覺得這本書中的36封信都是在講龍應臺和安德烈對人生的感悟或是一位母親淤兒子之間的普通對話交流,但是,等我看完這本書之後卻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我記得在看這本中間二十幾封信的時候,感覺他們談論的東西離我很遠卻又很近,有談國家,有談離我們最近的生活,將每件使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進行分析,並談論自己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觀點。

  有時候在某件事情上龍應臺有著她自己的看法,但她的兒子卻又有著他自己的觀點,不管是哪一種觀點,都各有各的道理就算有時候內心不認同、理解,卻也不能說這個看法是錯誤的。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理解。

  在第二十六封信中提到兩瓶牛奶的例子,大人覺得不應該浪費,小孩卻認為應該以舒服、享受為主,而我覺得有時候節儉並不是一件壞事,畢竟不管是一杯牛奶還是一顆蘋果,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換來的。其實在這種一瓶快過期另一瓶還是鮮奶的情況下是可以有很多解決方式的,我覺得有時候在處理事物的過程中,應該懂得變通,只要願意,總有能做到兩全的辦法。

  後面的這幾封信,內容偏向於談人生,聊未來這一方面的內容。談的這些話題雖然離我們比較遙遠,但是卻又非常實際,特別是安德烈對龍應臺發出的一系列反問,讓我突然也想問問我的媽媽,想知道她將會怎麼回答。有時候我也覺得,在什麼年齡段就應該做好這個年齡段該做的事情,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想明天之後甚至是更遠的事情,但是又有一些事情是遲早都要去想想的,這樣來來回回的去想其實還真的是挺累的,走一步看一步不是也挺好的嗎,將來的事等到將來再去想好了,並且未來的事現在也沒辦法預測,對吧!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3

  第二次讀《親愛的安德烈》感覺有所不同!我把自己和媽媽平時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一起帶入書中,去感受兩個家庭,兩代人之間的差別。

  書中安德烈生活極其幸福,豐富,充滿樂趣,他可以喝酒,聊天,開party,旅遊……遇到挫折,會有很多人鼓勵他,成功的時候,朋友就會為他慶祝。而身在中國的我們,聊天,開party只會影響我們的學習,每天都是早早起床,上學,寫作業,複習預習,偶爾的娛樂和放鬆。安德烈可以做的事,中國和他同齡的大多數人都只是渴望。我們也希望有那樣放鬆的生活。

  在安德烈十四歲的時候,龍應臺離開歐洲前往臺北,他們之間慢慢出現一座無形的牆,但在他們母子的努力下,這座牆,被擊垮了。而我們,極大多數的孩子都在爸爸媽媽的身邊,他們之間的代溝無聲無息地變得越來越大,把他們越隔越遠。他們也有尋找解決的方法,但有一些卻只會更加地彼此傷害。中國教育和外國教育相差甚遠,中國孩子從小就要努力讀書,考大學,這段時間裡,根本就像與世隔絕。讀大學就為了張文憑,可以找份工作嗎?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大學生沒有工作?他們沒有社會經驗。在外國,他們經常讓學生自己動手,親身經驗,他們的適應能力才更強。西方國家是那麼尊敬小孩,在中國,只要家長聚在一起,就是是講孩子的學習成績。他們沒有在其他大人面前表揚過孩子,而是講他們做事怎麼怎麼不好,他們以為這是謙虛,但孩子的自尊心更是被深深地傷害!

  真希望中國的爸爸媽媽們讀讀這本書,體會一下快長大的孩子的內心,多給孩子一些放鬆的時間,讓他們有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事,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父母也有自己的苦衷,一心為孩子好,幫他們打點一切,可我們也需要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啊。

  真希望我們可以彼此瞭解!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4

  前幾天在網上看了《親愛的安德烈》,感覺很有意思。前面書中的安德烈,是個長著一頭鬈髮的小男孩,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等著媽媽把這個世界一一介紹給他;而後面書中的安德烈已是一個十八歲的大小夥子,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母子之間隔著三十幾年的歲月,隔著中西方文化,龍應臺覺得:兒子愛她,但並不喜歡她。為了重新認識長大了的兒子,也讓兒子瞭解自己,龍應臺邀請安德烈以通訊的方式和她共寫一個專欄,以書信的方式進入對方的生活、世界和心靈。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裡面收入的即是龍應臺和安德烈的三十多封書信,說實話,裡面涉及到政治的內容,我讀不太懂,但我感動的是一個母親對於已經成年的孩子漸行漸遠的那份不安,那種迫切想要溝通與瞭解的心情。對於母親,兒子有著太多的不認同,大到世界觀、價值觀、生活態度,小到穿著打扮;母親又何嘗不是如此?

  怎樣消除這樣一種隔閡?龍應臺的選擇是一方面堅守自己的陣地,一方面主動出擊,透過書信與安德烈討論問題、交流認識,尋求有效的溝通。這對於我們做父母的是一種很好的示範,我們不能要求孩子去了解、認同我們的過去,小時候被自己的父母叫到跟前,聽他們憶苦思甜,被他們諄諄教導時,我們不也是那樣的牴觸嗎?今天輪到我們做父母,同樣沒有特權讓孩子聽自己說,讓孩子按自己的模式去生活和思考。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說起來輕鬆,做起來何其艱難!“安德烈,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龍應臺如是說。

  我在想,龍應臺做為一個有名的學者,做為一個對世界、對社會、對生活保有警覺、保有體察的母親,她能給予孩子一種引領;然而,平凡、渺小如我們,眼看著孩子在一天天長大,自己卻感覺還是個心智尚不成熟的孩子,又能給孩子些什麼呢?想起來不免心慌啊。

親愛的安德烈英語讀後感15

  母親是當你與整個世界為敵,她也會默默支援守護著你的女人。母親是當你漂泊到世界盡頭,她也會不斷寄出一封封家書的女人。母親是當你受到傷害,她會用你最愛吃的糖醋小排安慰你的女人。母親是當你無數次跌倒,在一旁不斷加油,看著你自己慢慢爬起來,越走越穩,笑中帶淚的女人。

  而母親卻也是將要看著你成長,堅強,然後和她分離的女人。讀《親愛的安德列》,深深體悟到了作為母親對孩子的愛,掩卷之後,不由淚流滿面。想到了龍應臺對孩子的用心之真摯,也想到了天下所有母親對於孩子的愛。我的媽媽是一個很風趣很幽默的人,她曾經對我說我是一個更年期的小孩,而她是一個青春期的母親。的確,有時候我對她實在是太暴躁了,面對她的叮嚀和囑咐,我只會一邊搖頭一邊說不。而她呢,她始終懷著一顆少女的心,用最誠摯的愛來對待我,即使我對她發脾氣,她也只會笑呵呵的看著,因為——我是她的女兒,是她血肉相連,用生命的力量孕育出來的骨肉啊。所以她只是那麼看著我,用心,用愛來溫暖我,引導我面對這崢嶸世界,然後看著我抽身離去,長大後只是偶爾來一個電話,吃一頓飯,她就會很滿足。想來天下母親都是如此,甘願不求回報的默默付出,默默堅持,默默守候,默默離開。很喜歡書的封底,是恬淡的龍應臺微笑的樣子。

  再優秀強悍的女人,在孩子面前,也只是一個焦慮地幫助他在迷途中尋找出口的平凡母親,她放下自己所有的尊嚴,忍受孩子對自己的嘲笑,只是為了,重新找回這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