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墨子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墨子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墨子讀後感1

  《墨子》一書是記載墨翟言論和墨家學派思想的總集,主要倡導尚賢、尚同、兼愛、非攻、節用、節葬等主張,基本反映了廣大勞動階層的呼聲。墨家思想領域極其廣泛,有政治思想、倫理思想、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軍事思想等,其中邏輯思想尤為突出,堪稱先秦邏輯思想史的奠基作。《墨子》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學術地位。

  墨子,生卒年不祥,名翟,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的後代,生前擔任宋國大夫。他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蹟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

  《墨子》一書的思想極其豐富,單用兩千字定是寫不完的,故選取其中兩方面,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兩方面淺談一二,若有不對之處,緣我學識淺薄也。

  首先,是“兼愛”,記得高中歷史課本必修三第一章講的便是先秦諸子百家的思想,其中介紹到了墨子,當時只是簡略的介紹,後來進了大學,從圖書館借閱了這本書,才真正知道了墨子以及他的思想。

  “兼愛”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墨子的所謂兼愛就是天下人彼此相親相愛,由此可知,墨子認為天下混亂的原因是臣不孝君,子不愛父,父不尊兄,反之,君不慈臣,父不喜子,兄不愛弟,以及盜賊四起,諸侯相攻等,“皆起不相愛”。因此,墨子指出“若是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在當時的貴族的道德觀中,墨子的兼愛思想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在當今社會,也或多或少有些體現。

  兼愛分上、中、下三篇,感觸最深的是上篇中的第二個,“若使天下兼相愛,人若愛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子弟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不孝亡,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有亡,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大致意思就是,天下人相親相愛則治,互相仇恨則亂。即使在現在,這個道理也依然實用,大家都相親相愛,那麼整個世界都是相親相愛的,那也就沒有盜賊,沒有罪犯,有可能連監獄也沒有存在的必要,當然,那只是一種理想社會,現在想實現還是比較困難的。墨子的兼愛思想有一定的空想性。

  其次,是“非攻”,“非”是非議、譴責的意思,“攻”是指非正義、侵略性的戰爭。他認為,大國攻打小國,強國欺凌弱國,就是不正義的“攻”,“當若繁為攻伐,此實天下之巨害也。”造成人民死亡,田園荒廢,天下大亂,墨子的“非攻”就是譴責這種侵略戰爭,但是,對於禹伐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等那樣的討伐暴虐君王的戰爭,墨子認為是為人民除暴安良的戰爭,他極為支援。

  “則夫好攻伐之君又飾其說曰:我非以金玉子女壤地為不足也,我欲以義名立於天下,以德求諸侯也。子墨子曰:今若有能以義名立於天下,以德來諸侯者,天下之服可立而待也。夫天下處攻伐久矣,譬若傅子之為馬然。今若有能信效先利天下諸侯者,大國之不義也,則同憂之;大國之攻小國也,則同救之;小國城郭之不全也,必使修之;布粟之絕則委之,幣帛不足則共之。以此效大國,則小國之君說。人勞我逸,則我甲兵強。寬以惠,緩易急,民必移。易攻伐以治我國,攻必倍。量我師舉之費,以諍諸侯之斃,則必可得而序利焉。督以正,義其名,必務寬吾眾,信吾師,以此授諸侯之師,則天下無敵矣,其為下不可勝數也。此天下之利,而王公大人不知而用,則此可謂不知利天下之臣務矣。”這是“非攻”中,我最喜歡的一段,大致意思是若有誰挑起戰爭,群起而攻之,大家要互幫互助,幫助弱小的國家。

  個人覺得,兼愛和非攻具有相同之處,都包含著大家要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的意思,墨子的思想在當時並沒有多麼的受歡迎,墨家學派是各派中的顯學之一,它代表勞動者的利益,反對貴族的世襲特權,主張平等,兼愛,非攻,尚賢等,要求做到“官無常貴,民無終賤”,力倡“節用、非樂”以發展社會生產,在各派中獨樹一幟,成為中華民族思想史上一大源流,影響極其深遠。

  總之,墨學內容浩瀚而深邃,墨子作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偉大智彗特別是墨家追求平等、兼爰的政治理想,務實求利的經濟理論、防禦戰爭的思想以及重視科學技術的求實精神,代表了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其哲學上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邏輯理論等,在先秦文化思想史上成為一面無與倫比的旗幟,是我國甚至人類思想寶庫中的文化瑰寶。

