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開題報告15篇

碩士開題報告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碩士開題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碩士開題報告1

  一、翻譯專案

  1、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翻譯長度為10000字以上、難度適中的中外源文字。在源文字選擇上,要儘量選取以前未經翻譯的文字;如果該文字已有譯本,學生應予註明並闡述再譯的理由,且應提前獲得導師的同意。另外,源文字必須是完整、**的文字,或者內容相關的一組文字;

  2、學生根據譯文就翻譯問題,比如翻譯策略、譯文風格及形成原因、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解決方案、翻譯工具的使用等寫出不少於8000字的研究報告;

  3、論文要求觀點明確、言之有物,舉例充實洽當,能夠充分運用在翻譯理論及翻譯實踐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4、論文須符合寫作規範,引用他人學術觀點或研究成果要註明出處,文獻目錄應採用通行形式。

  二、實驗報告

  1、論文須提出明確的研究目標,並較詳盡地介紹相關文獻和研究方法;

  2、在導師指導下就口譯或筆譯的某個環節進行小規模的、觀察描寫性或實驗性研究,並提供準確的實驗資料和結果;

  3、對實驗資料和結果做出合理分析,得出恰當的結論;

  4、實驗報告不少於10000字,引文、資料分析以及文獻目錄等符合學術規範。口譯研究應提供相應的語篇音像資料和講稿。

  三、研究論文

  1、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就翻譯理論、翻譯訓練和翻譯實踐中的重要問題撰寫研究論文;

  2、論文要求論點明確,文獻詳實、可靠,論證充分,語言精煉,結論合理;論文字數不少於15000字;

  3、論文須符合寫作規範,引用他人學術觀點或研究成果要註明出處,文獻目錄應採用通行形式。

  四、翻譯碩士學位論文格式與要求

  1、翻譯碩士學位論文格式應符合《xx大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寫作規範》的統一要求;

  2、翻譯碩士學位論文應包括以下內容:

  (1)中文封面;

  (2)學位論文版權使用授權書;

  (3)學位論文原創性宣告;

  (4)中文摘要;

  (5)abstract;

  (6)目錄;

  (7)符號說明;

  (8)論文正文;

  (9)參考文獻;

  (10)翻譯實踐譯文部分;

  (11)附錄(如譯文原文、口譯語篇音像資料和講稿等);

  (12)致謝;

  (13)學生個人簡歷、在學期間發表的學術論文及研究成果。

碩士開題報告2

  法律責任是法學基本範疇之一,也是現實法律執行操作中必須予以充分把和高度重視的概念,是法學理論和法律實踐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而在法律責任理論中,在法律責任是什麼的問題上,長期以來法學界並沒有取得共識,因此法律責任的概念就成為法律責任理論所要研究的首要問題.

  一、法律責任的概念

  在給法律責任以恰當的界定之前,有必要先分析一下前人提出的種種觀點.法學界關於法律責任概念議論紛呈,但以其指稱中心詞不同,法律責任的概念大致有以下幾種:

  1. 義務說.它把法律責任定義為“義務”、“第二性義務”.例如,《布萊克法律詞典》解釋說,法律責任是“因某種行為而產生的受懲罰的義務及對引起的損害予以賠償或用別的方法予以補償的義務.”①再如,張文顯教授在吸收義務說的合理因素的基礎上,把法律責任界定為“由於侵犯法定權利或違反法定義務而引起的、由專門國家機關認定並歸結於法律關係的有責主體的、帶有直接強制性的義務,亦即由於違反第一性法定義務而招致的第二性義務.”

  2.處罰說.它把法律責任定義為“處罰”、“懲罰”、“制裁”.如哈特指出“當法律規則要求人們作出一定的行為或抑制一定的行為時,(根據另一些規則)違法者因其行為應受到懲罰,或強迫對受害人賠償.”③再如,凱爾森認為,“法律責任的概念是與法律義務相關聯的概念,一個人在法律上對一定行為負責,或者他在此承擔法律責任,意思就是,如果作相反的行為,他應受制裁.”

  3.後果說.它把法律責任定義為某種不利後果.如林仁棟教授指出:“法律責任是指一切違法者,因其違法行為,必須對國家和其它受到危害者承擔相應的後果.”後果說揭示了違法行為與法律責任之間的因果關係,體現了責任的強制性.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後果,但不僅僅是一種法律後果,只能說法律責任中包含法律後果的素.而且後果說的侷限還在於它/沒有說明不利後果或否定性後果不都屬於法律責任的範疇.

  4.責任能力說及法律地位說.它把法律責任說成是一種主觀責任.如“責任乃是一種對自己行為負責、辨認自己的行為、認識自己行為的意義、把它看作是自己的義務的能力.”再如“而在法律上泛稱之責任,有時指應負法律責任的地位及責任能力(主觀意義之責任).”④這種學說的合理性在於說明了法律責任的道義內容,使法律責任從殘忍的結果責任中解脫出來納入法制文明的大道.

  5.狀態說:它把法律責任認為是一種狀態.如“法律責任是指由於某些違法行為或法律事實的出現而使責任主體所處的某種特定狀態.”再如“法律責任是由於產生了違反法定義務及契約義務或不當行使權利和權力,不當履行義務的思想或行為,國家迫使行為人或其關係人或與損害行為、致損物體有利害關係的人所處的受制裁、強制和給予補救的必為狀態,這種狀態有法律加以規定.”⑤有些學者把狀態說等同於法律後果說.但是恰恰相反,主張狀態說的學者是把狀態說與法律後果說是區別開來的.

  從以上中外法學家關於法律責任概念的各種不同的論述中,足見法律責任的複雜性,不管是部門法學還是法哲學都未能形成統一的概念解釋.正如德國法學家哈夫特(Hafter)所說:“如果說責任問題是刑法的根本問題,那麼,明確責任概念就是第一要求,但是,我們離這種狀態還很遠.實際上,在應該成為法律學的幫助者的哲學中,也沒有成功地闡明人類責任的本質,沒有使法律學能夠把它作為一個確定的、普遍承認的概念來使用.”但是,由於法律責任問題的重要性,明確界定法律責任的概念是法學理論自身發展的前提,也是法學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法律責任概念的特點

  我們認為法律責任是一種法律地位,法律責任是責任者所處的一種法律地位.法律地位與前面狀態說認為法律責任是一種狀態的含義基本相同.但我們覺得法律地位比狀態更準確,更能體現其法學範疇的性質.法律地位“指一個人在法律上所居的地位,該種地位決定其在特定情況下的權利和義務”,“法律地位的每個方面均涉及到一定的權利和責任”.在法律責任中,責任承擔者處於這麼一種法律地位,就應當承受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接受法律制裁.法律責任因此是應然範疇,是一種承受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與法律制裁的可能性,制裁是可以由於某些原因被免除的,從而沒有轉化為一種現實,沒有接受法律制裁,沒有承受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

  所以我們認為法律責任是指責任者由於違法行為或特定的法律事實而應承受某種不利的法律後果.這個概念的特點就是:

  (1)這個定義透過/應承受+不利的法律後果:這種句式與“應承受的+不利法律後果”相區別,也就是與傳統的法律後果說相區別,來強調法律責任不能等同於法律後果,不是一種實體,而是一種責任者所處的法律地位.我們可以把它概括為“法律後果承擔說”.

  (2)這個定義,既包括了過錯責任,也包含了無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過錯責任是由於違法行為引起的,無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一般是由於法律規定的特定的事實引起的.我們認為如果在法律責任的概念中排除了無過錯責任和嚴格責任,這個概念就是法律責任的概念了,就是過錯責任的概念了,實際上縮小了法律責任概念的外延.

  (3)有些概念從有責主體和國家司法機關兩者之間對法律責任進行概括,認為這樣說明了法律責任的必為性與當為性.我們認為,法律責任是由國家機關追究並得以實現的,是法律責任的一個特徵,並不需要在法律責任的定義中表現出來,我們沒有指出這個特徵,並不是說我們認為它不具有這個特徵.相反,我們認為這是不言而喻的.之所以只從有責主體這一方面定義,是為了避免定義的煩瑣.而且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法律責任是有重心的,是側重有責主體的.

