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47篇)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通用47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

  年幼承兄業,權據江東,招納賢士,此人便是孫權。兄長孫策的死,猝不及防,因而十九歲的他,倉促繼位,也是他能屈能伸的原因,也詮釋了為何江東基業的流傳。如此之人,天下三分有怎無他那一份?

  孫權令人無比敬佩,辛棄疾更是抒發“生子當如孫仲謀”。他對古今人民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實乃令人敬佩之士也。

  忠言逆耳,失利孟德

  袁紹兵多卻敗給了曹操,這便是有名戰役——官渡之戰。袁紹之所以敗給曹操,是因為不聽忠言,造成身死而內亂的局勢,也就是河北風雲。趁著袁氏兄弟自相殘殺,曹操得利,攻陷鄴城,正所謂“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千古名話“忠言逆耳利於行”,可惜袁紹偏就不聽取,不採納,故戰敗是必然的。人生也如此,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再做出決定,這樣更有利。

  識清天下局勢,辨別利弊是非

  袁紹戰敗,劉備投靠劉表。只有慫恿劉表攻打曹操後方,才能滅曹。劉備選擇了於自己有利的一方,可見其會審時度勢,故必成一番大業。劉備與曹操,一個能審時度勢,一個有勇有謀,如今是敵對,將來定有一番爭鋒。

  學會觀察局勢,謹慎走出每一步,分清楚是非利弊,是有利於自己。

  天下三分,雛形初現

  眾所周知,三國講述的是魏蜀吳三國間的故事。如今,孫權權據江東,曹操獨霸一方,劉備投靠劉表,三國雛形漸漸有了模樣。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大志,究竟誰是最終贏家?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如張飛,他雖然武藝高強,但是性格暴躁,常常鞭打屬下,最後因此喪生。真正讓我佩服的只有劉備、孫權,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看重人才。

  說起劉備,大家首先應該就會想到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劉備為了復興漢室,親自到隆中去請諸葛亮。諸葛亮雖然三番五次為難劉備,最終還是被劉備的仁德、禮賢下士,為人謙和,看重人才的品質感動,和他一起下了山。

  孫權也十分善於運用人才。相傳吳國的大將呂蒙在戰場上屢建奇功,可是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不喜歡讀書。孫權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對呂蒙說:你一定要多讀書,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兵打仗。呂蒙推脫事物繁忙,孫權又說:你工作忙,沒有時間看書,你難道還有我忙嗎?我每天都要看書,所以你也要多看書。呂蒙聽了後便開始讀書,最終成為了一個能文能武的人。

  唐太宗重用魏徵、商湯辨味識伊尹、周文王打獵求子牙這些都是歷史上善用人才的故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想成大事,就必須善於發現人才,善於使用人才。

  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學劉備心存仁德、禮賢下士的品質,也要學習孫權敢於提出意見,勇於幫助人才改正缺點,成就人才的品質。學會做一個能發現並駕馭千里馬的伯樂,這樣才會在人生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

  你知道什麼是忠誠?你聽到或看到過忠誠嗎?忠誠就是武聖人關雲長被曹操俘獲後在名利和金錢的誘惑下依然不肯背叛自己的主公劉備。這是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守住底線。在看罷《三國演義》我對忠誠有了更多的認識。

  在《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有兩個故事最能體現出關雲長的忠義。在劉備投靠袁術時,曾奉命去平定叛賊曹操,在一個戰鬥中劉備手下的一名大將被曹操俘獲,這時我心裡一驚,在想這一員猛將難道就這樣犧牲了?但是曹操十分愛才,不忍把這樣一員猛將殺害,於是就送給關羽大量的財寶和戰馬,赤兔就是當時曹操給關羽的禮物,但關羽不為所動,曹操又封關羽為大將軍,關羽也不投降,一心想著主公劉備,後來歷經艱辛終於逃了出來。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赤壁之戰後,關羽被派到麥城去保護荊州。當時魏國不甘失敗,就再次發兵去攻打荊州。去荊州必定要經過麥城,劉備知道魏國要進攻麥城,急忙把關雲長召回來,但是關羽拒絕了,他說:“我走後,荊州必然失守,不能再讓魏國這隻猛虎壯大起來了,我必須留在這裡。”關雲長真是義薄雲天啊!他不顧自己性命也要把曹軍打敗。不久,魏軍進攻麥城,關羽英勇殺敵,殺了一波又來一波,曹軍以人數上的優勢壓制了關羽,雙拳難敵四腳,一代梟雄就這樣犧牲了。

  關雲長的忠誠真讓我們敬佩,在我們平時生活中也要牢記忠義二字,對待知己更要忠義,朋友有不愉快的事向你傾訴,你如果一時嘴癢把他不愉快的事情偷偷地告訴了別人,別人會因為這件事情取笑你的朋友,你讓你的朋友面子往哪放?這就是對朋友最大的不忠義,我們要時刻警記“忠義”二字,不要讓我們失去一個又一個朋友。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

  只要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有誰不被諸葛亮那驚人的智慧所震撼?有誰不為周瑜的心胸狹窄而感到可惜?有誰不為劉備的仁義,惜才所感動?有誰不為曹操的奸詐而氣憤?有誰不為關羽的重義氣而感到折服?誰不為黃蓋的忠心而敬佩?

  《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訊息,便不惜千里萬里投往。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的天下無敵。

  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治療華容道,翹班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廷,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三國演義是中國的第一部代體古典名著小說,這書上的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起間,在這戰火不斷中出現了三個大國——魏、蜀、吳他們三國,他們經常爭鋒相對發生了許多令人驚歎不已的故事,有火燒赤壁、三英戰呂布、刮過療毒等等的故事。

  那麼有些功勞都歸功於誰呢?當然是蜀國的軍師諸葛亮了!就舉一個例子諸葛亮在城裡只有三千兵力,而司馬懿卻有是萬精兵,諸葛亮的兵嚇的東跑西竄亂了手腳,而諸葛亮卻很淡定,他想起了一個計發,那就是空城計,只見他一聲令下:“把城門開啟,你們藏在房子裡,而我在城樓上彈琴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別出來。”只見不遠的天空全是塵土,十萬大軍就在不遠處,只見諸葛亮在優雅的彈琴,城門前有兩位士兵在掃地,他們的心情很好嘴上充滿了笑容,司馬懿心想我瞭解諸葛亮他一定會在城裡設下重重機關,然我們大傷體力,最後再發動總攻那可就不好了,有一位大將說道:“這諸葛亮一定沒有多少兵力我們就殺過去吧!”司馬懿又說道:“安全第一撤退!”之間地上的塵土再次飛起。

  至此諸葛亮嚇得一身冷汗,但是他最終還是趕走了司馬懿,得知訊息的司馬懿氣得都快吐血了!

  這諸葛亮真是說什麼什麼就有,說什麼沒有什麼就沒有。他只是神機妙算呀!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一卷在手,獲益匪淺。今年暑假,時間充裕,我認真拜讀了許許多多的好書。其中,使我倍受啟迪、心胸激盪、久未平靜的一本古典名著,當然非《三國演義》莫屬了!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該書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描寫了魏、蜀、吳三國從東漢末年紛繁浩蕩的戰爭中崛起,到最後被晉國統一的一百餘年曆史中發生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各具個性。有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求賢若渴、胸懷大志的劉備,有義重如山、武功高強的關羽,有粗魯衝動、英勇無畏的張飛……好一幅濃墨渲染、精彩紛呈的古代歷史人物畫卷!

  在這些形形色色、個性彰顯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還是蜀漢的領導人劉備。他身上有許多閃光處,我喜歡他,並不只是喜歡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的雄才大略,還有他一心為漢、愛民仁慈的胸懷,以及屢戰屢敗、持之以恆的頑強精神!