  墨子讀後感2

  一直都以為自己從小接觸的都是孔老夫子的儒學,到後來,才發現原來一切都不是我所想的那樣。春秋戰國時代,那“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學術研究和傳播是無法光用這八個字來形容的。我們都知道:入、法、道、墨是那時最有成就的四大學派。仲尼的儒學是我們看到人性最溫暖的理想;老聃的道學是我們感受到源自思想的質樸力量;莊周的逍遙遊是我們聆聽到來自靈魂深處的自由吟唱;

  我個人不太喜歡孔子。也許只是因為他那一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也或許是因為那女子的“三從四德”論。讀了墨子,我更偏愛墨子。墨子,他總是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這一點上,墨子有著天生的優勢:出身於社會低下的手工業者的他,對百姓所遭受的困苦有著深切地瞭解。有人曾說:墨子是儒家的叛徒,是墨家的始祖。但我並不贊同這一說法,因為墨子只是在學習儒學的過程中慢慢發現儒家講求的繁瑣禮節等不利國民生計的主張不適合他,才選擇了另一條更適合他的道路。

  “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作為級任的墨子,在深切瞭解百姓疾苦後,提出“強本節用”的主張。“強本”即加強農業生產,發展國民經濟;“節用”即反對統治階級過度的浪費。墨子認為:一切不利於人民的開支都應該消除。在我看來,提出此觀點的他,才是真正地站在人民根本利益上,為人民著想。

  治理國家,墨子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兼愛”與“非攻”。視人如己,愛利萬民,不虧人自利和人不關己則為“兼愛”。他認為社會動亂的根源就在於人們只知愛己,利己,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人與人之間才相互敵對。如今的我,對此也頗有感觸: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人們的文化素質水平在不斷提高,可是人們的視野卻在不斷地縮小。當社會把宣傳好人好事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時,我們的社會風尚由此可窺知一二。夢君為了有朝一日實現“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社會理想,我們就要向墨子學習,提倡“兼相愛,交相利”,呼籲天下所有人都相親相愛。不為了“貪伐勝是名及所得之利”對他國發動戰爭則為“非攻”。墨子強譴“不義”之戰,指出這種行為的實質也是一種無恥的“虧人自利”行為。為了消弭戰爭,他帶領弟子從事實際的防禦戰爭的研究。墨子的這一觀點完全適用於我們中國。

  《墨子》一書,文字通俗平易,卻內涵有許多豐富而精粹的思想。即使在現代,它也是一筆不可忽視的財富,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推薦大家去讀墨子這本書

  墨子讀後感3

  《墨子》是墨家的經典之作,有的人可能認為《墨子》的作者是墨子。但是不然,《墨子》並非墨子一人而著,是由墨子及其弟子一起編著而成的。關於墨家創始人——墨子,由於各處歷史資料稀缺。我們甚至連他的生平資訊也無法準確的知道。許多人都知道墨家後來消失於西漢,卻不知道在此之前墨家曾與儒家一樣是先秦的顯學,在遭受秦代的焚書坑儒的文化摧殘過後,一起稱為顯學的儒家在西漢興盛起來,而墨家卻衰落了。一代顯學化為千古絕學,墨家為何消失?這也是學術界的一個謎團。

  雖然墨家消失了,但是代表其學術界的思想的著作《墨子》仍然被流傳下來。有人說《墨子》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寂寞的書。自墨家消失後,《墨子》這本書沉默起來,兩千多年後終於在西學東漸和新文化運動興起時,被重新看到了這部著作的閃光點。《墨子》時一部神奇之書,其中包括;1許多哲學思想、科學技術、政治以及軍事理論。

  它的影響深遠,不僅侷限於中國本土,還延伸到了國外,清末學者鄒伯奇就提出“西學源於墨學”的說法。他認為西方的天文、曆法、算術等都源於《墨子》,並曾經依據《墨子》的理論做過小孔成像的實驗。製造過望遠鏡與我國曆史上最早的照相機。學者張自牧在論說了墨家科技成就後說“墨子為西學的鼻祖”。儘管墨家消失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墨子》這本書中來了解墨家的核心思想。

  墨家在《墨子》一書中提出十大主張:兼愛、尚賢尚同、非攻、非命、非樂、節葬、節用、天志、明鬼。而這十大主張又可細分為四大類,即一:倫理思想,也就是墨子學說的理論基礎兼愛。我們在學習歷史諸子百家中的墨家就知道了墨子提倡“兼相愛,交相利”,也就是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愛護,共同謀福利。兼愛這一思想跨院了等級,無論富貴貧賤,體現的是一種無差別的愛,而儒家也同樣提出:仁者愛人,卻是建立在禮樂等級秩序上,而維護的是君主制度。

