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成績出來了,家長們都只看分數卻忽略了這些

期末成績出來了,家長們都只看分數卻忽略了這些

  相信大部分同學都在愉快的過寒假吧?但也有部分同學手裡拿著一份成績單,開始擔心春節要怎麼過親戚這一關。

  每到春節走訪親戚時,大人們總會問“期末考多少分呀”

  似乎他們總是以分數在定義一個學生,是不是考的差的就是不聽話的孩子?

  家長們!其實分數固然重要,但它也只不過是對孩子這一階段努力的一個評價,並不能說明和代表未來。

  某項調查資料顯示:80%的學生都不清楚自己在考試中真正存在的問題,85%的老師和家長對問題原因也沒有做到追根溯源。

  所以,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之外,還要幫助孩子在一個學期的學習進行總結與反思,並針對期末考成績和本學期的表現來一次總結!

  那麼,家長如何對待學生的期末考試,才能深度挖掘孩子的提升空間呢?

第一步:期末考試錯題分析

  家長們首先要弄清孩子是由於什麼原因而導致丟分的,不能單純把錯誤歸為馬虎。對丟的每一分都可以歸下類:

  “遺憾丟分”

  題目明明會做,反而做錯了。如審題出現失誤,看錯關鍵字句等;如由於計算出現差錯;還有最終答案正確但由於答題不規範;碰到大題產生緊張畏懼心理等非智力因素。這也是大家常說的'“粗心大意”。

  “模糊丟分”

  平時功夫沒下到,記憶的不準確,理解的不夠透徹,應用得不自如;當然在回答時就會不嚴密、不完整;常常是第一遍做對了,一改反而改錯了;或是平時做過的題目,考試時怎麼也想不起來,做到一半做不下去了等等。

  “不會做丟分”

  根本就不會,要麼就是胡亂寫、亂蒙,當然也可能連猜帶濛濛對了,抄別人抄對的,這是無思路、不理解,更談不上應用的錯誤。

第二步:查漏補缺

  所謂查漏補缺,就是找到學習上的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效措施進行補充完善,讓知識的吸收全面化、系統化、有效化。

  在試卷分析過程中,透過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的對比,學生要重點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識點,而鞏固這些知識點,除了複習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做好對知識的精細加工,做到舉一反三。

  有效鞏固薄弱知識,可以透過多種方式。比如,英語學科可以製作單詞卡片,然後將考試中拼錯的單詞寫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複習,提高記憶效率。還可以建立各個學科的“錯題本”,尤其是較弱的學科。

第三步:分數漲跌趨勢分析

  單科成績:

  要把前後幾次成績縱向比較,還要與其他同學成績橫向比較,分析這門學科成績的發展趨勢:上升、下降還是振盪不定?

  如果孩子單科的成績下降幅度較大,家長要適時與孩子溝通,找到內在原因(有較大面積薄弱知識點、技能點)和外在原因(對該學科缺乏興趣?臨場發揮適當?和該科老師的關係?)適時激勵孩子,而不是訓斥孩子,防止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總體成績:

  把多次總體成績進行比較,找到優勢學科、弱勢學科,制定保優強弱的策略,才會有提升的空間。

  當孩子的總體成績劇烈下降時,家長一定不要逼孩子,不要刺探孩子隱私,與孩子耐心、真誠交流,讓孩子主動說出心理困惑,和他們共同面對成長的苦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