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精選6篇)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1

  幾年前學校推薦時讀過《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今年市名師工作室推薦書目中正好也有此書,重又拾起細細品味,應該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此書的感悟更深了一些。我被一個個充滿哲理的故事,被一個個活生生的案例所吸引,它給我帶來清新與樂趣,我被一段段精彩的闡述,一句句充滿深情的話語所吸引,它給我啟迪,給我震撼,也給我展現出一個充滿思想、充滿智慧的新時代教師的形象。

  人因思想而偉大,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參天的巨樹,也需要無名的小草。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權利,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師都是思想家,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至少應該是一個獨立思考者。現代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已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現代教師既是學生的師長,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因為人的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都得工作,如果不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是當成謀生的手段,就很難享受工作中的快樂。在我看到的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很平常地走完了自己的職業之路,默默無聞。雖然精神可佳,但這多麼可悲,其實“蠟炬成灰淚始幹”並不應該成為我們教師職業精神的寫照。前幾日聽到六職專任老師自喻“我是一名教師,我不想做蠟燭,要做一棵參天大樹”道出了我的心聲。我想我們應該追求的職業精神是,發展學生,也發展自己;照亮學生,也要照亮自己。在追求自我發展的過程中,享受的是充實與愉悅。完美的心態,必定由此而生。書中也提到說“生命的意義在於不斷追求,不斷改造自我,完善自我,創造自我”,教師的職業生命中應該除了學生,還有自己。教師要有理性,盡最大可能設計出“課堂四十分鐘分分都是精華”的教案,授課力盡詳細,簡潔,提高課堂效率,那也是在為學生節約生命……作為教師應該是理性的,理性的教師才是優秀的教師,他才有可能把自己的事業做好。

  21世紀是創造的時代、競爭的時代。我們教師也要努力尋找自己的出口,更新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愛心為基礎,以發展為宗旨,以育人為目標,以創新為動力,開展教育教學。

  我已到不惑之年,作為一名教師,工作了20年,凡事竟然也以“老教師”自居,對於讀書,學習總認為自己過了最佳年齡,只要做好自己份內與本職的工作就好。讀了郭老師的書,反思自己從教二十載,明白一個人資歷並不是年齡的增加,而是學識、能力、人格魅力的綜合體現,對我來講更應時時刻刻保持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人生,思想觀念跟時代的步伐,在教學中追求科學從教、求真務實。

  我看到別人改寫的美國作家黛安E。著作《兒童世界》的一段話,感覺特別能達到我理想的課堂境界,借用來作為這篇讀後感的結束語,我要力爭:

  讓學生在寬容的生活中,學會大度;

  讓學生在鼓勵的環境中,學會自信;

  讓學生在讚揚的生活中,學會抬高自己的身價;

  讓學生在公平的生活中,學會正義;

  讓學生在安全的生活中,學會信任他人;

  讓學生在讚許的環境中,學會自愛。

  讓我們熱愛學校這個大家庭,師生和睦,工作高興;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吧!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2

  課餘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作者郭道勝是一位從教20多年的具有深厚教育理論和豐富的實踐知識的教育實踐者和管理者。他用精彩的案例、精闢的論述,深入淺出地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新時期的教師專業形象,成為所有教師的明確的教育理想和追求。

  一個沒有品位的人,是一個低階趣味的人;一個沒有品位的城市,是一個低階趣味的城市;同樣,一所沒有思想的學校,沒有文化品位的學校,只是一個貧血的,毫無生機與希望的磚石構造。(《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第246頁)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活在樹木與水塘之間,活在勞動和精神自由之中,活在詩歌和藝術的邊緣,活在有尊嚴和摯愛的生活之中,定會活得更舒服些。”教師的品位直接影響到了它所交學科的魅力,試想,一位富有文化力量的教師,她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展示文化的感染力,它隨時都在用藝術來薰陶學生的藝術細胞,用文化來誘發學生的文化因子。他定會使所教學科散發出濃濃的人文氣息,這樣的教師,不正是我們所向往和追求的被廣大學生所喜愛的有思想的教師嗎?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使我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教育既是嚴謹的科學,又是精湛的藝術,科研的力量就在於把科學和藝術以最佳的比例結合起來。只有真正投身於科研,教師才能成為一個智慧型、研究型的有文化的教師。

  掩卷思考,我認為自己有提升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內在需要,因此,我想我的學年個人發展計劃應該制定得更加細緻一些,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自己近期和遠景發展目標,確定發展方向,明確研究形式,挑選一位年輕教師組成合作小組,透過目標引導讓科研實現自己的內在需要。

  要想實現我的發展計劃,我認為自己必須認真參加到教師讀書工程中來。透過閱讀理念名著實現自己的有內涵、有思想的科研之路。

  每一位教師都是科研的主角。老師們定期開展科研交流活動,推行教師作課——反思——再作課——再反思制度,這個制度讓每位教師都有展示課堂風采、交流教學理念的機會。在教研創新的工作中,我初步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提升了自己的文化。