  所以在在君主專制中似乎墨家不太受歡迎,這或許也是墨家消失的一個原因吧。但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卻是一個重要的思想,人與人之間應當互相有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體現了這種無私的大愛。

  二是政治思想:尚同、尚賢、非攻,對於當今社會也是有著重大的影響,尚賢,為選拔官吏提出了標準,任人唯賢一直都是每個時期都需要追求的,崇尚賢士任用有才能的人才能使國家政治清明,社會安定,人民幸福!非攻也就是說國與國之間應該和平相處,這對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紛紛對他國發動戰爭,百姓深受戰火的摧殘,若國與國之間都能非攻,和平相處那麼比較是一個美好的地球村!“非攻”我想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當今各國人民所期望的。

  三是經濟思想:節用、節葬、非樂。

  在禮樂秩序時期,君主諸侯以表示自己的尊貴地位特別重視禮樂等級。但在當時社會生產力低下的時期,人力財力都十分有限,受苦的當然也是百姓。這也是墨子提出節葬、節用非樂的一個重要原因吧!在當今社會飛速發展的時期,我們仍然不能忘記節約,無論多麼的富貴,終究會有敗光的時候。四是宗教思想:天志、明鬼、非命,在這個思想中我最認同的就是“非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即不順從天命,這個觀點正好與儒家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相反,所有的食物都不是由上天決定的,而是事在人為,天道酬勤。只有自己努力,便能決定自己的命運!所謂的上帝老天爺不過是人民美好的嚮往罷了。

  《墨子》也是國學經典,它比較系統的總結了關於倫理、政治、經濟、軍事等重要思想。雖然它已經過去了幾千年,但是內容卻永遠不過時,仍然值得我們去深究學習!

  

  墨子讀後感4

  魯迅先生評價墨子為中國的脊樑,孫中山先生因墨子博愛,將他稱為“東方耶穌”,足以可見現代人對墨子歷史地位的肯定。《墨子》這部偉大作品無論在政治、哲學,還是倫理方面都有著非凡的貢獻。

  說的墨子,我們想到的就是他關於非攻、兼愛的軍事思想,提倡防守,而是不是進攻。墨家的哲學思想同樣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墨子中的《尚賢》、《非攻》等論著向我們闡述了選拔人才應當不拘一格,決不能任人唯親。當官和老百姓應該平等,不能因為當官就顯得高貴,平民就低賤,當官的要愛護百姓,而老百姓也得當官的服從。這也與我們現代的思想觀念極為相近,官爺是魚,老百姓就是水。《墨子》中哲學思想的體現主要在《天命》、《貴義》等篇目中,最大的觀點就是否定唯心論。墨家認為知識從三方面來,一是直接學到的`知識,二是透過思考、推匯出的知識,三是在實踐出真知,很明顯墨家學派與儒家的“天命論”是相對立的,這是其先進性的一個體現。我覺得還有一個讓我覺得很進步的觀念就是“兼相愛,交相利”,這是也墨家的倫理方面的思想。墨家認為人生而平等,沒有貴賤之分。人跟人之間應當相親相愛,家庭關係講究父慈子孝。任何時候都要有好的心態,即使你生在逆境之中。封建社會中能有這種思想,讓我非常驚訝,但這種思想的侷限性就在於大的環境就是封建制度,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墨家的思想並不現實。

  墨家思想固然有其先進性,同樣也有思想上的缺陷,就如《墨子》的《天志》中,墨子認為萬物都受上天的主宰,鬼神同樣存在。墨子的思想從之前否定唯心論又重新認同唯心論了,這是他思想不完善之處。

