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青銅葵花》有感集錦15篇

讀《青銅葵花》有感集錦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青銅葵花》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青銅葵花》有感1

  小朋友,在你們的成長裡一定看了哪些書呢?

  在我的記憶裡給我留下最深的一本書是《青銅葵花》。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是個善良、聰明、健壯又懂事的小夥子;女孩叫葵花,與青銅一樣有著良好的品格,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

  一個特別的機緣,讓變成了孤兒的城裡孩子葵花與鄉下男孩子青銅相遇,變成了一對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一塊學習,一塊玩耍。雖然因貧困經歷了許許多多的大苦難,卻仍在風裡雨裡茁壯成長著。他們雖非親生兄妹,感情卻勝過兄妹,永遠都親密無間。

  可在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本來生龍活虎的青銅就一直守望在大河邊,看著葵花所在的地方。

  他們給我帶來的感想是:凡能體味他們的故事才能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這大概就是給我們留下的感覺吧。

  我們要學會體會這種感覺。

讀《青銅葵花》有感2

  這個週末,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青銅葵花》。這是一個令人深受感動,催人淚下的故事。

  讀完了這本書,給了我內心極大的震撼,我便坐下來好好地消化這本書的情節。書中的兩個少年是瘦弱的葵花和啞巴青銅,他們一個來自城裡,一個來自鄉村,失去雙親的葵花去了青銅家,他們遭遇過火災、水災、蝗災的危害,他們在風雪、嚴寒、飢餓中度過。他們的奶奶賣掉了她的金戒指,給家裡的人買米,度過蝗災。最後,奶奶因病去世,只留下了自己親手摘下的棉花,唯一的一件首飾也留給了葵花,從這裡我就感受到了奶奶對孩子無私的愛。

  只要一想起青銅葵花,我就會覺得慚愧。我在生活中遇到一丁點困難,就想放棄,就想退縮。就像我學做一件事情,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我怎能經不起這一點小挫折?對於書中的青銅葵花來說,這是多麼的微不足道呀!這本書告訴我們不要做溫室裡的花朵,要有決心和毅力,敢於面對現實,想辦法去解決難題,即使失敗了,也不要氣餒。

讀《青銅葵花》有感3

  望著窗外的葵花,看著手中的《青銅葵花》,我的思緒又被勾起……

  葵花的爸爸是個雕塑家,他用青銅雕塑的葵花無可挑剔,但是有一天,他被淹死了。於是葵花就在青銅家裡安頓下來了。

  時間眨眼間就飛過去了,在這期間來,青銅識字了,住茅草屋了,有“螢火蟲燈”了。那一個個美好的瞬間永遠留在我們心裡。

  可是,這一天還是來了,在葵花度過她的第十二個春秋時來了。

  葵花被強行帶到城裡了。青銅得知此事,坐在一個稻草堆上十來天沒下去過一回,滴水不進,他媽媽都給他下跪了,他還是不下來,遙遙望著葵花走的地方,一直望著、望著……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似乎看到了葵花,他用盡全身力氣,大聲喊:“葵花……葵……花……”放鴨的孩子聽見了這個啞巴的話,鴨也不管了,邊跑邊喊:“青銅會說話了!青銅會說話了!”

  看完這本書,我彷彿看到了青銅一家對葵花濃濃的情,也彷彿看到了葵花對青銅一家深深的愛!他們之間的愛是無私的,是不帶有任何功名的。

  看著手中的《青銅葵花》,心裡頗有感觸:這書真好!它讓我學會了無私的愛!

讀《青銅葵花》有感4

  我讀過的書如同花海里的花兒,五彩繽紛,形態各異。你看,這朵花的花瓣上有著“西遊記”的字樣,那朵花的紅色花瓣上印著“紅樓夢”,而那朵花的黃色花瓣上刻著“昆蟲記”……在這片花海中,有碩大的一朵七色花,上面赫然顯現著“青銅葵花”幾個大字。《青銅葵花》便是我最愛的一本書。

  這本書中的女主人公名叫葵花,她三歲失去了母親,七歲卻因一場意外失去了跟她相信依為命的父親,成了一個無依無靠的孤兒。男主人公名叫青銅,他在五歲時的一場高燒後失去了語言能力,變成了一個不會說話、被人嘲笑歧視的啞巴,只有一頭牛是他的同伴。一次偶然的緣分讓他們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不是兄妹,卻有著比親兄妹更親更深的情意。