  時光消逝,不覺千載。無論社會怎樣演變,怎樣發展,劉備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最要學習的,是他執著夢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因為這是我人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動力源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好書億萬,更需讀此本。《三國演義》真是一本流傳廣泛、百讀不厭、給人啟迪的經典好書啊!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我讀到這一首詞,我的腦海裡就會浮現出《三國演義》中的英雄。

  在《三國演義》的眾多英雄好漢中,我最敬佩的就是劉備了。劉備雖然是皇室宗親,但他禮賢下士,求賢若渴。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三顧茅廬的故事吧。劉備第一次去請諸葛亮,碰巧諸葛亮出去遊玩,不在家;第二次去時,大雪封山,可劉備依舊去了,還是沒有找到;第三次去時,諸葛亮正在午睡,劉備就讓童子不要打擾,自己在外等了一個時辰。當時,張飛非常生氣,揚言要放火,被關羽制止了。又等了一個時辰,劉關張站得都腰痠背痛了,這時諸葛亮才醒了。後來他被劉備的誠意打動,終於答應出山幫助劉備。

  劉備待人真誠,請了三次諸葛亮,最後一次還等了兩個時辰。劉備是真心要請諸葛亮出山,所以諸葛亮才會被劉備的誠意打動。如果劉備沒誠意,請了一次就會再也不去了,當然諸葛亮也就不會去幫助劉備,也就沒有後來的劉備奪天下了。其實這跟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的,如果你對待被人真誠友善,朋友也會真誠回待你的。相反,如果你待人虛情假意,朋友們也都會離你遠去,換不來別人的真心的。

  再聯絡到自己,平時我會對我的同學都很真誠,同學有困難也都會伸出手。誰有困難,我會在我的能力範圍內竭力幫助,所以我也感受到了同學們對這份真誠待人的回應:有一次美術課上,我沒有帶彩紙,同學們都把剩下的彩紙給我用,幫我度過難關。看來,待人真誠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招來許多朋友的相助。

  《三國演義》是一部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小說,它像一面鏡子,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使我們受益匪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一本《三國演義》,我從三年到四年一直愛不釋手。從歷史舞出

  口處回首,那風起雲湧、英雄輩出、群雄爭霸、波瀾壯闊使我懷念,其中,我最喜歡孔明先生。

  他未出茅廬卻先知天下分而為三,“舌戰群儒”令江東名士面面相覷,驚歎不已,“草船借箭”使公瑾驚呼“吾不如他”,“赤壁之戰”令曹操聞風喪膽,“巧用情報,智激公瑾”使周瑜離坐北指,大罵曹操,豈是管仲樂毅能及乎?

  “為將者,而不通天文地理,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乃庸才也……”古人在無任何先進儀器的情況下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琴棋書畫,可貴也。

  孔明一生以身作則,鞠躬盡瘁,效犬馬之勞,為蜀漢事業獻出無限的力量。即使是仇人立了功也給予相應的獎賞,即使是親人犯了罪也給予相應的處罰。孔明死後,一直不服氣他的蜀中大老張裔贊曰:“明公有賞時,遠方立功者絕不會被遺漏,若有罪連親者也逃不掉;爵位決不給予無功之人,刑罪也不避尊貴大官,所賢人愚人可感受他大公無私而努力工作,不去計較個人利害。”他的政敵司馬懿曰:“真乃奇才也!”

  多麼難得的一位丞相啊,正如水鏡先生司馬徽說的:“興周八百年姜子牙,旺漢四百年張子房!”

  孔明先生他公正廉直、鞠躬盡瘁、以身作則令後人敬佩!我們應該以他為榜樣。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小時候,我去放孔明燈,覺得孔明燈真是很神奇,從爸爸口中知道了孔明燈的發明人是諸葛亮,還知道他的好多故事,我對他也充滿了好奇。今年,我在爸爸指導下終於讀完了原版《三國演義》,這小說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佩服得五體投地,他的忠義守信也深深感動了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白帝城託孤”的故事。

  故事講的是劉備大戰東吳失敗後,一病不起,他召來諸葛亮,對諸葛亮說:“我死後,你輔佐阿斗吧,如果實在不行,你可以廢了他,自己做王”。諸葛亮哭著說:“我一定盡我所有中興大漢,為大漢竭智盡忠,直到死那刻” 。雖然後來阿斗什麼也不懂,國家大小事都是靠諸葛亮,但諸葛亮還是盡心輔佐,為阿斗寫出了千古名篇《出師表》,而從沒有動過廢阿斗的心,真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國家操勞到了死那一刻,用行動履行自己的諾言。這讓我想起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真讓人感慨。

  我敬佩諸葛亮,心裡暗暗告訴自己:要像諸葛亮那樣做信守諾言的人。我很高興,自己從小事中做到了。有一次,我向同學借了一本書,我答應兩天後就還她,可是兩天後的晚上,那本書還有好多沒看呢!我當時便想遲點再還給同學,一想又覺得不對,當我糾結拿不定主意時,諸葛亮忠義守信的故事出現在我腦海中,最終,我如期把書還給了同學。雖然遺憾沒看完,但我守信了承諾,我覺得這樣做是值得的。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諸葛亮的忠義守信也讓他成為後世景仰的楷模,我們要學習諸葛亮信守承諾的精神,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讀任何的書,都有不同的“味道”,讀《三國演義》,我從中看到閃閃的刀光劍影,聞到濃濃的火藥味,而最讓我讚歎不已的是蜀國軍師諸葛亮的智慧。

  《三國演義》中,有著描寫諸葛亮神機妙算的許許多多的故事。 其中,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就是“草船借箭”一則。這是周瑜和諸葛亮的鬥智鬥勇:周瑜在那時與諸葛亮合作共同對抗曹操,但是,周瑜的心裡卻一直想殺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的謀略總是比他高出一頭,所以周瑜想出了存心要殺諸葛亮的狠招,那就是:十天內讓諸葛亮造出十萬支箭。可諸葛亮卻說三天就可以了,周瑜覺得難以置信,便讓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說三天造不出十萬支箭,甘願受罰。於是周瑜暗中讓造箭的工匠們故意拖延時間。但聰明諸葛亮不用造箭的工匠們也能有十萬支箭。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晚上,諸葛亮終於“開工了”。他故意去“攻打”曹營,實際上是為了讓船上的草人被曹兵的箭射中,他坐收現成的好箭。原來諸葛亮早已計算到三天後的晚上有大霧,瀰漫的大霧中,曹操他們看不清船上是草人,於是對於來襲的敵人萬箭齊發,正中諸葛亮的妙算。諸葛亮按期完成任務,化險為夷了。難怪周瑜的那聲向天哀嘆:“既生亮,何生瑜!”

  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妙計無窮,善於隨機應變,化險為夷。我想:智慧就是力量!我們應該努力學習,多開動腦筋,讓自己也有聰明的頭腦。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老師經常讓我們多看書,那是一定對我們有好處的,不但豐富了知識,還懂得了很多的歷史故事,我讀了《火燒赤壁》這段情節就其中的一篇。

  《火燒赤壁》講述的是曹操想帶領十五萬大軍搶奪東吳江南的地方。龐統的連連環計成功後,周瑜決定用火攻來對付曹操,先讓黃蓋寫信詐降,讓曹操毫無防備。曹操不知有詐,黃蓋的船藉著東風飛快地衝進曹軍的水寨。赤壁之戰是靠了團體的智慧戰勝了曹操。因為先是龐統出了連環計,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諸葛亮前來借東風,最後是黃蓋寫詐降書來攻打曹操。在日常生活中團體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團體可以互相幫助,把缺點彌補;我們還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難是不能直接不以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動腦筋,想出化解困難的好辦法;有了智慧,我們也需要勇氣,如果沒有勇氣的話,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勝利的根本在於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

  這個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瑜,他雖然嫉賢妒能,幾次要殺孔明,但也智謀過人,他還和黃蓋用苦肉計,騙過了曹操,也留下了一句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隨便聽信他人話。作文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裡的一篇文章——孔明草船借箭,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篇文章講了心胸狹隘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孔明處處比自己強,心生妒忌,便以軍隊中缺箭為由,讓孔明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這是多麼存心的刁難呀,可孔明卻胸有成足地答應了,並且說只須三天就可以完成任務。周瑜暗暗竊喜,以為可以除掉孔明瞭。結果孔明在三日之內就從曹營“借”出了十萬支箭,使周瑜計劃落空。

