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

  讀完一本書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

  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少女日記,它真實地記載了當時法西斯侵略鄰國的歷史,深刻反映了被法西斯所壓迫的猶太人的悲慘命運。

  而安妮,一個可愛善良的女孩兒,在她14歲——16歲的時候,本是應該享受青春,自由成長的年齡,可她卻在地下室提心吊膽的度過兩年。14歲,是豆蔻年華,是少女婷婷成長的年齡,叫做花季;16歲,是女孩子即將步入成年的時刻,叫做雨季。在那花季雨季裡,安妮擁有令許多少女豔羨的資本,家境不錯、長相不錯、性格不錯、學習不錯。可是漂亮開朗的他們,在13歲時就被迫與家人一起移居荷蘭鹿特丹,在這裡平靜的生活了一段時間之後,法西斯佔領了鹿特丹,對猶太人制定了一條條非人般的法律:猶太人上街必須帶上黃色大衛星條紋帽;猶太人不能騎車,只能步行;猶太人只能到對他們開放的商店裡買東西……在這樣的處境下,安妮把心事都告訴她的日記本“凱蒂”。可更大的不幸來臨了,許多的猶太人被捕殺,安妮一家不得不在朋友的幫助下躲進一間地下室,以保暫時的安全。他們在裡面說話做事都要輕輕地,萬一被上面的人發現,他們所有的人都會被處死。兩年後,安妮一家藏身的地下室終於被發現,年僅16歲的安妮不久後便得病去世了。

  為什麼同是花樣年華,有人卻只能將它葬送在硝煙戰火之中?

  安妮走了,這一條年輕的生命就這樣走了她走了,留下了她唯一的財產——那本日記本。

  《安妮日記》不僅是一部簡單的少女日記,這是一部世界史上最偉大的日記,這還是一部最真實的史書,安妮用她青春的眼睛給我們留下了珍貴的遺產。

  與我們差不多的年齡,我們是否應該思考我們所要做的呢?我只想說,這是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現代戰爭應該是文明的,戰爭只會加劇人們對政府的不滿。作為新世紀少年,我們應該呼籲:只要和平,不要戰爭!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2

  安妮·弗蘭克,一九二九年降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她的父親是一名商人,母親出生名門,家族地位顯赫。她還是一個處於花季的少女,可是很不幸,在那個年代,世界不太平,而作為猶太人,她不得不隨著家人躲到神秘小屋中,這對一個少女是多麼的殘酷!

  一本日記本,成為了她的知心朋友。她像它傾吐一切。在這個神秘小屋裡,她快速的成長,她思索著,也在不斷地學習著。她每天用日記記錄下她生活的點點滴滴,裡面有她的少女情懷,她的悲傷以及她的苦悶,抱怨……。

  “我常常問自己,要是沒躲起來,要是我們都遇難了,那就不會受這麼多苦,不會連累那些保護我們的朋友,不也挺好的嗎?不,不對。我們還想活下去,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還要自由,幸福的活下去﹗”這番話,出自安妮,這裡麵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淚﹗

  在她遇難後,他的爸爸劫後餘生,並把安妮的日記公諸於世,這,也算是了了安妮一個心願吧。這本日記在安妮的親朋好友中互相傳看,無疑,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為什麼,這本書會引起那麼多人的共鳴?難道是因為坦率真誠?還是因為這本日記寫出來人們的心聲?有人說:在我曾閱讀過的書籍中,這是對戰爭的影響的描述最為現實和聰慧的記載之一。還有人說:在歷史上眾多在痛苦和損失之時為人性尊嚴發言的人當中,沒有誰的聲音比安妮·弗蘭克的更鏗鏘有力。

  在這個和平年代,誰也不會真正地體會到安妮的心情,我們現在有幸福生活,無需我們自己再去做什麼。所以,再沒人能像安妮一樣了,我們沒有機會像她一樣,但是我們卻有機會去學習她所具備的而我們從不曾擁有過和體會過的精神!

