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在家,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寒假在家,家長怎麼教育孩子?

  寒假教育孩子,在管和不管之間,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培養孩子的驅動力,這才是王道!只有孩子主動了,教育才會達到效果,因此,寒假在家,家長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現在的孩子真的太難教了,家庭條件好了,什麼都不缺,唯獨缺的就是學習積極性”,小編經常會聽到有家長這麼說。

  其實,歸根結底,家長們最糾結的是——管還是不管?

  不管吧,作業還是需要按時交,成績還是要盯著的,真的做不到。

  管吧,卻總是隱隱覺得哪裡不對,畢竟,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啊,一直逼著學也不是一回事。

  其實管得太多,適得其反!

  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超限效應”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如果外來的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就會使人感覺不耐煩,甚至產生心理逆反。

  這恰恰說明了——家長越管,孩子成績反而平平的原因。

  我們建議,不管是要求孩子做事還是要求成人做事,都要恰到好處,如果一直用一種反覆、單調的刺激,無異於“疲勞轟炸”,往往會引起孩子心理極不耐煩或逆反,那麼,如果過多的管教會讓孩子逆反,是不是家長就要放任孩子“自由生長”呢?

  NO!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在寒假,管理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分寸。

  所以說,培養驅動力,才是王道!

  寒假了,孩子放假回家,教育孩子最關鍵的就是要激發孩子內在的積極性,讓孩子可以自發主動地想要變好、想要學習。

  這是需要培養的,越早有這個意識以後就越受益,這就是所謂“驅動力”的概念,因為人類其實天生就有自我發展和探索的驅動力,但是這個本能的驅動力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增強或者削弱。

  寒假在家,家長要做到的.就是喚醒孩子自發的驅動力,建議父母應該這麼做:

  關於誇獎:

  有一個大的因素就是技能,誇獎孩子,要有技巧,使孩子覺得掌握這項技能本身才是重要的,而不是超過別人、贏過別人。

  孩子放假回家,有些進步也許在我們看來特別不起眼,但是對於當時那個階段的孩子來說,這就是他們最大、最成功的進步,所以,當孩子取得一點小進步時,家長就要及時表揚。

  而家長倘若想要讓表揚達到正面效果,就要掌握三條原則:誇具體不誇全部、表揚可以改變的品質、避免與他人比較的表揚。

  關於自主:

  寒假在家,讓孩子可以“做自己”。

  自主的意思就是控制自己的生活,這其實是孩子一直在追求的一件事,這種“自主”的追求過程有時會讓我們覺得孩子越來越淘氣不乖了,但正是因為孩子想變得自主,他們才有驅動力去變得更好。

  聰明的家長不會用打罵吼叫來鎮壓,而是開始懂得給予孩子適合他們年紀和發展的責任——在學習方面,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自己擔負對學習的責任,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

  我們家長只需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提出總體的要求,具體的細節讓孩子去把握,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增強學習的效果。

  你會發現,讓孩子自己選擇學習的方式,學習就會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而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信任後,他們就會有更大的動力去承擔更大的責任。

  關於關係:

  “關係”是最關鍵的,這告訴家長:父母需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也就是說,家長要讓孩子很清楚地明白,父母愛我,是愛我本身的模樣。

  類似於“你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你要好好讀書,不能給父母丟臉”這種話,就是在告訴孩子,我們愛的是孩子的行為,並不是他本身。

  寒假在家,家長和孩子的相處時間多了起來,我們銘記:你對孩子的愛是因為“他是誰”而不是因為“他做了什麼”。

  當孩子接受到家長錯誤的關係資訊,產生的將是“害怕”,這樣的孩子也許也能有驅動力,但這樣的驅動力是源於外界的,一旦沒有了父母的嚴防死守,他們就不會去努力。

  想要孩子主動學習,家長要區分“無條件的愛”和“有條件的愛”,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給足孩子真正愛的意義上的信賴。

  結語

  十幾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這一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步加強,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對父母的依賴開始減少,對父母的權威漸漸發起挑戰,這時候父母如果管得太多,且一遍又一遍地嘮叨,很容易引發一場父母與孩子間的大戰。

  寒假教育孩子,給孩子劃定目標,儘管短期內可以給孩子一定的動力,但終究不利於孩子長遠規劃自己的人生。

  教育,不是什麼都管,更加不是完全不管,在管和不管之間,我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喚醒,喚醒孩子內在的驅動力,讓他們願意變得更好,願意做得更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