  周瑜的妒忌心理很值得我們思索。其實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妒忌心理,比如在成績沒有考好之時不是虛心學習他人,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勇於進取,而是對他人考取的好成績冷眼相對、惡語中傷。這樣的行為不是讓人貽笑大方嗎?孔明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家眼裡的活神仙,就是因為他面對問題善於思考,遇事鎮定。想想自己,經常是碰到一點困難就哭,煩躁不安,不肯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所以常常是遭到打擊就一蹶不振了。跟孔明比起來,我真是感到慚愧呀!以後,我一定要端正好態度,不論做什麼都要記住,要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這樣才能站得更高、望得更遠。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妒忌會讓人心眼變壞,它像一把迴旋刀,丟出去的力越大,反彈到自己身上就越疼。我們要做一個心胸開闊的人,面對別人的優勢,應該取長補短,而不是想方設法給別人放絆腳石,只有這樣,成功才會離你越來越近。千萬不能想周瑜那樣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當被砸痛了才後悔,就來不及了!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簷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想起了羅貫中先生所作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ZZ與軍事鬥爭。由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到最後三國歸晉的故事。

  三國,一個英雄芸萃的時代,可以說,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時代能像三國這樣,誕生這麼多的英雄,留下這麼多的故事。在三國英雄中,我最佩服趙雲趙子龍,俗話說“子龍一身都是膽,更有仁心並義肝。”趙雲就是這麼一個忠勇膽大而又細心的人。趙雲曾兩次金單槍匹馬救出少主劉禪,也就是阿斗,一次是在新野逃難,大戰長坂坡,另一次則是有名的趙雲截江救阿斗。從而可以體現出趙雲的忠勇護主和武藝超群。

  我還很佩服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輔佐劉備,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新野……每一次都是諸葛亮出的謀,劃的策。最後,劉備駕崩,死前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能做一個好國君,就讓諸葛亮繼位。諸葛亮卻不然,一心輔佐劉禪,從沒想過要登上王位。

  關羽也是一個值得我敬佩的人。溫酒斬華雄,顯示出關羽的勇猛;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護二嫂,顯示出關羽的忠心;華容道義釋曹操,顯示出關羽的仁義;下棋刮骨療毒,顯示出關羽的堅毅。關羽的這些品格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在學習生活中,我要向關羽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縮;碰到失敗,毫不氣餒。

  “三國英雄誰復古,船頭煙浪坐吹簫。”三國這本書告訴了我人生的哲理,克服困難的方法,以及如何為人處事等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4

  羅貫中的筆下,有一位智者字號孔明,他,就是諸葛亮。

  從劉備三請出茅廬,稻草船草人借敵箭,再到大戰赤壁借東風,諸葛孔明給人的印象,永遠是光怪陸離,充滿智慧。

  再說這回諸葛孔明又想要割麥,哪知被司馬懿料到,準備先他一步割完麥子,孔明見了,便設計割麥。先是讓姜維、馬岱、魏延扮成孔明之樣,各登一車,命軍推之前行,帶二十四精壯之士披髮拔劍,引誘魏兵。因為有霧,哨探軍不知是人是鬼,急報司馬懿。司馬懿不知是計,命軍追趕,久趕不上,卻被另外三個“孔明”——姜維、馬岱和魏延截住後路,好不容易殺出重圍,回到城內。而孔明,則藉機割盡小麥。

  走出書本,回到現實,其實很多人都像諸葛孔明,擁有聰明的頭腦。

  上學期報紙上刊登的一則名為“小小發明家”的新聞中,介紹了一位名叫伊諾的鄂溫克女孩,才六年級,卻已經擁有了許多發明專利。其中有一個發明叫“螃蟹夾”,它的製作方便,只是用在曬被子時夾住被子的大夾子上焊上八根彈性鐵絲;使用簡單,張開夾子,用四根彈性鐵絲夾住螃蟹殼。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估計誰也不會想到如此巧妙的發明出自一位小學手!

  其實人人都擁有聰明的頭腦,只是有人能把聰明展現地淋漓盡致,而有人不能。古有機智孔明,而今,我們是否也應比古人更勝一籌呢?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5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以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三個國家,分別是蜀國、魏國和吳國。而我最喜歡的是蜀國的諸葛亮。

  文中講述了三國交戰,爭奪天下等一系列故事。因為魏國很強大,所以蜀國想和吳國共同戰勝魏國。於是他們就商量派諸葛亮去說和,因此就有了《草船借箭》的故事。而在《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經常設計謀難為諸葛亮,可一次又一次都被諸葛亮破解。而這一次周瑜要求短期造十萬支箭為難諸葛亮,誰知諸葛亮卻承諾只需要三天就能完成,當然周瑜按正常思路覺得怎麼可能呢?於是周瑜心裡暗暗驚喜,就叫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又委婉地擺了酒席招待他。諸葛亮居然毫不猶豫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遲疑片刻。大家都在為諸葛亮擔心,都認為諸葛亮這次完蛋了。錯,錯,錯!原來他心中早有妙計,只不過要請魯肅幫忙。就這樣準備一切後,直到第三天四更時才出發,這天晚上竟然起了大霧,諸葛亮果真神機妙算,不僅知道什麼時候下大霧,還知道曹操的為人。最後諸葛亮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如期交箭,周瑜自嘆不如。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人不要總想去算計別人,否則就會算計到你自己的頭上。我們都應該做一個機智、勇敢、踏實的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冷靜思考,換位思考,用機智解決問題,才能化險為夷。例如:在學習上,如果遇到不懂的問題,我們也要向諸葛亮一樣,隨機應變,凡事多動腦筋,必要時也需要尋求他人幫助,才能攻破一切難題,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6

  古以來,總是有那麼一些人,看別人比自己能幹,不是努力去超過人家。而是懷著嫉妒心,不折手段地區陷害人家。

  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人: 看看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籌,便像瘋狗一樣想咬諸葛亮一口。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由,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咒語不但心胸狹窄,而且十分狡猾陰險。然而,諸葛亮趁第三天大霧瀰漫,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完成了任務。?

  讀《草船借箭》讓我不由的想起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羅庚爺爺可以說是知實淵博,名揚天下了。可是他在上小學時數學經常不及格,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嫉妒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自信“名人”也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經過刻苦努力,華爺爺終於成了舉世文明的數學家。?

  《草船借箭》讓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自己不是也有嗎?如果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不是去分析原因,找出錯的地方,踏實的去學習。而是希望取得好成績的同學下次考試出個大成錯,好和自己拉平。?

  事情雖小,不也是嫉妒嗎?回想起來,我真是慚愧。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一個陰雨連綿的下午,我百無聊賴地坐在家中,這時我看見了書架上的《三國演義》,便拿來讀了起來。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

  周瑜見諸葛亮處處壓過自己一頭,便想除掉諸葛亮這個心頭大患。他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並且逼著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誰知諸葛亮在第三天,藉著大霧從曹軍那裡借來了十萬支箭,粉碎了周瑜的詭計。

  諸葛亮為什麼可以如此足智多謀?因為他學習很努力。諸葛亮曾經拜了水鏡先生為師,每次都懇求水鏡先生能給他多講一會兒課。在學成出師後,並沒有前往更大的天地,而是去了臥龍崗進行了長達十年的耕讀生活。在這十年間,他甘願忍受孤獨,也用謙卑的態度對待世界萬物,正應了一句話:“面壁十年圖破壁”。有許多學識淵博的人拜訪了他,而他也回答了許多的問題,做到了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

  反觀我自己,我並沒有諸葛亮那樣的耐心,在遇到難題時總是煩躁,並且在許多事情上還總是半途而廢,做事有頭無尾。拿我和諸葛亮一比較,頓時感覺自己要走的路還很長,正應了一句話:“以人為鏡,可以明事理”。

  有一次,我考了100分,十分的驕傲,彷彿自己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在我讀了這個故事後,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從此我學會了用謙虛的態度去看待事情,在學習中持之以恆,更上一層樓。

  謙虛和堅持是成功的基石,驕傲和半途而廢只會讓你摔得更慘,而我也要以全新的心態,去對待嶄新的學期。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8

  前天,外面下著大雨,我無事可做,就從書架上拿了一本《三國演義》來讀。這本書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元末明初羅貫中,其中的《草船借箭》讓我深有感觸。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周瑜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不但胸有成竹地答應了,還說只要三天時間。到了第三天,趁著大霧天,諸葛亮帶了少量士兵,駕了二十條船去曹操那裡借箭,“借”來的箭一共有十萬多支。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草船借箭》里人物個性最突出的就是諸葛亮和周瑜了。諸葛亮神機妙算,足智多謀,心胸寬廣;而周瑜心胸狹窄,嫉賢妒能,是個很好的反面教材。

  如果人們都像周瑜這樣心胸狹窄,嫉賢妒能的話,就會像周瑜一樣,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我覺得《草船借箭》裡像周瑜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社會中有很多人這樣。就說我自己吧,有一回,我考試考得非常的差,而我的好朋友比我考的好太多了,我心裡就很妒忌她,竟想和她大吵一架。看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後,我想:自己這種行為不正是和周瑜一樣嗎?好朋友考的那麼好,我應該為她高興才對,平時學習要更加努力,更加踏實,努力超越她,而不是嫉妒她。我想了想,真是慚愧啊!

