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精選24篇)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精選24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

  昨天讀完了媽媽推薦的《母慈子孝》,讀完後,第一感覺就是覺得“孝”有很多種方式;再就是教育孩子也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上,應該言傳身教。

  鍾茂森教授為我詮釋了孝要怎麼做?即: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並且在生活細節上處處體現了這個“孝”字。而趙良玉老師為我們塑造了一位現代“孟母”的形象,在有了兒子後,為了孩子她都處處剋制著自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好的形象。

  看看趙良玉老師和鍾茂森教授,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自嘆不如,可是我們不能只是仰望,而應向著這個目標前進,我也相信人人皆可以為堯舜。

  不要覺得聖人距我們非常遙遠,只要我們能忍住寂寞,耐住辛苦,就一定會成功。

  相信等我們這一代長大了,也可以像鍾茂森教授一樣,為了世界的和平而立德,立功,立言!!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2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二十四孝》,裡面講了許多孝心小故事,其中,令我最感動的是《扇枕溫衾》。

  《扇枕溫心》講的是黃香侍奉父親,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蓆;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這讓我想起了媽媽,媽媽平時陪我學習,陪我練琴,還要幹活和工作,非常辛苦。

  還記得今年七月的一天,我鋼琴考級,我被領進了考場,考場裡開著空調,考場外面很熱,我在裡面一小時,媽媽盯著炎炎烈日站了一個小時,等我出來時,媽媽的衣服已經溼透了,媽媽顧不上熱,先問我:“考得怎麼樣?”“很好。”“吃不吃冷飲?”“不吃。”看到媽媽的衣服已經溼透了,我想起了平時練時對媽媽沒禮貌,不聽媽媽的話,我的眼不禁溼潤了。

  以後我也要像黃香一樣好好學習,孝敬父母。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3

  《弟子規》開篇第一章就講到孝,可見孝的重要性,了《入則孝》,孝的觀念更深入我心。

  “大孝尊親,其次不辱”。我知道了從現在開始熱愛生活的涵義,最愛的不是自己,而是父母,然後才是自己,而這種愛才應該是理性而又深穩的愛,與其說父母賦予了這樣高潔的讚美,不如說是肉體與生智的延續,我想體會在心,付之行動,方算得上吸收了精髓。的最根本是從一個孝字開始的,懂得了父母對我們的恩情,才會知道回饋和報答。也會對所有付出的人,對這個社會有所感知,有所理解,進而我們也會有所付出,才會之恩圖報。

  結合自已的家庭情況,合理處理和父母之間的問題。供養父母是基本,與父母多溝通交流,更能體現孝的真諦。知恩圖報、滿懷的心,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心態,有了這個心,我們才會知道感恩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感恩社會。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4

  今天,再次認真閱讀了《弟子規》中的“入則孝”一章,讓我更加明白了做人的基本原則。每天裡,爸爸辛勤地工作、拼命地掙錢;媽媽接我上學放學、洗衣做飯忙個不停。學校離家約十里地,一天四個來回,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來暑往,我從未遲到過,而是每天早早地來到學校幫同學開門、收發作業。父母如此的辛苦操勞就是為了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有一個紮實的學習基礎。我七歲了,在爺爺眼裡,我已經是一個懂事的大孩子了,所以我要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

  我一定努力學習,好好的孝敬二老,做一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以此慰藉我那顆感恩的心。我一定認真聆聽你們的教誨,改正自己的不足、知難而進,做一個你們引以為榮的寶貝。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5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為《二十四孝》的書,裡面的故事有很多,讓我給你們講一個吧!

