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1

  從1845年7月4日起,到1847年9月6日,一位生活在美國東北部的普通人梭羅,放棄了舒適的小鎮生活,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

  他沒有錢和朋友,而僅僅靠自己的節儉造起了他的第一棟小屋。他自己種豆子、土豆和玉米存活下來,偶爾也會去旁邊的瓦爾登湖釣魚來補充營養。在旁人看來,這樣的生活十分孤苦無依、十分淒涼,但在作者看來,他很享受與這裡的樹木一起工作,他與自然也漸漸成為密友,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氛圍。

  梭羅所處的時代,美國工業迅速發展、經濟發展迅速。那個時代,大家都不停地工作,為了獲得更多的財富,對財富的追求似乎成了生活的唯一目的。在梭羅看來,這些人們被生活所擺佈,勞累得無時間和心思欣賞美好的事物,精神上十分貧窮。

  梭羅寧可貧窮卑微,也不願失去精神上的財富,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佩服的除了梭羅的文字,還有他對自然的廣泛認識,他熟知每一種動植物,知道根據春夏秋冬來改造房子,播撒種子,他是一位獵人、漁夫、匠人,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他不單單是從書中學到一點學問,他貢獻的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這也使我反思,每天路邊的樹木,有幾棵可以準確地叫出名字?若家中斷了電,你又能幫上什麼忙?你能堅持遠離手機幾分鐘?你有追求過真理嗎?你有經常獨自思考問題嗎?

  從書中,我也知道了不少真理。第一,生活可以很簡單。這些日子在湖邊,他一直堅持著這一觀點並付諸行動。他認為過度地追求物質,為了那些浮華之物,反而忽視了簡單生活的本質,這是不可取的。第二,多實踐,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他認為青年人應該進行生活的實踐,才能把知識掌握得更加充足。第三,要有熱愛自然、樂觀的心態。他認為自然是治癒陰鬱的最好辦法,當人們享受四季的友愛時,什麼都不能使生活成為沉重的負擔,同時,我們要用樂觀的心情做事,他的人生一定比別人快樂得多。

  《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但更是一本生動的書,它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充滿著獨特的氛圍,還縈繞著梭羅對大自然真摯的熱愛,書中所散發出的恬靜,使人心靜而愉悅。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2

  梭羅不是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而我們卻從他那裡發現許多的光亮。他在《閱讀篇》中寫到:“一個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個比褻瀆過的更早,更神聖的曙光時晨,他一定是已經對於生命失望的了,正在摸索著一條降入黑暗的道路。”在《春天》中他又說:“我們需要看到我們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們從未漂泊過的牧場上自由地生活。”好像他在給我們眾生指明道路,“那末,走你自己的路吧。”梭羅好像對生活有一種妙悟,是的,一種真正的人生妙悟。這種妙悟不是從天而降,而是從瓦爾登湖那裡思得來的。誠如他在書中的《結論》指出那樣:“至少我是從實驗中瞭解到:一個人若能自信地向他夢想的方向行進,努力經營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是可以獲得通常還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如果有誰認為梭羅僅僅是個隱士,那他便忽視了他還是位抨擊時弊的演說家和誨人不倦的教師;如果有誰妄想從《瓦爾登湖》裡獲得親近泥土的捷徑,那麼就借問牧童和鷓鴣。

  當代著名散文家葦岸在《我與梭羅》一文中,這樣的推崇梭羅:“最終導致我從詩歌轉向散文的,是梭羅的〈瓦爾登湖〉。當我初讀這本舉世無雙的書時,我幸福地感到我對它的喜愛超過了任何詩歌”。敬仰之情可見。“梭羅的散文也未喪失俊美的‘詩意’,而我因為傾心梭羅這種自由,自意,像土地一樣開放的文字方式。”的確,在他的散文《大地上的事情》裡我們可以讀出這樣的詩意來。

  在這之前,我沒有讀過如此的令我著迷的書,她也讓我一度不安的心在這裡找到了真正的家,我的心靈之家。裡面蘊涵無限豐富的內含,而我的筆在這裡顯得多麼的掘劣,我恨我自己。我恨,但我沒有憂傷,我反而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為正是在這個時候,我遇上了她。或許這是一種宿命。是的,宿命。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那麼的喜歡她,那麼我可以毫無誇張的說,我在她身上發現了我自己。