  勇氣,堅強,智慧以及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沒有一樣是擁有的,因為她是多麼的獨一無二!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3

  《安妮日記》出版以來,深受同學們的喜愛,我也不例外。這不,緾上媽媽硬讓她給我買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書中安妮的命運是那樣的悲慘,因為當時德國人的佔領使荷蘭這個國家雞犬不寧,蓋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猶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親的好朋友範達恩一家也搬了過來。兩家人在這裡一起躲避災難。之後又來了一位避難者牙科醫生迪賽爾,八個人在“秘密後屋”裡度過兩年難熬的歲月。雖然忠誠的朋友們幫忙,但是整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之中。

  為了不讓庫房的工人知道,他們每天說話輕聲細語,走路都要輕輕地,只能等下面的人開始吃午飯時,才能洗浴,開水等。在“秘密後屋”的那些日子裡,他們一個個整天擔心受怕,就怕一個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們最後還是被一個工人給舉報了。於是,在1944年8月4日,她們落入納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安妮的母親絕食而亡,範達恩先生在毒氣室中喪命,範達

  恩夫婦的兒子彼得在俄國軍隊逼近時,被逃竄的德國黨衛軍帶走了,不知死於何處。牙科醫生迪賽爾被轉到德國,死在諾恩梅集中營。被剃光了頭髮、手臂上烙上號碼的安妮、瑪格特、範達恩太太被送往德國的貝爾森集中營,三人都在這裡奪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安妮那可憐的命運一直牽著我的心。

  看完後的我,總是記著這樣一個情節:親愛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眼前忽然朦朧地出現了菜絲的身影。我看到菜絲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顯得很大,她哀怒地看著我,彷彿在說“哦,安妮,你為什麼不管我,快把我從人間地獄中救出來吧!”菜絲,對不起,我無能為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夠讓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她,我會為她祈禱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卻太悽慘了,她曾說過: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後仍然繼續活著。她的日記讓她實現了這一願望。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4

  隨著炮聲的打響,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了。這一切,都被一個才十三四歲的花季少女記錄了下來。

  她叫安妮,是猶太人中的一員,也是這場戰爭的受害者之一。戰爭開始時,她才十四歲,正值花季時期,本來可以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以享受著在校園的美好時光。可是,一場無情的戰爭卻打亂了她原本幸福安逸的生活。戰爭迫使她從寬闊明亮的大房子搬到了密不透風的密室。每天無法見到陽光,而且還有隨時被德國人發現的危險。

  試想一下,被囚禁的青春又是什麼滋味?整天呆在又小又窄的黑屋子裡,看不到光明的日子是多麼難熬啊。還不不僅如此,食物的潰爛,小偷的時常光顧也讓一家人頭疼。想著以前和同學們一起騎單車回家的歡悅時光,又想想這沒有光明的日子,安妮也時常迷茫。但這並不能完全破滅安妮當一個記者的夢想,正因為有夢,才讓她的希望重燃。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堅強,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她居然還能學會法語,英語,拉丁語,速記等,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可她居然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完成了。

  安妮真是一個大度,樂觀的女孩,在迷失的日子裡,她從來都不抱怨,也沒有想過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她也常常會反思自己有什麼做得不對的地方,讀到這裡,我深感慚愧。作為一個生活過得幸福安逸的人,怎麼就不能像安妮那樣自立自強,對任何事情都看得很樂觀呢?

  也許,正是這場戰爭才讓她變得如此善解人意。這正和了那句話上帝在給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她開啟一扇窗。她是不幸中的幸運兒。她對遙遙無期的和平充滿著希望,還有誰能對這些事情能看得如此坦然?

  遺憾的是,奇蹟並沒有發生。,她也沒有等到和平的那一天,她的願望終究沒能實現,就在她離自己的生日還有三個月的時候,安妮最終還還是離去了。這場殘酷的戰爭奪取了多少人的生命?毀滅了多少個家庭?對於這場戰爭,我無言以對,只是在心中默默記下這永遠一刻。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5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世界名著叫《安妮日記》。安妮日記是由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寫的。

  這本書主要寫了安妮的日記從1942年6月12日寫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這日記是純為自己而寫。後來,1944年有一天,荷蘭流亡政府的成員傑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倫敦廣播電臺宣佈說,他希望在戰爭結束之後,能蒐集有關荷蘭人民在德軍佔領之下的苦難生活的目擊報導,公諸大眾。他特別提到信件與日記,作為例子。

  安妮收聽到這段話,為之動心,於是決定在戰爭結束之後,要根據她的日記出版一本書。她這就開始將她的日記加以改寫、編輯,潤飾文字,刪去她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並且靠回憶增加一些內容。同時,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記。

  安妮日記的最後一則,所標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個人被德軍逮捕。蜜普·吉斯與貝普·弗斯庫吉爾,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築工作的兩位秘書,發現安妮的日記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將這些紙頁收好,藏在一層抽屜中,未加閱讀。戰爭結束,安妮被證實已經過世,她便將這批日記交給安妮的父親奧托·弗蘭克。

