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1

  近來,我看了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愚公移山》,描述愚公帶領家人,頂住智叟的譏諷,在鄰居和神仙的幫助下,搬走王屋、太行兩座大山的經過。傳統分析認為:愚公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有恆心和毅力,堅信人定勝天,大智若愚;智叟卻“固不可徹”,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愚公”和“智叟”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襯,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在給故事角色命名時,故意“錯位”。

  然而,聯絡現實重新審視這則故事,便會覺得:愚公不智,智叟不愚。

  堵塞去路的王屋、太行兩座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單靠愚公、愚公的親人及鄰居用箕畚等落後的工具,代代相繼地去挖山搬土石,螞蟻啃骨頭,不知要幹到猴年馬月。而寄希望於神仙幫助搬山,那隻不過是神話,子虛烏有,很不現實。所以,智叟對愚公他們的行動提出質疑,是不無道理的。其實,愚公舉家搬到搬到交通方便、適宜居住的地區安家落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移民”,倒是最明智的。

  況且,為了區區一條山路,硬把好端端的兩座山搬掉,徹底破壞了當地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得不償失。這是遺害子孫,貽害其他生物,而絕不是造福子孫。

  這是在自身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對改造現實的可能性抱有過高的期望,錯誤地估計或片面誇大主觀能動作用,明知不該為和不可為而為之,一條死路走到黑。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也曾經重犯這樣的錯誤,吹噓“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大鍊鋼鐵”,“十五年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現在,這種事再也不該重演了。換句話說,要學會科學的估計投入跟產出的比率,不能錯誤估計或片面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觀願望不能嚴重背離客觀現實的可能。若受到當前不可抗拒的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尚不具備解決某個現實困難或實現某個遠期目標的主客觀條件,就不應當盲目樂觀,甚至刻意誇大回報、吹噓效益,自欺欺人;就不應當心血來潮,做出罔顧一切,拼命蠻幹,投入大,效率低,回報少,勞民傷財的事情。

  粵北的石灰岩地區,大多是石頭山,只在石窠、石縫裡有一點泥巴,留不住水,只能種點紅薯、玉米,而且個小,產量低。所以,人們食不飽腹,衣不蔽體。哪怕靠山吃山,種植水果、茶葉、菇菌,編制掃帚、籮筐、席簾,製作傢俱,由於交通閉塞,也難於拿到集市上出售,賺不了多少錢。就算富裕地區像《愚公移山》中的鄰居、神仙那樣“扶貧”,向裡頭投入資金,輸送人才,傳授技術,也只能改善那裡的交通條件,卻無法徹底改善那裡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無法大量提高那裡的農作物的產量,不能從根本上讓人們脫貧致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經濟上也不化算。而且,攫取當地的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還有可能破壞那裡的生態平衡。

  自然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家園,人類再也不能把自己凌駕於自然和其他生物之上,再也不能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再也不能鼓吹“人定勝天”,而應宣傳“人與自然及其他生物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能以破壞自然,犧牲自然及其他生物為代價,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所以,必須採取移民政策,讓人們搬到適宜居住、出行、勞作、學習和娛樂的地方,再給一些優惠扶持,讓他們脫貧致富,這才是正確的方向。總之,不能重蹈愚公移山那樣的覆轍。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2

  暑假裡我看了一則寓言故事,讓我體會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全文講述了家居北山的愚公,要到九十歲了,而家門前是一座山,出門十分不方便,於是他發動全家人移掉這座山,開通一條便捷的道路出來的故事,愚公的鄰居聽到這件事情後,便勸阻愚公,但愚公依然堅持不懈,就是愚公這種堅持的毅力,把上天感動了,玉皇大帝派人把兩座大山移走了。

  雖然,愚公知道這兩座大山十分難挖,但他還是沒有放棄,讓自己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都去移走大山。愚公這種艱強的毅力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在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就退縮或是依賴家長去解決。就拿我學習騎腳踏車的事來說吧,第一次沒有掌握平衡摔了跤,就不想學了。讀了這篇寓言故事後,讓我受益非淺,回想原來這種任性怕困難的做法不對,十分後悔,應該向愚公學習他這種可貴的品質,讓“愚公移山”精神在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發揚光大。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神話故事《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不知名的老人,因為人們認為他很愚笨,所以都叫他“愚公”。這位九十幾歲的老人見村前的出路被兩座大山擋住,給村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就想到把這兩座大山搬走。第二天,他們一家就開始搬山,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來幫忙。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愚公搬山的訊息不止感動了村民,還感動了玉皇大帝。在兩位大力神的幫助下終於搬走了大山。