  “在白晝的繁忙生活之中,我有時讀它還讀不進去,似乎我異常喜歡的在本書忽然又不那麼可愛可喜了,似乎覺得它什麼好處也沒有,甚至變得將信將疑起來。可是黃昏以後,心情漸漸的寂寞和恬靜下來,再讀此書,則忽然又頗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來辨不出來味道的章節,語語驚人,字字閃光,沁人心肺,動我哀腸。到了夜深人靜,萬籟無聲之時,這《瓦爾登湖》毫不晦澀,清澈見底,吟誦之下,不禁為之神往了。”徐遲在《譯序》中這樣的道出了讀此書的真諦。白天,黃昏,夜深人靜,在這三種不同的時間讀書,自然會產生不同的'心境,得到的味道自然也是不同的了。我當然沒有這樣的讀過這本書,但我能體會到箇中的滋味。好像我要說的話都被他說盡了一樣。而我又能說什麼呢。唉唉,恨不能相見。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3

  最美的事情不過於此書最後一篇以春結尾,春天總是象徵著希望和新的開始,帶給人以無限的憧憬和生生不息的力量。這本書的結尾就如開頭一般,總是讓人無法預知作者的思想,彷彿作者是凌駕於宇宙之上的智者,沒有人能完完全全懂得他天馬行空、跳脫不羈而又句句箴言的思想。面對如此浩瀚無窮而又簡單通透的真理,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個無知的小孩,任憑作者的思緒和文字,帶我徜徉。每每讀到樸實幽默的道理時,那些似懂非懂的道理讓我心中稱讚,作者竟可以一語道破,那些全然不知的道理讓我暗下決心,作者經歷之豐和思想之深,只求某年某月再次拜讀時,可以更加明白其中深意。

  除了作者偉岸的精神形象,其對生活體味之細及周身萬物之愛,讓人讚歎。作者筆下的一樹一湖,一草一物,都極具生命張力,一幅幅美景呈現在讀者眼前。所有比喻的措辭讓我驚訝,因為是我之前從未想象到的,然而卻用的恰到好處,讓人眼前驚豔,深深感到文字的力量。

  可能因為不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文字,所以每次拿起來讀的時候,總是內心會變得安靜,一心只想揣摩更多。漸漸發現,讀瓦爾登湖成了治癒我內心煩亂的良藥,反倒把開始想要揣摩深意的初衷忘了,後來索性就不想那麼多了,只想安安靜靜把它讀下去。

  大道至簡,無慾無求。看過豆瓣,聽過書評之後,我也還是不能完全將它明白。也許作者的思想高度是我一輩子所不能企及的,但是讀書這個過程卻給了我與大家思想碰撞的機會,很是難得。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4

  要說美國19世紀的超自然主義之父大衛亨利梭羅,不免想起田園哲學筆錄《瓦爾登湖》。這部書都圍繞梭羅為了驗證自己離群也能生活的想法,並對當時底層農民的眼界狹小的不滿,決定靠自己,靠智慧和雙手生活,因此在一個叫瓦爾登湖畔定居,自己建造小木屋,說實在的,我自己很喜歡木屋的,還有草場。木屋裡的東西也很普通,三把椅子,一張桌子,一個燒水壺,一張床,還有一些工具和乾糧。每天出去捕魚和翻地種豆,這不免讓人想起了中國東晉的陶淵明,少無世俗韻,性本愛丘山的詩句。

  在一個人生活在瓦人登湖的時候,偶爾有一些過路人來拜訪,大家一起談論些發生在自己身邊有趣的事,是一種原始的最質樸的生活。

  然而在過了將近200年,人不免有些懷戀當年梭羅離群的原因,在如此喧囂的世界,是否還真的有人類安居樂業的寶地,不用關注現代科技的文明,遠離紛爭和鬥爭,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瓦爾登湖》詮釋的是一種最原始生態的生活,茂盛的灌木,清澈能見底的湖泊,不用擔心魚的過度捕殺,只在需要是一種含信念,一把鋤頭,力量是不大,創造不了摩天大樓,但對一小塊土地實則是厚愛,慢慢敲打和挖掘,雨水的滋潤,使作物成長。梭羅做的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事的活動,但最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想要效仿,但最後又放棄了呢?原因嗎,是複雜的,在經歷了幾百年後,人類是否還能如此放下一切的生活,我只能說,梭羅做的是我們嚮往的生活,但能體會其真正滋味,非梭羅莫屬。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5