  讀了《安妮日記 》之後,安妮她的每一種精神都使我感動,她的遭遇都使我傷心。安妮她渴望有一個沒有戰爭的國家,她渴望有一個沒有外人入侵的溫暖家庭。安妮她是一個猶太人,她原本有一個完美的家,可因為侵入者,她與家人不得不逃亡。但安妮沒有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她十分樂觀地面對生活的各種苦難。

  我要向安妮學習她對生活的樂觀!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6

  《安妮日記》是一本述說了勇氣與希望的書。

  78年前,戰爭的陰雲籠罩在世界的上空,擋住了陽光,橫掃了歡笑,奪去了快樂,有的只是恐怖與死寂。更是讓一個種族承受了滅族之災。這一場場戰役似乎焚燒了生活的希望。但偏偏有一個女孩兒,總是用自己不滅的天真與善良來充當那時僅有的一束陽光,一次又一次 溫暖著他人和我。她,就是安妮。

  我們從未親身體會戰爭,更不能體會掙扎在死亡邊緣的恐懼,但電視報紙上那一雙雙驚恐無助的眼睛,也足以體會戰爭的恐怖。可安妮何來的勇氣希望去反抗呢?又是用何等的信心來支援那一束陽光的溫暖?反覆在書中尋找答案,良久,我明白。

  是生活,生活帶給她希望,安妮的精神世界總是充滿了陽光,鮮花,自身的魅力在無聲地浸染著每一個人。她用自身芬芳著危機四伏的環境,就算身處逆境,就算面臨危險,也決不妥協!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的吧。回想現在,我們生活在安定的社會,也不會遭受生命的迫害,不用成天提心吊膽,應該慶幸。換做我們若在當時誰能擁有安妮一般的勇氣?我不自詡是一個十分堅強的人,我也曾因遭受困難挫折而停滯不前,誘惑處處存在,當灰心時我也想放棄一走了之。現在我有些許明白,這樣做是錯的,也許我不該走的這麼快,而忽略生命的快樂,面臨困難提提腳,邁過去,會是另外一番感受。不管生活如何,它依然芬芳,大千世界依然精彩。用生命和力量去搏擊天空,就算失敗也要有爬起來的勇氣!安妮的結局雖然悲慘,可她詩一般的心靈依然不老,它是不死的。

  不管怎樣,大步的向前邁吧,生活依然芬芳。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7

  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

  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

  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裡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裡的人的生活實錄。

  《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

  《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飢寒交迫。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願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於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

  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儲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

  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

  《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

  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

  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

  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

  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後,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00年。

  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8

  在世界反法西斯題材的文學作品中,一個普通的猶太少女和她的日記備受矚目,那就是安妮.弗蘭克和《安妮日記》。

  1942年至1944年,空氣中瀰漫著戰爭的硝煙。法西斯向無辜的猶太人民伸出了黑暗之手,讓原本安逸和諧的猶太民族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

  安妮?弗蘭克一家為躲避遭受折磨的痛苦生活,藏匿在她父親奧托所在公司的辦公大樓的密室,與範?丹恩一家、牙醫艾爾弗雷德?杜塞爾開始了在密室裡的生活,八個人在密室裡度過兩年煎熬的歲月。最終,因他人告密,八個人被黨衛隊逮捕了。

  安妮是一個樂觀、勇敢的女孩,在被壓抑和恐懼籠罩的密室生活中,她始終心存希望。她博覽群書,努力地學習法語、英語、幾何、歷史等課程,樂觀地面對生活。我們應該學習她那種樂觀勇敢、堅持不懈的精神!合上《安妮日記》,我覺得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吃山珍海味,而安妮連溫飽也不能解決;我因父母沒滿足自己的願望而大哭大鬧,但安妮卻只能悄聲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而且我生病了可以去醫院看病,而安妮生病了,也只能含點草藥,湊合湊合。我的生活和她的生活一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總抱怨生活太苦太累,有繁重的功課,但是安妮呢?她不僅要做功課,還要幹家務,生活沒有一點自由。現在,我再也不抱怨了,因為安妮要比我苦多了,但是她很少抱怨,總努力去做好。我要向她學習!安妮能在逆境中站起來,而我呢,卻是垂頭喪氣,我應該學習她遇到困難時,不在逆境中沉淪,而是勇敢地站起來,奮起抗爭,以樂觀地心態直面逆境,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並在逆境中錘鍊自己,把自己磨練得更加堅實!真想大喊一聲“安妮,你真棒!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9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個猶太人被殘忍的趕盡殺絕,集中營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死去……

