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讀後感(通用12篇)

文學作品讀後感(通用12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學作品讀後感(通用12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文學作品讀後感1

  花了五天多的時間終於讀完了《簡愛》,我知道這是一個十分艱鉅的過程。這連住的幾日,我幾乎除了吃飯和睡覺,一切時間都耗費在這本來自遙遠國度的小說裡。然而我還得在抱怨的同時,不得不承認它的傑出與迷人。很少見到這樣迷人的異國風情。這充滿著英國十九世紀趣味的故事裡,讓我感慨了很多。其實我應該早些接觸這本書,早就有很多的人介紹它了。可惜,我擁有著一點排外的情愫,一直拖到現在去欣賞它,實在有些相見恨晚。

  對簡愛,我是欣賞和讚美的。她追求獨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間精神的平等。雖經歷了很多的不幸卻依舊熱愛生活,並把愛帶給每個需要她的人。為了自己的愛的信念,平等的真實純粹的愛,甚至毅然放棄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愛情,並最終也和自己的愛人實現了精神上的平等,簡愛的一生,雖談不上轟轟烈烈,但卻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簡愛就像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愛心並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張揚的精靈。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閃亮和美麗。

  《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經典傳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國文學史中第一個對愛情、生活、社會以及宗教都採取了獨立自主的積極進取態度和敢於鬥爭、敢於爭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夏洛蒂筆下的簡愛卻把她倔強的性格,獨立的個性留給我們一個感動。所以她是成功的,幸福的女性。

  簡愛已作為獨立女性的經典,我希望陽光下,鮮花裡有更多的簡愛走出來,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是美貌,還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靈和充實的心胸,都能以獨立的人格和堅強的個性生活。

  文學作品讀後感2

  暑假裡,我讀了《兒童文學》這本書,其中有一篇《翟志剛:母親托起我的航天之夢》深深吸引了我,我被翟志剛追求理想的偉大精神所感動,也被翟志剛的媽媽無私的母愛而感動。

  翟志剛叔叔小時候的家境很貧困,家裡全靠母親一人工作維持家裡的生計。母親上街賣瓜子賺錢養家,翟志剛很體貼母親,從小學會了做家務,還幫助母親上街賣瓜子,他看到母親很辛苦就決定輟學在家,母親堅決支援兒子讀書,翟志剛刻苦勤奮,學習迎頭趕上。後來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空軍學院,成了一名光榮的飛行員。在學校裡,翟志剛訓練很艱苦,成績名列前茅,他從一千多名航天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第一代航天員。2008年9月25日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日子,翟志剛手持鮮豔的五星紅旗,在美麗的宇宙裡向人們揮手致意,他把中國人的足跡第一次留在了茫茫太空。

  看完故事,我想翟志剛真了不起,他雖然家境貧寒,但是他有不屈不撓的精神,追求自己當宇航員的理想,為了實現理想他刻苦學習,堅持不懈,不管是學習文化知識,還是學習航天本領,都是那麼認真,最終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支援,在困難時,母親鼓勵他,給他精神上的啟迪;在母親生病時,她也不影響兒子的訓練,默默支援兒子的航天之夢,這是多麼偉大的母親啊!

  翟志剛,你是母親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文學作品讀後感3

  讀《席慕容散文集》,被她充滿溫情的文字所感染。上學的時候很喜歡席慕容的詩,一次路過書店看到席慕容的散文,就買了一本,沒想到她的散文也那麼有魅力。

  來自真誠的聲音。她在序中寫道:“在寫作的時候,我一無所求。在寫作的時候,我只想把深藏在心中的感覺牽引出來,只希望把生命中極為我所珍惜的這一部分,認真地整理好,也就是這樣而已。”是啊,寫作就是這樣,只有真的東西才能更好的感染人。

  溫婉的意境,在她真摯的文字裡,描摹成一幅畫。而透過這層意境讓你看到生命的真相。她寫《成長的痕跡》寫山百合那一段,當她在荒草的高山上看到盛開著的潔白的百合花時,發出了這樣的慨嘆!“而在那一刻,我心裡開始感到一種緩慢的痛苦,好像有聲音在我耳旁,很冷酷地告訴我:你只能有這一剎那而已。在這以前,你沒料到你會有,在這之後,你會忘掉你曾有。百合花才是完全屬於這裡的,而你只不過是一個過客,必得走,必得離開。不能像百合一樣,永遠在這座山巒上生長、盛開。”

