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

  在圖書館尋書的時候,我一開始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就感到很好奇,菜根譚,很有韻味。然後就翻看了幾頁,果真挑起了我的興趣。原來,《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裡面的每一句話都很有哲理,例如:靜中觀心,真妄畢見。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而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意思是說一個人在夜深人靜時,自己獨自靜靜坐著觀察自己的內心,才會發現自己的妄心全消而真心流露,當此真心流露之際,覺得精神十分舒暢,應用自在之機油然而生;若這種真心能常有該多好,可希望之心偏偏難以全消,於是心靈會感覺慚愧不安,到最後才幡然悔悟而有改過向善的意念出現。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就很需要獨自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也能稱之為孤獨,這個時候就是自身審閱的好時機,能讓自己想懂一些東西,由此身心愉悅。而過一段時間也可能又鬱悶起來,這個時候又在懷疑自己,也再次需要觀心去努力改善自己。

  每一句哲理都應該好好斟酌,它們能教會我們很多很多道理,以免自己經常沉溺於懷疑鬱悶之中,非常推薦這本書。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2

  看名著看的是種內在的精華,如果你深入了這本書裡面,其實會發覺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在裡面。閱讀是種精神的享受,是靈魂的昇華。對於名著尤其如此,希望大家多學習,多多閱讀名著,對自己提高修養都很有幫助!

  這段時間,閒時一直在看從女兒那兒拿來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表達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包含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你讀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開啟煩惱的大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明大義的人,這是本難得的、助人一生的好書。

  封建社會中人讀此書,可以遠避禍端,明哲保身,既享入世百味,又得出世閒逸。今天,時代的發展很迅速,人們的人生觀、世界觀,是非觀、名利觀都有了一些改變,讀此書仍受一些啟迪,如怎樣與人相處,怎樣開導自己,怎樣看待人生百態和自然萬物。天人一體,天人相應這點古今是相同的,我們既要讀書,領會書中要旨,又不能拘泥於書,被書遮掩了耳目,要學用惟時,就像書中所說的:

  做人無點真懇念頭,便成個花子,事事皆虛;

  涉世無段圓滑機趣,乃是個木人,處處有礙。

  人心虛,義理來居;人心實,物慾莫入。鴻蒙未闢便分了陰陽,人心事理莫不如此。做人經世有個一分為二的態度,有個瞻前顧後的眼光,有個大肚能容的雅量,有個得失互轉的思想,心樂,便是個福地天堂。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3

  《菜根譚》是明初儒學家洪應明收集編成的一部語錄集。

  在我剛上小學時,這本書就被我收入囊中了,但是直到今天我才開始讀這本書。我把它從高高的書架上取下,在書桌前仔細地閱讀了起來,不知不覺中,我已深深地沉浸在此書之中……

  這本書主要描寫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禮儀與做人的真理,集道家、儒家、法家、佛家的多種處事哲學於一書,讓人受益匪淺。

  《菜根譚》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作者本人。他可以自知做人之美德:尊師師長、禮讓他人、願賭服輸……雖然這些也是我們現在人耳熟能詳的社會價值觀,但是他可以一項一項地做到,認真嚴苛地要求自己,而我們呢?

  在生活中能嚴於律己的人很多,可是能堅持的人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所以我們也要多向他學習,即使自己並不聰明,但是我們仍可以約束自己的行為。

  不信你看,能做到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有哪些:捨己為人的消防隊員們、勤懇為民的警察叔叔們……他們在鐵的紀律下,養成了任何時候嚴於律己的習慣。雖然我們沒有鐵的紀律的約束,但是隻要我們付出不懈的努力,我們也能與他們一樣。

  在書中,還有一個人受到了我的敬佩,他就是書中的“匪”。原本他在文中的用處總是劫財攔路,但是在不斷的受教下,他奮發圖強,痛心疾首,一改前非,當了一位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萬物皆是可改變的,只是你是否願意去改變自己。