  原谷九歲時,祖父已經非常年老,不能勞作了。原谷的父親厭惡祖父,想把他丟到荒郊野外。原谷聽說後,再三為祖父求情,卻遭到父母的斥責。

  次日凌晨,父親把祖父放進簍子,揹著去將祖父丟棄。去荒野的一路上,原谷一邊走一邊回頭看祖父。簍子裡的祖父,神情暗淡地注視著頻頻回頭的孫子。

  將老人背到荒野後,父親命原谷丟下簍子回家。原谷說:“不,簍子還有用!等你年老了,我還可以用這簍子把你背到這裡來。”父親聽後十分生氣:“小孩子怎麼可能這樣跟大人說話?”原谷反駁道:“你能這樣對待爺爺,我為什麼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呢?”

  原谷的話使父親大為震驚,繼而羞愧難當。於是,父親跪倒在祖父面前哭求饒恕,然後將老人重新抬回家中,精心贍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敬父母,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6

  我們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許多寶貴的文化遺產。《弟子規》就是其中一朵綻放的奇花,正因為人們認真學習《弟子規》我們中華民族才會被譽為禮儀之邦。

  “入則孝”是《弟子規》中的第一篇內容,雖然只有168個字,但是告訴我們人應該擁有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孝順父母。中國有句古語是“百善孝為先”,如果一個人不孝順父母,那麼很難想象他會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和熱愛祖國的人。

  學習之後發現其實我做的並不好。平時在生活中我看書總忘了時間,總是在媽媽再三催促下才睡覺,媽媽讓我多練會兒琴時我總不情願,想偷會懶。唉!看來我是沒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爸媽批評教育我時我總是不服氣的插話,“入則孝”中教育我們要“父母教,須敬聽”。看來我要改掉的壞毛病還是很多呀!

  現在我每天讀誦《弟子規》,深深地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入則孝”告訴我們的道理看上去平淡無奇,但如果我們認真去做,就可以給父母帶來欣慰和歡樂,也能培養自己好的言行和品德。即使做到它還有很多困難,但我會盡力去實行,這樣才能使父母更加高興,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7

  今天,我讀了《入則孝》之後,有非常大的感悟。

  孝順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經濟能力撫養自己的父母,但我們至少應該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幾條。

  古言說得好,“身有傷,貽親憂,徳有傷,貽親羞”。沒錯,當我們生病的時候,最擔心我們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做錯事的事的時候,自己的父母又認認真真的教導我們,讓我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出必告,返必面”,讀到這就話時,我不禁想起有時候我回到家,連聲“爸媽”都不叫就回屋了。每次不管是上學還是出去玩,都不告訴父母,每次都讓他們擔心。我要儘量改正這些缺點。

  雖然我們現在還做不到“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但是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多做些家務,儘量減輕他們的負擔。

  我們要儘量做一個聽話的兒女,讓父母少操心。要好好學習,用自己的成績回報父母。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8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二十四孝》。大家聽著是不是很熟悉?對,《弟子規》中我們學過一部分,可還有許多我們沒聽過的呢。

  最讓我感動的是“恣蚊飽血”,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叫吳猛的八歲小孩,家裡很窮,買不起蚊帳,所以,夏天的晚上,有再多的蚊子咬他也不驅趕,他認為,如果把蚊子趕走,那麼,蚊子就會咬他的雙親。吳猛的孝心已到了這種地步。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家都成了過去的“地主老財”了,不用再向吳猛學習了,但爸爸媽媽無比辛苦,我們回到家裡,幫他們拿衣、換鞋、倒茶、做頓飯,這都是“孝”。

  《二十四孝》中還有很多故事,像:孝感動天、刻木事親、哭竹生筍——都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令我感動的,看著它,讓我時時刻刻不要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9

  魯迅的《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二十四孝圖》,讀了以後心情不能平靜,把我的所思所想寫下來。

  《二十四孝圖》講的是古代二十四個孝子的故事。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佔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象他會熱愛中國和人民。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但孝敬父母,還要愛護孩子。“郭巨埋兒”卻置兒子的生命於不顧,讓人感到殘忍;“嘗糞憂心”讓人覺得噁心;“老萊娛親”又讓人覺得做作不可思議;“臥冰求鯉”更是拿生命開玩笑。做這樣的孝子讓人止步。作品還對那些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予以了尖銳的抨擊;對封建孝道不顧兒童性命一味的愚孝表示反封建的決心。

  總之,此一時,彼一時,我們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要讓那些封建流毒汙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子予養而親不待”。孝順要趁早,否則,弄一個“刻木事親”又有何用呢?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0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終於明白:想做孝子,還真是不容易啊!