  在看了《安妮日記》後,我更加憎惡納粹對猶太人的所作所為。安妮的眼睛,看到了一片黑暗。

  安妮出生在一個上層猶太家庭。在納粹圍捕猶太人的時候,安妮的父親和他的業務夥伴在辦公大樓頂部和後部準備了密室。在密室中,有弗蘭克、佩爾茲一家和杜塞爾。安妮在密室中用自己13歲時收到的日記本寫日記,直至法西斯發現了密室。後來,安妮因為傷寒死在了猶太人集中營。

  本書是以書信形式寫的。一個普通女孩生活在一個不普通的時代,她的日記,正是在二戰裡失去生命的數百萬猶太民眾的心聲。它是一幅自畫像,也是家庭生活的畫卷,是受到死亡威脅的人的自述。安妮相信:雖然發生了那麼多事,人們的內心卻是美好的。我不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建立在混亂、苦難和死亡之上。雖然日益逼近的槍炮聲在毀滅城市,讓百萬民眾遭受苦難。可是,安妮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災難定會過去,和平與美好總要回來的!

  這使我想起了《無命運的人生》中的主人公科沃斯在集中營裡度過的日子,那些充滿驚恐、折磨、死亡與忍受的迴圈往復的生活。和安妮一樣,科沃斯也是一名猶太人。可他們是那樣堅強,勇敢,用盡生命努力拼搏。正如同安妮所說:

  “我不要象在多數人那樣,過了一輩子結果白活,我要活得有價值,或者帶給所有人喜悅,即使是我不認識的人。因為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這本《安妮日記》揭露了法西斯對人類所犯下的可恥的罪行。對於這些,我們可以原諒,但絕不能忘卻。

  許多年過去了,這本書透過一雙少女的眼睛告訴我們戰爭的恐怖。如果我們能夠充分認識這場人類歷史上的大劫難,那麼,我們必會擁有一個不會顛覆的世界。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0

  寒假,我終於靜下心來看完了《安妮日記》,他的作者是安妮.弗蘭克是一名德國猶太人,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她從1942年6月12日到1944年8月1日寫下的日記,成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著名見證。不幸的安妮於1945年因傷寒病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去世。1947年,由其父親整理出版,即巜安妮日記》。

  閱讀《安妮日記》留給我印象最深,也是觸動最大的,便是日記的主人公--安妮。一個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陽光下,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女孩,卻因為戰火的侵襲,不得不跟著家人過起了,躲躲藏藏、危機四伏的隱居生活。然而,主人公安妮,卻並沒有因為生活突遭變故就一直沉淪下去。她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沒有放棄等到戰爭結束,重見陽光的那一天,她隱忍堅強,面對著眾人都不解和嘲諷,她能夠懂得退讓;她也渴望親情,在心裡發出自己最真切的吶喊。

  《安妮日記》的1944年5月3日,最後一段這樣寫道:

  我年輕,擁有無數可能;我年輕,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經歷著一次了不起的冒險。我正處在危險之中,絕不能終日牢騷滿腹,我已經被賜予了很多:開朗的性格,無盡的歡樂和力量。每天我都覺得我的內心在成長,自由在臨近,大自然多麼美麗!我身邊的人多麼善良!這樣的冒險多麼有趣!那麼,我有什麼理由絕望呢?

  看完這段話後,我不禁感慨:在戰火中安妮的樂觀,勇敢,堅強是多麼令人敬佩,它們也成為安妮最堅實的武器,帶領著安妮走出絕望的深淵。

  《安妮日記》,它,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記;它,發出了渴望自由與愛的呼聲。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1

  最近,我懷著惋惜與氣憤的心情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深切感受到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悲慘處境。

  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開始對猶太人進行全面追捕,安妮與其他八個人一同住進了父親奧托公司的一個隱蔽房屋裡(分別是安妮、父親奧托·弗蘭克、母親艾蒂絲·弗蘭克、姐姐瑪戈·弗蘭克、凡·佩爾斯夫婦和他們的兒子彼得和牙科醫生阿·杜瑟爾)。他們就在這整天見不到陽光的地下室裡,度過兩年的時間。對於安妮來說,這可是花季少年最重要的兩年時間。我不禁為安妮這個原本活潑可愛的猶太姑娘而感到失望與同情。