  (4)這個定義一方面與傳統的法律後果說相區別,一方面又吸收了傳統的法律後果說的優點,體現了不管是違法行為還是特定的法律事實與法律責任之間的因果聯絡,說明了法律責任的正當性.追究責任者的法律責任正是因為其實施了違法行為,或者雖然不違法但卻是由於與其有關的特定事實.這就有了道德上的支援,因為人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正如卡爾#拉倫茨所認為的, 學上的人除了是權利的主體,法律義務的承擔者,人還有對於非法行為的責任.他所說承擔責任,是指接受其行為所產生的後果,並對這種後果負責.

碩士開題報告3

  論文題目:極端裹冰荷載下輸電鋼塔的受力效能及倒塔機理研究

  一、課題來源、選題依據、課題研究目的、工程應用價值

  據我國電力規劃部門預測,21 世紀我國對電力設施需求量的增長趨勢強勁,2020 年以前年需求量將以 5%以上的增長速度遞增。由於我國能源分佈和電力需求的區域性不平衡,需要大規模建設超高壓甚至是特高壓輸電線路,不斷推進“西電東送”以及全國聯網工程,輸電鋼塔的應用將更加頻繁。然而,2008 年的冰災造成南方電網大面積停電和倒塔災害,因此,對於極端裹冰狀態下輸電鋼塔受力效能以及防倒塔設計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和社會意義。

  本文以典型的500kV單迴路線路酒杯塔為例,分析線塔體系在極端裹冰荷載下的受力效能,研究倒塔的影響因素與指標,為進一步研究防倒塔設計、提高輸電線路設計可靠性提供參考。

  本文對輸電鋼塔在極端裹冰荷載下的受力效能進行分析,揭示倒塔的特點與機理,將為輸電線路防倒塔設計提供理論參考,避免採用比設計規範更保守的設計思路造成輸電線路建設成本的增加;其次,可以為電力部門對災害天氣條件下輸電線路狀況有科學的、全域性的掌握提供依據,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價值。

  二、中外文獻與資料閱讀清單(要求30篇以上)

  篇數 31 其中外文文獻與資料篇數 2

  三、文獻綜述: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動態

  目前,國內外專家對輸電線塔體系的受力效能的分析研究比較多,但對極端裹冰荷載下的效能分析和倒塔機理研究相對較少。

  在國內,同濟大學王肇民和歐陽可慶等學者對塔架的靜力和動力效能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考慮了杆件初始缺陷及幾何材料非線性,取得許多成果。針對輸電塔~線體系的耦合作用,李宏男教授等透過分析輸電線的豎向、側向和縱向特性,推匯出三個方向的剛度方程,並針對三個方向的地震,分別提出了不同的多質點計算模型,然後在不同的方向分別與輸電塔架結構耦合,進行簡化計算。還有一些學者也應用有限元原理開發了一些輸電塔結構分析軟體,如東北電力設計院在1985 年開發了《多塔高、多接腿送電塔滿應力設計軟體》。原電力部的電力建設研究院等單位對輸電塔架進行了諸多真型實驗研究,得到了寶貴的資料資料

  2008 年冰災過後,國內專家學者對輸電塔覆冰方面的研究取得一些進展,湖南省電力實驗研究院的陸佳政,劉純等選取湖南電網復沙Ⅰ線倒塔段,應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式 ANSYS 建立輸電鐵塔、導線、地線、光纜和絕緣子的整體模型,計算在 20.6 mm 的覆冰情況下各塔承受的不平衡張力及倒塌情況,提出加固輸電塔的措施。東南大學鋼結構課題組的劉傑也曾就風荷載下連續倒塔問題進行了研究,並發表了論文。

  英國電力研究所(EPRI)經過大量的輸電塔架真型試驗後,也認為空間桁架有限元法在大多數情況下可以滿足工程設計的要求。澳大利亞的 F.G..A AL-bermani 和S.Kitipornchai 等人考慮了由於節點偏心、連線剛度和絃杆連續化產生的輸電塔杆件彎矩二階應力的影響,把輸電塔架中的杆件作為梁單元分析,能更好的分析塔架的極限承載力。

  加拿大、俄羅斯、德國、瑞典、日本和英國等暴風雪發生較多的國家對冰雪災害的防治工作做得比較完善。日本的輸電線路採用較高的抗冰設計標準,杆塔檔距設定也較小,1972 年 12 月,日本北海道普降暴風雪,裹雪後的導線直徑最大達18 cm,但只有 56 基輸電塔倒塌,這說明線路的抗冰效果良好。國際上 Pierre Van Dyke 等人曾在 Varennes 地區建立了三跨三相的試驗線路,採用相間間隔棒和取消間隔棒,D 型人工覆冰。加拿大的埃德華茲等人於 1953 年至 1954 年曾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先後進行了導線舞動的觀測,同時,他們還在 Credit 港建成了與實際尺寸相同的 7 檔試驗線路,採用 D 字型人工覆冰。

  四、研究基礎

  1、國內外專家已經對輸電鐵塔的受力效能以及線塔體系相互影響下的整體受力效能有大量的研究,尤其在利用大型有限元應用軟體技術進行線塔體系的研究方面有一定的基礎;

  2、透過2008年冰災輸電鐵塔倒塔例項,對輸電鋼塔在裹冰荷載下的靜力和動力受力分析有一定的實際資料基礎;現場的倒塔狀態也為本文進行倒塔機理研究提供了現實依據。

  五、主要內容及關鍵技術

  本文以空間梁結構有限元方法為理論依據,採用相應的杆塔有限元結構分析軟體 ANSYS,以典型的自立式酒杯型高壓輸電塔作為應用例項,分析輸電塔架結構在裹冰荷載、風荷載、自重荷載及導線張力共同作用下的承載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有:

  1、以典型的500kV酒杯塔為研究物件,採用空間梁結構有限元理論,推導空間梁單元剛度矩陣,建立有限元平衡方程;蒐集借鑑真塔破壞試驗資料,驗證有限元模型。

  2、對極端裹冰荷載下線塔體系進行靜力分析。

  3、根據線塔有限元分析,針對在極端覆冰荷載導致斷線情況下,對輸電鋼塔進行動力效能分析。

  4、分析輸電鋼塔在極端裹冰荷載下的極限承載力,研究影響倒塔的因素以及關鍵構件;動態模擬倒塔,並提出防倒塔設計方案,評價現行規範的安全可靠性。

  六、研究方向、實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向:透過理論分析和ANSYS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500kV單迴路酒杯塔在極端裹冰荷載下的受力效能,研究倒塔機理及關鍵構件,為防倒塔設計提供參考。

  實施方案:首先以在裹冰荷載下受災最嚴重的500kV酒杯塔為研究物件;然後,透過彈塑性力學理論以及ANSYS有限元分析方法,對輸電線塔體系進行靜力分析,對輸電鋼塔進行斷線衝擊下的動力分析;最後研究輸電鋼塔倒塔機理,動態模擬倒塔狀態,分析關鍵構件,提出防倒塔設計方案。

  可行性分析:國內外對輸電線塔體系的有限元分析有大量的研究,為進一步研究對極端裹冰狀態下線塔體系的受力效能提供了基礎,透過受力效能分析,又可以進一步進行倒塔機理的分析,研究關鍵構件對倒塔的影響,從而提出防倒塔措施。

  七、論文工作進度與安排

  12/12~13/1 論文前期準備 ,蒐集資料,理論準備,熟悉有限元軟體應用知識。

  13/1~13/4 對輸電線塔體系進行靜力分析和動力分析。

  13/5~13/8 研究線塔體系在裹冰荷載下的.受力效能和倒塔機理,論文寫作。

  13/9~13/10 論文修改和完善。

碩士開題報告4

  畢業論文的開題報告在教研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眾多研究生們雖然接受了研究方法的培訓,有不少與開題報告相關的知識,但是真正能做好開題報告的研究生沒有幾個。開題報告不僅要顯示研究者所要研究的問題,還要揭示這些問題得以提出的依據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思路,因此,撰寫開題報告就不能滿足於將開題報告諸表格逐一填滿,而是要研究各項之間的邏輯關係,根據其內在的邏輯路線去表達。