  讀了《草船借箭》讓我領悟了許多,做人不能心胸狹窄,要心胸寬廣,不要因為別人比你好,你就生氣。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們要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這樣才能讓自己更加優秀!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9

  最近幾天,我閱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裡面諸葛亮的處變不驚、足智多謀,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今天,我來給大家講一下閱讀完整篇文章的感受吧。

  故事發生在三國時期,因為周瑜非常妒忌諸葛亮的才華,他便借公事之便,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造十萬支箭,以此除掉這個心腹大患。而諸葛亮明知周瑜想陷害他,卻答應了,並將時間縮短為三天。周瑜又驚又喜,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後來,諸葛亮用大霧天氣和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成功地“借”到十萬支箭,又利用水流方向的優勢,順利返回。

  在這個故事中,諸葛亮成功借到箭,除了他機智過人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有勇氣。你看,他和魯肅兩名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即使加上部分士兵,在曹操的百萬大軍面前,也如螻蟻站在猛虎跟前一般。當時魯肅可嚇破了膽,但諸葛亮卻臨危不懼,處變不驚。他的勇氣令我佩服!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沒有戰火和硝煙,有勇氣、敢於直言,仍是這個時代必不可少的精神和品質。對此,我深感慚愧。幾天前,老師佈置了超多的作業,讓我們把識字表每個字組兩個詞寫在紙上。我們明知道作業量不合理,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忍氣吞聲,回家默默地寫起了作業。我硬是寫了兩三個小時才寫完。之後我又瀏覽了一下家長微信群裡,雖有家長“反抗”,可他們卻是找班幹部,讓班幹部報告老師,但班幹部也沒人敢反應。第二天,老師向我們說出了“真相”,原來老師是用這件事在考驗我們,看看我們遇到不合理的事時,會不會有勇氣提出自己的意見。結果,即使是錯誤的決定,大家也照做不誤。想想真是可怕,如果每個人遇事都縮在後面,缺乏面對權威,敢於直言的勇氣,那我們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又靠誰來維護呢?

  一個人,想變得更完美,有兩樣必不可缺——智慧和勇氣,這兩樣相互依存。無勇多謀,有再多意見也不敢提出;有勇無謀,提出的意見也毫無建設性,所以我們既要有勇氣,更要有智慧,做一個有勇有謀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0

  《三國演義》是四大小說之一,作者是明朝的羅貫中。本文生動描寫了東吳、蜀、魏爭天下的場面,那激烈的場面令人百看不厭。故事裡有許多人物如奸雄曹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諸葛亮、有情有義的關羽。

  我最佩服的人是諸葛亮,他足智多謀,神機妙算,其中最精彩的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由於周瑜心胸狹窄,想置諸葛亮於死地,於是叫他三天內造10萬支箭。諸葛亮算到第二天會起大霧,於是造了幾百只船,每一隻船上有十來個稻草人,成功地欺騙了魏國,從魏國借來10萬支箭。周瑜最終被氣死,死前長嘆說:既生瑜,何生亮!

  從這個故事我明白,我們心胸不能太狹小,不能像周瑜一樣,眼中只有自己,容納不下比自己優秀的人。如果他不是看見諸葛亮厲害,就非常嫉妒,而是向諸葛亮虛心學習的話,又怎麼會被氣死呢?

  聯想我們自身,考試單發下來時,有些人看到別人取得好成績,受到表揚,不是去想別人為什麼能取得好成績,不是虛心向別人請教,相反嘲笑別人,希望別人下次考不好。這種嫉妒的心態是不可取的!我們要學會抱持寬廣的胸懷,虛心向優秀的人學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讓自己取得進步。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1

  每當我找到《三國演義》這本書時,都忍不住看了《草船借箭》這一章。

  周瑜因為對諸葛亮的才華心懷妒忌,想找個藉口把他殺了。以商討軍事之名稱來設下圈套,強逼諸葛亮在十天內造箭十萬,而諸葛亮卻只需三日。

  我覺得諸葛亮這個人十分才華橫溢,而在三國演義這一回中表現的淋漓至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計算天時地利之後,推匯出在第三天時必有大霧。又知己知彼,知道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而在這種天氣下,不可能輕易派兵出來迎戰。所以接受了周瑜給他的任務,設計了草船借箭這個局面,騙取曹軍箭十萬有餘,滿載而歸。

  魯肅這個人忠厚老實,諸葛亮讓他瞞著周瑜,去調遣船隻,安排草把子,放置青布幔子魯肅就聽令辦事。

  周瑜這個人嫉賢妒能,愛才的方式就是殺了他,不願意別人比他才多,他這回遇見了諸葛亮,他的才華比周瑜多出許多,周瑜就借商討軍事之名設下圈套,令諸葛亮在十日內造箭十萬支。

  曹操這個人生性多疑,遇見不太清楚的事情,不會輕易出手,而諸葛亮正抓住了曹操性格特點,所以經常將曹操打敗。

  這篇文章深受我喜愛,我們要發揮自己的長處,避開自己的短處。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2

  我喜歡諸葛亮,尤其喜歡關於他的故事。如有《三氣周瑜》、《三顧茅廬》,還有《空城退敵》。但我最喜歡的是家喻戶曉的《草船借箭》。

  主要內容是,周瑜嫉妒諸葛亮才智,一心想害他。借水攻曹操一事,為難諸葛亮,讓他三天內造下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他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開到曹軍水寨。曹操多疑,見霧大,以為有詐,就發令射出許多箭。船的草把上扎滿了箭,因此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得到了十萬支箭。

  故事中,諸葛亮才智過人,明知道周瑜用計,他卻沉著不亂,用本事克服了困難,值得我佩服。而周瑜心胸狹窄,不值得學習。

  這個故事讓我懂得:要多學知識,遇到困難多動腦筋。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3

  新的學期如約而至,我們的語文課就像一個豐富多彩的百花園。這不,我們又學了一篇課文——《草船借箭》,我被文中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打動了。

  “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呢?”魯肅不信,周瑜不信,你不信,我也不信。但是,諸葛亮做到了。讓我們來看看這來龍去脈吧!

  文章講到周瑜妒忌諸葛亮,就給他出難題,要他三天造十萬支箭。本以為諸葛亮必定不造不成,可是諸葛亮卻提前準備了二十條船,蓋上青布幔子,插上草把子,趁有霧的時候去曹操的水寨“借”箭。把周瑜對他的態度從妒忌變成了佩服。

  諸葛亮這個人物讓我印象深刻,他懂人心,曹操的謹慎多疑、魯肅的老實守信,他都心知肚明,而且善於用人;他知天象,大霧迷漫時去曹軍水寨受箭;他曉地理,“借”箭後他趁著“船輕水急”逃之夭夭。

  讀著三國故事,看著聰明機智的諸葛亮,他從不打無準備之仗。這讓我突然想到我之前沒做好充分準備的一件事:記得那天,老師讓我們小組討論,我覺得不用怎麼參與,就隨意聽了聽別人講的。可是,討論過後,老師恰好叫到了我,我站起來支支吾吾地說不出一句囫圇話……

  正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做什麼事都要充分準備好,也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充分地運用起來。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得用心觀察,遇事多思考,做到舉一反三,我們才能在穩中獲勝,取得成功。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4

  我很喜歡《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特別是對周瑜和諸葛亮兩個典型人物的對比產生了鮮明的愛憎之情。

  我痛恨心胸狹隘的周瑜,他完全不顧孫劉聯合抗曹的大局,一心想害死諸葛亮,欲置諸葛亮於死地而後快。他令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在十天之內打造十萬支箭。然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早就識破了周瑜的詭計,他從孫劉抗曹的大局出發,不與周瑜斤斤計較。他憑他那上通天文、下曉地理的淵博學識,第三天趁著濛濛大霧用草船向曹軍“借”了十萬支