  寫愛情,寫得悽美絕豔。在《海倫的婚禮》裡,海倫是一個患了心臟病的女孩,她和一個瘦瘦高高的男孩子相愛了,男孩很愛海倫,即使有心臟病,也決定和女孩結婚。然後他們就準備婚禮,他們親手佈置自己的新房。一切都那麼的美好,然而,在結婚的第十天的早上,海倫還是走了,安靜而滿足的倒在年輕丈夫的臂彎裡走了。她這樣寫道:“是在早餐的時候,她只是要站起來為她的丈夫再倒一杯茶,她站起來,拿到了茶杯,然後就倒下去了。”沒有過多的渲染,只是這樣平淡,一個只做了十天的新娘!對於普通人來說再普通不過了,而對海倫卻那麼可貴!“十天的婚姻,十天的新娘,海倫能得到的就只有這麼多了。”,最後席慕容這樣來總結他們悲哀的故事。是啊,哪怕只是十天的新娘也是幸福的!看到故事的最後,給我感覺就是悽美絕豔!而在另一篇《胡凡小姐》的愛情故事裡,道盡了人生的悲涼,令人唏噓。她以詩的語言描述這段愛情:“愛的歡樂/只出現了一會兒/愛的痛苦與悲哀啊/卻持續了整整一生!”

  在娓娓道來裡,在最平凡裡,把愛與感動呈現。她寫《紅塵》篇裡的一碗《劉家炸醬麵》,寫她的丈夫如何給全家人做出一碗美味的炸醬麵,寫得繪聲繪色,她女兒會撒嬌說:“爸,好想你……的炸醬麵啊!”這一碗炸醬麵是那麼好吃,又成為一種幸福的象徵。當寫到這裡的時候,你會覺得已經很好了吧,然而作者筆鋒一轉,寫母親在世的最後五年與我們同住,我的丈夫常常會每隔半個月左右就做一次炸醬麵給大家吃。並且這樣說:“不行啊!面不煮爛一點,媽媽會咽不下去的啊。”就是這樣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文字卻能深深的觸動你的神經,聞之,為之動容!像這樣體現細膩親情的文字在《生日卡片》那段小文裡也體現的淋漓盡致,作者總是在生活裡把最微小的一件事裡把內心深藏的情感帶給你,帶給你心靈的感動。雖然不著一字“愛”,不著“感動”,卻處處打動你!

  當你開啟那本散文,收穫的不僅是文字的精美、溫婉,更多的是帶給你的心靈的迴歸。

  文學作品讀後感4

  昨天感冒,在家休息。發現臥病在床的好處是可以隨心所欲地讀閒書,不必有上班時間讀閒書時不務正業的內疚感;不好處是讀一會就累了,要睡覺,睡醒了接著再讀。

  休息一天,讀了兩本半閒書,其中的一本就是《莫言散文》。

  這本《莫言散文》是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2012年10月第三次印刷。版本一般,內容還不錯。

  本書集結了莫言的若干敘事散文、談創作的文章以及在美國、日本大學的一些演講。愚人一直感覺,瞭解一個作家,最直接的不是他的小說,而是他的散文、雜文,這也是我讀莫言散文的原因。

  莫言是一個率真的作家,從字裡行間可以感覺得到。來自山東高密鄉村的莫言,仍保留著鄉土的淳樸,這很難能可貴,也是他創作生命力的源泉。

  讀書就是和作者交流,作者有沒有料,其實根本瞞不過讀者。無病呻吟、為輔新詩強說愁,終將被雨打風吹去。

  莫言,之所以成為莫言,就是因為他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做人,如同寫作,還是本真一點,循著自己的內心,這樣即便沒有所謂的成功,至少對得起自己的生命。