  青銅對葵花無微不至,為葵花付出了許多:葵花到了上學的年齡的時候因為家裡貧困,青銅為了讓葵花上學,自己放棄上學的夢想,讓葵花去讀書了。為了能幫葵花照張相,青銅硬是在冰雪交加的在雪天裡,把自己僅有的一雙蘆花鞋給賣了。他們家裡沒有燈所以葵花每次都要去同學家裡寫作業,青銅為了讓葵花不用再上同學家裡去“借光”,自己捉了好多螢火蟲給葵花做了幾盞“燈”。在唯一一次可以看馬戲的時候,為了讓葵花能夠看清楚,就把葵花頂在頭上一個晚上,自己卻默默無聞。在葵花上臺報幕時,為了幫葵花顯得更美麗,他不顧冬天有多麼寒冷,用一根根細細的木棍做出了一根璀璨奪目項鍊……

  葵花也為青銅和家人付出了許多:她每天放了學便會去撿蘆葦,編成鞋去賣了掙錢。有一次一個人偷偷地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撿杏子賣錢,考試還故意考砸了,好省錢給奶奶看病。葵花還努力地教青銅識字,讓他變得自信起來……

  在這個大家庭中他們相互團結、互幫互助、相互扶持,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難,也贏得了人們的尊重和讚譽。

讀《青銅葵花》有感5

  苦難,一個代表著災難和困苦的詞語,在現實生活中苦難是不可避免的,而《青銅葵花》這本書更是將苦難寫到了極致。

  《青銅葵花》的作者是曹文軒老師,這本書的主人公是城中女孩葵花和大麥地鄉村的男孩青銅。這是一對名義上的兄妹,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但十二歲那年,女孩葵花被命運召回了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著蘆蕩的盡頭,遙望著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他們也共同經歷了很多苦難。書中最令我難忘是是講述他們苦難的部分,一場大火奪走了青銅的說話能力,而葵花的爸爸在一次颱風來臨的時候,因為撿掉入水中的一大沓葵花畫,不料被淹沒在了河中。他們都是苦難的人,而最後他們相遇在了一起,用愛解決了一切。在如此困苦的環境中,他們心中始終卻充滿著一種滿足與幸福,深深為他們感動。

  這本書讓我明白人總會經歷苦難,就像鳳凰浴火重生一樣,只有渡過苦難,才會變得更加強大。而且有一種比苦難更強大的東西,那就是愛。就像剛剛發生的九寨溝大地震來說,雖然災難的來臨我們不可抵抗,讓很多人失去了親人,著名景點火花海、熊貓海也被摧毀。但國家及社會各方救援力量挺進災區,積極開展救援工作,才讓災難傷害降到最小,愛讓災區的人民有勇氣有力量去面對災難戰勝災難。

  讀了《青銅葵花》讓我對之前自己的任性,不珍惜父母的愛感到深深的內疚和自責。

  我們無法阻止災難的發生,我們或許也都會經歷各種困難,只有面對困難、正視困難、渡過困難才能讓自己成長。

讀《青銅葵花》有感6

  青銅,一個失去語言的啞巴。

  葵花,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

  他們相隔兩地,一個在大麥地,一個在城市。

  青銅很孤獨,像枯黃的落葉,像寂寞的野草,像沒有小魚的河水,像人煙罕至、寸草不生的荒地。本以為他的這一生就這麼在貧窮的大麥地裡,毫無生趣,可一個名叫葵花的清秀女孩卻走進了他的世界,為他空白的紙上畫上彩虹,為他的記憶填上了一個炫麗的畫面,成為照亮他的明燈,成為他生命中的奇蹟……

  每當讀這本書,我的心不禁為這對兄妹之間的真摯情感深深的打動,為之震撼。《蘆花鞋》中,青銅家太窮,上學的年齡到了卻只能讓一個孩子上學,於是青銅把機會讓給了妹妹葵花。一天,葵花的學校要照相,可葵花知道家裡並不富裕,沒有辦法拿照一張相的錢,為了不浪費家裡的錢,不讓家人擔心,這件事就一直憋在葵花心裡。不久後,青銅一家人知道了葵花的心事,便更加努力的去賺錢。他們用蘆花草織成蘆花鞋,讓青銅去賣。而那時正值下雪的時期,不論天氣再惡劣,青銅都一如既往的賣。路人們有的覺得青銅可憐就買了一雙,有的覺得這鞋精緻也買了一雙,青銅準備回家,卻跑來一位姍姍來遲的買主,青銅知道這位買主很想要他的蘆花鞋,可鞋子都賣完了,他感到很抱歉,於是脫下自己腳上的蘆花鞋賣給了那位買主,自己光著腳走在回家的冰天雪地上。《紙燈籠》中,奶奶到親戚家的棉花地裡摘棉花做工,打算掙一些棉花回家給青銅和葵花做套厚厚的棉襖,日夜不分的幹,終於,奶奶倒下了。他被親戚送回家後,一直臥病在床,青銅、葵花的爸爸媽媽本想讓奶奶上醫院治治病,對他們來說,那麼多位數字的醫藥費簡直是天方夜譚,他們連費用的一半都付不起。葵花知道爸爸媽媽已經是焦頭爛額了,葵花覺得上學還要拿學費,她必須要讓這次升級考試考砸,這樣爸爸媽媽就不用給她拿學費,可以存錢救奶奶了。於是葵花在升級試卷上亂寫一氣,考了倒數第一。葵花的爸爸媽媽很氣憤,最後明白了葵花的用意,他們已經泣不成聲。葵花為了籌錢,獨自一人去了江南撿銀杏賣錢,而奶奶卻永遠離開了他們。青銅夜夜拿著紙燈籠守在河邊,他怕妹妹回來後害怕,迷了路……