  首先,開題報告是指開題者對科研課題的一種文字說明材料。其次,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題目、理論依據(畢業論文選題的目的與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方案等。由於開題報告是用文字型現的論文總構想,因而篇幅不必過大,用簡潔精煉的語言交代清楚目的,切忌長篇大論和交代不清。

  一、論文課題名稱

  名稱要準確、規範,把論文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物件是什麼交待清楚,論文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物件、問題概括出來。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不管是論文或者課題,名稱都不能太長,能不要的字就儘量不要,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二、論文研究的目的、意義

  研究的目的、意義也就是為什麼要研究、研究它有什麼價值。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當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論文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論文的理論和學術價值。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一點,有針對性一點,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

  三、文獻綜述

  規範些應該有,如果是小課題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廣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從而確定本課題研究的平臺(起點)、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

  四、論文研究的指導思想

  指導思想就是在宏觀上應堅持什麼方向,符合什麼要求等,這個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學、政治理論,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發展規劃,也可以是有關研究問題的指導性意見等。

  五、論文研究的目的

  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本論文寫作的目標定位,確定目標時要緊扣課題,用詞要準確、精練、明瞭。

  六、論文的大致內容

  研究內容要更具體、明確。並且一個目標可能要通過幾方面的研究內容來實現,他們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七、論文寫作的步驟

  論文寫作的步驟,也就是論文寫作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論文寫作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分階段進行,每個階段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

  研究生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雖然是很重要的一環,但是大部分研究生都不太重視這一環節,認為只要把畢業論文寫好就可以了。但是論文開題報告是包含論文提綱的,是一個研究構想的基本框架,是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對學生答辯資格審查的依據材料之一,不論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生,都應認真以待。

碩士開題報告5

  畢業設計(開題報告)

  利用手機對基站進行定位的演算法程式設計

  院(系)名稱

  專業名稱

  姓 名

  學 號

  指導教師

  20xx年3月

  目錄

  一 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 2

  1.1 課題背景............................................................................................................................ 2

  1.2 研究意義............................................................................................................................ 2

  二 研究現狀 ..................................................................................................................................... 2

  2.1 獲取基站位置 .................................................................................................................... 2

  2.2 空間定位技術 .................................................................................................................... 3

  三 研究方法及內容 ......................................................................................................................... 4

  3.1 定位原理............................................................................................................................ 4

  3.2 測距法................................................................................................................................ 5

  3.3 程式編寫............................................................................................................................ 5

  四 預期目標 ..................................................................................................................................... 5

  五 工作計劃 ..................................................................................................................................... 6

  六 參考文獻 ..................................................................................................................................... 6

  一 課題背景及研究意義

  1.1 課題背景

  本課題屬於實際應用類課題。現如今利用基站定位移動終端使用者地理位置的技術已十分成熟,相關的應用和使用人群數量都十分可觀。本課題反其道而行之,創新性的採用利用手機定位基站位置的想法。想要完成這個課題並達到既定的目標要求,需要涉及地面無線定位技術、行動通訊原理、Android應用開發以及Java語言的程式設計等多領域學的科專業知識與技能。

  1.2 研究意義

  本課題旨在鍛鍊研究者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隨著課題的深入進展將會遇到不同學科不同層面的問題,在設法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研究者可以獲取多方面的知識並進行互相滲透,融會貫通。在鍛鍊能力的同時,透過本課題最終做出的成果也有一定的實際應用意義。最終開發出的程式可以用來獲取周邊基站的位置,獲取基站及其所屬運營商資訊,找出不屬於傳統運營商的私人基站或偽基站。因此透過本課題最終做出的成果也有一定的實際應用意義。

  二 研究現狀

  2.1 獲取基站位置

  基站當前定位手機基站位置的方式是利用統一規則給現有的所有基站進行編碼,每個基站將獲得一個獨有的識別碼,稱為全球小區識別碼(CGI)。該碼用於識別一個小區(基站/一個扇形小區)所覆蓋的區域。其結構是 :

  MCC+MNC+LAC+CID ,其中各項程式碼的具體定義為:

  MCC:移動國家碼 (中國為460)

  MNC:行動網路碼 (中國移動00,中國聯通01,中國電信02)

  LAC:位置區號碼

  CID:小區標識碼

  其中MCCMNCLAC為位置區標識(LAI) ,CID為2Byte的BCD碼,由各MSC自定。

  透過定位技術獲取每一個基站的實際地理位置,將其與全球小區識別碼一一對應,建立完整的基站資料庫,即可透過已知的全球小區識別碼查詢對應基站的實際位置。目前多數獲取基站位置的應用程式皆採用這一思路,透過手機訊號獲取基站資訊,再呼叫第三方的資料庫獲取基站的經緯度資訊,從而獲取基站的實際地理位置。

  2.2 空間定位技術

  現今最為廣泛使用的技術是GPS,即是全球衛星定位技術。此外還有UWB( ultrawideband,超寬頻)無線通訊定位技術。

  2.2.1 GPS定位原理

  24顆衛星平均分佈在6個軌道面,每一個軌道面上各有4顆衛星繞行地球運轉,讓地面使用者不論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至少有4顆以上的GPS衛星出現在我們上空中供使用者使用。每顆衛星都對地表發射涵蓋本身載軌道面的座標、執行時間的無線電訊號,地面的接收單位可依據這些資料做為定位、導航、地標等精密測量。GPS定位系統是利用衛星基本三角定位原理,方法是:已知A、B、C三點的距離,透過某種方式確定另一點P離A、B、C的距離。透過作立體圖形(球)可確定在空間中P的位置。GPS接受裝置以量測無線電訊號的傳輸時間來量測距離。由每顆衛星的所在位置,測量每顆衛星至接受器間距離,即可算出接受器所在位置之三維空間座標值。使用者只要利用接受裝置接收到3個衛星訊號,就可以定出使用者所在之位置。一般的GPS都是利用接受裝置接收到4個以上衛星訊號來定出使用者所在之位置及高度。

  2.2.2 UWB無線通訊定位技術

  UWB定位技術屬於無線定位技術的一種。無線定位技術是指用來判定移動使用者位置的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即定位演算法。目前最常用的定位技術主要有:時差定位技術、訊號到達角度測量(AOA)技術、到達時間定位(TOA)和到達時間差定位(TDOA)等。其中,TDOA技術是目前最為流行的一種方 案,除了用於GSM系統,在其他諸如AMPS和CDMA系統中也廣泛應用,UWB定位採用的也是這種技術。通常,UWB定位系統設定幾個定位參考點(根據實際需要),以接收待測點(數量上百)發出的高斯脈衝訊號。為了避免訊號發生碰撞,每個待測點都 有自己的程式碼序列。當一個高斯脈衝中程式碼序列被參考點收到時,它將在一個時間整合相關器內與當前產生的一個對照序列作比較。當收到訊號的位移與對照訊號相 吻合,即出現一個相關高峰訊號。這樣就容易判斷是否收到正確的程式碼序列。處理接收到的脈衝序列得到接收時間,從而計算得到待測點的座標。

  三 研究方法及內容

  3.1 定位原理

  採用三角定位法。利用三臺間隔一定距離且不在一條直線上的三部移動終端向同一站傳送無線電訊號,透過測量訊號傳輸時間獲取距離資訊,再通過幾何計算得到基站的具體位置。

  具體演算法如下所示,

  設已知錨節點,即已知的三位測試者所處位置的座標分別為( xa, ya, za ), ( xb, yb, zb ) , ( xc, yc, zc ), 未知節點,即所要定位的基站位置座標M ( x, y, z )到錨節點的距離分別為da, db, dc, 則存在下列公式