  箭,使周瑜的陰謀破滅了。

  從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嫉妒”心理是要不得的它一害別人,二害自己。我們一旦有了嫉妒心理,就會產生消極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有嫉妒心的人會不擇手段地給別人制

  造麻煩或障礙,或者千方百計地詆譭別人的確良成績。到頭來既害自己也害別人,給學習和工作帶來嚴重的損失。

  人們小學生剛剛踏上人生的旅途,未來的路還很漫長,所以我們要剋制“小心眼兒”、“小肚雞腸”的毛病,用一顆寬容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朋友,面對家人,長大才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5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裡面栩栩如生的人物與引人如勝的故事讓我流連忘返。

  故事主要講周瑜想以造箭的名義去暗算諸葛亮。

  諸葛亮那足智多謀,神機妙算的形象使我們念念不完。他熟知天文懂地理,他知人並善用,我們要學習諸葛亮,將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就像小蜜蜂一樣,把採來的花蜜消化並轉化為自己的勞動成果。

  諸葛亮的寬宏大量也值得我們學習。如果諸葛亮不寬容,與周瑜硬碰,他哪能借到箭?如果諸葛亮不寬容,早被周瑜殺了;如果諸葛亮不寬容,不出計謀來借箭,就會被周瑜陷害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退讓一步,就是為人生開拓一片晴空,忍一時,就是為人生開劈一條光明的道路!

  另外,作者羅貫中的寫作手法也非常值得學習。瞧,他運用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細節描寫來刻畫了許多與眾不同的人物。如,心胸狹窄,嫉能的周瑜;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書中的人物好像都走出來了,與我們親密接觸了!

  讓我們都讀讀《三國演義》等名著吧,裡面的人物栩栩如生,故事引人入勝,讀了令人受益匪淺啊!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6

  一本好書給了我一個世界,一篇好文章就像一位良師益友,引導我成長。讀了《草船借箭》這本書,讓我大開了眼界。

  《草船借箭》是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出自羅貫中之筆。本文講述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故意刁難讓他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但周瑜故意不給材料備齊全,沒想到諸葛亮神機妙算,算到三天後有大霧,到第三天拂曉,果然大霧漫天,諸葛亮把二十多條草船綁在一起,向曹營駛去,還一邊擊鼓一邊喝酒。曹操中計了,因疑霧中有埋伏,只好讓軍士放箭。諸葛亮見大霧已去,目的已達,就讓返回了。周瑜見後,自嘆不如諸葛亮。

  我讀完後,讓我最佩服的是諸葛亮。他知天文,知道三天後必有大霧,他才能信誓旦旦地說能三天“造”好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他曉地理,清楚河面的寬度,才能讓船調頭,令兩面受箭;他識人心,知道魯肅一定會幫他,知道大霧漫天,曹操一定不會出兵,只會放箭。他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儘管周瑜想陷害他,他都可以鎮定地完成任務。

  而我就跟諸葛亮相反,他遇事鎮定,而我呢,遇到一點困難,自己不想辦法,就想著要媽媽幫我。記得寒假時,老師要我們做手工,當時我想用紙做一朵花,剪著剪著,覺得太難了。我又決定用紙做一隻貓,當我擺上紙,又不知從哪兒下手,我急得哭了起來,還是媽媽幫助我,我才做好了手工。

  讀了《草船借箭》後,我知道了:遇到困難,要鎮定,因為“困難像彈簧,你弱他就強”,只要我們面對困難,敢於擔當,充分發揮才智,什麼困難都能戰勝!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7

  我讀完草船借箭,覺得諸葛亮十分聰明,能幹。

  草船借箭的大概內容是:諸葛亮聰明能幹,周瑜很妒忌,於是設計陷害他,諸葛亮不但沒有拒絕,而且立下軍令狀。諸葛亮向魯肅借船、軍士、青布幔子,並吩咐不要告訴周瑜。諸葛亮趁大霧天氣,向曹操借箭,順利借箭,周瑜自嘆不如。

  我讀到諸葛亮說:怎麼敢跟都督開玩笑?我願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的時候,我想諸葛亮明明知道這是圈套,怎麼還答應周瑜呢?當我讀到魯肅答應了他,不知道諸葛亮借船有什麼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羽毛、膠漆這些材料。我知道了,魯肅是一個忠厚老實的人。我讀到諸葛亮說:你借給我20條船,每條船上要30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1000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排,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我就在想:諸葛亮這麼做有什麼用呢?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這麼借箭的,果然厲害!

  讀完本書,我的感悟是:不能做小肚雞腸,心胸狹窄的人,而要做一個大度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8

  這世上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妒忌便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產生(某種思想感情)。],千方百計[注: 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地去陷害別人,而不是加倍努力去追上別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草船借箭》講的是周瑜看到諸葛亮的但是超過了自己,心生妒忌,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藉口,讓諸葛亮在十日之內造好十萬支箭,諸葛亮胸有成竹[注: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地答應了。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了十萬只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務,再一次挫敗了周瑜的詭計。

  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由得由周瑜聯想到了自己。我以前不也有著很強的妒忌心嗎?如果某次考試我考砸了,我第一個做的不是去分析自己做錯的原因,認真改正,使下次不再出錯,而是在心裡詛咒那些考的比我好的同學下次考試也出幾個大差錯。這時雖然發生在以前,但回想起來,我是多麼的`不應該呀!

  妒忌這個東西,害人害己,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9

  有一個休閒的晌午,風製造著微微的涼意。樓下也沒有小孩子們的嘻鬧聲了,安靜的讓我不適應。於是我打開了《三國演義》坐在椅子上,翻到了剛讀到的《草船借箭》,開始了我思想中的“戰爭”。

  草船借箭講的就是周瑜讓諸葛亮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頗躊躇了一會兒,說他只要三天。於是利用草船借到了曹操的箭的故事。

  剛讀的時候,我也很疑惑。一直在想“三天怎麼可以造十萬支箭呢?”於是帶著這些好奇心繼續看了下去。讀到諸葛亮要了二十多條船,船上都放上草靶子的時候。我就再想:難道諸葛亮要用船去換箭?不可能啊!他應該知道曹操非常狡猾啊!難道諸葛亮還沒有我聰明!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諸葛亮就讓我震驚了——沒想到諸葛亮故意受曹操的箭。那些箭都射進了草靶子上。過了幾分鐘後,曹操感覺不對勁,於是讓人追他們,但是諸葛亮已經跑遠了。之後,諸葛亮在我的心裡就成了一個非常聰明,方法很多的人。

  看到諸葛亮這樣,我想起了姐姐。有一天,我要做手抄報,做到一半。突然,我腦海中冒出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原創手抄報的主意。但是沒有白紙了,全是有圖案的手抄報紙樣。在我還很苦惱的時候。姐姐說:“你把有圖案的紙翻到下面不就行了。”現在想來,姐姐真是現代諸葛亮啊!

