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讀後感(通用7篇)

四大名著讀後感(通用7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大名著讀後感(通用7篇),歡迎大家分享。

  四大名著讀後感1

  一部古老的神話故事,但卻引起了兒童的喜愛,那就是《西遊記》。小時候,我只是看動畫片與圖畫書。但現在,我不僅看與讀,而且還學會了思考。

  《西遊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孫悟空啦!因為他總是聰明過人、助人為樂、能分辨好人與壞人,來守護唐僧和弟兄們。他就像我們現在的人民警察一樣,火眼金睛,抓壞人救好人,時刻保衛著我們。或許由於唐僧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動腦筋,盲目地接受別人的幫助的緣故吧,有時才會不聽孫悟空的好心勸告,掉入妖怪的手中。這足夠說明了遇到麻煩的事情要動腦筋,如果不動腦筋,聽了別人不好的意見,反而會更糟糕。不過我還認為唐僧過於善良,哪怕對待壞人也十分好,因為他只看表面,不瞭解人的本質。

  我也很喜歡豬八戒。我覺得他是個性格單純但很可愛的人。他不會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卻有正義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會去做。他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師傅的安全,而不考慮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動腦筋,但是人們覺得他笨的可愛。我們要學習他那種不怕敵人的膽量。不過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細考慮,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憑自己的實力去做。

  總之,師徒四人每人都有長處和短處,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長處,哪怕是他們的短處也必須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話,要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四大名著讀後感2

  《西遊記》講的是唐三藏師徒四人去取經的小故事。她們四個人都有都有優勢,也都有各的缺陷。

  唐三藏的優勢是西天取經的信念很堅定不移,無論道上碰到是多少艱難,他都一往無前,從來不膽怯。他靠這類精神實質危害著他的弟子們,一起協助他獲得經書。但唐三藏也是有缺陷,他不辨真偽,非常容易聽信他人得話,結果一直受騙上當,要是沒有悟空,他很有可能早被大夥食用。

  悟空的特性是本領大,一路除妖全靠他,他很忠實,又愛憎分明。可是他脾氣氣,不服氣教導,常常惹禍,例如推翻人參果樹,因此 老師傅給了戴了個金箍。

  豬八戒是個懶蟲,嘴饞又嗜睡,一遇到困難就想解散,回高老莊娶妻。但豬八戒在西天取經的道上也免不了,唐三藏和悟空鬧彆扭,一直他把猴哥請回家。

  沙僧彷彿沒有什麼本事,一路上就看他挑個重擔,戰鬥時也只有打好多個小妖精。但沙僧辦事最用心,要是沒有他,有誰可以安全性地把重擔挑到西天呢?

  正由於擁有唐三藏的堅定不移信念,悟空的本事高強度,豬八戒的八面玲瓏,沙僧的盡職盡責,師生們共同奮鬥,才總算獲得了經書。

  讀過這本書,我都懂了一個大道理。每一個人都是有優勢與劣勢,我們大家一同去做一件事,只需可以把大夥兒的優勢顯現出來,把缺陷控制住,就能集大夥兒的能量,把事兒搞好。

  四大名著讀後感3

  今日,我又讀完了《三國演義》。這已經是我第9次合上這本書了。但我不管看若干遍,都看不厭煩,都有很深的感覺。特別是對諸葛亮這位大智大賢的化身,更是敬佩有加。他洞曉三韜六略,胸中藏戰將,腹內藏雄賓,神機妙算,只令人惋惜他沒有一統中華,復興簡稱蜀。這當初他一輩子最大的憾事。

  有一句話,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少不看‘紅樓’,老不看‘三國’”。“少不看‘紅樓’”我答應;但“老不看‘三國’我卻反對。《三國演義》這本書不是像有點人說的那樣子,叫服老奸巨猾。有人說,小說著意描畫了簡稱蜀,而最終,簡稱蜀卻打出了投降旗,這樣沒勁的故事物節,有啥子藝術可言?我們本想看見確乎實沒有看見,但這是一種“撕碎的世術”,他的悲劇結末比大團圓的結末深長不是嗎?《三國演義》奉告我們一個道理:“不可以因小事大”。“一失腳成千古恨”嘛!書中劉備因東吳殺了自個兒的二弟關羽和三弟張飛,就一負氣率領七十五萬蜀軍進擊東吳,最後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且燒得片甲不留。那一仗,就關係到蜀國的命數。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掙到氣而殞命泉下。令人惋惜啊!壓根兒,蜀國食糧豐足,兵多將廣,五有五兔,文有臥龍鳳雛,但自打那一場仗後,就起步了下坡路。

  做人就應當能屈能伸,劉備就是為了二弟和三弟得死而賠上了更多的昆季。這真的不值當。能屈能伸,還得小心;否則你便會錯過眾多眾多!