  ( x- xa ) 2 + ( y - ya ) 2 +(z-za)2 = da2

  ( x- xb ) 2 + ( y- yb ) 2 +(a-za)2= db2

  ( x- xc ) 2 + ( y- yc ) 2 +(a-za)2= dc2

碩士開題報告6

  ( 博 、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表

  學 號: 201112208888

  姓 名: XXXXX

  論文題目:XXXXX演算法研究

  及其在XXXX中的應用

  指導教師: ××××

  學科專業: Xxxxxxx

  所在學院: ××××××××學院

  ××××××××××研究生院製表

  20xx年XX月XX日填

  填 表 說 明

  1.研究生須認真填寫本表相關內容。

  2.凡所列欄目填寫不下的,可以另加附頁。

  3.本表採取雙面複製(影印),且保持原格式不變,紙張限用 A4(頁邊距為上、下:2.5cm, 左為2 .6cm,右為2 .1cm;字型為宋體小四,行間距為18磅。),裝訂要整齊。

  4.開題報告完成,此表經相關人員簽字後,須交學院研究生教務秘書儲存。

  三、學位論文研究計劃及預期目標

  四、開題報告審查意見

碩士開題報告7

  題目:基於交往能力理論的翻譯主體間性實證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文從探究交往能力理論三大功能,即陳述功能,意向表達功能和以言行事功能三個方面闡述交往能力理論應用於翻譯主體間性問題的可行性。在實證分析方面選取《紅樓夢》正冊金陵十二釵判詞的兩個英譯版,研究交往能力理論在翻譯活動中所起到的作用。透過對具體例項的分析與比較,探討翻譯主體間性在翻譯實踐中如何透過交往能力得到體現。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翻譯活動的歷史幾乎像語言一樣悠久,從有語言之始便有了翻譯這一人際交往活動。翻譯這項活動中必然涉及到雙語之間的轉換,在語言轉換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其中就包含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在因素--交往能力。翻譯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代的傳統翻譯研究到現代多視角翻譯研究,翻譯大致經歷了三種正規化。以不同主體作為中心,翻譯研究正規化可分為:作者中心論正規化、文字中心論正規化和譯者中心論正規化。這些研究正規化都以一個主體為研究中心,其本質都屬於單主體範式研究。可以明顯看出,這些研究正規化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弊端,那就是研究都過於側重參與翻譯過程的某一單一主體或客體,這種弊端會造成在翻譯過程中忽略其他主體之間的交往,也就是所說的翻譯主體間性。哈貝馬斯在交往能力理論中提倡“以主體間性為中心”,這一思想改變了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使其由原來的支配關係變為主體與主體之間的話語交往關係。同樣的,翻譯過程也不是主體與客體二者的分離,更不是主體對客體的支配,而是主體間的共存,是主體與客體間的交往與對話。

  二、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方面,隨著翻譯研究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其研究經歷了三種正規化的變化。翻譯主體間性對翻譯研究的影響也越加明顯。翻譯作為研究的重點,在研究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強大而又富有合理性的理論來進行支撐,而哈貝馬斯的交往能力理論正是對主體間性的研究。如果想實現成功的交往,言語行為就要符合一定的有效性要求,這就需要交往主體具有交往資質,也就是所說的交往能力。交往能力理論重要性的最生動的表達在於他是主體的一種資質,在這種資質的作用下主體之間可以相互理解並達成共識。交往能力理論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合適的理論支撐和新的研究方向。

  實踐意義方面,透過對交往能力理論及翻譯主體間性的研究發現:翻譯的本質就是各主體間的相互理解,相互溝通並實現翻譯結果的完美呈現。交往能力理論中主體間性是對主體性的延伸,他對翻譯具有極大的實踐意義。在現實社會中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與人之間必然存在溝通,溝通的重要性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們意識到翻譯的特殊意義,翻譯成為人與人之間相互溝通的重要手段。

  然而如何更好有效地溝通卻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顯得尤為重要。翻譯的成功離不開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的影響。同樣的,如果想得到完美的翻譯結果也離不開翻譯主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因此,不論在理論上還是實際意義上,這種迴歸性的研究都會對翻譯活動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三、研究內容

  論文分為五個章節:

  第一章為緒論部分,主要介紹本研究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內容、研究意義,並對全文內容進行梳理。

  第二章為理論框架及文獻綜述。首先,對本章涉及到的理論進行詳細的介紹。從主體的產生到主體性的含義再到主體間性的特徵都分別進行一一介紹,同時也介紹了哈貝馬斯對該理論的貢獻並對翻譯主體間性的概念進行梳理並總結翻譯主體間性的特徵即差異性、同一性和建構性。接下來介紹和評析了普遍語用學視域中的哈貝馬斯交往能力理論。介紹了普遍語用學的產生以及對哈貝馬斯的交往能力理論的產生提供了存在環境。本章還重點介紹了哈貝馬斯的交往能力理論,就其內容和功能著重說明。其次,本章還對研究過程中涉及的理論的研究現狀進行系統的總結和介紹,分別為翻譯主體間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和交往能力理論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章為研究方法,首先,介紹該研究的研究方法採用定性研究與例項研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其次,本章論述了該研究的材料來源,具體論述為什麼以《紅樓夢》正冊金陵十二釵判詞的兩個英譯版本為研究材料,以及為什麼選取楊憲益和霍克斯這兩個英文譯本。最後具體闡述了該研究的研究設計。

  第四章為本論文的核心部分,基於交往能力理論的翻譯主體間性的實踐。

  本章主要以《紅樓夢》的兩個英文譯本作為研究材料。首先,對十二個判詞進行文字分析,具體介紹判詞所描寫的內容,並對兩個英文譯本在用詞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其次,從譯者與作者主體間性和譯者與讀者主體間性兩方面對文字進行對比研究。

  第五章是討論部分,此部分包括髮現和啟示兩方面。首先為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作者主體間的體現,其次是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讀者主體中的體現,最後是翻譯主體間性在譯者主體和文字客體中的體現。本章從三個方面詳細的論述翻譯主體間性在翻譯活動過程中如何透過交往能力理論發揮作用進行闡述。最後,總結例項分析對翻譯主體間性的啟示。

碩士開題報告8

  題目:

  學 院:

  專 業: 班 級: 學 號: 姓 名:指導教師:填表日期:月日

  一、 選題背景與意義

  使用者始終在一個高成本、低效率的迴圈中升級、整合……於是,我們聽到許多使用者這樣的反饋:頁面製作無序,網站風格不統一,大量資訊堆積,釋出顯得異常沉重內容繁雜,手工管理效率低下,手工連結視音訊資訊經常無法實現;應用難度較高,許多工作需要技術人員配合才能

  完成,角色分工不明確;改版工作量大,系統擴充套件能力差,整合其它應用時更是降低了靈活性;對於網站建設和資訊釋出人員來說,他們最關注的系統的易用性和的功能的完善性,因此,這對網站建設和資訊釋出工具提出了一個很高的要求。

  首先,角色定位明確,以充分保證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其次,功能完整,滿足各門道"把關人"應用所需,使資訊釋出準確無誤。比如,為編輯、美工、主編及運維人員設定許可權和實時管理功能。

  此外,保障網站架構的安全性也是使用者關注的焦點。能有效管理網站訪問者的登陸許可權,使內網資料庫不受攻擊,從而時刻保證網站的安全穩定,免於使用者的後顧之憂。

  根據以上需求,內容管理系統CMS應運而生,來有效解決使用者網站建設與資訊釋出中常見的問題和需求。對網站內容管理是該軟體的最大優勢,它流程完善、功能豐富,可把稿件分門別類並授權給合法使用者編輯管理,而不需要使用者去理會那些難懂的SQL語法。

  內容管理從20xx年開始成為一個重要的應用領域,這時.COM和B2B, B2C等經歷了資本和市場的考驗及洗禮,人們重新回到資訊科技應用的基本面-如何提高競爭能力,而內容管理恰恰能夠透過對企業各種型別的數字資產的產生、管理、增值和再利用,改善組織的執行效率和企業的競爭能力,企事業單位也開始認識到內容管理的重要性。

