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1

  在導師的推薦下,看完了德魯克的這本“有效的管理者”。摘錄了文中自己認為有所啟發的幾點:

  1.當顧問顧名思義只是做智囊,而沒有任何權力。

  所以做起事來必須要講效益,要不就會一事無成。其次,最有效益的顧問也得仰仗機構裡的人來把事情做好。

  顧問是個很光鮮的名詞,各種各樣,或是管理或是戰略的諮詢公司是我們吹捧的物件。很多人認為顧問是讓外行人指點內行人,其實談不上指點,內行人難免“只緣身在此山中”,如德魯克所說,沉溺於內部事務,而忽略了外部的效益,顧問的作用或許為裡面的人開啟一扇窗戶。

  2.問問你的下屬“常常作哪些浪費你的時間,卻不產生效果的事情?”

  沒有下屬可問,於是我問了HW。他說我花太多的時間在一些一點都不重要但用於獲取心靈上的慰藉的事情上,比如抱怨他沒有準時calling等等。我記得他說過這樣一個矩陣,重要而不緊急的,如我的一些小事;不重要而緊急的,如上廁所;重要而緊急的,如馬上要見的重要客戶;不重要而不緊急的,如規劃下個週末的活動等等。這對我略有啟發,有的時候只是覺得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在浪費時間,但又不能放手,比如情感上的時間消耗。都用即時的效果來衡量是否浪費時間,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什麼才是產生效果的?要怎樣衡量效果的大小?是短期的效果還是長期的效果?很多問題。

  3.我們通常總是容易過高地估計(而不是低估)自己的重要性,總認為許多事情只有自己來幹才行。

  我在這點上特別容易走極端。我或是認為這件事情非要我來做才可,或是認為這件事情沒有我會更好。世界沒有了誰都一樣地轉,歷史成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成就了歷史。

  4.立志作貢獻的管理者確會將自己狹窄的領域與整體聯絡在一起。

  劉老師在IMBA課程上面說了一句話我特別印象深刻,他說,“你做了,但你沒有記下來等於你沒有做”。可惜有些人擅長於做,有些人擅長於記。知識工作者必須兩樣都行,不但精通於自己的領域,而且學會讓別人瞭解自己在做什麼。在專案管理中也有這種情況,儘管組織裡的每個人並不是都參與到某個專案中來,但是讓每個人都瞭解這個專案在做什麼,有什麼用,對專案的開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2

  今天看完了《有效的管理者》,一本很多成功人士推薦的書,看起來卻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可能是我還沒有到達看這本書的地位。

  其中最產生共鳴的部分,就是書中所說的“對時間的管理”。上班以來,一直覺得浪費了很多時間,尤其是在年底總結2009年一年的情況時,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沒做。每天下班回來也感覺時間匆匆溜走,做飯,吃飯,上網,還沒來得及幹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就到了要睡覺的時候了。回想起來,每天晚上也就能看上兩個完整的英語新聞,和朋友聊聊天,前段時間在網上種菜偷菜,現在回想確實浪費了很多的時間,沒有任何收穫。很多時候也意識到自己正在浪費時間,卻提不起精神去做該做的事情,感覺惰性又在侵蝕自己。書上說最好讓別人幫忙記錄自己的時間,我想如果真能找到一個人幫我記錄時間,我一定會大吃一驚,自己曾經浪費的時間。

  還有就是“要事優先”的原則,回想起來我總是無法掌握此原則,好像總是被周圍的環境所牽制,尤其上班以後,閒的時候想靜下心來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如翻譯資料、看書、學習,可是總是迫於辦公室嘈雜的環境,無法靜下心來。現在真的對此很煩惱,很多時候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明明很想做一件事情,卻總是一再耽誤。

  另外書中提到“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這一思想確實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工作中,這種思想可能會更讓人容易得到滿足,也更容易讓人保持奮鬥的激情。其實這句貌似口號的一句話,並不是告訴人們要多麼無私,可能更多的是告訴人們怎樣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能夠保持一種激情,從而產生更高的效率。

  至於其它更多關於如何管理方面的思想,我可能收穫得不是很多,畢竟眼前我的首要任務是把自己先管理好。從現在起,應該嚴格給自己一個時間的限定,按照自己的計劃去進行,避免浪費更多的時間。還有保持好的心態,不要受外界環境所影響。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3

  一、作者簡介及評價:

  德魯克1909年生於維也納,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專著,大都成為管理者奉為圭皋的經典,並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發行全球。對世人有卓越貢獻及深遠影響,被尊為“大師中的大師”。德魯克以其建立於廣泛實踐基礎之上的30餘部著作,奠定了現代管理學開創者的地位,被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商業週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週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他被公認為是管理學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關現代組織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響,讀者最廣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魯克同時還是多家有影響刊物(如《哈佛商業評論》)的專欄作者。

  二、主要思想:

  他首次提出了“組織”的概念和目標管理,率先對“知識經濟”進行闡釋。2002年,德魯克榮獲美國總統布什頒發的“總統自由勳章”。2005年11月11日,德魯克在美國加州克萊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歲。德魯克開創了“管理學”這門學科,而“管理”曾經被認為是少數所謂的管理者的事情。德魯克最核心的思想之一是:“人人都是管理者”,至少,每一個人都需要“自我管理”,當目標一旦確定後,無論是個人目標、還是組織目標,行動起來的永遠是個體或個人,他們應該是這樣的:不是被別人驅趕著工作、而是自己驅趕自己奔向目標。

  德魯克在《有效的管理者》這本書的序中說: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

  德魯克透過講故事般的敘述,以其卓越的睿智告訴人們:管理者的效率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效率的最關鍵因素;並不是高階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是有助於提高機構的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象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有效性雖然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德魯克的這句話告訴我們有效性是可以學會,但不是可以教會的.。有效性是一種後天的習慣,既然是一種習慣,便可以學會,而且必須靠學習才能獲得。他認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必須具備以下五項主要習慣。

  1.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

  他認為,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絲毫沒有彈性,無法調節、無法貯存、無法替代。時間一去不復返,因而永遠是最短缺的。而任何工作又都要耗費時間,因此,一個有效的管理

  者最顯著的特點就在於珍惜並善於利用有限的時間。這包括三個步驟:記錄自己的時間,管理自己的時間,集中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時間。這是管理的有效性的基礎。

  2.注重貢獻和工作績效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貢獻”是指對外界、社會和服務物件的貢獻。一個單位,無論是工商企業、政府部門,還是醫療衛生單位,只有重視貢獻,才會凡事想到顧客、想到服務物件、想到病人,其所作所為都考慮是否為服務物件盡了最大的努力。有效的管理者重視組織成員的貢獻,並以取得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3.善於發揮人之所長

  德魯克認為,有效的管理者應注重用人之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對人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問“他貢獻了些什麼?”也不問“他不能做什麼?”而問:“他能做些什麼?”有效的管理者擇人任事和升遷,都以一個人能做些什麼為基礎。

  4.集中精力於少數主要領域,建立有效的工作秩序

  他認為,有效性的秘訣在於“專心”,有效的管理者做事必“先其所當先”,而且“專一不二”。因為要做的事很多,而時間畢竟有限,而且總有許多時間非本人所能控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要善於設計有效的工作秩序,為自己設計優先秩序,並集中精力堅持這種秩序。

  5.有效的決策

  他認為,管理者的任務繁多,“決策”是管理者特有的任務。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決策是一套系統化的程式,有明確的要素和一定的步驟。一項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做成的,而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做成的。有效的管理者並不做太多的決策,而做出的決策都是重大的決策。

  以上是對德魯克個人以及他的《有效的管理者》的認識。

  三、個人啟示:

  讀了德魯克的《有效的管理者》,給我啟發最大的是第二章《認識自己的時間》中的一段話:“管理好的工廠,總是單調無味,沒有任何激動人心的事件,那是因為凡是可能發生的危機早已預見,並已將它們轉化為例行作業了。”

  這段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些突發事件中表現英勇的人和事的確激動人心,但我們需要的不是停留在對這些英雄人物大張旗鼓的表彰上,而是要紮紮實實建立避免發生這類突

  發事件的機制。這是我們認識到有效管理的重要性,有效就要防患於未然,將例外管理變成例行管理。

  結合我國管理工作的種種案例,也充分證明這個道理。例如:過去政府應對許多特發性事件相對薄弱,平時疏於預防,而且政府行政結構對待突發性事件反映也不夠靈敏,人員也沒有具體分工,缺乏整體應對機制管理的有效性。直到從冰災,SARS病毒的傳播,毒奶粉事件,地震等各種事件相繼爆發後,才讓國家意識到這些問題的嚴重性。因而開始逐步建立起這種規範管理,預防機構也逐步加強!從而促進實現了國家對突發性事件的應對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4