  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各種奧義,同時也知曉古人的各種優良品質,令我受益匪淺,我推薦大家也去購買一本《菜根譚》,仔細地閱讀,相信你也一定會愛不釋手的。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4

  關於這部書,有句非常有名的話叫做:“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你既可以理解為,只要肯吃苦,這世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可以理解為,看過這部《菜根譚》,做任何事情都有所裨益。總之,這本書字字珠璣,講透了中國傳統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方法。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有儒家的智慧;“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有道家的仙風;“世態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也有佛家的慈悲。而在讀到了這麼多的道理之後,我們也應該明白,錘鍊自我是一件很苦的事兒,然有可能也是讓人生柳暗花明的轉機。

  讀了《菜根譚》,讓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迪。作為一個教師,不但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精神,而且更加要立足自我的工作崗位“先學生之憂而憂,後學生之樂而樂”的工作熱忱;不但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更加要有“以修身自強”、“修辭立其誠”、“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的品格,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人要想不落後於這個時代,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而且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我充電、加油。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5

  很久以前就知道一本好書《菜根譚》,卻一直沒能抽時間閱讀。今天透過拜讀領導推薦的這篇文章,讓我再次領悟生活中的一句真理:“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

  社會生活中沒有什麼絕對的公平,每個人可能都會遇到總有吃虧有賺便宜的時候。我也曾經因為在某些小事情上感覺不公平,在家抱怨兩句,我的母親就給我講:“吃虧就是賺便宜,吃虧是福。”母親用樸實的話告訴我同樣的道理。我也時常用這句話告誡自己。沒有誰是傻子,心甘情願讓你去佔便宜,讓你佔便宜那說明人家讓著你。佔了便宜,不能說你有多聰明,那隻能說明人家大度,不斤斤計較。

  記得有一個詞叫:寬人律己。現在的人,總是對自己寬容,卻容不得他人的過錯。這樣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朋友只能越來越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不要拿自己的三觀和標準去衡量別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誰都有犯錯的時候,要用大度的胸懷,去容納別人。

  啥叫做人?真誠+厚道+善良=做人。不管和誰相處,真誠才能走進人心,厚道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可。寧願自己吃點虧,也不要算計別人;寧願自己吃點苦,也不要出賣相信你的人。做人,什麼都可以捨棄,但不可捨棄內心的真誠,什麼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身端影正,厚道做人,踏實做事。為人處事,別為了金錢、為了利益,泯滅了自己的良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做事,才能獲得成就;善良做人,才會贏得未來。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6

  好久沒有寫了,其實想寫的東西很多。還是太懶,最近的床頭書是《菜根譚》,就談點讀後感,先聊這“欲擒故縱寬之自明”。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寬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從者,縱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頑。

  其大概意思為:如果有事一下子搞不明白,先放一放,也許時間長了自然就明白了,千萬不要急,免得自己鬱悶;如果有人不聽勸告、不服從教育,先讓他去,你不管他也許他自己倒理解了,不要過於煩人家免得產生逆反心理。

  道理很簡單,我們都明白,可是我們做到了麼?

  要做到洪先賢所說的不急不切,需要一個條件,就是心態。所以有人說心態決定一切,不無道理。當然,良好的心態需要透過修身來達到。那麼解決問題靠什麼呢,就是時間。其實時間是萬能的,能解決人們許多的難題,一切的恩怨、紛爭無不隨著時間灰飛煙滅。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必要記住這個道理,合理處理生活中的一些難題,才能使人活得輕鬆、坦然。

  小結一下,遇到矛盾難以短時間解決的,一、試著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問題,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二、問問自己真的有這麼急麼?不能馬上解決的後果是什麼,真的後果有那麼嚴重嗎?給自己一點時間,也給人家一點時間。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7

  抱朴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含義解釋:

  一個剛踏入社會的青年人閱歷雖然很短淺,但是所受各種社會不良習慣的感染也比較少;一個飽經事故而閱歷很廣的人,各種惡習也隨著增加。所以一個有修養的君子,與其講究做事的圓滑,倒不如保持樸實的個性;與其事事小心謹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達一點才不會喪失純真的本性。

  菜根譚讀後感:

  我讀這句話的時候,會想到工作中接觸到的人,比我年齡小的剛踏入社會的、比我年齡大的飽經世故的。常聽人們說年輕人像一張白紙,可塑性強;而有一定閱歷的人,就很難調教,只能由著他去了。

  曾有一段時間,我覺得自己好像成熟了,脫去稚氣了,其實現在想來不過是世故了、被社會染雜了。這有點像馬哲,否定之否定,從職場新人、社會小白,變成白骨精、被社會大染缸染的花布,然後再啟動自淨功能,迴歸本性,成為一個既能在社會上立足,與眾多人相處、周旋,又能不被名利所迷、保持初心的人。有點像外圓內方的意思。

  而如何才能啟動自淨功能呢?從我的體會來看,自淨功能來自對社會的諸多反省,簡單點說就是來自我們對社會生活的不適應、煩惱、挫折,與其與人爭利、得失都煩惱、成天累心,不如放下,做好本分事,簡單一點好。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8

  讀了《菜根譚》,你會明白,受到恩寵可能會帶來災難,所以當你驕傲的時候,回頭看看。失敗之後,後面你有可能會成功。

  今天,我將由洪英明編輯的《蔡根譚》一書通讀了一遍,書中說了許多人生的道理,使我深受啟發。

  當我讀到“棲守道德,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我想,堅守道德的人,也許只是暫時的寂寞。俗話說,小人不擇手段,在現實世界中,小人有成功的。但是小人只能欺騙群眾一時,不能欺騙一輩子。

  例如,宋高宗死後,秦檜終於受到了報應。乾隆死後,和珅被抄家。但是,岳飛和劉墉對人們的影響是永遠的。因此,當人們堅持自己的道德時,如果感到孤獨,也絕不能退縮,成為壞人。

  當我讀到“恩裡由來生害,故快意時須早回頭;敗後或反成功,故拂心處莫便放手”,我慚愧地想:是的。

  受到恩寵可能會帶來災難,所以當你驕傲的時候,回頭看看。失敗之後,後面你有可能會成功。例如,在五年級的第一學期,我的成績突飛猛進,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讚,於是變得驕傲起來,沒有及時回頭,結果,後面成績一落千丈,我感到非常後悔,唯一的出路就是努力學習,把成績趕上去。

  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發,你不妨也看看這本書,我想它會給你很多啟發的!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9

  選擇《菜根譚》這本書作為本年度第5本書籍,為什麼選擇這本書可能是與最近的心情及生活狀態有關。這段時間有期待、苦澀、淚水、更有珍惜當下,活在當下,選擇這本書也是為了安撫自己的內心吧,就是想沉澱平復一下心情。

  這本書基本上來說人生、遇人、做事、感恩等。全部都是處事方式及做人做事的道理,引用古人經典事情來闡述和論證該觀點。這樣的人生大道理需要人去經歷,光看書是不能深刻體會,反而容易使人感覺疲勞,乏味。這樣的書籍可以看看,拓寬知識面,或者建立價值觀還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不能天天看這樣的書籍。就好比人天天吃山珍野味,也會吃膩的,只有偶爾品嚐一下才感覺那種香甜。讀後感所以,這本書我並沒有看完,有些書可以看完,有些看一半,這個根據自己閱讀的情況來看,經歷了才會知道,雖然有感同身受這個詞,但是這也是一個安慰人的詞,任何人都不能去體會當事人的心情,也體會不到,同理心在這裡不起作用,任何人對待同一事情會做出各種獨自的見解,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對的,對於他來說。

  說到現在,突然就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這也是我看過的書最短的讀後感把,不過還是有幫助的,我就是這麼個人,我還是我,不管從基因的角度還是從人類的角度來說。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0

