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小麗:《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讀後感範文

餘小麗:《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餘小麗:《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餘小麗:《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讀後感1

  本週閱讀《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一書,感觸非常深。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可以說孩子的智力和品質基礎是在家庭中奠定的,人的智力與品質是在家庭塑造下成型的。所以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成人,成才與我們的家庭教育是密切聯絡的。學校只是從家庭接過這塊毛坯進行深加工,但很多家長現在是把過多的孩子教育的責任推給學校的老師,或是運用像老一代的思想去教育現在的孩子,是一種傳統的強制的改造式的方式,總想按自已對於孩子的標準去改造讓他們成為我們父母所期待的。但我們很多父母都忘了,我們的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思想的個體,並不是我們改造的一個物體。所以孩子是不喜歡被教育被改造,他們更喜歡被引導,被培養。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我們需不斷的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否科學,是否能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今天,《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這本書帶給我們更多關於孩子的教育的深刻啟示。尤其是在教育第一線工作的我們也是收益匪淺。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注意做到一下幾點:

  第一:做好榜樣的作用是無限!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可以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堅強,堅持,吃苦耐勞,懂得感恩的品質以及個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孩子。廣東十傑父母羅鳳揚,一個平凡父親,造就了四名天子驕子,世人都覺得驚歎。在孩子的教育中羅鳳揚一直以自已為榜樣去教育自已的孩子,上進,奉獻。自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以身督導孩子們:人不能只顧自已一畝三分地,人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要關心他人,關心社會,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父母重危時,他依然把自已20年苦心經營的店轉讓了,回老家照顧父母。他在例行他為人子女的義務時也同時教育兒女們要知恩圖報,懂得感恩。父母的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教材,一個平凡的家庭能出四名天子驕子,是因為父母薰陶,給了他們積極的人生態度,和上進精神。對於孩子的教育,往往行動比你的千言萬語的理論更有教育意義和影響意義。

  第二:父母要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馴獸師。每次與孩子的交流盡量做到民主,做到互相尊重,才達到溝通的目的。現在多數父母跟孩子的溝通時看似一種尊重的互相交流,實則都是一種自上由下的命令,廣東十傑父母陳巧玉每週都要召開家庭會議,由最初的討論孩子學習問題到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等。家庭會議成了家庭民主協商的重要渠道,這不愧是一個民主的創新交流方式。不但尊重了孩子的表達權,而且也尊重孩子的批評權,允許孩子對家長的不當做法做出批評和提出建議,讓他們表達自已的意願。如果說跟孩子溝通,我們多以類似的富有民主的平等的方式進行,孩子與父母就不會存在代溝與衝突,每一個家庭也都和諧,充滿笑聲,也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第三:我們要做孩子的啦啦隊,對孩子多點鼓勵與認可。要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天賦。孩子剛生下來是沒有才華的,但他一定具有某項潛能。如果你不放棄教育,每一個孩子都是可造之才。遺憾的是很多孩子的天賦和潛能,沒被我們去挖掘,甚至被我們磨滅了,使他變成了一個平庸的人。聰明的家長是善於發現孩子的潛能,並支援鼓勵孩子發揮。十傑父母肖曉山在孩子高考前想學吉他,並沒有強制他放棄,而是鼓勵他做他感興趣的愛好,孩子也沒有去影響他的高考,吉他也學的很不錯,大學時還開始作詞,在音樂方面有所成績。放手去愛,引導比強迫更具智慧。所以家長的鼓勵與支援,孩子會更懂事,更積極努力。讓孩子多一些空間,讓自由成長的空間。

  第四:對於孩子的教育,信念和責任是成功的關鍵。多於孩子青春期出現的諸多問題,父母覺得很無奈,甚至是產生了放棄的念頭,由著孩子繼續惡化。但十傑父母李偉慶對於患有孤獨症的兩個兒子,在傷心,彷徨,沮喪後並沒有選擇放棄。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他依然選擇在家全職去學習相關的知識,與孩子一起戰勝病魔,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在他的不離不棄的'愛護下,終於可以上學了。這可喜的變化,讓我們堅信,只要有愛,一切都皆有可能。所以面對孩子青春期的犯錯,或誤入歧途,人無完人,在孩子的成長中免不了犯錯,我們做父母的,做老師的應該多些寬容,多些理解,多些耐心,多給孩子機會,包容孩子,用愛把孩子感化。用愛與堅持把他們引導回來。

  第五:孩子教育應該是賞識教育:傳統的中國教育觀念都是挫折教育,經常打擊孩子,拿別人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做比較,及其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父母應該是孩子最忠實的fans。要及時有效的讚賞孩子每一次進步,甚至是微小的進步都應及時鼓勵。這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幫助。一個自信的孩子,才是一個快樂的孩子,快樂的孩子成長才能是健康的。十傑父母劉雲把羞澀,膽小的女兒培養成敢表演的自信女孩。

  在孩子的教育中,要做到嚴寬有度,注重從小事引導。堅信,有愛,一切皆有可能。

  餘小麗:《今天我們如何做父母》讀後感2

  孩子從小也要有目標,而不是到了初一,而不是長大的時候,因為孩子是永遠也長不大的,並且設定目標後一定要不言不棄,從小養成習慣,到了初中才能順利幫助孩子養成習慣,而不是靠一時的改變。

  可講此事例運用於輔導中。

  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現在很多家長都是盲目的幫孩子做決定,輔導時跟家長講道理也是很乏味,透過這本書的真實事例可以很有說服力的跟家長講。再就是現在的家庭條件都特別好,家長對自己的孩子都很溺愛,所以針對這種家庭有時候還真批評不了,因為自己都沒有孩子憑什麼批評別人了,有了這麼出名教育專家的例子,就可以大膽的借力了,孩子的教育是無限的,但我們一定要有限的給予孩子,我相信輔導效果會更好的,再加上這本書的力量來去強調家長責任的話,我相信後期的服務也能減少不少。

  張仲慶是我最崇拜的父親及老師,我沒想到在一個人的理念中父教也能當成一種事業,而且是終身的。並且他的教育別於一般人。他對孩子的培養是注重孩子能力的培養,而現代的教育包括學校都是注重孩子的成績,所以張老師才能教育出這麼好的一個孩子,而且從他身上我看到教育是一定要有耐心。張老師能堅持每天給孩子講故事,可想而知,要多大的毅力,另外,從側面也反應出,作為家長也要有相應的素養,否則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你又怎能以故事的。形式來去引導孩子呢?特別是對孩子感恩的培養,是很多父母所奢望的,也是很多家長做不到的,即人格的訓練。

  最後,早教的重要性,但凡偉人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從早教開始培養的,而且非常有技巧。興趣的培養也很重要,現在很多家庭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好處,都在開始廣泛的給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興趣班,但是往往孩子都是堅持不了,家長乾著急,所以興趣的挑選與堅持也是非常重要的,賴老師引導小蕾就非常成功,賴爸爸激發孩子的興趣,開發其智力,讓孩子有興趣的全部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還要動腦,動手,而不是空談。

  總之,孩子的教育是尖酸的同時也是興奮的。懂得這些對我們的輔導真的很有用,讓家長懂得這些對我們的服務也減輕不少壓力,所以我覺得這本書選得特別好,希望後期可以看到更多更好類似的書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