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讀後感範文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唐宋八大家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 篇1

  常聽書友說要多讀經典,尤其是愛好寫文的人要多讀讀八大家的文,我很認同這個觀點。毋庸置疑,八大家的文章,代表了古代散文寫作的巔峰水平,文辭優美,敘事生動,邏輯清晰,道理服人,什麼時候讀來都是享受。

  最近讀了大家小書系列的《唐宋八大家》,書中精選了八大家的文章,針對每一篇選文,前有題解,後有註釋和譯文,輔助閱讀,更助於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選文之前,作為北大中文系教授的作者葛曉音,用60頁的篇幅,對唐宋八大家做了一篇精彩的介紹,不但簡要梳理了散文這一文體的形成過程,還對八大家各自的寫作風格和對散文寫作的貢獻做了分析和論述,對閱讀八大家的文章起到了提綱挈領的指導作用。

  讀八大家的散文,首先體會的是文字的美感,言簡意賅,朗朗上口。而這種美的形式,從不喧賓奪主,恰恰是為了文章的內容服務的。古文運動提倡“文以載道”,不似駢文詞藻華美、內容空洞,而是用詩化的語言去表達實質的內容,語言優美又言之有物。這也正是八大家的散文得以流芳千年的根本。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古代的交通遠遠落後於今日,而八大家在官場浮沉之餘,都願意踐行親身實踐的原則,不辭勞苦,尋師訪友、踏青交遊。於是後世才能讀到《赤壁賦》、《小石潭記》、《石鐘山記》等精彩篇目。寫景生動,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短短50來字,潭中靈動的魚兒如同在眼前。

  八大家提倡形式為內容服務,他們的文章往往抒發胸意、闡述道理,發人深省。不僅僅是簡單的敘事寫人,更注重人和事背後的問題思考,篇末往往點出一定的處世觀點或者生活哲理。這種注重獨立思考的習慣,也是如今經常被提倡的。我們都希望自己不要盲目從眾,遇事能夠做到客觀思考、公正對待,八大家的思路值得我們學習。

  八大家善於闡述觀點、講道理,他們的邏輯能力非常強。不管是從所思所感中引發人生感慨,還是從某人某事中進行引申論斷,他們所作文章都善於緊貼事實、自然過渡到下一層意思,順序遞進,論述周全,非常具有說服力。

  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就是典型的例子,一百字左右的小文,分為四大句話,講述四層意思,層層遞進,邏輯嚴密,令人信服。再比如蘇洵的《六國論》,從“賂秦”和“不賂秦”國家兩方面來分別闡述,支援“賂秦”導致六國破滅的觀點,堵住了別人用“不賂秦”國家來反駁他的可能。他們縝密的思維、優秀的邏輯能力都體現在精悍的文字裡。在邏輯辯論上,他們都是好老師。

  讀八大家的文章,不管是用詞遣句、寫景狀物、敘事寫人,還是闡述觀點、邏輯辯論,都能夠學到很多,是享受也是學習。他們的文章,作為千古散文寫作的典範,值得我們反覆去體會和揣摩。好文不厭百回讀,總有新意。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 篇2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歷來為人稱道,久傳不衰。對於其中的一些篇章,我們可謂耳熟能詳,比如《小石潭記》、《醉翁亭記》、《赤壁賦》等篇。韓柳處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直面駢文盛行的現狀,大力倡導古文革新運動,扭轉了唐初浮靡文風的不良影響,開創了散文創作的新風氣。有宋一代倡文偃武,文人創作一時為盛,蔚為大觀,然則良莠不齊,魚目混珠。以歐陽修為首的有識之士,既繼承韓柳,又對唐末宋初的古文不良傾向展開批判,將散文引向正軌。八大家作為文壇領袖,勇於擔當,革新文壇弊端不遺餘力,對後世散文創作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我們今天閱讀唐宋八大家,不僅要欣賞他們敏捷的才思、巧妙的構思,還應該學習他們輝耀百代的人格力量。在葛曉音著的《唐宋八大家》的同名序言中,對於八大家有著極為準確、翔實、生動的介紹,讀了序文,再讀正文,有助於理解。