  在這封閉式的兩年裡,安妮並沒有虛度,她在充分利用這些時間,來讀書、寫作、學習各國語言,並與她唯一的知心朋友——日記本“吉蒂”傾心交談。我也從她的日記中,深刻的瞭解了安妮。我也十分敬佩她的樂觀。想想,如果我們生活在這與世隔絕的密室中,可能不出兩天就會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撞,渴望獲得自由。而安妮並沒有對這種生活而反感,而是滿懷自信,來度過每一分一秒。當讀到描寫外界飛機轟炸的鏡頭時,我也同安妮一樣心驚肉跳,我彷彿看到一架架飛機在空中縱橫交錯地飛著,一陣陣燃料彈雨“轟轟”地下著,無情的“殺手”噼啪地炸著,一條條“紅河”,帶著人們無比憎惡的心緩緩地顯出猙獰的面目……

  同時,我又萬分感謝“猶太人秘密據點”的提供者和保護人:艾莉、米普、亨克、克萊斯、庫拉勒。他們無私地向他們提供著食物及生活用品;如果沒有他們,安妮八人也不能活這麼長時間。還有,我真想對告舉安妮他們的人大聲痛喊:“人們永遠恨們!”

  安妮日記給了我許多感悟,也教給我許多事情,更讓所有讀者都痛恨戰爭、渴望和平!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2

  安妮日記講述了一個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於二戰期間藏身密室時的生活和情感記載。作為一名成長中花季少女,安妮以細膩的筆觸、平靜敘情、深沉的情感,描述密室的點點滴滴和個人成長的軌跡……

  誰會想到一個正在成長的花季少女竟會受到如此殘酷和待遇,她在黑暗中那勇敢、堅強的笑容以及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永遠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真讓我佩服。

  當我講到“爸爸媽媽和我艱難地走在雨中,每個人都拎著一個書包和一個購物袋,裡面亂七八糟地裝上了一切能塞的東西,早晨趕著去上班的人向我們投來同情的目光”。這段話讓我感受到了:安妮還很小就到處東奔西跑的逃難,而我卻非常不懂事,小時候,就是因為刀子劃破了我的手指而到現在都不敢碰刀子,不敢切菜,再想一想安妮,人家一直逃亡,多危險呀,人家都沒有抱怨句,沒有一絲畏懼,而我卻因為一件小事,不敢碰刀子。哎,我太不懂事了!所以,我要學習安妮,要學會勇敢,學會適應環境。

  讀完安妮日記我若有所思,一個堅強的女孩是如何在這種被壓迫的痛苦下寫出了一本孩子們心裡的“名著”呢?答案是這樣的:就是因為安妮有一顆堅強、勇敢的心,在生活中,有多少像安妮這樣的人,他們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但他們也毫無怨言,在勞苦中感受快樂。我現在每天都生活在快樂之中,無憂無慮,就更應該抓住每個機會鍛鍊自己,不做溫室中的花朵,要做高山岩石之松,這樣才能煉就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才能煉出一對飛翔的翅膀,才能練出一對飛翔的翅膀,才能早成人才,成好人才,長大為祖國建設貢獻更多的力量。

  我要學習安妮,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新時代的“安妮”。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3

  “啪!”的一聲槍響,打破了這寧靜的天空,打走了正在空中歌唱的小鳥,打傷了兒童的心靈,給整個城市留下一片黑暗,伸手不見五指,但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女孩,她叫安妮,她已經看透了這個世界,並不再與她抗爭了,但她堅定自己的信念,把微笑還給了世界。

  “哎,趕快去寫作業吧!”

  “不去,別人都有新衣服,我呢?”

  “媽媽最近沒有多少錢,以後再給你買。”

  “你每次都這麼說!”