  曾經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現在終於明白,有些事,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比如說“郭巨埋兒”這個故事,說的是為了讓母親吃飽飯,竟要將未滿三歲的兒子埋掉。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如果我的父親也學著郭巨,那死的不就是哦?所幸我家還算比較寬裕,這還是落不到我頭上的。但不僅僅只是母親與郭巨是血肉之親,那三歲的兒子也是人,也是他的親骨肉啊!如此虛偽,真是令人哀嘆!

  其實,隨著科技的發展,在以前我們認為是至孝的大好事,現在已用不著那麼誇大其詞的去做了。正如魯迅先生所寫的“卻很少見有紳士赤條條地躺在冰上面,將軍跳下汽車去負米”。這都是多此一舉,若換在先前,你的這種行為回被大肆讚揚;若是現在躺在冰上用身體的溫度把冰化開,不被人看作異類才怪。幸好只有少數的人會這樣做,要不然,全世界就只剩下已至古稀之年的老人了。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1

  《二十四孝》裡有許多故事,有:《孝感動天》、《戲綵娛親》、《鹿乳奉親》、《為親負米》等二十四個故事。其中我覺得《刻木事親》裡的丁蘭最孝順。《刻木事親》是講一個叫丁蘭的人,他的父母早逝,他就做了兩個木像,每天對著木像說心事,出門也要稟告,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一天,丁蘭出去了,他的妻子就好奇,用針去扎,沒想到竟出血了,丁蘭看到後追問,妻子說出了事實,丁蘭批評了妻子。

  這個故事中,丁蘭對木像都那麼珍惜,我們也一定要更尊敬我們的父母,讓他們每天生活的幸福、開心、長壽。《二十四孝》這本書,主要是24個故事,每個主人公都很孝順,如果我們能做到這樣的境界,那麼父母一定很開心、高興,我們要爭取做到這樣的境界,才能當一個孝順的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2

  中華美德小故事眾多,其中二十四孝中的《打虎救父》就是一個值得我們宣揚的物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到田裡收割莊稼。有一天,突然有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已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離虎口。

  主人公楊香在父親遇到危難之時,爆發了身上的潛力,置老虎於死地。人的潛能不可低估,愛的力量不可低估。想想,生活中父母親處處保護著我們,愛護著我們。為了我們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寧願犧牲自已的一切。當父母們遇到困難或老了、生病了、走不動了、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難道我們做子女的不應該‘孝’字當頭,挺身而出嗎?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3

  我幸運地讀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圖》對於這樣的一篇文章,雖然名叫《二十四孝圖》,但其實並沒有寫出如何孝順父母,沒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臥冰求鯉卻讓童年的魯迅產生了恐懼,他一直認為孝順父母無非是“聽話”,“從命”,以及長大之後,給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飯罷了。從文章中可以讀出魯迅先生對封建制度的厭惡。試想這種常人不能做到的,卻又拼命引導要求人去做到,是便於統治,不從根本上解決貧窮問題,卻要求人們做出十分極端的行為並以此為孝道,而且還對這種孝道加以宣揚。

  這本書主要技記述了作者對封建社會批判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對白話文,提倡復古的傾向給予了尖銳的抨擊,給了我很大的心靈震撼!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4

  最近幾天,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一個個都吸引著我,但我最喜歡“賣身葬父”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讀完讓我深有感觸。