  散文形散而意不散,看似無甚相關,而構成全篇要素卻不容割裂。百花文藝出版社創辦的《散文》期刊,是當今散文創作的風向標。其語言的豐贍華美所在皆是,讀來頗為享受。然而,如果讀得多了,讀者想必也注意到了其中的文字篇幅,大多冗長,拉拉雜雜。美則美矣,失之篇幅過長,難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免有過眼煙雲之慨。反觀八大家的文字,增一字則多餘,減一字而不足。文章大多短小緊湊,其文字錘鍊之深豈今日之深非今天的一般作家可比。歐陽修寫《醉翁亭記》一文,曾經反覆修改,徵求過別人意見。這不免令人想起唐代詩人白居易,白每成一詩,必親自讀給不識字的老婦聽,只有老婦聽得懂了方才定稿。歐陽修也是這樣,對自己要求甚嚴。《醉翁亭記》的開頭是這樣的:環滁皆山也。區區五字可以說極為簡練,給人印象深刻。可讀者不知道的是,文章寫成後,歐陽修反覆斟酌仍然不滿意。他讓人把文章抄寫了六份,鄭重張榜徵改。原來的開頭是這樣的:滁州四面皆山也,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大家想想看,如此具體的介紹,光是這麼多山名,也夠讓人頭疼了。歐陽修虛心聽取意見,終改為我們今天讀到的樣子。不止是歐陽修,八大家對於散文創作莫不如此。常讀這樣的文字,對於我們也是潛移默化的影響,也有益於我們改掉寫東西冗長抓不住重點的毛病,豈不一舉兩得。

  八大家的文字精煉耐讀,早已是不刊之論。而八大家的為人亦是後世楷模,可資借鑑。我們都說,先做人後做事。做人關乎為文,絕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透過八大家的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們高尚正直的品格,如沐春風。動情如韓愈,一篇《祭十二郎文》寫得哀感天地, 令人動容。優秀的文字都是一脈相承的,自古皆然。書法大家顏真卿的那篇《祭侄文稿》同樣也是一篇祭文,其中的真情流露,與韓文如出一轍。灑脫如蘇軾,一篇《記承天寺夜遊》,全文僅八十三字,透過優美的文字,一個樂觀知天命的文豪形象躍然紙上。“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真千古浩嘆!不必多說了,翻閱這部薄薄的八大家選文,讓你沉浸其中的絕不僅僅是文字,還有人格。

  作家馮書根在通讀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後,曾感嘆地說:“為什麼這八大家的散文時隔千年,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被一代又一代讀者吟誦傳唱,經久不衰?”在他看來,散文是一個聲音呼喚一個聲音。作者與讀者在文字曠野裡相遇,更是散文獨具的殊勝之處。在散文的轄區,筆勾往事,文露真情,作者與讀者攜帶各自的行囊,各補各的人生破網,卻在某個神秘時刻,在文字裡相遇,彼此相視一笑,揮手一別。說得真好,我們與古人在文字裡相遇,無論歡笑,還是悲傷,可感可知。文字世代連續,思想千古如新。好文字,好情操,好思想,都彌足珍貴。

  唐宋八大家的風采永存,今天我們讀他們的散文,是對古典文化的傳承,也是自身的一種昇華。葛曉音的題解、註釋和譯文都無懈可擊,對於讀者理解原文必不可少,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 篇3

  我對唐宋八大家是很有感情的,因為我的碩士論文就是研究韓愈散文中詞語的,當時研究的時候,我就想,如果沒有這些大家們,歷史應該會蒼白很多吧。然而,我也就是僅僅研究韓愈散文中的詞語而已,對其卻無力做更多的研究,更不用說對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散文名家進行研究。今日,得以看見自己仰慕已久的葛曉音先生對唐宋八大家的論述,心中甚是高興,於是就著窗外的雨聲沉入了書中。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可以稱得上是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小史,葛先生在書中顯示對其做了簡潔但學術性非常強的概述,然後選取了每個人幾篇典範散文,每篇散文均由題解、正文、註文及釋文幾部分組成,其題解內容詳略得當,註文和譯文準確精緻,能看出來葛先生是在用心解讀這些文章。

