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十七度二》讀後感範文

《教育·三十七度二》讀後感範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育·三十七度二》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三十七度二》讀後感1

  剛剛聽到這本書的時候,最吸引我的是它獨特的名字,三十七度二,這是人體低燒的溫度,難道教育也要帶著低燒的溫度麼,這是一種怎樣的觀點?帶著這樣的疑慮,我翻開了這本書。在它的前言與緒論中便解釋了它書名的意義:教育的態度不應是高燒,應是有激情的理性,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態度。

  雖然大學時念的是師範類,可是上學時閱讀背誦的更多的是教育理論的條條框框,對教育的感悟遠沒有參加工作以來真正與學生面對面接觸來的深刻。教育兩字的含義其實並不是理論書本上所寫的那樣的簡單,更多的在於與學生的磨合,對課堂的思考。朱良才先生的這本《教育三十七度二》最好的一點便是,沒有長篇理論的論述,而是用很多生動的小例子串起,講述了許多道理,有很多地方更是包含著許多的人生哲學。

  這本書共分為六個章節,每個章節的標題都很簡單,只有一個詞,分別是:忠誠、責任、敬業、愛心、傳道、施教。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遞進的過程。首先,作為一個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品質就是忠誠,忠誠於我們的黨和國家,我們的集體,我們的教育事業。之後,作為成年人,我們需要有責任感,書中有一句話說的很好“責任是愛,不是包袱”,如果從愛出發,那麼一切的問題,都將變得不是問題。第三點是敬業,俗話說,幹一行愛一行,敬業是成功的基石,如果一個人不愛他的工作,又如何能把它做好呢!第四是愛心,從教育角度來說,愛心就是對學生懷著深厚的感情,播撒愛的種子。第五是傳道,儘教師的.職責,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方法和準則。

  最後一點,是施教,實施正確的教育方法手段,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作為教師只有忠誠於自己的事業,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愛崗敬業,懷揣一顆愛學生的心,以身作則,掌握正確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將教育傳承。

  作為剛剛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現階段只能算剛剛邁進教育的大門,要深刻的理解“教育”,還要在現實中不斷奮鬥,不斷摸索前進的道路。希望透過不斷地努力,終有一天可以做到如朱良才先生所說,成為感性的、儒雅的、審美的、美的教育使者。

  《教育·三十七度二》讀後感2

  在《教育·三十七度二》一書的第二章中再次看到西點軍校提出的“沒有任何藉口”這一理念。“沒有任何藉口”是美國西點軍校200年來奉行的最重要的行為準則,是西點軍校傳授給每一位新生的第一個理念。它強調無論處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壓力與困難之中,你都必須全力以赴完成任務,決不允許尋找藉口來推卸責任,哪怕是看似合理的藉口。它最終強調的其實是負責果敢的精神、踏實忠誠的理念以及充滿奮鬥精神的人生境界。它強調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藉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藉口。

  秉承這一理念,無數西點畢業生在人生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沒有任何藉口”實際上也應該是我們教師應倡導的理念,是教師忠於職守,做好教師工作,完善自我,邁向成功的必修之路,是一名教師責任心、執行力的表現。思想影響態度,態度影響行動。優秀的教師不找任何藉口,遇到困難挫折總是積極想方設法、解決問題,激發出人最大限度的潛能,就算最後失敗也不推卸責任,能總結教訓,查詢原因,以期下次解決問題。而不負責任的教師一遇到困難挫折就消極頹廢,出了問題只會尋找藉口,在工作失敗後一味推卸責任,這樣的人永遠會失敗,得不到學生、家長、學校、社會的信任和尊重。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所缺少的正是這種沒有藉口的精神。

  在生活中有了問題或犯了錯誤,特別是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和錯誤,我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勇敢的去承擔責任,去面對問題,而總是想方設法的為自己的過失尋找或多或少、或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目的都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為自己的過失開脫:考試成績上不去,責怪現在的學生太笨、太懶,太不抓緊時間,太不重視學習,或者基礎太差,不會反思是否自身的教法不當,自身的投入不夠,自身的工作興趣缺乏;與學生、家長髮生衝突,往往氣憤學生太不聽話,家長蠻不講理,太溺愛自己的孩子,抱怨現在的社會風氣太不尊師重道,不會反思自身的做法、說法是否能讓人接受,是否能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我們還常常會抱怨領導給的工作太重,要求太多太瑣碎,發的錢太少導致工作沒有動力,甚至抱怨工作時間太長,導致工作陷入倦怠缺乏激情……而這些本身就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

  工作意味著責任。“沒有任何藉口”體現了一個人積極對待工作的態度。既然我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選擇了教書育人的崗位,就必須接受它的全部,而不是僅僅只享受它給你帶來的益處和快樂。當我們面對學生不好的成績,不要一味抱怨。試問一下,自己真的去關心過後進生,為幫助他們進步付出了自己全身心的努力了嗎?“工作不是我們為了謀生才做的事,而是我們要用生命去做的事。工作就是付出努力。”而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恰恰相反,我們常常喜歡從外部環境來為自己尋找藉口和理由,不是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的環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或領導,而很少問問自己:我努力了嗎?我真的對得起這份工作嗎?回顧一天的工作,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是否完成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我們要求學生別為自己的過失找藉口,身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應該牢牢記住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能用任何藉口來為自己開脫,為自己找到一個個完美的理由。

  當我們碰到難題的時候,永遠不要尋找藉口為自己開脫。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最有效的工作原則,這樣你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能。找藉口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沒有任何藉口”體現了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我們每一個人對工作、對家人、對朋友,都負有一定的責任,正因為存在這樣那樣的責任,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尋找藉口就是將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我們的責任也將隨著這些藉口而遠去。教育界的前輩告訴我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要我們不時時處處為自己尋找藉口,能全心全意為學生考慮,在言傳與身教方面為學生做好榜樣,相信不成材的學生會少得多。從現在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找任何藉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