  “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是世人對被奉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菜根譚》的高度評價。古人云:“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香可以用鼻來品味,果香可以用舌頭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菜根譚》作為一本社會各個階層都可讀、愛讀的書,它為我們詮釋了許多的人生道理,我們細細品味,方可發現其獨特之處。

  在書中,洪應明先生為我們闡明瞭“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有根處發,“厚培其跟,其味乃厚”。

  談及人之慾,大到吞噬宇宙,世間沒幾人甘心滿足於一碟菜根。被後人稱為“亞聖”的顏回過著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裡,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連孔子都誇讚其崇高的品德。“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淡泊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平淡卻幸福的畫面。

  現代社會里,到處充斥著慾望和誘惑,選擇多了,又有幾人能選擇明智。正如我們習慣了各種氣味濃烈的食物,卻不懂得品嚐粗茶淡飯;當我們習慣了各種交通工具,卻浪費了雙腿的有用性;當我們習慣了阿諛奉承,卻忘了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真實可貴。太多的習慣讓我們忘卻了太多的美好,對美好事物的視而不見終究會讓我們的人生留下嘆息……

  看完《菜根譚》,我們受到了啟發,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所矇蔽,對物質的過多欲望會阻礙我們前進的腳步,影響我們理想的實現。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學會體會淡泊的美妙之處;在精神生活中,得到滿足,真正地享受人生。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1

  《菜根譚》是明代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它勉勵人們在平淡乏味的菜根中體驗人生的滋味,進而充實自己,發憤圖強。

  《菜根譚》提倡“抱朴”,即有一顆樸素的赤子之心。要經得起各種考驗“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

  菜根譚特別提倡“家和萬事興”,沒有“三綱五常”的死板說教,卻可以處處感受到作者為保持家庭和諧而湧動的愛心“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功德,消得家庭內嫌隙,便是一大學問”

  菜根譚勸告人要腳踏實地。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要有一股傻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學道者需要努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任天機。”

  在處世方面,菜根譚主張處世應該高立一步,有一種大局觀。在對待別人的態度上要求大家不要刻薄。

  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為真切的感悟,遨遊其中,不單單是一種覺悟,心有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裡行間,藏著的是一雙透視人間的慧眼,在他那份沉甸甸又帶著暖意的鞭策下,必有新的體會。

  一個人的思想不應該被慾望遮住眼睛,人生的滋味,真正的口味是平淡,在粗茶淡飯中體會平淡的美妙,在精神生活中的到極大地滿足,真切的享受人生。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2

  翻閱《菜根譚》,我立即被作者豁達的胸懷,深邃的思想內涵所震撼,特別對其中“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這段話尤為喜愛。寥寥數語,卻深刻地道出了作者對人生,對功名利祿,對世間萬事萬物所持的心態。在這個充滿了浮躁與誘惑的時代,《菜根譚》無疑是一劑安定的良藥,讓人們的`煩惱紛亂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有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當今社會,物慾橫流,金錢的誘惑,財富的紛爭,困擾著無數的追逐者,不少人感到越來越煩悶、焦慮、疲憊、失落。儘管物質生活日益充實,而人們的精神生活卻愈發空泛,……,那麼如何看待,如何面對這些世事呢。用《菜根譚》中的這段話也許最能釋惑。

  閒看,大有站在局外的角度,悠閒自得地看待寵辱得失,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寵辱皆不在乎。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之意,不受外界的任何影響,也不在乎別人的是非評說,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漫隨,大有不管世事的沉浮與變遷,也不管職位的升遷與貶降,一切隨其自然,不加強求。天外,則顯示了高遠的目光,不與他人一般見識,不斤斤計較的豁達胸懷。而花落花開完全是自然的規律,沒有必要感春傷秋,雲捲雲舒,是一種自然現象,也蘊含著處事的哲學,人生路上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嶇小路,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要能屈能伸,要學會忍耐和堅持。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是一種心態,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人生境界。生活的瑣碎,柴米油鹽,諸多不如意,都會讓我們心生煩惱。但如果我們能淡泊名利,不計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過分看重成敗,只要自己努力過,奮鬥過,就是無悔的人生。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3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慾無法入侵。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在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風情並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和不安,這句話如山間之明月,江上之清風,會讓我獲得一份寧靜,會讓我找回自己,會教會我怎樣做好一名普通的工作者。