  這個“賣身葬父”的主人公是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人,年紀幼小時母親早亡,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湖北),後來父親也死了,董永為把父親埋葬,吧自己賣給富農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與槐蔭下遇一女子,說她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個月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說自己是天上的仙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這《二十四孝故事》每一個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想:“我們應該學習《二十四孝故事》的主人公一樣孝敬父母和長輩,雖然不必像古人一樣,但我們也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報答他們,孝心能感動天地。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5

  “孝”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更是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十四孝故事》透過二十四個故事描述了古人的孝行,代表了當時社會和儒家的孝道觀。在我們今天看來,許多故事是不可思議的,像戲綵娛親的老萊子,埋兒奉母的郭巨,在我們現代人的觀念中是匪夷所思的,竟然能把自己的孩子埋了,這樣的父親值得學習嗎?這使我剛看《二十四孝故事》,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是,當我耐心把書本讀完後,竟為書中人物的孝心所感動。“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當前許多老人的新聲,誰又能像劉恆那樣親嘗湯藥,為母擔憂,像王裒那樣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帶地喂湯喂藥,像庾黔婁那樣為父嘗糞呢?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感動於這些孝子的一片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學習孝經人物中的一片真誠孝心,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對於現在不知孝為何物的“小皇帝”,我們更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孝經中的故事,學會孝敬父母,學會感恩。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6

  《二十四孝》這本書裡的二十四個故事,每個都很精彩,每個都很感人。

  像第十七個故事——《哭竹生筍》這個故事,它主要是講了晉朝的孟宗,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將他撫養成人。在母親的督促下,他終於有個成就。孟宗十分孝順。有一年,母親突然病倒了,難以嚥下飯菜,只是很想喝竹筍煮的羹湯之類的東西。可當時是冬天,哪兒有新鮮的竹筍呢?孟宗跑到竹林裡找啊找,可是找不著,他急得扶著竹子大哭。這時,奇蹟發生了,他淚水飛灑處,都長出了新鮮的竹筍。孟宗很高興,挖了幾棵捧回家,精心做成羹湯,母親喝了湯,病也治癒了。

  說是竹筍羹湯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倒不如說是孟宗的孝心把孟母的病治好的。孟宗能力有限,自然會在如此矛盾的情況下手足無措。

  但孝心還是感動了天地,使冬天長仙筍。無論這是真的故事還是神話,孟宗的孝心十分難得呀!

  總之,《二十四孝》這本書幾乎每個故事都這麼引人入勝,令人歎為觀止。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7

  熟話說:“百善孝為先”,當今年輕人明白“二十孝故事”的人不多啦,近期空暇時間店長帶領我們重溫了《二十四孝故事》,感觸頗深,雖然這是十分久遠的故事,可是這種孝道感動好像就在眼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二十四位孝子,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知孝悌之道,故事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涵蓋了我們的對待父母是如何的行孝,又能否像《二十四孝故事》中那樣感天動地。

  讀了《二十孝故事》這讓我想起了長期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由於前期胃癌做的手術此刻復發轉移腫瘤壓迫到大腸,不能進食,每日靠營養液維持生命,看到媽媽整日被病痛折磨,心裡難受至極,多麼期望能像晉朝的孟宗《苦竹生筍》,媽媽喝了竹筍羹湯也會好起來……

  盡孝不在於行,而在於心,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父母要什麼,也許和父母打一通電話,一個問候,一次和子女共享家宴的機會……記得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及時行孝,及時盡孝。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8

  姑姑送給我一本書。這本書很特別,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立刻開啟,看了起來。我讀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這篇文章主要講我國古代有一個聖賢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裡,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死了,父親取了個後媽,後媽生了個弟弟叫象。從此,舜的後媽和父親就不喜歡他了,並且虐待他。他父親還揚言要殺了他。可是,當舜的父母親生病的時候,舜立刻回到父母身邊。盡力服侍父母,還處處讓著弟弟。舜的孝心感動了天地,大象跑來為他犁地,小鳥飛來為他播種。舜在河裡捕魚,遇上了狂風暴雨,可是他卻一點也沒事。舜孝順父母的事,感動了首領堯。堯就把己的女兒嫁給了舜,並且還把己的王位讓給了舜。