  看到了關於用人方面的說法。德魯克認為,人無完人。用人應當重點發揮人的長處而不要盯著短處。“樣樣皆通”很可能意味著一無是處。但是傳統的西方企業的用人方法,或者是績效考評方法,往往會導致“沒有缺點的人”,結果也就是“僅僅符合最低要求的人”。而日本企業則因為不能因為某人績效不好而降級或者開除,所以乾脆沒有考評制度。德魯克很懷疑日本企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這種文化有關。

  我已經體會過了這兩種文化。的確,現在所在企業的考評制度,有看上去非常全面的評估點,年終考評時都要非常消耗精力的去做評比,可是真的有用麼?很可能一個人在專案上費心費力,在考評時卻因為每一個考評點上有明顯的弱勢,被比了下去。由於每個專案的難度,要求各不相同,很難比較兩個不同專案上的人誰的貢獻更大,而某些容易比較的點,比如證書的級別,下屬人數,就會導致決定性的影響。結果是引導大家都在容易比較,容易量化的事情上花精力了,要確保自己沒有容易被比下去的弱項。可是正如德魯克所說:知識工作者的腦力勞動是否真的有效,其實是很難評估的。對專案經理來說,考出很多證書的人很可能不如埋頭幹活的人有效,下屬十個人的組長也未必比一個帶槍匹馬的人更有效。但是公司上級如何裁決?

  相比之下,以前的民營以及日資企業,倒是因為沒有這麼全面的評估,大家沒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可以更專心地投入在工作上。

  東西方的企業文化真的是截然不同。根本原因可能是,西方人認為人性本惡,而東方人認為人性本善。西方企業不相信員工會自覺地努力工作,所以注重用制度防止員工偷懶,也就是重法治,而東方企業則相反地,重人治。很難說兩個方向誰更好。我現在注意到的是,東方企業正在引進西方企業完善的制度,而西方企業則對管理者提出了很多新的可以認為是人治的要求。

  希望我在接觸了這些不同的企業文化後,會成為更完美的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優秀讀後感5

  一直以來,我認為管理講的是天分,講求的是個人才能,注重的是個人魅力,而書本的知識只是紙上談兵,無法真正在真實的管理中發揮作用。但是讀了《有效的管理者》一書,我的.想法卻改變了。德魯克講到的“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就是‘做好該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個人的有效性,與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識之間,幾乎沒有太大的關聯。有才能的人往往最為無效,因為他們沒有認識到才能本身並不是成果”……這些論述,激發了我學習管理的動力,並瞭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應追求的目標。一個人要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賦、個人才能、個人魅力,更要注重後天的學習和提高。這樣才能與公司共同成長和提高價值。

  針對如何卓有成效,德魯克提出了五點要求:分別是善用時間、講求貢獻、善用人才、要事優先及有效決策。可以說,德魯克先生教了我們卓有成效的五招,這五招看似簡單,但是要學好、學透,就需要我們在不斷實踐地基礎上,充分理解這五點的內涵,最終將追求成效變成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談談我讀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的讀後感想。

  一、時間管理——善用時間

  讀了德魯克先生建議管理者在時間上的一些做法後,我真正意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平時大多數普通人浪費了大量的自認為沒有浪費的時間。我深刻認識到,時間正是像德魯克先生所說的那樣,是一種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資源。人這一生的時間有限,用於工作的時間更為有限,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做出影響組織整體績效和成果決策的成就來,必須要做到善於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時間。

  正如德魯克先生教給我們的那樣,首先要診斷自己的時間,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時間是怎麼使用的,然後分析自己做過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須親力親為的。然後是要統一合理的安排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自己要有一種刻意的傾向,用短的零散時間去處理必須由自己處理的不費時的事情上,把大塊的時間留下來去處理相對重要的費時的事情上。如果我們能把最為特殊也最為稀有的時間資源利用好,可以說就為做到卓有成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績效管理——講求貢獻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並懂得將自己的工作與長遠目標結合起來。”德魯克先生的這句話直接道出了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只有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身的技術所限,才能看到組織的整體績效,才能使我們卓有成效。重視貢獻的管理者能夠超越自己有限的能力為組織創造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也可以超越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是因為他們重視貢獻使自己擁有更高的視野,使自己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