  總體來說,墨家更多的向人們灌輸人人平等的思想,他們關愛廣大平民,有著仁愛之心、博愛之心,無怪乎被孫中山稱為東方耶穌了。

  墨子讀後感5

  我國先秦時期是一個戰爭頻繁的時期,同時也是一個各種思想活動非常活躍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裡產生了眾多的思想派別,被後人稱作諸子百家。而儒、墨、名、法、道、陰陽六家則被公認為是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思想派別。其中墨家是一個較為奇特的學派。一方面墨家在戰國時期就成為了一個盛極一時的思想政治團體,它的學說與儒家的學說並稱為當時的顯學。戰國中期的大儒孟軻曾這樣描述過墨家的勢力:“聖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而另一方面,在進入封建社會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墨家沉寂了下來,以至於在以後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里,它的學說幾乎無人問津。這無疑引起了後人對它進行研究的興趣,但同時也給對墨家的研究帶來了困難,因為後世對先秦墨家學說的記載和評述太少,所以可供我們掌握和利用的資料也就相應的少了,這與對儒家,法家,道家的研究有著明顯的不同。也正因如此,先秦時期記載墨家學說的《墨子》一書在我們對墨家的研究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我認為墨學研究存在這樣一個特點,即同儒,法,道家相比,學術界對墨家的研究很少,但是在這些不多的研究中,在許多問題上學者們的爭議卻很多,而學者們在對自己所持觀點進行論證和對他人觀點進行批駁時,又都是援引和利用同樣的史料。於是在拜讀了這些學者們的長篇大論後,更加感到了對這些原始史料深入和精確掌握的必要性,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的瞭解墨家學說的實質。

  《墨子》這部書綜合和全面的反映了墨家學說有關各個方面的思想,包括“尚同”,“尚賢”,“非攻”的政治思“尚同”是墨子政治主張的第一要義。《墨子》一書中的尚同篇首先闡述了確立“尚同”這一政治主張的理論前提。墨子認為在沒有刑政的社會初始狀態下,“一人一義”,“十人十義”,“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於是“天下之亂,若禽獸然。”所以墨子認為要救世之亂,就要建立政治,國家,刑罰制度,即立“正長以一同天下之義”,“使從事乎一同天下之義”。那麼在這裡人們就有一個問題,即“一人一義”,“十人十義”是否必然導致人們的非他人之義而交相非的結果?因為許多人發現人們之間“義”的不同和衝突也可以由當事人自己透過彼此的妥協和讓步來解決,沒有必要去否定他人的“義”。而這樣一來墨子所提倡的“一同天下之義”也就沒有了存在的理由。那麼墨子的理論在這裡出現問題了嗎?不是。因為再進一步分析,雖然有上面的情況存在,但也並不是所有的關於“義”的衝突都可以由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徹底地排除非他人之義而交相非的情況的發生。那麼就整體而言,這就是一種必然。它不是一對一的必然,不是說有一次“義”的不同就必然導致一次非他人之義,而是說在“義”的不同和衝突這樣一個背景下,不可避免的會有當事人自己協商解決不了從而導致非他人之義及交相非的情況產生,所以說墨子的這個立論是成立的。那麼我們明白了這是必然的,無法避免的,那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應怎樣去解決才能避免天下亂若禽獸然呢?墨子認為只有設立正長一同天下之義才能救世,於是有了他的一套以“尚同”為核心的政法理論。但是這裡就又有問題了,即面對這樣的亂世,救世是否只能用“一同天下之義”的方式來解決?如果有其他的方法,那麼墨子所提出的這一方法是最好的嗎?

  以上是兩個很關鍵的問題,若兩個答案都是否,那麼墨子的政法理論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那麼下面就讓我們對這兩個問題進行分析。首先,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來看,第一個問題很簡單,答案是否。因為我們知道不“一同天下之義”世界仍可以和平的發展,天下並沒有亂若禽獸然,現實世界告訴了我們答案。其次,對於第二個問題,人們也不難回答,求同存異這樣的外交政策帶給我們的好處大家有目共睹,顯然有更好的方法存在。問題好象解決了,但是問題真的那麼簡單嗎?應該看到我們輕鬆的得到了上面的答案,是由於我們是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待這一問題的,而經過了漫長人類社會發展的現代的我們是沒有理由用現在的標準去衡量和判斷歷史長河中的事件,人物和他們的思想。同一個問題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可能有著不同的答案。在現代我們知道怎樣最快的從北京到達上海是乘坐飛機,而這樣的問題在兩千年前正確的答案無疑是騎馬。

  自然科學是這樣,社會科學也是如此。在墨子生活的時代裡,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那個階段,我們所知的更合理的,更科學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它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嗎?即使有,但它有可能能被提出來並被實施嗎?所以就我理解而言,墨子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理論,在當時不能說其全部內容都是正確的和科學的,但就整體而言,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現狀的,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歷史發展的方向,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認為在墨子生活的時代,救世的唯一可行和正確的方法就是墨子所提出的以“尚同”為核心的政法理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