  一位十六歲即進入哈佛大學就學的高材生在他二十八歲那年做出了驚世駭俗的舉動——撇開金錢的羈絆,在瓦爾登湖自建一個小木屋,自耕自食兩年有餘。這種人是梭羅,他對兩年林中生活所見所思所悟的記錄即是後人極力推崇的《瓦爾登湖》。

  細細讀完《瓦爾登湖》,我的眼前彷彿真的出現了一個在月光下閃著粼粼波光的湖,那湖水慢慢湧上岸來,漫過我的腳尖,沒過我的膝蓋,將我的一整個身心溫柔地包裹,我的靈魂被它浸潤著變得豐盈,“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對於梭羅的隱居生活我是極為嚮往的。捨棄浮華,放下繁複,渡船去賞一湖春水,信步去看一場花事,“雖不富甲天下,卻擁有無數個豔陽天”。任那天鵝絨的坐墊有多麼柔軟,他也不去尋那擁擠,而只守著一隻南瓜簡單地快樂。這樣的生活不禁讓人們由衷慨嘆:歲月靜好,現實安穩。

  可是書本之外是現代都市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人們總是在努力把“惹眼、鬧騰、勉強自己”,把外在的華麗看作一切成功的標識,把擁有的東西看作一切苦難的出口,於是人們無休止地粉飾自己,讓心靈承載了太多的東西。為什麼不選擇放下呢?

  泰戈爾有言:“塵世之物如曇花一現,對於這類事物迷戀不捨是愚蠢的。”浮生夢幻,皆為泡影,如露如電,似霧似煙。昨日風暖菩提綠,今宵霜染楓葉紅。生命就是一場鴻雁的遠行,待到春潮消退、秋風乍起之時,一世光陰,了無痕記。空空而來,空空而去。

  真正的勇士和智者,有蘇格拉底於集市中“原來這裡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的泰然,有季羨林於牛棚之中翻譯吐火羅文的安然,有林逋於廬山雲霧中擁著梅妻鶴子生活的超然。他們都因捨棄浮華而得到了純粹。

  何必求取一世浮名?且去淺吟低唱。何必執著一路繁華?且去逍遙山水。

  作家白落梅曾說:“每個人都在尋找那個屬於心靈的原鄉,有人將閒雲裝進行囊,有人將故事揹負肩上,可匆忙之間,又忘了來路,不知歸程。”我想梭羅是幸運的,他出生的地方便是他心靈的原鄉,他在瓦爾登湖找到了寧靜。

  他對瓦爾登湖有一種奇特的佔有:在他看來,喜歡某處風景,你不必用金錢買下它,而是要經常在心裡想著它,經常到那裡去兜圈子,你去的次數越多,你就越喜歡它,你就越可以說是它的主人。

  從這種意義上來說,不管瓦爾登湖今天是否變成某一個人的產業,我們總是可以說——瓦爾登湖,梭羅的湖。

  我想,總有一天,我也會如盧梭一樣尋到一處屬於我的“瓦爾登湖”。那時,安然於小小的舊宅,坐在陽光下,接春水煮一壺新茶,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邊雲捲雲舒,寵辱不驚。

  歲月靜好,現實安穩。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6

  《瓦爾登湖》之美在於書中充滿風光旖妮的田園般的魅力和富有內涵的深刻而智慧的思想。前者是清泉,後者是甘露,匯聚在一起成就了《瓦爾登湖》。

  我多想也在山林裡找一片清澈的湖水,在湖邊建一所木屋,去看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但也只是想想罷了。每當我嘆息,認為永遠只能仰望她時,我猛然想到陶淵明的詩句:“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好一個“心遠地自偏”啊!如果無法在現實中到達瓦爾登,那就在心中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瓦爾登湖”吧!在那裡,時間便是可供我們垂釣的湖水,我們盡情痛飲,尋摸著佈滿鵝卵石般的星星的蒼穹,每一個早晨醒來時心裡不覺有了一個希望。

  且就奔赴吧!向著遠方與純潔,為自己的心靈在“瓦爾登湖”旁建一所自己的木屋。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7