  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動了。我要向他學習,在家做一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好孩子、在學校要尊敬教師、和同學要互相幫忙團結友愛。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姑姑說:百善孝為先。作為一箇中華民族的子孫,《二十四孝》是兒時必讀的書。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19

  俗語說:“羊有跪乳之義,鴉有反哺之恩”。今天,我讀了《二十四孝子》的兩個小故事。一個是“親嘗湯藥”,另一個是“滌親溺器”。這兩個小故事者是說古代兩位孝子所作所為。“親嘗湯藥”主要講的是:一個叫劉恆的孝子,母親三年生病時。雖然當了皇帝,可以叫別人來照顧母親,但他沒有,一直陪在母親身邊,目不交睫、衣不解帶,為母親服的湯藥都要自己先嚐試過再放心讓母親吃。“滌親溺器”主要講的是:一個叫黃庭堅的人,雖然官很大,可他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溺器,從來沒有空過。

  讀了這兩個故事後,使我深受感動。這兩位孝子,雖然做了大官和富有,可以叫別人來照顧自己的母親,但他們沒有,都是親自照顧母親。我們雖然不能向劉恆和黃庭堅哪樣為母親嘗藥或為母親洗溺器,但我們可以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掃地、擦窗戶……來減輕父母的負擔。

  讀了這兩個故事後,我懂得了一些道理:父母把我們從小養長大是很不容易的,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從小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取得一個好成級而奮鬥。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20

  《二十四孝》主要講述了中國古代24位孝順父母的故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喝湯藥”和“棄官尋母”。《品湯藥》主要講述了文帝以仁、孝之名的故事。他的母親病了三年,他常常忍不住看著自己的眼睛和衣服,這樣他的母親可以隨時使用它們。他先嚐了嘗母親喝的湯和藥,然後才讓她吃。在他執政的24年裡,他強調德治,提倡禮儀,使西漢非常繁榮。作為一個皇帝,漢文帝是如此的.孝順。他怎麼能不受人欽佩呢?他也讓我明白,無論一個人有多忙,無論他的事業有多重要,我們都不能忽視父母。不管你工作多忙,不管你走多遠,你都應該關心你的父母,經常回家看看。其實,父母並不想要太多,一聲呼喚溫暖,就足以撫慰他們孤獨的心靈。

  更讓我感動的是《棄官尋母》。朱壽昌七歲時,生母被生母嫉妒,不得不再婚。五十年來,他的母親和兒子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朱壽昌當官後,四處尋找母親。找到線索後,他放棄了官職去找他的母親。歷經千辛萬苦,他終於在陝西見到了母親。多麼孝順的兒子啊!

  這時,一個聲音不停地問:“孫天樂,你呢?”你是個孝順的兒子嗎?”“當然,但有時……”有時我會很沮喪。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21

  我看完了二十四孝之後很感動,現在我知道了孝是什麼:孝是在父母事業有困難能給予幫助,孝是在父母很累的時候端上一杯熱水,孝,大到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情,讓父母終身受益,小到只是在節假日給父母幹一些家務。二十四孝也正是如此,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來探討二十四小中的一孝----《懷橘遺親》。

  這個故事講得是:從前,績兒和父親一起到袁將軍家做客,袁將軍用橘子招待績兒,績兒嚐了一口,覺得很好吃,心想:媽媽還在家裡,她最愛吃橘子,我把剩下的橘子都帶回家給媽媽吃吧,於是就趁袁將軍不注意,偷偷拿了幾個。黃昏,績兒和父親該走了,在績兒和袁將軍道別時,那幾個橘子掉出來了,袁將軍調侃道:“來我家還要拿東西嗎”?績兒父親大發雷霆,道:你這個逆子,怎能偷別人家東西呢?績兒說到,我看袁將軍家的橘子很好吃,母親也喜歡吃,所以就想拿一點,給母親嚐嚐,袁將軍看績兒是個大孝子,就給他了許多橘子。這個故事中的績兒看到好東西首先想爸爸媽媽,這不正是我們現代孩子所缺少的一種品質嗎?