  新課程的編寫依據是:走進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組織學生喜愛的活動,讓學生主動地、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提升人文素養,厚實人文文底蘊。讀了這本書,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心,在自己所教學科教學過程中,創設各種機會,為學生搭建發展的舞臺。透過舉辦小小解說員選拔賽、小記者培訓等創新活動,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讓學生活動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髮展人文素養的過程。

  文化,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催人奮進。學科文化,真正凝聚全體師生的心,塑造師生的認同感、歸屬感,讓學校成為師生的精神樂園。我認為,如果每一位教師都做到這一點,學校一定能煥發更大的生機和活力,也一定能在發展學生、發展教師的同時獲得最大的學校發展。

  在工作中學習,得到理論的指點,使我們高屋建瓴地思考問題;在學習中工作,得到的是實踐檢驗,使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快的發展和進步。我想,這就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帶給我的收穫,也是我參加讀書活動收穫的最大成果。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3

  最近在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這本書。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呢?從這本書裡我得到了答案。

  首先,就是不要盲目地教書,而要思考,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就是要寫教學反思。因為“講臺上循循善誘,身後留下的,惟有藏書萬卷”,所以要多多思考,多多反思,怎樣處理學生的各方面問題。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曾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經驗 + 反思 = 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 + 反思”的成長公式。每處理一件事以後要形成文字備份。使自己成為一個永不停止探索、思考、寫作的人,讓它們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習慣。

  其次,要多讀書。我認為會寫文章的人必定是讀過很多書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如果不讀書,恐怕再好的感觸也沒有人可以分享,所以不要忘記讀書。向書本學習,博覽群書。一本好書像一艘船,能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讀書會讓人睿智,讀書能讓人“宰相肚裡能撐船“;讀書能幫助你教學,能讓你在講臺上旁徵博引。所以,讀書是一種精神食糧,不可以把讀書做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一種習慣,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人的美好人生。

  教師的職責是培養教育下一代,只有不斷學習,放眼看世界,才會意識到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因而潛心學習,提高素養。有思想的教師必定會帶給我們的教育以清新的春風。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4

  前幾天拜讀了肖川的《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一書,文中解答了人生、教育教學中的很多疑惑,讀後感觸頗深。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樂於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簡單的方法是閱讀別人的書籍,尤其是大師的書籍,讓閱讀成為每位教師的習慣,成為與別人進行心靈碰撞的自由領地,成為自己不斷進步的階梯。反之,沒有博覽群書,只能就教材講教材,就內容講內容,就試題講試題,課堂會因此而單調乏味,死氣沉沉;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而自身思想的匱乏,展現於學生面前,就只能是面目枯槁,甚至容貌可憎。所以說,閱讀是教師獲取思想的源頭活水的最佳渠道。

  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關鍵是要在反思中進步。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出有效的經驗和反面教訓,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將經驗抽象成理論。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作為教師應當學會反思,注意積累一點一滴的經驗,不斷地工作,不斷地總結,不斷地發展,使自己逐步向創新型教師邁進。要做有思想的教師,還要學會引領學生的心靈和精神。從對課程內容的發掘,到教學策略的選擇,從對問題的設計,到課堂氣氛的營造,甚至用什麼語言,背後都蘊藏著一種思想底蘊,平時只是不覺得罷了。

  教師的思想對學生的薰陶,也是非常關鍵的,思想可以薰陶學生學習、薰陶學生做人。靜下心來仔細想想,要想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真的很難,這需要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思考。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5

  北京師範大學的肖川教授曾經說過:“我們中國的中小學教師缺乏思想,缺乏思想的直接結果便是大量的勞動停留在低層次,缺乏對學生精神的引領,把教育極端化為淺顯、平庸,沒有靈魂的認知結構的堆積。

  直觀咱們的教育現實,肖川教授的話真的是一針見血。他深刻的點明瞭當前基礎教育中一個無奈的現實——那便是思想貧乏,教育缺失靈性,缺乏大氣,甚至缺乏尊嚴。

  有思想的教師,是要做腦子中有想法的人。如果教師沒有思想,只能人云亦云,備備教材,看著教參。我們在教研活動中也常常看到部分教師缺乏獨到的見解,要麼不說話,要麼就附和,要麼就是別人說過啦,他總是總結:剛才他說的都很好,都很到位云云。這其實就是典型的思想貧乏的外在表現。

  做有思想的教師,就要學會不斷地反思,不會反思,不善於反思,就不可能有思想,就不可能實現新突破。

  如果教師每天都能夠忙裡偷閒,抽空坐下來思考一下自己的.工作,一定會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穫。

  咱們就拿課堂教學而言,不善於反思,往往被教參的權威所左右,照本宣科,成為書本和教參的傳聲筒。永遠無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做有思想的教師,就是要以學定教,敢於大膽地處理教材,點燃學生心靈的火花。