  梭羅在瓦爾登湖居住兩年半的時間,進行身心與自然的觸碰,思想與萬物的摩擦,他所洞察到的,是每個人心中最貞潔的花海。

  梭羅所敬仰的是生於自然,用於自然。在整本書的開始,看似普通的生活方式,樸實的文筆語言,卻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他認為我們生活在喧囂繁雜的塵世中,應該為了自己內心的追求去生活,而不是被現如今城市,農田的生活環境所禁錮,工作日復一日,耕地年復一年,從這一代,傳給下一代,使日後的人們永遠被土地禁錮,永遠被工作束縛,而每天的生活就是為了生存而活著,在梭羅看來,在這樣紛爭的環境中,只有進入自然,去聆聽內心的話語,去感受萬物的和諧,透過雨聲來洗刷沾滿自己身上那塵世的汙穢,用孤獨去深思自己內心的渴望。

  他不僅有對生活的追求,也有對自然的敬畏。雖然在瓦爾登湖旁自己建造了一個小屋,但是他從不去打擾森林中原本的主人,總是用眼睛去觀察自然給予他們的恩慧,用耳朵傾聽大自然中的音樂盛典。並且將商人們的貪婪,自私,予以抨擊,為了利益流量,將原本的生態環境進行開發,利用,他們關心的只有每日的收成,也僅有這個。

  梭羅所追求的正是一種與世無爭的心態,一種心屬自然的嚮往,一種整潔而淳樸的生活。海子在生前身上總會帶著這本書,在海子的詩:我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正是對那樣對純潔生活的渴望,正因為感受太深刻,對現代環境的厭惡,對樸素生活的渴求,使海子與死神慢慢靠近。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8

  寫得無拘無束,沒有一點迂腐和胭脂氣,未必要表達什麼看法,只傳達給你一種溫馨的氛圍,有山野的氣息,我相信一切自然的人都會被梭羅的《瓦爾登湖》柔柔的聲音迷住。開啟書,我們甚至可以聽得見蛙聲和鳥啼,看得見湖水的波紋和林中的霧靄。譯者徐遲真正是得了它的神韻的,他在《譯序》中這樣的寫道:

  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的心並沒有安靜下來,我說,你也許最好是先把心安靜下來,然後你再開啟這本書,否則,你也許會讀不下去,認為它太濃縮,難讀,艱深,甚至會覺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

  是的,自然,是他靈魂的所在,自然就是美,一切的美含在了其中。而人在自然的關注之中,自然在風的關注之中,風來自天堂,來自神靈。風鎖在了時間裡了。那裡一切都停住了,時間也停住了,時間就是一個孩子,一個在海灘嬉戲的孩子。瓦爾登湖在這裡是清晰的。因為瓦爾登湖在梭羅的筆下已被描繪得毫髮畢現了。

  《瓦爾登湖》是那種徹底拒絕浮躁的好書,有一種返璞歸真的美麗蘊藏在裡面,你要心無雜念地去捧讀,心如止水還止水的沉靜去思去讀才能懂得這樣做的好處。書中雋語不斷迭出,猶如涓涓細流注入當下人們的心靈的荒原,給人以一種清新沖淡通脫之美的感受,自然,除了自然,好像什麼也沒有了。自然是存在之家,而人以自然之家為家。

  梭羅是自然之子,他教會了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把心沉下去,遠離煩躁和世俗功利。才28歲的他成了愛默生的得力助手。張永義在一本書中這樣說他,他的出走倒有點兒像閉關修煉,怎樣置身於寂靜的自然環境之中,而能心無雜念,讓可恥的孤獨感悄悄隱退。但梭羅在《經濟篇》卻這樣說:“有些人說我的這個生活方式很怪僻,雖然我根本不覺得怪僻,考慮到我那些境遇,我覺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而梭羅是喜歡孤獨的。但孤獨不等於寂寞,他說:“我喜歡孤獨。我沒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是的,他絕不是一個孤獨者,而是精神上的富有者,我覺得他那自己那透明的,孤獨的腦海裡總會不斷地湧起波濤,把沉積在海底的砂子都掀動起來,把水攪混了。月光下,他,在思想;月光下,他,更在寫作!那滿地的月光,在雕刻,將一個孤獨的身影雕刻在大地上。或許那才是真正的“人,詩意的棲居”之所吧。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9

