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武則天》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武曌即武則天,唐朝至武周時期政治家,武周開國君主,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即位年齡最大及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武則天》讀後感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武則天》讀後感 篇1

  她是我曾經頗為崇拜的一個女人,因為她的沉著、冷靜、堅韌不拔;她還是我曾經一度厭惡的女人,因為她的殘忍、狠毒、心狠手辣。她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

  她一絲一毫的舉動,與她的命運緊緊相連。

  武則天本是唐太宗的才人,又名武媚娘,但不知怎的被慶子李治看中,因此,太宗死後,唐高宗李治便把她從感業寺接回宮中。武則天的年齡、勇氣、智謀、經驗比王皇后,蕭淑妃強太多,所以,武則天便籠絡人心,小心翼翼,步步驚心的走過一步又一步,最終,用自己的心狠手辣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來當上了皇后。凡是對她有威脅的人,一個不留!每當我讀到這裡,心口一顫:武則天的兇狠,殘忍是無人能比。常言道:虎毒不食子,可武則天殺死自己的小女兒,是什麼,是謊言嗎?我受到了感慨,陷入了深思中……

  但仔細想來,她心狠手辣的行為,不只是為了在後宮中生存下去,揚眉吐氣一把?

  由於封建社會重男輕女,武則天從小就無法得到公平、公正對待,進入宮中,又不受唐太宗之喜歡,因此,武則天再回宮中,不得不狠下心,面對後宮爭鬥。她不怕輸,不認輸、不想輸,她很霸道,只允許皇帝屬於她,她很倔強,不顧一切的實現,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或許,只有這種女人才能成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皇帝吧。

  她的一顰一笑,都充滿了一個帝王應有的氣度和威嚴。

  或許我們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不再追求,奢侈了,但武則天不,她還要追求,她要追求當皇帝的夢想!武則天便要擴大外戚勢力,使自己能有一個強大的“保障”。另外,唐高宗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不可按時上朝、退朝。更重要的是太子李弘神秘死亡,李賢被貶。最終,由唐中宗李顯即位,尊武則天為皇太后。可是,武則天會善罷甘休嗎?當然不,武則天的一顰、一笑,都有著深刻蘊意,她會創造機會,把握機會,她的手段,快、準、狠。就這樣,武則天於690年登帝,終於如願以償,從此,周朝取代唐朝15年。

  史學家、文學家們不該如此批判武則天的,畢竟她最終把江山還給李唐王孫,留下一世英明與成就。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才明白武則天是一個怎樣的人——她是一個女人,一個有爭議的人物、一個叱吒風雲的女皇,一個非同常人的人。她比常人多了一些沉著、冷靜、堅持、兇狠、殘忍、勇敢……這種有野心,有智慧、有膽量又幸運的女皇帝,誰能正確無誤的評價她呢!

  《武則天》讀後感 篇2

  武則天,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字眼。她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驚天動地的女皇。我欽佩她的才情與果斷,同樣也憎恨她的冷酷與無情。這位執著於自己的夢想的人,經歷過隋王朝的腐敗,也經歷過大唐王朝的太平盛世,她的千秋功過,任後人評說。我很想了解她,瞭解她謎一樣的傳奇人生!初讀完這本武則天,不禁感慨萬千。武則天,從兒時那個天真爛漫的小姑娘,到兇狠殘暴的皇后,再到獨一無二的女皇。

  整整八十年!武則天深知權利的重要,她憑著自己的才智與心機,抓住自己製造的機會,犧牲了自己的親生女兒,終於登上了皇后之位!她的果斷,讓我明白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時光匆匆,也許你現在不抓緊機會,以後後悔都來不及。當然,我不會像武則天那樣,以血腥來換取自己的利益。