  文學作品讀後感5

  《兩個問題》是列夫·托爾斯泰寫的。故事由一顆很大的麥子開始,有學問的人都說不出這顆麥子的來歷。國王傳了一個最老的農夫來見他,那個農夫果然很老,扶著兩根柺杖,那個農夫看了也不知道這顆這麼大的麥子的來源,他說:也許他的父親知道。國王又請了那個農夫的父親,而老農的父親卻只扶了一根柺杖,他種麥子的時候的確比現在的大,但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麥子。他和那位老農一樣說出了:也許他的父親知道。國王就請了老農的祖父,他竟然不用柺杖就進了皇宮,他見過這個麥子也曾種過。然後國王問了他兩個問題:為什麼以前能出產這麼大的麥子,而現在不能出產這麼大的麥子?為什麼你的後代反而沒你健康?他答道:因為近來的人不肯自食其力,專靠別人養活。從前,人們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勞動,不貪圖別人的錢財。

  在這篇童話中,敘述國王與老農、老農的父親和祖父的問答,從問答中解開這一顆奇特的麥子之謎。國王提出的兩個問題說的是“今不如昔”,老人將造成問題的原因歸結為近來的人不肯自食其力,全靠別人養活。祖父所說的他生活的那個社會“無人想到犯買賣糧食的罪過”“並無錢幣”“那時候的田地是自由的”,是一自耕自種、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希望人人自食其力、辛勤勞動的社會理想。同時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要自食其力,不依靠他人。作文

  文學作品讀後感6

  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由美國作家喬治·塞爾登編寫的《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把我帶進了童話王國,使我感受到了悅耳的音樂,受益匪淺。

  《時代廣場的蟋蟀》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大草原上,蟋蟀柴斯特因貪吃跳進了一個野餐籃子裡,被帶到人情冷漠的紐約。它幸運的是遇到了愛它的小主人瑪利歐和聰明的塔克,還有忠誠的亨利貓。瑪利歐的家庭是一個不太富有的家庭,有的時候連兩美元都很難掙到。有一次,蟋蟀柴斯特不小心把兩美元的紙幣吃掉了,紐約有名的老鼠地主——塔克老鼠把難以割捨的兩美元送給拉了蟋蟀柴斯特,讓瑪利歐家不損失兩美元。柴斯特是一隻非常有音樂天賦的蟋蟀,它不僅能學會經典的音樂作品,而且能演奏流行的曲目。它還能自己作歌作曲,成為震驚整個紐約的音樂家。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合上書本,我揉了揉疲勞的雙眼。

  讀完以後,我浮想聯翩。我一定要學習蟋蟀柴斯特堅持不懈的精神!因為我的愛好和它的愛好一模一樣,不過學習其他課程也要有特堅持不懈的精神。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市民!

  讀完以後,我浮想聯翩。我一定要學習蟋蟀柴斯特堅持不懈的精神!我要吧這種精神發揚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親愛的同學們,讀了《時代廣場的蟋蟀》這本書後,這本書我一個小道理:懂得了我們每個人,每個同學都應該愛惜友誼,都有一個寬容的心,學會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那麼人間將會充滿愛,充滿歡聲笑語的樂園。

  文學作品讀後感7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小說,它告訴人們一個人生的真諦。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溫柔,清純,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儘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眾,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

  簡愛生存在一個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性格,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汙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且深深愛上了她。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雖然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但簡愛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莊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自己的尊嚴和真愛。

  在當今社會,人們都瘋狂地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愛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愛情,還有作為一個人應有的尊嚴。它就像是一杯冰水,淨化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文學作品讀後感8

  第一次讀《小王子》,是在高中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被他那清新的文筆和單純的世界所吸引。三十年後的現在,再讀《小王子》,不禁一次次地流淚,為小王子那懾人心魂的憂傷而心悸,為他純潔而執著的愛所感動,也為自己那逐漸泯滅的童心而哀悼。正象作者在序言裡面說的,他把這個童話“獻給雷昂?維爾特,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

  《小王子》是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裡於1942年寫成的世界著名兒童文學。主人公是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全書講述他來到地球的種種經歷。故事既美麗又傷感:飛行員“我”因為飛機出了故障,被迫降落在遠離人煙的撒哈拉沙漠上,這時一個迷人而神秘的小男孩兒出現了,執拗地請“我”給他畫一隻綿羊。他就是小王子,純潔,憂鬱,愛提問題,對別人的問題卻從不作答。在攀談中小王子的秘密逐漸揭開了,因為一朵美麗而嬌氣的玫瑰,小王子離開了一直平靜地生活著的小行星。他先後遊歷了六個星球,在這些星球上,他遇到一些他覺得很不可理逾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國王,財迷心竅的商人、迂腐的點燈人……他用樸實的語言,向你傾訴一些隱藏在事實背後的東西,那些眼睛看不到的東西。他不斷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確實奇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看不見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經是孩子……”