  驟然,樓下的小孩的嬉鬧聲打斷了我。我也退出思想中的“戰爭”,合上《三國演義》準備明天再來面對這場“戰爭”。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0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最近我閱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讀完這一章節,我的內心深有感觸。

  文章主要講述了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能,讓他十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卻說,只要三天就可以造好,並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向魯肅借了二十條船、一些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把魯肅請到船中,一起去北岸取箭,這時江上大霧漫天,江上的人連對面也看不清,五更時分,船靠近了曹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下令,軍士們一邊擂鼓,一邊吶喊。曹操下令朝他放箭,等到霧散了,曹操才知上了當,可諸葛亮那邊船輕水急,要追已經來不及了。回去後,魯迅告訴周瑜借箭的經過,周瑜大吃一驚,連贊諸葛亮智慧過人。

  我非常敬佩諸葛亮,他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足智多謀,神機妙算。他為了黎民百姓,放棄了田園生活。他為蜀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漢室鞠躬盡瘁,為了漢室死而後已。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刻苦鑽研,努力學習,發奮圖強,力爭上游,爭取對國家做出貢獻。所以現在我們學習要勤奮努力,這樣我們的夢想才會實現。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1

  自古以來總有一些兒,看到別人比自己強,不是努力學習的去超越人家,而是妒忌人家,不抬起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人。

  《草船借箭》是說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比自己要厲害,便有妒忌心,甚至想把諸葛亮害死。他以軍中缺箭為理由,讓諸葛亮三天造十萬支箭。所以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還十分陰險狡猾。然而,諸葛亮卻信心十足地答應了,趁著有大霧,用草船從曹操手中借了十萬支箭,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妒忌心進一步加強。

  有些人為什麼為有妒忌心呢?原因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做出了貢獻,受到大家尊重的時候,妒忌心強的人就會造謠,甚至傷害他們,我想這隻有妒忌心強的人才會做出的事。

  讀了《草船借箭》,我們就應該明白:“做某件事失敗了,不要灰心,更沒必要妒忌成功的人,自己也是人,要堅信,別人能做做的事,自己也能做到。只要刻苦了,努力了,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成功的。”考試成績不好,不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麼地方,而是妒忌成績好的人,如果是這樣,那麼成績就永遠也不會提高。所以,我們要認真學習,向成績好的同學看齊,把妒忌心變成自信心,這樣,成績就會有所提高的。

  妒忌這個東西,害處是非常大的,我們要從小遠離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2

  三國時期,曹操率八十萬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便打算聯手伐魏。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準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只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靶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知道,否則就不靈了。”魯肅報告周瑜,只說他不用準備的材料,絕口不提諸葛亮的計劃。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周瑜想:他肯定造不好了。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

  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從旱寨派六千名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靶子上。過了一會兒,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命船趕緊往回開。此時順風順水,曹操想追也來不及。這時船的兩邊草靶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有20條船,總數遠遠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3

  四大名著中,我們觀三國烽煙,識梁山好漢,嘆取經艱難,惜紅樓夢斷。在《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也是赫赫有名。

  周瑜,字公瑾,是孫權的軍師。因妒賢嫉才想除掉諸葛亮,所以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做一件自己認為不可能的事——在十天內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欣然接受了,還說三天就行,且立下軍令狀。周瑜沒想到這麼容易就中計了,高興得令人大擺酒席。

  沒想到諸葛亮算準有大霧,用草船模擬了戰船,擂鼓吶喊,讓曹操以為敵軍來犯,向下射箭。這樣諸葛亮不費吹灰之力就得了十萬多支箭,不禁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心服口服。

  《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諸葛亮了。他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位足智多謀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諸葛亮每次都知天時識地利懂人心,從而才華橫溢,神機妙算。我最佩服他能看透人心,別人的習慣意向他都瞭如指掌,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周瑜雖同樣是飽學之士,但在故事中他心胸狹隘,妒才忌能,使人以為他是一位典型的品德不良的人物。但是,小說總有虛構成份,現實中的周公瑾是一位風度翩翩,深謀遠慮,心胸寬廣的軍師呢!我們可別誤會他呀!

  讀了《草船借箭》,我明白了要做寬容大度的人,人家有賢才就要欣賞,不要心懷嫉妒忌,招人譴責。還要像諸葛亮一樣深謀遠慮,考慮周全,並且要有十足的把握才能許下承諾,不能半途而廢。在文章中,我讀出了草船借箭的巧妙,讀出了一句人生至寶——以理服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4

  我今天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的故事。讀完以後,感受頗深。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周瑜為了為難諸葛亮,讓諸葛亮十天造十萬只箭,諸葛亮和魯肅向曹軍借箭,最後完成了任務。

  是啊!我以前就非常像周瑜、別的同學樣樣比我好,我沒有想著去努力,而是希望下次他們出好幾個大差錯,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會拿我跟他們做比較了。不過自從我看了這篇文章後,爸爸媽媽拿我跟他們比較我就細心聽,然後暗暗努力,終於變得和他們一樣好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要善於利用各種條件,包括對手的性格、氣象條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並且諸葛亮家喻戶曉,就是因為他運用了這個道理。

  最後,我要像諸葛亮一樣,善於利用各種條件。不能像周瑜一樣妒忌別人,去算計別人,而是努力學習,超越別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5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有才幹,比自己強,不是奮發努力趕超人家,而是懷著妒忌心,不擇手段地去陷害人家,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一個人。

  課文《草船借箭》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處處高自己一招,便心懷妨妒意,甚至想置諸葛亮於死地。他以軍中缺箭為名,生出一計,讓諸葛亮十天造出十萬支箭。由此看來,周瑜不僅妒忌心強,而且又十分狡猾陰險。然而,獨具慧眼的諸葛亮卻滿口答應下來,趁著大霧漫天,用草船從曹營“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使周瑜的陰謀又一次破產,從而進一步揭露了周瑜忌賢妒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有些人為什麼會有妒忌別人之心呢?那就是怕別人超過自己。當別人有了成績,作出了貢獻,受到眾人尊重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不是虛心學習,頑強拼博,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譏諷、造謠,甚至中傷陷害,這是多麼愚昧無能的表現啊!

  讀《草船借箭》,我又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不是也有嗎?如果自己考試成績不好,不是去分析原因,找錯在什麼地方,以便腳踏實地學習。相反,希望取得好成績的同學,在下一次考試中也出個大差錯,好和自己拉平。事情雖小,不也是妒忌嗎?回想起來,是多麼慚愧呀!

  妒忌這個東西,害處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小杜絕它,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6

  今天,我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讓我懂了很多。

  內容大概就是周瑜嫉恨諸葛亮,就叫他在十天中做十萬支箭,諸葛亮就說只要三天。周瑜把魯肅叫來,讓他讓做箭的故意不給諸葛亮材料,諸葛亮就借了二十隻船,船要用草布披著,船頭船尾都要有20個草把子,後去曹營“借”箭,借十萬支“箭”。

  我看完後,想:諸葛亮可真足智多謀,鎮定膽大,這主意都可以想出來。我又想:我覺得自己笨,因為我的幾次語文考試都沒達到95分及以上,有時還以為是老師沒講清楚,遇到一點小事就慌亂,著急,沒把事完成好,卻先把自己給急死了。可鄧惠倪不會這樣,她心靜得下來,遇事不會慌亂,學習成績好,又不會急,也不會沒把事情做完就先把自己急死。

  我明白了:要像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遇事不慌才好,我還要再接再厲才行!

  (郭文好 4年級)

  評:內容介紹概括,感觸深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並能聯絡實際。思路清晰。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7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真精彩!講的就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能,讓諸葛亮在短期之內準備十萬支箭,還吩咐工匠故意遲延。而諸葛亮憑藉自已的聰明才智三天之內就從曹操處借到十萬支箭,讓周瑜的陰謀詭計落了空。

  在生活中也有像周瑜一樣的人,想用陰謀詭計把比他優秀的人給比下去,但最終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已的腳。

  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其中一個關鍵人物就是魯肅,他生性善良、老實,還為諸葛亮因造箭立軍令獎而擔心。在這世上也有像魯肅一樣有善心的人,他們樂於助人,只要別人快樂,自已就開心。

  諸葛亮向曹操借箭這件事很不可思議,哪有在打仗的時候向敵軍借武器的?敵軍會借嗎?但他憑藉自已的足智多謀和曹操的生性多疑,利用大霧作掩護,讓士兵將草船一字排開,一邊擂鼓一邊吶喊,逼迫曹軍放箭。

  等曹操發現上當時,諸葛亮的船隊已經順風順水開了二十多里了,曹軍想追也追不上了,硬生生借到了十萬支箭。世上有很多像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周瑜雖然用陰謀詭計想迫害諸葛亮,但後來認識到自已的錯誤知錯悔改,也不算一個壞人。魯肅雖然和周瑜一個團隊,但因生性善良而幫助諸葛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諸葛亮神機妙算,聰明伶俐,有膽有謀,最終流芳百世。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8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我知道了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只要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有才幹,就會十分生氣,不是去奮發圖強,而是去嫉妒別人,想方設去害比自己強的人。

  三國時候的周瑜就是一個愛妒忌別人的人,他看到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便起了嫉妒之心,他讓諸葛亮三天造出十萬支箭,否則,就要處罰諸葛亮,諸葛亮用計謀借了曹營十萬支箭,讓周瑜的計謀落了空。

  有些人因為怕別人超過自己,才產生嫉妒心理。當別人有了成績,做出了貢獻,受到了眾人的尊重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而是譏諷,造遙多麼愚蠢的表現。