  相反,我會在個個時間,毛遂自薦,抓緊機會,造就自己的完美人生!武則天終究登上帝王之位,還因為她有一定的政治能力。自從高宗李治答應了武則天“垂簾聽政”的想法後,大唐王朝簡直就成了武家的天下,終於,武則天慢慢等待,殺掉了十幾位朝廷重臣,成就了她千古第一女皇的霸業。我覺得,只有擁有過人的膽識和驚人的智慧,一顆善良誠摯、堅定果斷的心,才能執掌國家,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我能夠理解武則天把自己的手逼向親生女兒咽喉時內心的痛苦與掙扎,但有舍才有得,要取得成就,就必須捨棄自己的一部分,要認真刻苦,按照自己的理想去做事。還要學會隨機應變,要知道,在時間的鐘表上,只有兩個字:現在。要做到這些,只有現在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知識,將來好壯大我們的國家,讓中華民族的事業欣欣向榮,永遠強盛不衰!武則天立下無字碑,任由後人評說。這位心如蛇蠍的母親,這位開明聖賢的女皇,終於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

  《武則天》讀後感 篇3

  讀完這本武則天幾乎用了整整一個月的業餘時間,往往看了幾頁就有點看不下去的感覺,不是作者寫的晦澀難懂而確實是自己的歷史知識過於薄弱,但幸好還是堅持著看完了。

  蕭讓透過大量閱讀史書,客觀研究分析,還原了一個不同於任何戲說版本的武則天給我們。她不同於現在社會上很多所謂的史學家,輕易就會下一個爆炸性的結論以期博取媒體和讀者的眼球。在碰到一些歷史上有爭議的事,她通常會大量羅列史書中所記載的原話和年限(這估計也是我看得比較慢的原因,古文閱讀能力比較差),加上些自己的判斷。有時,甚至連自己的判斷都不加,讓讀者自己思考。

  一代女皇武則天,她的確是一代而終的。機關算盡的一輩子,權利鬥爭的一輩子,背信棄義的一輩子,親離子散的一輩子,但到最後還是得親手將從兒子手中奪來的政權又歸還給他們。武週一代而終,李唐復辟。從武周初期的酷吏告密政策到她大力推廣科舉制度,從她對酷吏的放權到對朝中重臣的控制,從她對自己親生子女的殘忍迫害到對情人的包庇寵溺,從初期對佛教的利用到老來的真正歸銥。如果單從帝王的角度或是女人的角度來看,確實很難理解她執政五十多年的各種舉動,但如果瞭解了她那樣的出生背景,那樣的一女侍父子的經歷,又偏偏有了那樣的心志和毅力,似乎也就合情合理了。

  喜歡這樣的書,覺得沒有被作者很強勢的觀點所引導,沒有被一己之言所蒙敝,整個閱讀過程也是不斷思考的過程。

  《武則天》讀後感 篇4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題記笑談巾幗英雄武則天,十四歲妙齡,這個名叫武媚的女子懷著雄心壯志選秀入宮,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才人,在這宮中,她見識了這位名垂青史的千古帝王雷厲風行的處事風格和高深莫測的政治手腕,這為她以後如魚得水處理政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時,太子李治發現這個總躲在御書房的那個女子,武則天在這時也邂逅那個改變她一生的人他就是後來的唐高宗她的丈夫。她是個狠到了極致的人她殺了自己了女兒,只為扳倒王皇后和和蕭淑妃,她殺了自己一母同胞的姐姐與她的親侄女,只是嫉妒她又是一個善良,寬容大度。

  任人唯賢的女子,她從不打罵宮女太監在生氣也不會在她們身上發洩。儘管長孫無忌與他的同僚多麼堅決的阻撓他登上皇后的寶座,但當她聽說長孫無忌的同僚裴炎有才能,他又不計前嫌,任用賢能。

  她的一生榮耀輝煌,她的一世璀璨奪目,他用心血鑄造了大唐繁榮。成就了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歷史大業,她用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她的功績天地可鑑,她的偉業婦孺皆知。人們會永遠記住她的名字武則天!