  唐宋八大家的史實是一定的,但其思想與文章的解讀卻因人而已,也就是說,不同的人去解讀八大家的思想與文章,其內容會影響讀者對唐宋八大家史實的評判。所以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個普通的讀者,在選擇相關的書籍時,還是應該選擇大家、名人的著作的,毋庸置疑,葛曉音先生的`這本書就屬於此列。

  《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追根溯源,從先秦寫起,逐漸引入唐宋八大家與其散文,在葛先生的筆下,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對唐宋八大家的研究之深之廣,他們的生平、著作及歷代人對他們的評價,都被其巧妙地串聯在了一起,把文如其人的特徵論述的充分到位,體現了作為一名著名的學者,葛先生的功力之深。

  在當前傳統文化建設轟轟烈烈進行的時期,在國學興盛的今天,如何引導一般的讀者去學習古文,去了解傳統文化,不僅僅只是學校老師的事,更是學者的事,是學者將其科研反饋中小學教育的時代。《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這本書淺顯易懂,所選古文經典有內涵,不僅適合中小學學生閱讀,也適合一般水平的大中院校學生閱讀。是一本非常有用的著作。至少,就我而言,很多我讀過但是遺忘了的唐宋八大家名篇都聚在了一起,今日再讀,配以葛先生的題解等,自然是事半功倍。

  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看,《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典範》都是一本值得擁有的書。

  唐宋八大家讀後感 篇4

  縱觀中國古代散文的大河流淌,不得不令人感慨一代代文人雅士的前赴後繼,上下求索。正是有了他們的瀝血歌詠,中華文明方有如今的血脈傳承,氣韻延綿。先秦和唐宋的兩次高潮掀起,更是波瀾壯闊,美不勝收。

  劉寧在葛曉音先生的《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中作序:觀水有術,必觀其瀾。在眾多的評說之中,如何構建框架,梳理脈絡以及擇取精要,無不需要長期浸潤其中方才得其真趣,不入深山豈知林密,觀水有術的前提是熟知水性,在這一點上,葛曉音先生是當得起的。

  先生對於《唐宋八大家——古代散文的典範》的編選,基於她對八家人與文的整體把握與品評,在此之上又有逐篇文章的細緻解說,使得全書脈絡清晰,氣韻貫通,這也是一家之言的好處所在,不致出現割裂與衝突。

  當然,相較於每篇文章的剖析,我更喜歡的是先生對八大家的總體言說,千人千面,勝景無限。

  就以對每家的概括而言,開篇即是“唐世文章,首稱韓柳”,先生從古文運動的發起娓娓道來,又細數韓愈、柳宗元的生平,引用蘇軾對韓愈的稱讚:“文起八代之衰”,就韓愈的貢獻而言,先生認為他提高了散文的文學價值,尤其是“感激怨懟奇怪之辭”,個性與激情盡顯。就散文的文學性而言,韓愈貢獻卓著,其豐富多變的表現風格,更是一掃之前的平庸寡淡。相較於韓愈而言,先生對柳宗元的評價是,“思維的精密和論鋒的銳利超過韓愈,只是不如韓愈從容渾厚,規模闊大”。彷彿一個是大軍作戰,一個以出奇制勝,異曲同工,各顯神通。

  接下來的“宋啟文運,功歸歐陽”,談到歐陽修所寫記敘文“委婉流暢,搖曳多姿”,為人心胸開闊,遊記也開朗高遠。先生是在評述前人美文,而我們讀先生的文字,何嘗不是美的享受。漫步此間,文字帶給人的美感,真是難以言說。文如其人,在先生將王安石與曾鞏的比較中,同樣能清晰地看到這樣的影像,曾鞏的“平穩雅潔,心平氣和”,王安石的“鋒芒犀利,言簡意賅”,盡在字裡行間。

  在這樣的基準之上,先生編選的八家之文三十餘篇自然有她的取捨,而解說的方式也精簡扼要,條塊明晰。一是題解,二是字詞,三是譯文。此間看來,先生做派幾近男子。一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