  愚公這麼大年紀卻能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堅持不懈地搬山造福村民,令我十分敬佩。我聯想到自己在生活中洗衣、整理房間等都要媽媽代勞,聯想到自己在學習上一遇到不懂的題目就想到問父母和老師,不由感到臉紅。我想我缺少的不正是這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嗎?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愚公,記裝愚公移山”的精神。堅信在困難面前,只要像愚公一樣堅持到底就能取得成功。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4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主要是想向我們傳達做事要有毅力,有恆心,要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精神。文章最後上天派了兩位神仙將山移走了也是對這種精神的肯定。

  文章中的兩座大山象徵著我們面對的困難,愚公則象徵著迎難而上、面對困難毫不畏懼的精神,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是移山這種方式卻值得我們反思。且不說兩座大山搬到海里去會造成多麼嚴重的生態失衡,單說大山與大海的距離,單靠揹簍和人工運送,耗時耗力,一個月下來怕是也不會有任何的成效。另外文中有一段愚公與智叟的對話“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現在想來這種想法多麼可怕呀,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不做別的事情,就搬兩座大山,而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出行方便,這代價是否太大了呢?

  面對困難我們確實應該要有愚公這種不畏懼、堅持不懈的精神,但是也應該有好的方法。實在不提倡橫衝直撞,硬碰硬。好的方法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無需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5

  我讀了成語通裡愚公移山這篇故事,它講述了一位叫愚公的老翁,他家門前有太行、王屋兩座方圓七百里的高山,出入十分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人家,商定要搬走這兩座山。於是,他家祖孫三代一起上陣開始挖山。他們長年累月的幹著,從不歇息一天。

  有一位叫智叟的老翁對愚公說:“你怎麼這麼傻呢?像你這樣一家人幹下去就能搬走這兩座大山嗎?”

  愚公說:“我們家子子孫孫一代接一帶的幹下去,能不成功嗎?”

  智叟無言以對,羞愧的走了。這件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他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動,派了兩名大力天神,把山搬走了。

  從此,這一帶也沒有什麼突起的高山阻塞交通了,真是一馬平川。

  我的故鄉在河南濟源,愚公移山這個故事也是發生在這裡。一進濟源市在車站旁邊有一個愚公的雕塑。人民忘不了他,人民懷念他。

  愚公真是偉大,他不管千辛萬苦,改造世界的雄心壯志和堅定不移的奮鬥精神,永遠鼓舞著我們。

  有人說為什麼愚公不搬家,而要搬走這兩座大山?我覺得因為他想讓全村的人民都方便,不僅僅為自己方便。大山移走後,家家戶戶不再為出行苦惱,他們可以駕著車來到山外的集市上,賣山上的特產,從此生活幸福,家家富裕,每一個山村的孩子都可以走出大山到城裡上學,告別貧窮落後。

  我們要學習愚公移山的精神,一旦確定了目標,就全力以赴、堅定不移,不怕吃苦、勇往直前,直到目標實現。“無限風光在險峰。”

  愚公移山的讀後感6

  有時候只要不怕困難,堅守鬥爭,定能取得事業或學習的成功,說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最近,我們學了一篇文章《愚公移山》——愚公,以為90多歲的老翁,帶領著自己的家人憑著心中的一股信念把擋在門前的大山給剷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在21世紀是個人才競爭的社會,也是個飛速發展的時代,雖然只需要用頭腦,不需要蠻力,但是堅持的恆心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學業半途而廢。何來成功?如果不堅持鍛鍊,何來健康的體魄?如果不堅持照料果樹,何來碩果?所以,堅持,恆心是每個想要成功人士所必須的,是亙古不變的。

  在上學期,長跑因為每天的堅持,都有所提升,獲得了屬於自己的點點成功,可是寒假,沒有老師的督促,有了懶惰的依賴,從來不去自覺鍛鍊,結果開學測驗,都跌倒了低谷,成功離我們越來越遠了。所以,堅持對我們是多麼重要呀!我們還要原理堅持嗎?哈、、除非自己不想得那僅有的體育20分。

  還有半個月的時間,只要我們再努力點,再給自己施一點壓力,告訴自己,要堅持,勝利就在前方,這樣,或許奇蹟會發生,把應得的分拿回來,準備下一場的中考考試。

  跳過“痠痛”,躍過“疲勞”,堅持下去,不怕困難,像愚公一樣,保持信念,一定會取得成功的。因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一定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