  二、研究內容與目標

  1. 系統架構的研究:採用三層架構,將系統分為UI層,業務邏輯層,資料訪問層,目前三層架構的思想已經很成熟。研究三層架構,有助於理解軟體系統架構。

  2. 資料庫的設計以及最佳化:針對資料庫的設計,結合實際的應用以及理論知識的要求,設計出滿足需求的資料庫,並且,在後期的維護中,從查詢資料庫中表的資料來探討資料庫的查詢的最佳化方法,例如在模糊查詢中是否使用索引,以及建立索引之後的效率會相對於沒有建立時的不同,需要深入的研究資料庫庫德設計和最佳化

  3. 使用者體驗和介面的友好性研究:本系統將使用Ajax,jQuery等技術和JavaScript外掛,來提高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互動性。對於與使用者介面以及操作方面進行研究,讓介面更加美觀,操作更加人性化,提高使用者互動性和使用者體驗。例如使用者操作成功之後自動跳轉,減少使用者的操作次數。

  4. 其他CMS系統的研究:透過對其他成熟的CMS內容管理系統的研究,加強對CMS的理解。爭取做到最好。

  5. 網站安全性研究:系統採用三層架構,設計安全,合理的資料庫,使用儲存過程。增加安全驗證,達到系統安全。

  6. 使用者許可權研究:系統基於角色的許可權管理,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許可權,然後將角色授予使用者。從而達到許可權的安全,使用者許可權分配合理。

  三、研究方法與手段

  1.需求分析使用StartUML完成需求分析,並完成各種UML圖。資料庫設計使用PowerDesigner15,SQL Server20xx。web開發使用Visua Studio 20xx,ASP.NET,IIS等工具,業務邏輯使用動軟 .NET程式碼生成器,提高開發效率。

  2.研究已經成熟的CMS內容管理系統。透過研究成熟的CMS系統,理解CMS內容管理系統的設計定位,使用者定位。借鑑已經成熟的經驗,儘量減少不必要的錯誤。少走彎路。學習其

  中的思想。

  3.採用.NET平臺,C#語言,ASP.NET,IIS等。資料庫使用SQLserver 20xx

  四、專案進度安排

  1. 20xx/12/27-20xx/1/31:需求分析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業務流程的需求分析,資料庫的設計,用例設計

  2. 20xx/2/1-20xx/3/31:詳細設計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類的設計,業務流程的詳細設計

  3. 20xx/4/1-20xx/5/1:系統實現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功能的實現

  4. 20xx/5/2-20xx/5/31:系統維護維護階段

  此階段的主要內容有:在細節方面對系統的一個整體的維護,以及對處理相應的異常和系統的實踐檢測

  四、參考文獻

  1、《C#高階程式設計》(美)內格爾(Nagel.C)等著;李銘 翻譯;黃靜,清華大學出版社。

  2、《設計模式》 Erich Gamma

碩士開題報告9

  1、開題報告基本內容

  (1)課題的來源及選題的依據,著重說明本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目前的水平。本課題的目的、意義和開展研究工作的設想,準備在哪些方面取得進展和突破,課題的最終目標以及可能達到的水平。

  (2)課題研究擬採用哪些方法和手段。

  (3)論證完成課題的實驗條件,預計研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4)論文工作和經費的估計。

  (5)論文工作計劃(起止時間,分年度的具體實施內容)。

  2、開題報告格式基本要求

  (1)紙型:a4紙,單雙面列印均可;

  (2)頁邊距:上3.5cm,下2.5cm,左3cm、右2.5cm;

  (3)頁首:2.5cm,頁尾:2cm,左側裝訂;

  (4)字型:開題報告正文全部宋體、小四;

  (5)行距:1.5倍行距;段前、段後均為0;

  (6)字數:不少於5000字。

  3、頁首頁尾的編排

  頁首,宋體,五號,居中。填寫內容是"開題報告題目"。

  頁尾,宋體,五號,居中,正文起始頁碼為1。

  4、目錄的編排

  標題"目錄":黑體,居中,字號:小三;

  目錄內容:宋體,小四號;點選滑鼠右鍵,選擇更新域自動生成目錄。

  5、章節標題格式

  (1)每章的章標題選用模板中的樣式所定義的"標題1",居左;或者手動設定成字型:黑體,居左,字號:小三,每章另起一頁。章序號為阿拉伯數字。在輸入章標題之後,按回車鍵,即可直接輸入每章正文。

  (2)每節的節標題選用模板中的樣式所定義的"標題2",居左;或者手動設定成字型:黑體,居左,字號:四號。

  (3)節中的一級標題選用模板中的樣式所定義的"標題3",居左;或者手動設定成字型:黑體,居左,字號:小四。

  開題報告各級標題編號的示例如圖1.1所示。

  圖1.1標題編號的示例

  6、圖表、公式序號的編排

  開題報告中的圖、表、附註、公式一律採用阿拉伯數字分章編號。具體格式請參見碩(博)士學位論文模板。

  7、參考文獻相關要求

  標題"參考文獻":黑體,居中,字號:小三;

  參考文獻內容:宋體,字號:小四號;

  參考文獻按正文中引用順序排列;

  參考文獻數量不少於25篇,其中外文參考文獻不少於10篇,並且包含一定數量的期刊。

  參考文獻具體書寫格式參見學位論文模板。

  8、裝訂順序

  開題報告封面—開題報告目錄—開題報告正文—開題報告參考文獻—開題報告記錄—開題報告審查

碩士開題報告10

  一.簡述

  設計計劃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邊緣學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證設計的優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在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為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我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為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選題依據

  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大至國家事務,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成功專案,很大程度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匯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我們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安排,這些與我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著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在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為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為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援。

  在設計先進國家,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較成熟的結果,出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創造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訊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最佳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側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是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創新性及難度

  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成果,試圖尋找一套對於我國設計師來說,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

  本文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為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僅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眾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安排,科學綜合的處理,創造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成果業已成熟,但如何在眾多不同側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我們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著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著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於我院網際網路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資訊。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資訊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資訊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著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為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為這個跨專業的研究專案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本書預期字數為12萬字,分為理論與方法兩大版,僅闡述設計計劃的相關內容,更重要是推出設計計劃的概念與方法。所涉及範圍主要包括管理學,決策學,認識論,方法論,創造學,心理學,行為組織學,人類學,社會學,設計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領域,最終將完成一本集科學有效的方法程式,大量生動案例及實際操作指導於一身的,具有教學指導作用的專業書籍。現在本書工作已大致完成資料收集階段任務,在下階段三個月的時間內,我將就所收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完成方法程式的完善工作。

  附一.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維的奧秘

  1.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秘

  3.理性思維程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式

  二.設計有序

  1.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設計計劃方法論

  4.Stepto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計劃書

  a.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計劃書的構成

  d.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後記

  附二.參考書目(僅列二十條)

  1.《蘭德決策—機遇預測與經營決策》/喬迪譯著?—成都:天地出版社,20xx,10

  2.《麥肯錫理念》/[美]埃森?拉塞爾保羅?弗裡嘉著;趙睿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4

  6.《企劃書實用手冊》/[日]小泉俊一著;於大德譯?—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xx,

  8.

  10.《企劃訓練入門》/[日]悴田進一著;李幸紋譯?—臺北:小知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11.