  菜根本是尋常普通之物,甚至為很多人所不屑,它往往埋沒於泥土之中不為人眼所見,既沒有菜莖、菜葉的味美,也沒有菜花的豔麗,很容易被忽略。工作與菜根極像,因此必須要耐得寂寞,守得清貧,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菜根自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亦是如此。價格工作一般都細水長流,不能立竿見影,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感性的熱情,只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但片刻就會燒盡;而理智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不但要有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想法,更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辯之,篤行之",來不斷為自己充電、加油!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4

  近日,筆者讀完洪應明的《菜根譚》,書中無處不在的博大、寬容、淡泊、向善與智慧,讓你覺得彷彿在與一位智者交談,疑慮消弭,警策長留。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給我感悟最深的是其中有關教育批評的至善妙語。

  洪應明說“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意思是說,當責備別人的過錯時,不可太嚴厲,要顧及對方是否能承受,注意不傷對方的自尊心;當教誨別人行善時,不可以期望過高,要顧及別人是否能做到。

  我們常抱怨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但有沒有反省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呢?我們當教師的有時在公眾場合、在家長面前大聲斥責學生;有時小題大做、聲色俱厲,嚴詞批評;有時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像老太婆……這些做法都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如果能像上句話中所說的那樣教育孩子去惡趨善,還愁效果不佳嗎?

  《菜根譚》中處處充滿了辯證法觀點。“念頭濃者,自待厚,待人亦薄,事事皆淡。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濃豔,亦不宜太枯寂。”“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凡事應求恰到好處,過之不及都將失之偏頗。

  我喜歡《菜根譚》。它淡雅的眉目下是一雙歷世閱人的慧眼。它宛如一溪清泉,盪滌人心的積鬱,使人澄懷物象,進而得以超然物外,靜觀世界,參悟人生。

看菜根譚明代著作觀後感500字15

  近日,我讀了《菜根譚》:遇事讓一步為高,待人寬一分是福”的文章。使我感觸很深,很受啟發,給了我一次學習的機會。菜根潭三個字深刻說明了“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思想理念,是一種以人生經驗的沉澱和累積,對當今社會為人處世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在我們平常的工作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處難免有摩擦、有碰撞,但是遇事能忍一忍就過去了,往往是衝動過後,便是後悔。古人說過,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是最好的解釋。

  當今的社會處處散發著對物資、名利的渴望,如果把名利看成一切,那麼就會迷失方向,名利就會成為切斷你幸福與快樂的利刃,如果你善待名利,將名利作為奮勇進取的動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支點,就會給你無限的動力,伴你走向成功,讓你擁有真正的快樂!從小教導,吃苦是福,捨得、捨得,能捨才有得,只有付出了才會有收穫,當我讀完這篇文章後,更感覺到“捨得”的深刻含義了。

  人生的快樂就是路徑窄處,留一步讓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食,共享就是合作,合作就能共贏。保持平衡的人際關係,要與人真心交往,做人做事才能長久。

  作為服務於電力系統的一員,不管是普通職工,還是管理人員,心中常懷電廠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顧大局、識大體,工作凡事從集體著想,以廠為家、以廠為重。只有把視界放高放遠,才看得見潮流,看得清未來。在工作中發揚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的精神,一方面我們要俯下身來,在一線務實肯幹,高標準、高質量、嚴要求、切實打造精品隊伍;另一方面,也要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全新的視界,科學規劃隊伍發展,傾力打造現代化電力檢修隊伍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