  身在喧囂都市的我,幾乎對鄉村的理解只有:窮,荒蕪。但一本書,改變了我的看法並讓我對生活更加有希望。

  梭羅,一個無名小卒,一生困苦,但在鄉村中自得其樂,著名的《瓦爾登湖》便出自他手,正是此書改變了我。

  這本書是我和奶奶去書店時買的,奶奶當時看我才二年級,便不停地向我推薦兒童故事書,但這些故事書讓我厭煩,我偶然看到了這本書,從我的目光剛接觸到它的那一刻,我就被深深吸引住了,那碧藍色的捲曲花紋讓人神往,如同清澈的湖水。我將此書從書架上抽出來,一張書卡上寫著:“美國最偉大的寫實文學,平淡生活中透出人性的光芒”我當機立斷,將它買下。

  回到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章:簡約生活,硬著頭皮讀了一會之後,覺得十分深奧,實在讀不下去,便不再讀了。

  後來,我升上了四年級,一天無意翻開這本書,我竟愛不釋手!這部自傳體小說,如水一般的平淡描寫,寫出了作者的鄉居生活,看著看著我入了迷,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在美麗的瓦爾湖畔釣魚,我多麼想與作者一起耕作……看完了,我的心就如同碧澄的瓦爾湖水,無比的平靜。原來我經常渴了就買水,餓了就掏錢買零食,但是讀了這本書以後,我一直在奉行節儉。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是孩子的精神寫照以及憧憬,但最後他依然承受不住精神壓力臥軌了,梭羅雖然沒有幹出這樣的事情,但我能從他的書中看到他,就像海子一樣希望自己的心靈能有一處平靜的居所。

  瓦爾登湖優秀讀後感10

  合上《瓦爾登湖》墨綠色的封面,一股清涼的湖水已然匯入心間,澄澈見底,將心境盪滌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纖塵。

  正如徐遲先生在《序言》中所說:“《瓦爾登湖》是一本寂寞的書,是一本孤獨的書。他只是一本一個人的書。”當你的心靜下來的時候,再去拜讀這篇神的思想吧!

  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於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的腳步,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了社會大眾當時普遍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佔絕對主導地位。

  同時,也刺激著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人們都在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著。聚斂財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

  人們瘋狂、貪婪、過度的拉取、霸佔有限的自然資源,開墾荒地的同時,大面積的森林也隨之消失,大機器的轟鳴聲隨處可聞,而鳥兒的歌聲卻很難尋覓。人們無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後也遭到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

  導致森林覆蓋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物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使得整個自然生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汙染,而且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

  本書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幾經迴圈,直到最終實現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來挑戰他個人的、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界限。但這種挑戰不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後復原的無限力量。

  他特立獨行,懷著一顆嚮往自然的心,寧靜地踏上了這段心靈的路基。而在這個被成為“神的一滴”的瓦爾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間裡,孤獨在思想中!

  “我喜愛我的人生中有閒暇的餘地。有時,在夏季的一個清晨,我像往常一樣沐浴之後,坐在陽光融融的門前。從紅日東昇直到豔陽當頭的正午,坐在這一片松林,山核桃樹和漆樹的林中,坐在遠離塵囂的孤寂與靜謐中,沉思默想。”

  他靜靜的解除安裝城市的喧囂,用心寫下孤獨。每次看他的書都是一種震撼,他思考人生,讓我的心如淨水般澄澈。他讓我感到敬畏,原來一個人的生活這裡是這樣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簡單而又芳香撲鼻,雖然短暫而又意蘊深遠。他的精神世界絢爛多彩,而且是精妙絕倫,世上這樣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許吧。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透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世人不要被繁紛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做生命的舵手,揚帆遠航。他認為:假如人們能過宇宙法則規定的簡樸生活,就不會有那麼的焦慮來擾亂內心的寧靜。所謂明天,即使時間終止也永不會來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於我們就是黑暗。當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

  他提倡儉樸生活,並不是讓我們要粗茶淡飯或是節衣縮食,而是想要讓我們多聽聽新的節奏,這也許就是一個人的價值,只是孤獨,恬靜,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作者在瓦爾登湖畔追求孤獨,實際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獨的心境中對人生進行思考和探索。孤獨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這是他的心裡呼聲。

  去拜讀這本心靈的教科書吧!它會讓你不虛此行。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裡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