  讀了《草船借箭》我不由想到了自己,有時我也有嫉妒心理。比如自己考試沒考好,不總自身找原因,卻希望別人下次考不好,這就是我的嫉妒心理,嫉妒這個東西害處太大了所以以後我一定要杜絕它。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9

  今天,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周瑜打算攻打曹軍,可是軍中正好缺箭,他請諸葛亮幫他造十萬支箭,想借此機回謀害諸葛亮。諸葛亮問:“將軍何時要箭?”周瑜問諸葛亮:“十天夠不夠?”諸葛亮大聲說:“哪裡要十天,三天就夠了!” 周瑜想諸葛亮這次死定了。周瑜對諸葛亮說:“你立個軍令狀,到時候造不出十萬支箭,別怪我用軍法處置你!”諸葛亮大笑,立馬在周瑜面前立下軍令狀。諸葛亮一連三天都拉著魯肅喝酒取樂,周瑜知道了,心想:這次諸葛亮必死無疑了。到了第三天夜裡,江面突然霧氣騰騰,大風東去,諸葛亮與魯肅乘上草船,往曹軍水寨駛去。曹操多疑,生怕中埋伏,便下令只許放箭。不一刻,二十隻草船全插滿了箭,諸葛亮滿載而歸。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諸葛亮很英明,我很佩服諸葛亮的才華,他博學多才,通曉古今,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人們在生活中如果有著豐富的知識,在生活中就可以應付一些麻煩的事情。我覺得周瑜太小雞肚腸了,小雞肚腸並沒有好果子吃,反而還自己把自己給氣死了。我們在生活中應當寬宏大量,寬宏大量能使你交許多朋友,沒有太多的仇人。現代社會講究團隊合作精神,團結就是力量,如果周瑜不嫉妒諸葛亮,他們團結一心合作,說不定早就把曹操給消滅了,天下就是他們的了。我們同學之間也應當相互幫助,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不應該有一點小事,你我朋友之間就相互嫉妒,這樣的友誼是不會天長地久的!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0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看見別人比自己強了,他不是努力去超越別人,而是懷著嫉妒之心,用心狠手辣的手段去害別人。《三國》中的周瑜,就是如此。

  《草船借箭》講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看見諸葛亮比自己聰明,處處比自己高,於是,便想害死諸葛亮。周瑜以缺箭為藉口,命令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否則,拉去砍頭。周瑜心裡暗暗自喜。然而,有勇有謀的諸葛亮卻胸有成竹的答應了。看來,周瑜真是詭計多端。趁著漫天大霧,諸葛亮用草船從草船從曹營那“借”了十萬支箭,提前七天完成了任務。周瑜氣得火冒三丈,誰叫他那麼忌賢妒能呢?

  為什麼有些人會存妒忌之心呢?那是因為他怕別人超過自己。俗話說得好: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少看別人的短處。當別人有了成績,受人尊敬和愛戴時,那些人不是去探究別人成功的原因,不是頑強拼搏,超越自我,不是努力,勤奮好學,而是用嫉妒,妒忌之心,甚至去傷害,陷害別人,不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可見,這是多麼愚笨的行為啊!

  同學們,嫉妒這東西,害人害己,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虛心學習的好習貫,做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1

  書,是人類心靈的鈣片;書,是人類的摯友;書,是人類的導師。只有書才能給我們帶來無限的快樂、無限的樂趣;只有書才能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知識;只有書才能讓我們一帆風順地前進。今天,我又讀了《草船借箭》這個人盡皆知的故事。

  《草船借箭》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周瑜因妒忌諸葛亮的才能,想借機報復諸葛亮,於是他要諸葛亮在十天之內趕造十萬支箭,如果造不起來就要軍法處置。而諸葛亮卻說:不用十天,只要三天,我就可以將這十萬支箭造好,甘願立下軍令狀,如沒有完成,願受軍法。第一天晚上,諸葛亮問魯肅借了二十條船,每條船上都要派三十個士兵,綁二三十個稻草人,還叫他不要告訴周都督,否則就完了。第二天,一點動靜也沒有。到了第三天,諸葛亮還是沒有動靜。直到第三天深夜,天還矇矇亮的時候,河面雲霧漫天,什麼也看不清,這時諸葛亮便悄悄出發了。他和魯肅一起到離曹軍水船很近的地方,擂鼓吶喊,發起總攻。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有敵人來偷襲,連忙叫岸上的幾千名弓箭手向河面的船隻射箭。這時,箭像雨點似的射向了稻草人。諸葛亮令士兵一邊擂鼓、一邊向前,曹操不敢貿然行動,只好又調動弓箭手,在岸上射箭。雲霧慢慢地散開了,諸葛亮帶著將士凱旋而歸。曹操這才知道上了諸葛亮的當,這才明白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見諸葛亮真的在三天之內趕造完畢,自知比不上諸葛亮,長嘆一聲:“諸葛亮啊!看來在今世我是比不上你。”

  讀完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使我瞭解了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人性、懂人心,而這一切都是靠他勤奮的讀書,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才得來的。從而讓我明白,在社會上要做個有用的人,不能做一個一無是處、無所事事的人。要做到這樣只有靠勤奮讀書才能得來,因為書能給我們智慧,能給我們帶來寶貴的財富。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智慧的源泉;書,是人類真誠的摯友。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2

  霹靂火秦明性格急躁,多次失敗;諸葛亮性格淡定,經常成功……當你問自己為什麼經常失敗,幾乎無法成功時,你就想想,自己的性格是不是很不好呢?勝負成敗,性格說了算,這是我看了《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後得出的結論。

  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不會對周瑜、諸葛亮這兩個人物感到陌生。周瑜嫉賢妒才,讓諸葛亮三天之內早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算好天氣、水勢,從忠厚老實的魯肅那兒借了二十條草船,又在生性多疑的曹操那兒“借”了十萬支箭,最終避開了周瑜的暗算。

  為什麼諸葛亮會成功呢?因為他知人善用,幫忙找老實人幫忙,“欺負”就欺負多疑的人。周瑜嫉賢妒才,自以為計謀比諸葛亮多,不把諸葛亮放在眼裡,更以為自己設定的重重障礙能使諸葛亮必死無疑,沒想到危機卻被諸葛亮神閒氣定地化解。魯肅老實,,不僅得到了周瑜的重用,也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而曹操生性多疑,這不敢那怕危險的,卻白白地損失了十萬支箭。

  這讓我想起了一件事。上個科技節,我參加了紙牌搭塔比賽。我是和朋友一起組隊參加的,我們的性格都一樣,本來能很用心地做一件事,一旦要重做,就變得很著急。我們開始搭得很好,細節做得很到位,不一會兒就搭成了全校最高的撲克塔。班主任見了十分高興,走過來想稱讚我們,卻不小心弄倒了。於是我們只能重搭,手忙腳亂,哪裡還能搭得好了。

  性格不能太著急,不能太慢,更不能有小人心腸。只要性格好,有能力,怎能不成為像諸葛亮一樣的贏家呢?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3

  自古以來,總有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強,比自己有才能,不是奮發努力爭取超越別人,而是懷著妒忌心,甚至不擇手段地去陷害。在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周瑜可以說得上是有才華中最小肚雞腸的一個,他嫉賢妒能,見才學上比不上諸葛亮,便想在暗地裡害他,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讀到這裡,我心裡立刻感到憤憤不平,覺得周瑜太陰險了,堂堂一國軍師竟暗地害人。才能不如理應更加努力學習,爭取超越諸葛亮才對,這才是君子的做法呀!幸好,諸葛亮成功地破解了周瑜的陰謀。

  在我眼裡這種行為是一種笨到極點的大蠢事。當別人有了成績,做出了貢獻,受到眾人的尊重和愛戴的時候,這種人不是探究別人取得成績的原因和背後付出的努力,也不是虛心學習頑強拼博,更不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而是譏諷造謠,甚至栽髒陷害。這樣之後,他們自己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所以說,這是多麼愚昧無能的表現啊!