  《武則天》讀後感 篇5

  “翻手可殺萬民,覆手可救蒼生。這便是大權。大權在握,朕即是天下。”句中的“朕”,不是某位天子,而是一名巾幗的自稱。她便是武則天,中國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名有資格,也真正做到自稱“朕”的女皇帝。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事實上,中國歷史上不乏女人執政的例子,只不過之前的呂后和之後的慈禧,都是女主而不是女皇。真正的女皇,只有武則天。武則天,一名所謂的女流之輩,憑藉自身的政治天賦和步步為營的城府,登上了權力巔峰,也在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武則天,字“曌”,又稱武媚娘。她十四歲入宮,賜號媚娘。又在二十四歲時進感業寺削髮為尼。或許是天命,她得到一個機會,使她沒有浪費自己的才能,平淡度過一生。那時的王皇后,為了對付情敵蕭淑妃,將武則天重新接入宮中,封為昭儀。王皇后的如意算盤早已打好,準備“以毒攻毒”,卻沒料到她搬的這塊石頭,不僅砸了自己的腳,還改變了大唐王朝的命運。

  或許連武則天都未曾料到,自己真的能坐上龍椅。而在這過程中,她的確失去了很多。不必多說,她是怎樣登上寶座的,這故事太過血腥殘忍而充滿心機。可是不得不說,某些手段其實不甚高明。厭勝案、殺嬰案,這些案例不過是仗著李治的懦弱和他對武則天的言聽計從而得逞,卻實在經不起推敲,可謂漏洞百出。從這點上說,武則天似乎太過急功近利,心思尚不夠縝密,甚至有些冒險。如果李治當時能多一些自己的判斷,王皇后能一直堅定地反抗,武則天或許就不能如願了。可歷史沒有如果,武則天終究以勝者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在登上皇位的途中,難以統計有多少無辜生命就那樣被輕易地抹去。酷吏的使用的確很有必要,也是萬不得已,但小題大做的審案方法著實讓人反胃。酷吏,說白了就是小人,也只有這一類人,才能毫無顧忌地、堂而皇之地殘害生靈,同時昭告天下:武則天是惹不起的。也正是這樣,這個大開殺戒的女人,笑逐顏開的臉上沾滿了鮮血。

  在那深宮之中,親情實在是一文不值。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皇家子孫為了權力與王位,對自己的親人痛下殺手。但無論歷史有幾回重演,我始終不能理解,親手害死自己的親人,需要對利益有多重的執念、又有多冷漠的內心?於此,武則天有著異於常人的冷酷和狠毒。她可以親手掐死剛出生的女兒並淡定地嫁禍他人;她可以流放三兒子、囚禁四兒子而從不曾有一絲猶豫。這樣冷血的女人,讓我感到深深的恐懼。

  縱使武則天有千般萬般的不好,但誰也無法否定她的歷史功績。在她改國號為“周”後,已然年過花甲的她終於平下心來,展現了她身為政治家的`風采。她提出“勸農桑、薄賦稅”,以恢復經濟;加固了對邊疆的統治,擊退突厥、契丹等少數民族,而後以溫和的民族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同時完善了科舉制度,善用賢才,不論你是否為高階官吏的子孫,只要有才能都能得到重用。可以說,在她執政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

  這個一生豐富多彩的女皇,陵墓前卻是一塊無字碑。歷史上對於這件事一直眾說紛紜,但一切輿論只能止於猜測。也許,是因為之後的政治格局混亂,無人再去顧暇她的碑文;也許,是因為她的一生連自己也無法說清;也許,她根本不在乎別人說些什麼,有意留下一片空白,任由後人褒貶。我更喜歡最後一種說法,似乎只有這樣,才不負一代女皇的氣節與英名。

  對於武則天,我心中是喜厭參半的。既不解她的決絕與狠辣,又敬佩她的睿智與那股傲視天下的氣概。不得不承認,這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豐富了中華幾千年文明的色彩,讓以男權為尊的中國古代不那麼單調,也讓後人追溯歷史時多了一種選擇和一個視角。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一塊永久的豐碑,也讓千百年來的人們心甘情願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武則天》讀後感 篇6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此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題記