  這是常見的家庭對白,孩子們一味的抱怨世界的不平,給了他們一個不理想的家庭,所以他們開始討厭整個世界,沒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因而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留下了整天以淚洗面的父母,而像這種愚蠢的人比比皆是。到底應該怎樣面對生活呢?安妮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答覆。她每天都呆坐在不見一絲光線的小屋裡,每天還要聽親人們無味的爭吵,心裡的煩躁和對陽光的渴望不時地湧進她的心頭,但她沒有人可傾訴,唯一的朋友就是一個破舊的日記本。和她相比,表面上我們很幸福,可我們卻是最可憐的人類,對於一個人來說,對於一個高階動物來說,對於一箇中國人來說,我們在她的眼裡都太渺小了,小到看不見。她放棄生活了嗎?她埋怨親人了嗎?她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嗎?都沒有。她每天藉著被打得嚴嚴實實的窗戶中露出的一點點縫隙之光去學習,她仍對未來充滿渴望。人總是那麼蠢,直到臨死前方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才體會到生活的樂趣,但那一切都晚了。

  我們也一樣,其實老天爺給予每個人的命運都是平等的,只有你自己才能讓你的生命不平凡,世界上的幸福都在自己眼前,可有些人真的蠢到不去拿,而選擇悲傷,然後以老天爺為藉口,埋怨世界的不公。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4

  合上《安妮日記》,我長舒一口氣,回想安妮的遭遇,我不禁感嘆萬分,安妮是多麼地堅強啊!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安妮是個猶太小姑一娘一,正直花樣年華的她,本該擁有一段純真快樂的歲月,卻因為無情的戰爭。被迫與家人和朋友躲在“秘密後屋”中避難。在這暗無天日的生活中,她擔驚受怕地度過了兩年,原本溫良恭儉的人們,漸漸變得敏一感自私。“秘密後屋”的生活並沒有使安妮絕望,她始終堅強樂觀,堅持讀書學習,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盼著有一天能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裡在自己的才能,能為人類社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安妮的理想並沒有實現,而她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了。但安妮的堅強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上,同時,《安妮日記》帶給我強烈的震撼和影響。

  以前,我是個非常沒有毅力的人,有些事情通常做到一半便會覺得困難,於是就放棄了。今天,我覺得跟安妮相比,我所遇到的困難根本不算什麼,而我卻不像安妮那樣堅強,這使我萬分羞愧。從此以後,我不論遇到什麼難事,都會堅持不懈,把它做完。就像那次,要背一篇很長的文章,剛開始我還信心滿滿,相信能把它全部背出來。可過了很長時間,連一半都沒背出,我腦子裡放棄的念頭越來越大,這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安妮,那個可憐的小女孩。又使我堅定了信心,我仔細地讀了幾遍,把很長的段落分開記憶。我一字一字細緻地讀背,輕輕在嘴裡一遍一遍默唸。遇到背不出的就再去讀。慢慢地,這篇文章在我的腦海裡紮了根。 可以說,苦難、屈辱、恐懼並沒有把這位弱小的女孩壓垮,同樣,這些也不能壓垮我們。

  學會堅強,像安妮那樣,用良好的心態面對生活,面對一切。

不屈服於命運的靈魂讀《安妮日記》有感15

  我們大家在成長的道路上,總會經歷一些或大或小的苦難,在苦難面前,普通人通常都會悲痛欲絕,質問蒼天的不公,甚至放棄生命。而猶太女孩安妮卻並沒有這樣做,她那熱愛生活、身處逆境不氣餒的精神品質,深深地打動了我,幫助了我。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居住在荷蘭的猶太少女。 1942 年 6 月 12 日 是安妮 13 歲生日,她在這天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她把這本日記當做了她的知心朋友,並給它取了個名字叫吉蒂。

  好景不長,為了躲避德軍的屠殺,安妮一家躲進了一間密室裡。在密室中漫長的 25 個月內,安妮用筆記錄了密室內的成長經歷,這就是《安妮日記》。

  安妮是多麼堅強啊!身為猶太人,她自己並沒有做錯什麼,卻遭到了德國人的屠殺,這難道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嗎?在暗無天日的密室中生活,終日都得小心翼翼,一直過著壓抑的生活,這難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嗎?那爛李子、黴菜豆還可口嗎?在常人眼裡難以想象的事,對安妮來說,早已習以為常。可見她經歷了多少磨難啊!

  在我的記憶中,也有一個令我記憶猶新的經歷:四年級時,興許是學習方法的問題,我的成績怎麼也得不到提高,這令我十分苦惱,考試成績的不理想也令我心煩意亂,有一次甚至在考試失利後流下了眼淚。正當我不知所措時,我閱讀了《安妮日記》,並對安妮在逆境中堅強的表現感到佩服,下決心要學習安妮的精神。最終,我找到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成績越來越好,面對困難也不再知難而退了。

  《安妮日記》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我許多幫助。因為這本書,我才變得堅強、樂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