  四大名著讀後感4

  西遊記,電視劇版的已是不知看過多少遍了。書,卻是給人一種兩眼一亮的感覺。書里人物的性格特點更得到彰顯,生動明瞭。正義的,好色的,糊塗的,踏實的,都極其真實。

  白骨精為了吃到唐僧,先後化身成三個平民,都被孫悟空識破,但唐僧到底是慈悲為懷,在孫悟空“打死”兩個人後將他逐了回去。後來唐僧黑松林逢魔,被妖精變成了老虎,這才讓豬八戒把孫悟空請回來,師徒言歸於好。

  怎麼說??我覺得,在一個團隊裡,需要百分之百地去信任對方吧。如同裡面懷有憐憫之心的唐僧,決不讓任何一個無辜的生命從世界上消失,再加上他永不會懷疑任何一人的性格,導致錯怪孫悟空,同時把自己推進了危險中。儘管如此,他禮貌的特性也幫了很大的忙,因為孫悟空作為“潑猴”,儘管無敵,也是有需要教育的時候的。

  還有,一個團隊裡需要有一個義氣的人。豬八戒雖然又懶又饞又好色,但在請孫悟空回去的時候,他卻很講義氣,義激美猴王,孫悟空才答應立刻回去救師父,豬八戒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說明了他們師徒情深,有互幫互助的精神。

  整部西遊記裡,陷入困境時的重要擔當救星的人物是孫悟空。也許沒了他,取經的事根本完成不了。

  自然還有“負責調解”的沙僧。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獨特的任務,都是缺一不可的。

  四大名著讀後感5

  說起水滸傳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內容更是可歌可泣。訴說了108魔君下界來鬨動宋氏江山,36員天罡星,72員地煞星,加上作者的親身經歷了元末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藝術地再現了梁山農民起義隊伍的生產、發展、失敗的過程.它深刻地揭露了宋朝政治混亂和官吏豪紳的罪惡,熱情地謳歌了梁山泊好漢的反抗鬥爭,展現了貧民被迫聚義梁山.進行抗爭的動人情景,反映了“官逼 民反”的社會現實.人物性格刻畫得十分成功,故事性強,情節緊張生動,引人入勝。

  其中《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智取生辰綱》給我映象十分深刻,透過魯達懲罰惡霸鄭屠救助今老父女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地黑暗,封建社會的可惡,以及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可敬的英雄行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透過林沖逆來順受,忍辱負重,卻換來了對手的得寸進尺,火燒草料場,風雪山神廟,終於手刃仇人的故事,有力地反映了封建社會官逼 民反和逼上梁山地社會現實,《智取生辰綱》,透過楊志替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傑押送生辰綱去東京,在途中被晁蓋、吳用奪取的故事,反映了封建社會統治下複雜尖銳的階級矛盾,表現了英雄在反抗鬥爭中的偉大智慧的力量。

  讀罷全書為宋江退遼兵、平三寇的壯舉而敬佩,為朝廷不良風氣、奸臣當道而氣憤

  四大名著讀後感6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政府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

  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暴政,逼得群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

  群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群龍無首,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為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

  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四大名著讀後感7

  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朵花的花園,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棵樹的森林;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塊磚的牆;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滴水的長河;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粒沙的沙漠;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顆星的夜空;沒有一本書的家,是沒有一棵草的草叢。

  在我的寫字檯上,也擺放著一本厚達4釐米的古典名著——《紅樓夢》,看到古往今來,許多傷口與石頭息息相關,如:女媧曾煉石補天,精衛曾用石填海,《紅樓夢》曾命名為《石頭記》。

  這本書是我過10歲生日時媽媽給我買的,我小的時候,媽媽經常給我講故事,正是有這樣的薰陶,我非常喜歡看書,聽說《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首,我早就想拜讀了,媽媽送給我這本盼望已久的書,使我欣喜若狂,我愛不釋手,地撫摸著它,並翻到目錄就是一行醒目的黑體字——《紅樓夢》,《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中最有藝術價值的,它是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

  於是,我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閒餘時,這本書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讀到高興之處時,我會喜出望外,讀到文中精髓時你會覺得妙不可言;讀到賈寶玉與林黛玉分離時,不禁為他們感到十分惋惜,品味王熙鳳這個人物時,感到她既聰明、能幹、要強,但又狠毒、潑辣、善弄權術,唯利是圖,我在讀著書,書彷彿也在讀著我,真是心情隨著書而變化啊!

  《紅樓夢》這本書,真是生活中的一部百科全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