  《小王子》這部童話情節跌宕起伏,富有哲理和意趣。(。)作者以小王子孩子的眼光,用凝練的語言滲透了對人類文明的深邃認識,寫出了人類孤獨寂寞、沒有根基隨風流浪的命運,闡述了成人的空虛、盲目、愚蠢、狂妄、死板、教條,表達出作者對金錢關係的批判,對真善美的謳歌。作者還特別借小王子之口讚頌了情誼和友愛,希望人們要發展友情,相互熱愛,勇於承擔愛的責任。因為在作

  者看來,小王子的愛情,純淨淡雅,誠懇認真。所以作者認為愛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樣熾熱,愛就要像小王子那樣兢兢業業為玫瑰花剷除惡草,愛就要像小王子那樣愛得死去活來,愛就要像小王子那樣愛得不顧一切。如果死能夠使他回到自己的星星上,如果死能夠讓他和所愛的人相會,他會義無返顧地選擇死去。小王子就是這麼做的,他輕輕地倒下,正如他無人知曉地來到地球。

  文學作品讀後感9

  我最近在讀曹文軒先生的《細米》,橙黃色的封面,大片大片的金黃色,一個少年呆呆的在稻田前守望。

  細米,本來是一個單純的男孩子,和其他所有鄉村裡的孩子一樣,他愛臉紅,喜歡在田間和同伴嬉戲。然而隨著來這裡插隊的女知青的到來,這個叫梅紋的女子,改變了他的生活。

  天空與月亮,就像一塊藍色的綢子展開了,露出了一面鏡子,這就是梅紋和細米登上蘆葦叢中的瞭望塔,看到大自然神秘而美麗的景色,細米生來便有一種發現自然中美的天賦,淘氣而又靦腆,瘦小而又膽大,充滿了想像力,更有自己的主見。我相信細米的不少非凡舉動一定會引起讀者的興趣的,如他懲罰小七子,如他騎發瘋的大白牛,如他為了梅紋而去偷考試卷子,但最讓我傾心的是他用一把小刀在滿世界刻下的圖象,還有他在竹林背後的高牆上創造的一幅巨大的“壁畫”。這就是細米最大的不同之處,是他的“精神之美”所在。而對應的,梅紋能夠以她的不同於鄉間的,女子獨有的敏銳的感覺,來開發引導細米。其實細米一直在偷偷的喜歡著梅紋,梅紋是一個冰雪聰明的女孩,細米的媽媽總是百般地保護她,不讓她幹粗活,因為梅紋很瘦小,怕她會累壞了的。當知女青們要幹活時,媽媽和細米都會來幫忙,令別人很羨慕。媽媽怕梅紋累著,特地讓細米的`爸爸,也就是校長,給梅紋當老師,這樣梅紋就不用去幹粗活了。梅紋當了老師後,經常和孩子們玩跳格子······那些孩子都很快樂。

  有一次,梅紋突然知道他爸爸媽媽去世了,趕緊回到城裡去看,細米天天盼望著梅紋回來。過了好幾天,梅紋終於回來了,細米高興極啦,但梅紋卻面黃肌瘦,我想一定是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好幾天沒吃東西了吧。細米的媽媽看了很心疼。如果梅紋受到了什麼困難,細米一定會奮不顧身得來幫助她。

  這就是細米,這是一個十分勇敢又害羞的男子孩。

  文學作品讀後感10

  讀完人類簡史,感慨於作者對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來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透過時代的不斷演化而來的。智人從一個不起眼的動物變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不斷努力的結果。然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當時中國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但是最後卻是別國的探索精神發現了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可見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說起澳洲,在原始時期,智人到達澳洲,那時很多大型野生動物,但為什麼智人能戰勝他們,有人認為是自然選擇,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人卻認為氣候變化不足以讓這些大型動物滅亡,智人學會用火,幫助了他們狩獵,同時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動物認為智人這種體積小的動物對他們不能造成威脅,可能也是加之氣候的影響,導致了大型野生動物在澳洲的滅絕。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人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農業時代的出現,相對來說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好過,他們需要下地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需要彎腰插秧,澆水,除蟲,於是演化出了頸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滿足於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出現了貨幣以及銀行。這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有其最本質的原因,因為需要了,因此就出現了。

