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會獨立思考》讀後感

《輕鬆學會獨立思考》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輕鬆學會獨立思考》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輕鬆學會獨立思考》讀後感1

  9月13日上午,我們參加了師生交流會,在會上週任軍教授給我們講了一句話,其大概意思是小學學知識,中學學規矩,大學學思維,研究生學解決。作為一名剛剛開始研究生生活的我來說,我現在大概還處於盲從思維的階段,還沒掌握如何獨立思考。而正是透過對這本《輕鬆學會獨立思考》的學習,我漸漸地對有些事情有了一定的淺顯見解。以下是我按章節得出的一些感想。

  一、無處不在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並不是像我們大多數人以為的那樣,深奧乏味難懂,事實上它存在與我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收集各種知識,而缺乏思考的框架,最終你大腦裡的所有知識會成為你的負擔,羈絆住你通往正確道路的步伐。那麼,什麼是批判性思維呢?羅伯特。恩尼斯先生認為:“批判性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其目的在於決定我們去相信什麼和做什麼”。換句話來講就是:批判性思維就是透過對於自身的反思,使得自己的意念和行動變成合理的思考。

  大家耳熟能詳的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將青蛙投入已經煮沸的開水中時,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來的高溫刺激而立即興奮地從水中跳出來,進而得以逃脫。同樣是水煮青蛙實驗,把青蛙先放入裝有冷水的容器中,然後再加熱,結果就不一樣了。青蛙反而會因為開始時水溫的舒適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感覺無法忍受高溫時,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了,最終被活活熱死。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當我們在判斷某件事情對與錯的時候,不能夠單憑一些預設的習俗或者大家一致認為的觀點就輕率概括,有點像以偏概全,要經過自己的判斷或者提出假設一步步的進行判斷,當然也要藉助一定的工具來搜尋。就是文中所說的搜商,權威也不一定就是完全正確的。

  二、學會提問是走向獨立思考的第一步

  真正的思考,往往從提問開始。一個優秀的思考者,他提出的問題也是高水準的。因此,學會獨立思考,應先要學會提問。在面對不同的物件,也應該有不同的提問方式與策略。在考研錄取通知發下來之後,我們學院舉辦了“考研經驗分享交流會”,在互動環節有一個女生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想考研,可是我應該怎麼安排時間?”可能在她心裡,考上研究生的學長學姐的經驗一定適合她,只要按著我們的方式來一定有個好結果。在我看來,她完全沒有進行獨立思考。我們都知道,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從小到大都在逐漸養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三、如何獨立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料

  周任軍教授曾說過:“學的再多也就是領域中的常識,而常識帶不來優勢!百度上能搜到,憑什麼要請你呢?追求極致地幹吧!”是啊,在這個網際網路+的時代,大家獲取資訊的主要途徑就是網路。有一句話叫做“你所面臨的問題很多人在很多年前都遇到過,答案早就有了,而且就在網上”。但是,這些資訊真的就是能解決你問題的資訊嗎?作為研究生,我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那我們真的是在讀研究生嗎?如果一味地按著原來的思維方式來學習,可能三年以後的我們會發現,我們可能讀了一個假研究生。周老師曾告訴我們,為了培養我們寫論文的能力,首先就是先閱讀大量文獻,而閱讀的文獻一般是CSCD、EI、北大核心級別及以上的論文。高質量的文章會給我們帶來好的效果。

  四、邏輯陷阱造成的負面影響

  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邏輯陷阱,而這些陷阱會讓我們深陷其中而不能正確地進行批判地思考。比如說:河南人就是騙子多!這讓我作為一個河南人表示深感困惑。從大學開始就經歷過“地域黑”,他們總是吐槽各種各樣的事情,好像我們河南就真的是那樣的。這就是輕率概括,總不能因為極個別人的行為而得出以偏概全的結論。而且這種言論也會傷害我們的情感。再比如說人身攻擊,在生活中有些人試圖憑藉某人的品質、背景、家境、地位等,作為質疑某人的.觀點或者理由。這時候我們應該想一下,我們是否陷入了“訴諸人身”的邏輯陷阱呢?