  現在我想對大家說一句話:“百善孝為先”。所以請從現在開始,好好孝順你的父母長輩吧!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22

  孔子說:;孝道是道德的基礎;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從古到今,我不知道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多少孝順的兒子,永垂不朽!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一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孝子,被認為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老師讀《二十四孝》時,我被故事情節深深吸引。其中一人說,閔子謙的繼母給她的兩個小兒子用厚棉絮,但在給子謙做棉衣時用蘆葦塞。後來,父親明白了,說她要跟子倩的繼母離婚,而閔子倩看到繼母和弟弟在一起哭,不但為她平反冤屈,還跪下求父親不要跟繼母離婚。當我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的眼睛開始溼潤。如果我是子謙,我繼母在冬天給我做了帶蘆葦塞的棉衣,當我父親要給我脫衣服的時候,我沒有時間拍手。我怎麼能跪下來求我父親不要把她帶走?子謙的行為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他的繼母讓他在冬天很冷,在工作日很古怪,但他不僅沒有抱怨,而且還懇求他的父親留下他的繼母。多麼孝順啊!

  我認為:我們應該向大家學習二十四孝道,關注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數百孝道!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和長輩。只有那些知道的人;孝道;你可以成為一個高尚的人!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23

  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後,我受到了深深的啟發,特別敬佩那些孝感天下的人物。如: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恆、他身為一國之君能衣不解帶的在母親病床前伺俸三年,每次都會親嘗湯藥;懷橘遺親的陸績六歲時吃到好吃的橘子就能想到讓家中母親嘗一嘗,還有扇枕溫衾的黃香、最讓我感動的是臥冰求鯉的王祥。

  王祥的母親,去世的早,父親又娶了繼母,繼母對王祥一點也不慈愛,反而經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以致讓父親也討厭他,儘管這樣,王祥還是很孝順父母。

  一年冬天,大雪紛飛,繼母生病了想吃魚,王祥聽了,就來到冰天雪地的河面,忍受著外面的寒風刺骨,他發現河水都被凍上了,如果用石頭砸開,那自己就會有危險,這時,王祥的腦子裡冒出一個念頭,他脫掉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凍得瑟瑟發抖,王祥的舉動感動了河裡的鯉魚,這時,冰面裂開了,從水裡跳出兩條紅鯉魚。王翔急忙穿好衣服,抱著兩條魚回家,給母親食用。

  看了這個故事,我深刻的被感動到,王祥的母親對她並不好,他反而對繼母親那麼孝順,我的父母對我那麼愛護,我還經常跟他們頂嘴,惹他們生氣。我要向王祥學習做一個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孩子。

  孝道文化讀後感300字 篇24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孝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諧社會的基礎。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多年的長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萬古長青!

  最近老師給我們讀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當作故事流傳至今的——《二十四孝》。

  聽著老師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節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講的是閩子騫的後母因偏向自己生的兩個小兒子,於是在做棉衣時,給兩個小兒子用厚厚的棉絮卻給子騫用蘆花絮,後來父親知道了,說要休了子騫後母,而閩子騫因為看到後母和弟弟報在一起哭,不但冰釋前嫌,還跪求父親不要休後母。讀到這我的眼眶不禁溼潤了起來,不說別人就說我吧,要是我是子騫,後母大冬天用蘆花絮給我做棉衣,當父親要把他休了的時候,我在一旁拍手都來不及,怎會跪求父親不要休她呢?子騫的行為讓我深深感到,後母大冬天讓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沒一句怨言,還求父親不休後母,這是何等孝順啊!

  我想:我們應該向二十四孝裡的每一個人物學習,就衝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百善孝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個高上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