  11.《設計過程與方法》/[日]沈祝華,米海妹編著?—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5,10

  47.《創意企劃案》/小管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9

  48.《新企劃力:創意思考解決難題的六大能力》/郭泰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4

  50.《創意企劃案》/小管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xx,9

  53.《現代策劃學》/[美]蘇珊著;?—北京:中共黨校出版社,20xx,1

  5.《策劃學全書》/胡屹編著?—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6

  14.《豐田方式》/[日]片山修著;陳銳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9

  2.《星巴克咖啡王國傳奇》/(美)舒爾茨(Schultz,H)(美)揚(Yang,D?J?)著;韓懷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12.《跨國公司行銷中國》/盧泰宏編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xx,1

  13.《未來生活的選擇》/[英]約翰.埃爾金頓朱麗婭.黑爾斯著;張葆華等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xx,1

  17.《體驗經濟》/[美]B.約瑟夫.派恩,詹姆斯.吉爾摩著;夏業良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xx,4

  18.《消費者行為》第三版/[美]所羅門著;張瑩,傅強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11

  38.《麥肯錫理念》》/[美]埃森?M.拉塞爾保羅?弗裡嘉著;趙睿等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xx,6

  39.《公司戰略計劃》/[加]明茨伯格著;張豔等譯?—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xx,1

  44.《體驗營銷》/[美]B.H.施密特著;周兆晴編譯?—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xx,10

  45.《麥當勞店鋪管理手法》/俞浪復編著;?—瀋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1

  46.《鋼索上的品牌戰士》/[英]菲歐娜?吉爾摩著;黃富廂,劉軍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9

  52.《米奇的魔杖—迪斯尼的經營之道》/[美]比爾?卡波達戈利,林恩?傑克遜著;關海歌、路小林譯;?—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xx,1

  54.《供需新規則》/[美]裡克?卡什著;音正權譯?—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xx,12

  55.《金字塔原理》/[美]明託著;王德忠,張詢譯?—北京: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xx

  22.《工業設計理論基礎》/李樂山著?—待補

  15.《當代商業住宅區的規劃與設計—新都市主義論》/王受之著?—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7

  4.《品牌再設計》/(美)凱瑟琳?費西爾編?夏頡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xx,5

  16.《器具的進化》/[美]亨利.佩卓斯集著;丁佩芝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7

  19.《速成讀本:設計》/克拉克,弗里曼著;周絢隆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2.

  20.《劇本導引—資訊時代產品與服務設計新法》/[臺]洪德彰,林文綺,王介丘著?—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xx,5

  21.《包豪斯》/[英]慧特福德著;林鶴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xx,12

  23.《外國藝術設計史》/鄔烈炎,袁煦煬編著?—瀋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xx,6

  24.《國際4A廣告公司基本操作流程》/朱海松編著?—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xx,4

  21.《大系統思維論》/王營著?—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xx,1

  25.《工業設計方法學》/簡召全等編著?—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1990(待定)

  26.《物生物》/[意]布魯諾.莫拿利著;曾育,洪進丁譯?—臺北:博遠出版有限公司,(待定)

  27.《最新日本廣告實務》/王潤澤編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xx

  28.《市場調查手冊》/中華徵信所著?—北京:中信出版社,20xx,1

  30.《品牌領導》/[美]艾克,喬瑟米塞勒著;曾晶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xx,4

  31.《不守規劃的創意》/[美]鮑.吉爾著;邱順應譯?—臺北:滾石文化,20xx,1

  34.《定位》/[美]艾?里斯傑克?特勞特著;王恩冕,於少蔚譯?—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xx,1

  42.《總體設計》/[美]凱文?林奇加里?海克著;黃富廂,朱琪,吳小亞譯?—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11

  40.《品牌的建立》/錢竹主編?—北京:藝術與設計出版社,20xx,9

  49.《世界頂級設計作品選--世界著名設計公司卷》/蔡軍,徐邦躍編著;?—黑龍江: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9

  29.《遊戲的人》/[荷蘭]約翰.赫伊津哈著;多人譯?—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1996,10(1997,5重印)

  32.《控制論、資訊理論、系統科學與哲學》/王雨田主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6,5

  33.《分析的藝術》/陳功著?—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xx,10

  3.《跳出思維的陷井:日常生活中邏輯的威力》/[美]坎納沃著;王迅,徐鳴春譯?—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xx,3

  35.《消費文化---20世紀後期英國男性氣質和社會空間》/[英]弗蘭克?莫特著;餘寧平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xx,5

  36.《小邏輯》/[德]黑格爾著;賀麟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2

  37.《社會學(第十版)》/[美]波普諾著;李強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1.《右腦與創造》/[美]托馬斯?R布萊克斯利著;傅世俠,夏佩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2

  43.《辭海》》(1999年版彩圖本)/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著?—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9

  51.《科學方法論?互補方法論》/劉大椿著;?—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10

碩士開題報告11

  系別:xxx

  專業名稱:體育教育

  屆別:xxx

  學號:xxx

  學生姓名:丁xx

  指導教師姓名(職稱):xxx

  論文(設計)題目:論高校籃球隊訓練計劃中的體能訓練安排

  本課題研究目的:

  體能水平是籃球運動的技術基礎和戰術基礎。充沛體能是進行高強度、高對抗籃球比賽的前提條件,它關係到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全隊戰術是否能夠正常發揮的關鍵。因此,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計劃非常必要的。透過文獻資料和調查研究等方法對高校籃球隊的體能訓練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存在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專門體能教練、訓練強度低、手段單調、檢測與恢復不完善等問題。為此提出改變訓練計劃,完善訓練方法等措施,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籃球運動員的體能水平提供參考。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提綱)

  1、摘摘要

  2、關鍵詞

  3、前言

  4、我國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現狀

  5、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與創新

  6、結論與建議

  我國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缺乏專門體能教練,重視程度不足。我國籃球運動訓練存在重技戰術訓練輕體能訓練現象。首先,作為我國籃球教練員培養重要基地的體育院校,600-700個課時籃球專項課只有2個課時的身體訓練理論課,有的甚至沒有開設。思想上與理論上的不重視直接影響我國高校籃球運動水平的提高,重技戰術訓練輕體能訓練是我國各級籃球隊普遍存在的現象。其次,透過調查發現: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籃球隊目前還沒有一隻球隊配備專門的體能教練,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工作一般由主教練負責。高校籃球隊的主教練一般身兼多職既負責技戰術訓練,又負責身體素質訓練和管理全隊日常生活,而且許多籃球教練員認為體能訓練在技戰術訓練中實施就行了。由於大學生籃球運動員體能基礎訓練得不到保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運動員體能水平提高。

  我國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不科學,訓練強度低。我國籃球體能訓練中普遍存在訓練方法手段簡單化與盲目加大訓練負荷問題。體能訓練方法手段簡單化反映在訓練方法單一,如力量訓練以槓鈴為主。下肢力量的訓練是蹲槓鈴,上肢力量的訓練是推槓鈴;耐力訓練以單純田徑式跑圈為主。隊員跑的越多、越快就越好。只要看到球員氣喘吁吁、汗流浹背就認為體能訓練的目標已經完成了。對練習次數、組數以及次與組間隔等問題沒有科學的體現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特殊要求和量化標準。沒有科學的量化標準,機體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專項素質沒有提高,運動成績就沒有突破。因此,小強度、低水平的訓練很難提高訓練質量,這是造成中國大學生籃球運動員水平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由於目前我國高校運動隊的訓練經費緊張,營養條件得不到保證,球員正常訓練的量、強度很難達到高水準。

  1、認為在高校籃球運動訓練中必須遵循大學生籃球運動員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科學地、系統地、有計劃地進行體能訓練,不斷提高體能訓練的效果,使我國高校籃球運動水平不斷提高,努力實現為國家隊輸送高水平籃球人才的目的。

  2、提出高校籃球運動員的體能訓練一定要與籃球專項技術結合,體能練習動作特徵要與籃球技術動作結構特徵相吻合。高校籃球運動員訓練必須貫徹在每個訓練週期。高校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技術化的特點,能夠保證體能訓練方法的科學性以及教練在實施中的駕馭水平,從而提高體能訓練的效率。

  3、認為籃球運動是一項綜合素質要求很高的運動專案。優良的體能是籃球運動員充分發揮技戰術水平的保證,只有在平時的訓練中科學地、系統地、有計劃地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才能保證運動員在激烈、高強度的對抗比賽中合理地運用技術、戰術,並且在比賽的後程發揮自己體能的優勢,最終戰勝對手。

  4、覺得現代競技運動一個重要特徵是不斷髮掘運動員競技能力的潛力,作為競技能主導因素的體能發展水平,對運動成績的提高起著決定作用,在籃球訓練中更是如此。因此作為高校籃球的重擔的全體教練人員,特別是青少年教練在培養訓練運動員時必須對體能訓練引起高度重視,在訓練過程中使體能訓練系統化、最最佳化,從而促使籃球訓練效果最佳化。

  綜合以上來看,體能訓練對於高校籃球發展尤為重要。在以體能為主導的籃球對抗性專案中,體能的因素可以被看成取勝的關鍵。現代生理學、解剖學等學科知識與訓練學理論緊密結合,並滲透到籃球體能訓練和界定當中,形成了一套以各自學科為主體的理論體系,為籃球專項體能訓練手段的確定和選擇提供了科學的依據。本論文將探究高校籃球隊訓練中的體能訓練,講進行詳細闡述和補充。

  王保成。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中國體育科技,20xx.