  黑雲遮山,白雨入船。

  我好像看到了那個一襲紅裙的武昭儀,那個權傾天下的武曌,那個無言矗立的無字碑。

  古往今來,無數人評價過這位女帝,這位謎一樣存在於史冊上的女人。文人政道,遷客騷人,對她更是褒貶不一。她為上位削髮為尼,待在兩代父子君王身邊為嬪,心狠手辣殺死了自己的親生女兒,險些被廢,又被誅殺上官儀……

  可是你還記得嗎?她也曾經是個單純的少女啊,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採用了一些偏激的手段,就被人抓住不放,大肆渲染。歷史上那麼多帝王不惜殺掉自己的父皇,殺掉自己一母同胞的兄弟,為何他們就能在史冊上被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甚至可以給他們安上一個又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這一切是封建宮廷制度使然,單純去責備一個弱女子似有不公。

  是的,若按當時的所謂的“三從四德”來講,武則天的作為確有不妥之處。但是,她若一直坐在後宮裡,聽任蕭淑妃謾罵羞辱,當一個如今電視劇裡大受追捧的“傻白甜”,只能自取滅亡!那麼多人圍著皇帝一個人轉,那是一種血淋淋的你死我活的競爭,當時即使她不殺蕭妃,蕭淑妃也會殺死她。如果她做了一位人們想象中的好女人,那死得悽慘的就是她了。

  再者,武則天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勤勉為政,開始時,她並沒有讓李世民、李治的江山衰敗,反而是她為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打下穩固的基石。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可她萬萬沒有想到,最後的一切還是歸於李唐王朝。一代女帝空留千古恨,滿腹心事化作無字碑。

  窗外冬風絲絲,誰淚水撲簌下,浸溼了誰的石榴裙?合上手中的《武則天傳》,我掩目沉思,喃喃道:是對是錯,功過是非自有後人說!

  《武則天》讀後感 篇7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在懷著崇敬的心情讀完《武則天傳》的時候,我有頗多感想。

  武則天的出身背景在當時來說對她日後的傳奇有一定的幫助,她出身於一個富貴之家,家境殷實。在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時,武家層資助過錢糧衣物,後來李淵稱帝后,封武父為應國公,這也就為武則天入選宮廷日後的封后登基打下了基礎。

  如果說武則天的出身背景以及美貌是上天賜予她的優勢,那麼她後天的努力也沒有辜負了上天對於她的恩賜。她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理,深諳政事。童年時代,又跟隨父母遊遍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幹。這也就告訴我們天賦是一方面,後天的努力也是一方面,這就告訴我們,在青少年時期,我們應該多讀書,在該好好學習的年齡,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幹,在日後才會有所成就。

  武則天年少時便顯露出她的機智精明,才幹過人。在入選宮廷作為唐太宗的才人馴獅便可窺一斑,一鐵鞭、二鐵撻,三匕首,不僅馴服了獅子,也征服了唐太宗,從此得到唐太宗的寵幸,這也就告訴我們,光有才幹不行,必須得在關鍵時刻顯露自己的才幹,這樣才不辜負我們的才幹。

  太宗駕崩,武則天作為未生育女子,必須削髮入感業寺,在其他女子看來恐怕是要青燈為伴了卻一生了,但武則天卻不同,她用她過人的才智重回宮廷,步步為營,從妃嬪到皇后再到登基成為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完成了在那個男權社會里一個女性永遠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武則天的這一段經歷告訴我,在人生攀登頂峰的路上,我們縱然會遇到很多困難,會有很多看起來似乎不可能解決的困難在等著我們,但只要我們拿出全身力氣去拼搏,去解決,去努力,那我相信,那些看起來似乎不可能解決的困難都會迎刃而解,而那些我們拼盡全力也解決不了的問題,只要我們曾經為之付出過努力,那麼就算解決不了,也能夠釋懷。

  武則天的一生是傳奇的,需要我們慢慢去品讀,去回味,去學習。想要做一個像她那樣的流芳千古的奇女子,就要付出像她那樣的努力,拿出像她那樣不在命運面前低頭的勇氣,用自己的努力不辜負上天賜予的天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