  讀完《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數學家華羅庚爺爺。華爺爺可說是知識淵博,名氣天下了。可是他在讀小學的時候學習成績並不好,算術常常不及格。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灰心,更沒有妒忌學習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別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經過刻苦努力,華爺爺終於成了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然而,華爺爺並沒有停止腳步,他又發現並推薦了陳景潤,讓他去摘取“數學王冠上的明珠”。華爺爺這種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小時候,當時我還是圍棋初學者,下棋經常輸,當時,我雖然也有分析輸的原因,學習新的方法,但更多卻是在想讓對手在關鍵時刻下錯一步,從而讓自己獲勝。事情雖小,但也是嫉妒別人的表現,回想起來,讓我感到慚愧不已。

  嫉妒別人,對自己和別人,都會受到傷害。控制好自己是做人最基本的標準,我們一定要克服嫉妒,做一個高尚的人。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4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比自己有才幹,不去努力追趕他們,而是懷著妒忌心,不擇手段去陷害。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一個人。

  課文《草船借箭》講的是諸葛亮神機妙算,利用大霧天向曹操借箭。諸葛亮通天文,知地理,提前7天完成任務,使周瑜陷害他的陰謀又一次破滅,進一步顯現出了周瑜妒忌賢能,心胸狹窄的本性。

  讀《草船借箭》我不由得想起了華羅庚爺爺,華爺爺可是知識淵博,名揚天下了,可是華爺爺上小學的時候,成績並不好,但在這種情況下,他不灰心,更沒有妒忌學習好的同學,他相信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能做到。經過刻苦努力,華爺爺終於成了就是聞名的數學家。但華爺爺還沒有停止腳步。他又推薦發現了陳景潤叔叔,花爺爺的這種精神是多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啊!

  讀了《草船借箭》,我想起了我自己,不也有妒忌心嗎,每次,如果自己考的分數低,不分析原因,看看錯在哪裡,相反,期望學習好的同學出個大差錯,考不過自己,這不也是妒忌心嗎,回想起來,真是慚愧啊!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5

  《草船借箭》是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一篇幾乎每個人都耳熟能祥的故事。可對於這個故事,還在讀小學的我也只能淺薄地從中悟出這樣道理:諸葛亮好厲害,能想出如此妙的計策;周瑜好不厚道,竟這樣陷害諸葛亮。自從這個故事選入了這學期語文課本,我對它又有了新的認識——

  《草船借箭》,只要是有一點文化的中國人應該都聽過這個故事:周瑜故意為難諸葛亮,讓他十天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將計就計,說只用三天。諸葛亮巧用東風和大霧,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和魯肅的憨厚老實,撥了幾條草船誘敵,終於向曹操“借”了十萬支箭,立下奇功。可要是沒有點深層文化的人,也只是淺顯地瞭解瞭解罷了,並不能悟出真正的道理。

  《三國演義》中周瑜和諸葛亮都是頗有才幹的能人,可為什麼諸葛亮就能名垂千古,被後人稱讚,周瑜只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令人唏噓的慘死呢?

  周瑜對於諸葛亮的情感就是“羨慕嫉妒恨”。周瑜乃是孫權派去和蜀國聯盟一起攻打魏國的大都督,而諸葛亮是純純正正劉備麾下的宰相。所謂“一山不容二虎”,這二虎又同時在一個山裡,那小肚雞腸的一方,必定惹起事端。而另外一方,明明可以用自己的聰明才幹除掉他,可是他選擇的是寬宏大量,將計就計。這一點,就能看出周瑜和諸葛亮的區別:周瑜是小氣的一方;諸葛亮是大氣的一方。周瑜遇到比他自己能力強的人,就處心積慮地想將他除掉;諸葛亮則願意與任何人平起平坐,同舟共濟,共商大計。一個小肚雞腸,一個寬宏大量,誰會笑到最後呢?果然,他倆後來的命運也截然不同——諸葛亮成為劉備麾下權力最大的丞相,而周瑜則被他氣得直吐鮮血,帶著滿腔的憤怒和遺憾離開人世。

  現實生活中雖沒有多少人能像諸葛亮一樣聰明機智,但寬宏大量、心胸寬廣的人士大有人在。所謂宰相肚裡能撐船,能夠與任何人,無論是比自己身份卑賤的下人,還是比自己能力強、位置高的領導,你都願意與他共同進步,一起學習、工作,原諒他曾犯的過錯,堅守你自己的職責,你才能笑到最後。而小肚雞腸的人,只能默默地出生,不愉快地學習,滿腔怨言地上班,後悔地老去,最後帶著遺憾離開人世。寬宏大量和小肚雞腸,我們選擇哪一個?

  我相信,我也堅信,我們選擇前者。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6

  前幾天,我讀了《草船借箭》這篇課文,它使我深有感觸。

  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周瑜嫉妒諸葛亮,就故意讓他造10萬支箭,騙他說要跟曹軍交戰。但諸葛亮聽完後不慌不忙,還一口答應下來。諸葛亮去找魯肅幫忙,但並沒有提到“箭”。可就在約定交箭的那一天,諸葛亮輕輕鬆鬆交出了10萬支箭。諸葛亮真是太聰明瞭!

  當我讀到“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的時候,我疑惑不解,諸葛亮要這些幹什麼呢?讀到後面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要吸引曹操的注意力,用他的弓(gong)弩手放出的箭去交差啊!

  諸葛亮聰明絕頂,但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因為他善於思考。可我呢?與他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就在上週,爸爸給我買了一本《奧數練習題》,叫我做兩頁。其他的題都很簡單,我不費吹灰之力就做完了,只有一題讓我束手無策。我心想:這道題太難了,也許要思考很久,我可沒那個耐心!所以我不管不顧地去看電視了,看了一會兒又去玩陀螺。當我正玩得不亦樂乎的時候,爸爸出來了。他發現我還有一題沒做,而且玩得忘形了,就狠狠地批評了我。我狡辯說:“那道題太難了!我根本就不會寫!”可爸爸卻一針見血道:“我還不瞭解你?你就是懶得動腦思考,快,再去想想!”這時,我突然想起讀過的這篇課文,諸葛亮遇到困難可不是一味逃避的。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我應該向諸葛亮學習,遇到不會做的題要先思考。於是我趕緊開動腦筋,又列了些草稿。經過我認認真真,堅持不懈的思考之後,終於把那道題做出來了。爸爸出來批改我的作業,發現我全對,還表揚了我。頓時,我的心裡樂開了花。

  每當遇到難題時,我都會想起《草船借箭》這則故事,正是諸葛亮讓我明白了,凡事都需要經過反覆思考,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草船借箭,千古美談——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7

  在三國裡,有梟雄劉備、奸雄曹操、一身是膽的趙雲、忠心耿耿的魯肅、有勇無謀的呂布……其中,我最佩服的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

  草船借箭是最能表現諸葛亮才智的故事之一,這個故事讓我很佩服諸葛亮的才能。

  周瑜覺得諸葛亮料事如神,留著他是東吳的心腹之患,就決定要除掉諸葛亮。

  這天,周瑜要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知道是周瑜找藉口殺死自己,卻說:“曹軍這幾天就要進攻了,十天太長,三天就夠了。”還立下了軍令狀。

  讀到這兒,我想:十天都不太可能,三天怎麼能行呢?我暗暗為諸葛亮捏了一把汗。

  當天,他就讓周瑜手下的魯肅去備了二十隻船、青布、六百名士兵、稻草人。第一天和第二天諸葛亮都沒有動靜。

  這讓我很納悶兒,難道諸葛亮不怕完不成任務被殺嗎?

  直到第三天晚上四更時分,諸葛亮叫魯肅和他一起上船取箭。這時,江面上霧很濃,都看不見對面的人。二十隻船排成一行,頭向西,尾向東,船上計程車兵打起鼓來,齊聲吶喊。曹軍聽到後,都認為東吳兵打來了,紛紛拿起兵器跑出營房。曹操怕有埋伏,就命令放箭,箭全插在了稻草人上。

  濃霧快散時,諸葛亮下令船往回開。船到南岸,周瑜已派五百名士兵等著取箭,足足有十萬多支。

  魯肅把經過告訴了周瑜,周瑜嘆了一口氣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呀!”

  看完後,我恍然大悟,諸葛亮瞭解曹操多疑的性格,因為霧大,怕有埋伏,所以就會放箭,從他那兒一夜間獲得了十萬多支箭。

  透過這個故事,我佩服諸葛亮上通天文,下識地理的淵博知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