  徐躍傑,王 兵。籃球科學與訓練方法探討,.武漢體育學院學20xx,(3)。

  譚朕斌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和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

  王家林,陳佩華淺談高校高水平籃球隊的體能訓練.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155

  王家林,陳佩華。淺談高校高水平籃球隊的對抗訓練.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xx,15(5):1092110.

  劉新徵,蔣純金,趙志明。中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理念創新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32(5):1112113

  趙穎,高明發,謝新春,陶偉建。我國高校籃球運動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體育學刊,20xx,14(5):89292.

  楚中天,唐林淺談高校高水平籃球隊的體能訓練.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155

  吳飛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的理論和方法及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8

  龍源,蔣金飛,慶明。中國籃球運動體能訓練理念創新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32(5):1112113

碩士開題報告12

  一、立論依據

  課題來源、選題依據和背景情況、課題研究目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一:課題來源:題目自擬

  二:選題依據:隨著時代的進步,計算機管理已經應用到了各個領域,特別是在採購這一塊,涉及到的資料量大,查詢量大,發票的管理,以及合同等方面的管理,所以用資料庫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合適不過了。所以要開發一個物品採購及財務管理系統。

  三:背景情況:作為企業而言,為銷售而生產,為生產而採購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物料輸入,輸出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銷售流程,從物流的角度看,最初的採購流程執行得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生產,銷售最終產品的定價情況和整個供應的最終獲利情況,換言之,企業採購流程的“龍頭”作用不可輕視。企業採購流程通常是指有製造需求的廠家選擇和購買生產所需的各種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購買方,首先要尋相應模式,必然會要求生產方式,物料搬運方式都做相應的變動,合在一起共同構成.課題研究目的:解決企業採購中繁瑣的過程,庫存難以統計,出問題時如何能快速找到發票以及合同按照條例進行賠償。

  四:理論意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功能齊全,結構合理,能在短時間內查詢需要的資訊。過程簡潔明瞭,上手難度極低,一般的庫管人員文化程度都比較低,用電腦都很困難,所以本軟體從設計的時候就遵循所見即所得的方式,讓不會用電腦的人員也能很快的上手進行工作,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工作人員的自信心。

  五:實際應用價值:全球化資訊網路和全球化市場的形成以及技術變革的加速,市場競爭也日趨殘酷.技術進步和需求多樣化使得產品壽命週期不斷縮短,企業面臨著縮短交貨期、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和改進服務的壓力.所有這些都要求企業能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出快速反應,源源不斷的開發出能滿足使用者需求的、定製的個性化產品;去佔領市場,贏得競爭.與市場環境相適應,企業在競爭中面臨著新的情況.本軟體設計應用時,能夠解決大部分中小企業的採購及其財務管理系統,並且對沒有計算機知識的人員來說,也能很好的上手,同時軟體低廉的費用,也能使大部分企業都能應用的上,為推動企業採購及財務管理現代化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研究現狀、發展動態;所閱文獻的查閱範圍及手段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化資訊網路和全球化市場的形成以及技術變革的加速,市場競爭也日趨殘酷.入庫和出庫的效率必須加強,接收慢或出貨慢都會影響合作雙方的關係,所以,必須研究一種方案來提高效率,最佳化結構流程,從開始的多人多類的分管到現在的單人多類的分管,最後到計算機主管人工參與的方式。採購有入庫單,出庫有出庫單,一定要保證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證相符。倉庫發展的方向就是以財務為核心,保證每項經濟業務由財務稽核,簽字,否則倉庫不允許動。倉庫管理由人工轉為自動化是必然趨勢,但是自動化的便利必然導致管理漏洞的出現,所以,我們要加強倉庫的管理,必須憑單據進行入庫和出庫的管理,並且入庫,出庫,發票管理,開據領取單據等一切事務必須要分開,如果是一個人管理的話肯定會造成一些問題,所以許可權管理非常重要。

  二發展動態:倉庫管理系統是隨著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它充分利用計算機程式制定生產系統最佳化執行方案,可及時調整企業生產過程內外的各種關係。倉庫管理系統的基本模組,簡單的說,主要包括兩大部分,即前臺管理系統和後臺倉儲系統。前臺管理系統對於一個倉庫來說其核心就是透過提供科學的進銷方式和庫存管理來取得高經濟效益。一般需求包括:以材料銷售為中心,全面支援倉庫的產、供、銷、存的管理;實現全公司資訊資源的共享一計算機自動完成進、銷、存情況的分析處理,並自動產生相關執行計劃,倉庫各部門之間資訊的相互傳遞與處理,實現倉庫經營財務的計算機管理一完成材料銷售情況資料的集中管理及處理,實現倉庫人、財、物資訊管理的計算機化,支援材料的經濟核算。使用倉庫管理系統會在下列4方面給倉庫帶來切實的效果:

  1)為倉庫作業全過程提供自動化和全面紀錄的途徑

  2)改變傳統上的固定貨位,實現全庫隨機儲存。從而最大限度利用倉庫

  3)提高發貨的質量和正確性,減少斷檔和退貨,從而提高顧客的滿意程度4)為倉庫的所有活動、資源和庫存水平提供即時的正確資訊。以上這些效果無疑會帶給倉庫明顯的效益,據估算,配進能力一般可提高20~30%,庫存和發貨正確率超過99%。倉庫空間利用率提高,資料輸入誤差減少,庫存和短缺損耗減少,勞動、裝置、消耗等費用降低。這些最終將為倉庫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三所閱文獻的查閱範圍及手段:中國知網期刊全文資料庫1997-XX中國期刊網全文資料庫1999-XX龍源期刊網全文資料庫XX-XX中國優秀博碩士論文資料庫1999—XXieee資料庫1999—XX中國學位論文資料庫百度中文搜尋引擎谷歌搜尋引擎雅虎搜尋

  三、研究內容

  1.研究構想與思路、主要研究內容及擬解決的關鍵技術

  一:研究構想與思路:一直以來,物資管理工作中的資訊管理是採用人工的方式,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填寫各種表格、憑證、賬冊、卡片和檔案。由於資訊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各業務部門對資訊的使用要求也各不相同,所以要按照不同的分類經常不斷地彙總、統計,往往要做許多重複登記和轉抄的工作。這種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財力,而且還存在以下缺點:處理速度慢,影響資訊及時性易出現錯誤,影響資訊精確性不便於查詢缺乏綜合性,不能起控制作用由於這些缺點,大大地降低了資訊的利用價值和使用價值,顯然越來越不適應現代物資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發展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物資管理資訊系統已是十分迫切和必要。所以,軟體結構主要分3個大部分,市場部,倉庫部,銷售部。每個部分可以分配不同的帳號,不同的帳號可以對應不同的許可權,比如,倉庫部只能進行物品的入庫,銷售部門職能進行物品的出單,雖然許可權不同,但是資料庫是用的一個數據庫,物品的增減都很準確。

  二主要研究內容:

  1)基本資訊管理:包括來源管理,類別管理,庫房管理,貨物管理等

  2)庫存管理:包括進庫管理,出庫管理,進庫報表,出庫報表,進庫明細,出庫明細等

  3)出貨管理:包括添加出貨單據,出貨單據查詢等

  4)客戶管理:包括客戶錄入,客戶查詢等

  5)物品使用管理:內部物品資產統計

  6)財務管理:包括合同管理和發票管理等7)其他管理:包括建立不同許可權的帳戶管理,更換操作帳戶的更換管理,修改密碼以及資料庫備份等

  三擬解決的關鍵技術:

  1)因為是庫管人員使用,有可能計算機使用水平不高,所以要建立一個最簡單的使用機制,讓任何人在3分鐘之內可以完全會使用本軟體,並且,功能還要齊全

  2)市場定位要明確合理

  3)軟體結構要工整,易讀,方便以後升級應用

  4)運用autoit程式設計工具完成各個模組的設計

  5)資料庫的自動建立,查詢,修改等6)在軟體完成之際,透過抽樣測試,進行軟體的相容性的測試

  2.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擬採取的研究方法:文獻檢索和眾多研究者所採取的研究方法一樣,我們在研究採購系統問題時也查閱了相關文獻。我們檢索文獻時,主要透過抽查,法選擇有關該專案的文獻資訊最可能出現或最多出現的時間段,利用檢索工具進行重點檢索。其中因為查詢的書籍文獻不同,所需重點部分有時會呈現在兩本不同的文獻上。文獻檢索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要求我們善於思考。並能透過實踐來掌握其中的規律,從而迅速準確的獲得自己想要資料。我們在研究採購管理系統問題時也查閱了相關文獻。因為我們所學的是計算機技術專業,進而查閱了一些經濟學相關的書籍文獻,例如sqlXX基礎、程式結構最佳化,等等,我們檢索文獻時,主要透過抽查,選擇有關該專案的文獻資訊最可能出現或最多出現的時間段,利用檢索工具進行重點檢索。其中因為查詢的書籍文獻不同,所需重點部分有時會呈現在兩本不同的文獻上。文獻檢索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要求我們善於思考,並透過經常性的實踐,逐步掌握文獻檢索的規律,從而迅速、準確地獲得所需文獻。其查詢步驟主要有四個

  (1)明確查詢目的與要求

  (2)選擇檢索工具

  (3)確定檢索途徑和方法

  (4)根據文獻線索查閱原始文獻首先我們確定了查詢目的和要求我們所選的檢索工具主要以計算機方面的書籍為主,以抽查法和迴圈法為主對所選經濟學書籍進行文獻檢索,最後記錄我們需要的部分。

  2、調查問卷我們根據研究主題,製作出了一份調查問卷,並分別以兩種形式呈現在調查者面前。第一種是傳統的紙質版問卷;第二種是電子版的,我們將其上傳在一些較為熱門的網站上,例如新浪微博、人人網等網站。紙質版的調查問卷較為傳統,發放範圍較小,因為我們的調查人數有限,所以我們將紙質版調查問卷的調查範圍只侷限在校園。我們選擇了人口流動性較大的地區,例如博學樓大廳、第三食堂門口等。而第二種問卷形式比較流行,本人推薦第二種,因為這樣更節省資金並且環保,較之第一種紙質版,電子版問卷的調查範圍更加廣泛,這樣的問卷結果更具代表性,更加有利於我們對於本課題的研究技術路線:實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實施方案簡單的說是首先用au3來建立使用者介面,透過中間一系列的程式設計,使用au3的方法來建立sqlXX的資料庫,在透過au3把s2lXX資料庫返還給使用者,sql的應用已經非常成熟,au3也已經很成熟了,用於採購管理系統是完全可以的。並且設計完成成本低廉,能更加促進系統的完成

碩士開題報告13

  學院:測繪學院 專業:測繪工程

  學號:2012282140000 姓名:張三 導師姓名:李四 導師職稱:教授

  20xx年10月30日

  圖片已關閉顯示,點此檢視

  武漢大學關於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有關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其《暫行實施辦法》和《武漢大學學位授予工作細則》的精神,為做好研究生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保證學位論文質量,特作如下規定:

  第一條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是研究生寫作論文的必經過程,所有研究生(含:博士生、碩士生)在修完學位課程,寫作學位論文之間都必須作開題報告。

  第二條開題報告主要檢驗研究生對專業知識的獨立駕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寫作論文準備工作是否深入細緻,包括選題是否恰當,資料佔有是否翔實、全面,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是否瞭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開拓、創新性。

  第三條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前,研究生必須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結合導師、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擔的國家、省部委等有關部門下達的研究專案或課題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長,與導師協商,確定選題,廣泛查閱文獻,深入調研,收集資料,制定學術研究方案,在此基礎上撰寫開題報告。

  第四條研究生進行開題報告,必須提交“開題報告”的書面材料,內容包括:(1)論文選題的理由或意義;(2)國內外關於該課題的研究現狀及趨勢;(3)本人的研究計劃,包括研究目標、內容、擬突破的難題或攻克的難關、自己的創新或特色、實驗方案或寫作計劃等;(4)主要參考文獻目錄。開題報告的書面材料不得少於3000字。

  第五條研究生進行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要嚮導師提出申請,申請獲准後,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導小組範圍內作開題報告,碩士生在導師所在教研室或教學小組作開題報告。參加開題報告的教師,包括導師在內,一般不得少於3人。無論博士生還是碩士生,在作開題報告時,本學科專業的研究生一般必須參加,跨學科或相近專業的研究生亦可旁聽。

  第六條參加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教師應當對開題報告進行評議,主要評議論文的選題是否恰當,研究設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內容與方法是否具有開拓性、創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開始進行論文寫作等。評議結果分“合格”與“不合格”二種。評議結束後,由研究生指導教師在《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登記表》“評語”欄中填寫評語。學位論文開題報告通過後,研究生方可進行論文撰寫工作。

  第七條開題報告結束後,研究生應將登記表影印一份連同登記表原件和開題報告等一併交所在院、系研究生幹事將登記表影印件加蓋公章後報送研究生院培養教育處,其他材料留存院、系查備查。研究生院培養教育處將不定期抽查研究生開題報告材料。

  第八條本規定自20xx年級研究生開始實行。

  第九條本規定由研究生培養教育處負責解釋。

  武漢大學研究生院

  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表

碩士開題報告14

  長春工業大學研究生

  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

  論 文 題 目:智慧影片監控系統場景分析技術研究

  專 業 名 稱:

  入 學 時 間:

  研 究 生 姓 名 :

  導 師 姓 名:

  填表時間:

  長春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制

  研究生碩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程式

  1、學生和導師共同根據導師研究方向及實際條件準備開題報告。 2、開題報告工作時間一般為四周。

  3、各院主管院長組織本單位所屬各學科、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答辯委員會,並且組織學生及導師進行開題報告答辯工作。答辯委員會成員應由各院分學術委員會成員組成,答辯會議由各院分學術委員會主席主持。答辯會議應堅持公開、公正、嚴肅、認真的原則。

  4、各學科、專業論文開題報告答辯委員會成員在學生答辯後應採取表決方式,依據同意人數超過總人數三分之二的原則來決定該學生的開題報告是否合格,並由各院主管主任在開題報告的院意見欄內簽署意見。

  5、各院主管院長應在論文開題報告答辯會議前一週將答辯會議日程安排報研究生學院。

  6、各院論文開題報告答辯結束後,二天內應彙總全部開題報告送研究生學院審批。研究生學院在一週內將審批結果通知各單位,各單位應立即將審批結果告知導師及學生。開題報告留研究生學院存檔。

  7、各學科、專業開題報告的答辯稽核工作應在研究生學院的規定時間內完成。對於因學生或導師的原因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開題報告,或開題報告選題不符合本學科、專業培養目標及開題報告答辯未予透過等情況,研究生學院可延長該生在校學習時間或提出更換導師的建議報校學術委員會審批。

碩士開題報告15

  開題報告評語:

  該生在前期透過查閱文獻,對研究內容所涉及的研究領域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研,對課題《形態學可重構影象處理器的研究與設計》有了較全面的認識,論文的研究方法基本已經掌握。工作安排合理,態度認真,目前論文寫作的前期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完成,開題報告符合規範格式,准予開題。

  中期報告評語:

  該生在前期的工作中能充分的分析課題任務需求,熟練掌握可重構系統設計要求,完成了整個系統功能設計,對系統的整體工作機制已經較為全面的掌握,並且完成相關形態學演算法的實現與測試,所做研究具有一定的工程應用意義,也為下一步工作的展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期間該生工作安排合理,學習態度認真,學術作風嚴謹,科研工作量較大,課題進展符合預期計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