  文章最後談到了快樂,一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難免不同,這是世界上總有一種人不學習也聰明,沒有錢也快樂,但那個人絕不是你。我們既然通過幾千多年的演化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在生活中,要多從大的視角看問題,也許會快樂很多。作者:小仙女在江湖

  文學作品讀後感11

  林清玄的散文有不同於朱自清的,他的語言相對樸實、通俗易懂。在我的語文課本里,有《桃花心木》這樣一篇文章,也是出自林清玄先生之手,閱讀後會明顯感覺到,他的文章善用借物喻人的手法。

  林清玄先生善於捕捉生活中的小細節,他有一雙擅長挖掘與發現的慧眼,可以從一個細微的現象甚至一個動作,透過奇妙的聯想,從而得到許多受益匪淺的人生啟迪。

  《發芽的心情》講述的是林清玄先生在武陵農場打工的經歷。他幫忙採摘秋季成熟的水蜜桃與梨子。一個月後,被採光果實的果樹竟然已經在寒風中凋零落盡。農場主人告訴林清玄先生,每當一年的冬季,總會有一些果樹像那樣死去,而有的卻能堅持到春天的來臨。這一現象使善感的林清玄引起了深思,樹就像人一樣,有的人面臨殘酷冬天的肅殺,面對折磨甚至流下血心的汁液,卻從不低頭。有那些弱的,就無法堅持春天的到來。只有永遠保持春天的心等待發芽的人才能勇敢的過冬,在流血之後還能枝繁葉茂,長出更美的果實。於是,林清玄先生便常對自己說:“跨過去,春天不遠了,我永遠不要失去發芽的心情。”若是我們也能隨時保持如此的心態,雨後的彩虹一定會很美吧!

  既是作家,便有超俗的情懷。《鱔魚骨的滋味》則是林清玄先生對童年溫暖回憶與對母愛的懷念。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錢吃鱔魚,但是能幹的母親總是變著花樣做鱔魚骨湯給林清玄吃。溢滿母愛的魚骨湯,總是濃濃的在林清玄先生的心中流淌,直到現在仍然回味無窮。吃著飯館裡的鱔魚,不禁回憶起以前蘊含著暖暖母愛的魚骨湯。

  林清玄先生對生活與文字的敏感,源於他細緻溫柔的內心。情感是真摯不變的,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挖掘。

  文學作品讀後感12

  這一週我讀了《意林》這本書,令我感受很深,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怕我疼,你才沒拉我》這個故事。

  當看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默默的為這個媽媽悲哀,這個媽媽在孩子四歲那年,被派到遙遠的鄉村支教,但是她並沒有和爸爸爭搶孩子。讀到這裡的時候,我的心裡產生了一個疑問:不知道她為什麼不和爸爸爭搶孩子?我帶著疑問讀了下去,當她回來時,孩子脫口而出的居然是阿姨這兩個字,我想媽媽肯經非常的悲傷。她開始教孩子學寫作文,但她又被派到西部執教三年,因為怕孩子傷心,就沒有告訴孩子。

  當孩子18歲得時候,孩子讓爸爸帶他去西部看望媽媽,爸爸眼睛裡含滿了淚水,淚水已經悄然落下,爸爸把孩子帶到一座矮矮的山上,指著凸起的一個土堆說:“你媽媽在這裡。”我想當時那個孩子一定悲痛欲絕,但還子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悲痛,這個孩子非常的鎮定,孩子想起來了一個非常古老的傳說:兩個長得一模一樣的女人都說孩子是自己的,最後上帝看著雙手空空的女人說:“孩子,這才是你媽。”

  讀了這篇文章,我感覺到了這位媽媽無私的精神,為了鄉村孩子可以不要自己的孩子,我也為這個媽媽感到悲哀,如果媽媽當時搶到了孩子,她就不會這麼孤獨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