  反思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多找自己自身的問題,一個擅長推卸責任,處處找藉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做有思想的教師,就是將來退休了就能把你同教書匠區分開來了。

  教師的思維貧乏。歸根結底還是教師不善於主動閱讀,上海師範大學上游進教授曾經說過:“只有主動閱讀才才能發現自己、充實自己、發展自己。”一個教師若沒有閱讀,就不會有深厚的人文底蘊。一個教師沒有博覽群書,在教學中就不能旁徵博引,信手拈來。課堂上就會變得單調乏味,沒有閱讀,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就無法構成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可想而知,你的精神世界都不豐富,如何展現給學生。你的課堂不枯燥無味才怪呢!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讀後感6

  一直堅信巴爾扎克的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有力量的人!”。的確,生命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最終要面對死亡;思想之所以寶貴,是因為它可以讓生命永恆。蘇格拉底也說:“人之所以為人,就是因為他有思想。”。思想是人的靈魂所在,是生命的精髓。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應該成為思想的先行者。

  我始終認為:高素質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思想觸覺十分敏銳的人。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獨立思考、保持個性應該是每一個教育者堅定的人生信念。郭道勝在《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中也這樣寫道:“教育應該創生,這種創生是長期積澱、自然追求的結果,它具有洞察塵世萬物的穿透力。”。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思想應當而且必須成為自身素養的第一要素。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成了教參的“搬運工”、“代理人”,視教參為“金科玉律”。於是整天忙於應付出習題,編寫資料和考試,使自己成為思想越來越狹窄的“教書匠”。孰不知在教育前行的征途中,需要的正是充滿創造性的思考和探索。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視學生為“知識的容器”,“考試的機器”。於是乎,學生一個調皮的眼神都會使他們心驚膽戰,一個小小的失誤更會讓他們如臨大敵。孰不知以激情感動激情,以理想鼓舞理想,以智慧點燃生命之光才是真正的教育之道。

  因為沒有思想,所以我們有些教師幾十年如一日,教學方法死板老套,從來不知道學生在想什麼,他們需要什麼,甚至會武斷地把教育困難的原因單方面歸結在學生身上。孰不知反思是一個教育者不斷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是一個優秀教師的重要素質的體現。

  《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中這樣寫道:“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需要有思想的行政領導,需要有思想的校長,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刊物的編輯,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作為一名職校老師,面對職校學生與普高學生的個體差異及其特殊性,如何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用思想去指引教育方向,用思想去陶冶學子的心靈,用思想去塑造學子的人格,顯得尤為重要。

  基於職高教育的特殊性,我認為:要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新型的“人本觀”。人本主義尊重人的自我中心和自我意識,重視發展人的內在潛能,堅信每個人都有發展潛能的慾望,堅信任何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堅持人類本質的完整和完善,強調透過意識體驗達到自我肯定。而如何使職高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迅速適應學習環境,以至將來能順應快速變遷的社會,正確面對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競爭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是職業教育工作必須面對而又無法迴避的重大問題。所以職業教育者不僅要重視“知識本位”、“能力本位”,更要重視內在精神世界的“人本位”。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情緒體驗、社會適應性、自控能力以及自我意識等。

  其次要確立正確的“人才觀”。傳統的“人才觀”,通常是以一種靜態的刻度去評價學生,幻想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去衡量千差萬別的學生,這樣一來必然會壓制學生的天性,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學生是有差異的、獨立的個體,一個學生就是一個獨立的世界。職高學生,他們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如果教育不當,就容易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所以我們要有一種新的學生觀,以平視的眼光看學生,即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學生。我們要用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學生的天性和行為表現,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充滿信心,哪怕是一時所謂的“差生”。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允許他們犯錯誤,不要因為學生犯了錯誤就大驚小怪,動輒以恨鐵不成鋼、急於為學生著想為理由懲戒學生。學生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知識、能力、經驗、心理、品質等均不成熟,因此,教師不能簡單地以自己的認識、想法、觀念去看待學生,看不到學生的可塑性、發展性。教師在工作中要用變化的、發展的、進步的眼光去看待和研究學生,要看到學生的變化,看到學生的“未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多種發展的可能性。

  最後,要培養積極的“反思”觀。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一日三省吾身”對於教師成長的重要意義。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我們能時刻反思學生的成長過程,那我們看到的將不再是一群學生,而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生命;反思教育事件與過程,每一次感動、每一個遺憾、每一個謎團……都將讓我們的心變得更加豐富;反思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的教學藝術將不斷改進、不斷成熟。“思考著往前走”,是教師成長的寫照,也是教師成長的必要途徑。

  “你有思想嗎?”,這也許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育者時時捫心自問的一個話題。在我們的教育世界中,應該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應該讓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應該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有一天,我們終將年華老去,但我們的思想永遠會在曾經的足跡中閃光,並一直照亮著前行的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