  記得周任軍教授曾說過:科學研究需要投入與努力,更需要探索性思維。作為電氣研究生,我們應該緊跟電氣行業發展的潮流。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努力拼搏!

  《輕鬆學會獨立思考》讀後感2

  人類與動物界的最根本區別就是人類會製造使用工具並從事生產勞動,而動物則不會,而製造使用工具則是透過有意識的思考來完成的,從事生產勞動也是需要有意識的思考。

  在人類社會當中,一個人能否有意識地、獨立地思考是判定一個人是否真正優秀的關鍵所在,優秀的人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對此進行自主思考。從出生到現在,我們在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都會去提問,但是提問的目的如果僅僅只是為了獲得答案,那麼這個問題就失去了相應的價值,因為提問絕不是為了輕而易舉地獲得,而是為了逐步培養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形成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一個優秀的思考者往往是一個好的提問者,但是一個好的提問者就不一定是好的思考者。就像從事記者職業的人,在大部分場合,大多數時間,他們都是在提問,在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思考,很多的提問都只是讓被問者感到了難堪,因為他們覺得這樣才更加的有料可寫,但這有什麼用呢?隨波逐流,成為絕大多數人,渾渾噩噩地過著每一天,重複著自己本就無聊的生活。而作為最基礎的人,我們去提問,去質疑,目的不是為了讓別問者難堪,而是讓自己透過提問進行有意識的思考,從而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在人類發展的歷程裡我們可以看到,答案並不能推動思維的發展,真正能推動思維發展的是問題,像電力行業,法拉第、麥克斯韋等人都是透過提出對前人的質疑,然後去思考這種問題,才有了現在的電學、電磁學,才有了人類的巨大進步。可想而知,做一個好的提問者不如做一個好的思考者。大樹分割線

  思考又分為獨立思考和被動思考兩種。獨立思考是透過個人對某一種現象提出相應的問題,並進行實驗觀察,有意識的思考,從而最後得出相應的正確結論的過程;而被動思考則是最普遍的,比如我們在學習階段,老師在上課的時候根據我們的學習進度佈置相應的作業,提出相應的問題,我們來解答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被動思考佔主導,因為我們僅僅只是為了做出答案而進行思考,並沒有根據所學知識對某一問題進行思考並提出獨特見解。在學習當中,常見的一種現象是大家在一起做題的過程中看到某一部分人跟自己的答案不同,就對自己產生懷疑,而一旦大部分人跟你說你做的有問題,那麼很多人就會放棄自己所做的,因為如果要反駁,就要進行大量的思考過程,而人一旦有了可以依賴的捷徑,就會放棄自己正在走的路,因為往往一個大眾所認可的答案會阻止我們進行更深入的思考,這是由於我們的思維更習慣於尋找認同而不是尋找真相,而一個優秀的獨立思考者會不時地提醒自己:我的答案就一定是錯的嗎?有沒有更多的方法去驗證這個問題?針對這個問題能不能發掘出更深的問題從而進行探索性創新呢?所以說獨立思考要比被動思考有意義,更加的珍貴。大樹分割線

  話說回來,我們研究生所需要的就是獨立地思考,因為這跟以前的學習都不同,以前的學習都是填鴨式的學習,那些知識你只需要被動地接收就行了,但是研究生就截然不同,我們需要切換以往習慣的被動思考的方式,逐漸轉變成主動地、獨立地思考。老師並不會將你所需要的知識手把手地交給你,而只是根據你的學習方向提出指導建議,大部分的時間都是自己去思考,去主動的學習,所以我覺得咱們長理開學禮選擇的《輕鬆學會獨立思考》這本書真的是太及時了,這本書很好的指導我們如何去獨立思考,將思考的學習方式類比競技類專案的鍛鍊方法,一步一步的指導我們去學習獨立思考,很感謝學校贈送的這本書,能夠讓我更快更好的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

  最後,我想用我感觸最深一句話來結尾,那就是:很多時候,你真正的困境不是生活中沒有選擇,而是你的思維限制了你的選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