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讀後感範文

孝道文化讀後感範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孝道文化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孝道文化讀後感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那什麼是孝呢?以前我對孝的感覺是那樣的抽象、空洞、不理解,自從讀了《孝在我心中》,我對孝有了具體的感受和深刻的認識。

  《孝在我心中》這本書生動形象地介紹了當今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真實的孝德故事:有長跪父親病榻懇求獻腎的孝女——楊春月;有衝擊奧運冠軍時刻牽掛雙親的孝子——陸永;有為了給沒有血緣關係的奶奶治病不惜曠課去打工的代父盡孝報恩的好學生——郭超群;有堅韌頑強天天服侍殘疾在床的媽媽的八歲女孩——倪東豔……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們,他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無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深深地震動了社會,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被讚譽為當代的道德楷模。

  從《孝在我心中》這本書中,我深刻的認識到: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有孝心的人,才會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奧運舉重冠軍陸永就是在“不能讓父母為我擔心”和“每月從有限工資中省出錢來寄給弟弟,以減輕父母負擔”的孝心鼓勵下克服重重困難,舉起奧運冠軍;郭超群把孝當作一種自己的責任和前進的動力,從十歲開始就代父盡孝報恩,用稚嫩的雙肩擔負起照顧“奶奶”的責任並以此為動力更加努力學習,最終考上大學……百善孝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孝,是成功的精神支柱。

  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但有的人不孝順父母反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有的同學從來不幫父母做家務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像一個小皇帝;父母不給零用錢就哭、鬧,惹父母生氣;有些同學放學時總讓父母拿著書包,自己就拿著父母給的冰棒或棉花糖,讓父母為他們做牛做馬;父母年年給他們做生日,他沒卻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甚至有些人打罵父母……

  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父母默默地為我們操勞。如果你很細心,就會發現父母的臉上多了一絲皺紋,父母的頭上多了一絲銀髮。父母對我們的愛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孝敬父母,哪怕幫媽媽做做家務,給他們沏杯熱茶,把好吃的留給父母吃等等。要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長大以後好好報答父母,好好孝敬父母!

  孝心無價,做人要先做到孝。孝在我心中,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孝道文化讀後感2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一寒假中,“孝心作業”讓我懂得了很多,知道了父母的不容易……

  當我給爸爸媽媽端茶倒水、垂腿梳頭的時候,爸爸媽媽是那麼的高興,心裡的喜悅都從臉上寫了出來。儘管他們知道這是學校留的我必做的作業,仍然感到很欣慰。回想起來,我為父母做的太少了,而父母卻無私的為我奉獻著他們的一切。頓時,我感到十分的慚愧。

  在為爸爸媽媽服務的那一天時,我想爸爸媽媽是多麼希望那一時刻能夠停留片刻,吃著我蒸的飯,都讚不絕口,說:“我女兒真行!是啊,我吃著自己做的飯都那麼香,何況是父母呢?”

  和爸爸媽媽的親情談話時,爸爸媽媽給了我很多鼓勵,是啊,我應該努力奮鬥,考上我理想的大學,完成我做一個著名導演的夢想。在不久的將來,希望在哪幾部電視連續劇上能看到我的名字,讓爸爸媽媽高興。長大之後,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將來就算工作再忙,也要三天兩次的多陪陪爸爸媽媽聊聊天,因為我知道這是天下間的父母等到自己的兒女成功之後最想要的,也是最渴望的。總之我一定要讓爸爸媽媽快樂,讓他們為我自豪。

  人人都知道我們的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卻沒有多少人真正地學會了感恩這至親的親人。在這個世界,父母是最疼愛我的人,是父母賦予我血肉之軀,養育我長大,又教會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做一個有用的人。父愛是山,偉大堅實而又廣博,他教我們學會了堅強,記住了寬容,懂得了自制。母愛是海,溫暖無私而又細膩。你教會了我們如何用愛去善待世界上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只要你珍惜起生活中的幸福點滴。爸爸講完題後,我仍不明白時,老衝著自己發火和媽媽的嘮叨,這些都是他們賜予我的愛!!!

  從今以後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不是像以前一樣享受著父母帶來的愛,而是我給他們帶來的關懷。

  孝道文化讀後感3

  孝道能充實自己的生命的立足點,導引生命之旅的方向,涵養著無限人生境界的價值意義。當今之世大談孝道看似過時,但卻是最合乎人性潛能發展的秘訣,也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本品德。

  夫孝者,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基也。生育之恩,浹乎宇宙,顧復之德,等同昊天。

  人生的理想是終極關懷。我們伴隨父母走過老年,看著他們肩膀不再堅實,頭髮日漸花白,甚至不時病痛,但是,他們的心靈經過歲月的洗鍊,自然發出一種光明,可以燭照煩囂的世事與人情。老人是人類的寶藏,越有傳統的文明越重視老人。國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實在是深富智慧之語。一個不敢正視衰老、病痛與死亡的人,顯然是不夠成熟的。尤其在陪伴至親的父母面臨這些困境時,我們自然會對生命作一整體而深刻的反省,由此確立自己更真實的人生信念。

  家是一個人的根,是一個延續傳統理念的基地,我們的生命意涵從中得到滋養、成長、成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也從中得到啟發與實現。因此,體會愛自親始,甚至推己及人,這其實正是每一個人內心所向往與渴望去完成的,也是彰顯人性與真正的自我實現。

  長遠以來,歷史教曉我們:長遠來看,我們在家庭中最容易流露真性情,真純的品德是在家裡培養出來的,品德修養的基礎當以孝為首要。唯有從家庭開始,先和諧根本的人際關係,才能建立正常的生活秩序,融合於更廣泛的群體社會。孔子和孟子對孝道體驗特別深,所以也都清楚強調:人生須以孝德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滿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