  最終葵花還是被城裡人接走了,一去不復返,青銅那聲驚天動地的“葵花”,讓我的淚噴湧而出……

  青銅葵花太給了我太多感動,俗話說“情比金堅”,在生活中,就拿我們的家人來說,無論我們再怎麼淘氣,他都不會拋棄我們,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要是哪天我們長大了,要去外地工作,千萬要常回家看看,這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啊,我們要學會感恩,學會青銅與葵花的品質,學會怎樣去愛我們的家人。

  正因為有“情”,這個世界才會變得如此美好。

讀《青銅葵花》有感7

  《青銅葵花》講的是失去父親的葵花被青銅一家收養,由此開啟了一段多姿多彩的鄉村生活。

  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啞巴哥哥青銅,為什麼呢?誰會想到一個啞巴會為一個收養的女孩如此精心照顧呢?他為了供葵花上學,採蘆花、捶稻草,和奶奶、爸爸、媽媽一起做蘆花鞋賣錢;為了讓葵花吃飽,他去捉野鴨,反倒被人誤認為是偷鴨人;為了不讓葵花在黑屋裡做功課,他獨自一人摘南瓜花、捉螢火蟲,為葵花做南瓜花燈……這是一個多麼棒的哥哥呀!

  後來,葵花被市長帶到了城市裡,去接受更好的教育。沒了葵花,青銅十分傷心,每天站在大草垛上,看著大海,盼望葵花能從大海的盡頭向他走來,就連遠處飛來的小鳥,他都會誤以為是他最愛的葵花。

  故事的結尾,站在草垛上的青銅彷彿看見葵花回來了,他用盡生平最大的力氣喊出她的名字,那一刻,啞巴青銅竟然說話了!那一聲“葵花”驚天動地,讓我不禁潸然淚下。

  是啊,親情勝過世上的一切!有誰會因為想念一個人,不管風吹日曬,一直等待;有誰會為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默默奉獻;有誰會因為那個人,讓身為啞巴的自己說出自己人生的第一句話!

  看完《青銅葵花》,心裡滿是感動……生活中,我又何嘗不是被這種親情包圍著呢?學習進步落後時媽媽的一句鼓勵,做錯事時爸爸寬恕的目光……因此,我要做一個感恩的人,讓我周圍的人也能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作者:何宇軒

讀《青銅葵花》有感8

  《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氾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思考。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對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封面上的這句話,刺眼地映入我的目光,更是映在我的腦海中。也是啊,何嘗不是這樣呢?從曾經的那個飢餓貧困、民不聊生的年代到今朝與人勾心鬥角、相互陷害以財勢為資本的社會,痛苦何曾停止過呢?

  苦難幾乎是永恆的。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我想這句話是不用印證的。

  《青銅葵花》,這本描寫苦難卻又唯美的小說,在時代的映襯下,猶如一顆鑲在天幕中的星,淡雅卻明亮,沒有了城市的喧囂,只是靜靜的煥發它特有的光芒。作者將這種苦難寫得深刻,卻又將它轉化為一種美,極致的美,一種美麗的痛苦。人世間的愛,在這美麗的痛苦下變得充滿生機與情意。

  讚歎葵花。這個純潔懂事的孩子。本是城市的孩子,卻因父親的故去而生長在大麥地。她被青銅一家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著,而她也把這個家當自家一樣,處處為“家人”著想。她用一顆至純、至善、至美的童心,譜寫了人間的真情。

  讚美青銅。因為特別的緣分,使他與城市孩子葵花成為兄妹,他們一起在大麥地快樂的生長著。因為妹妹,使家境貧寒的她失去了讀書的權利。但她善良而質樸的鄉村孩子形象熠熠生輝。而12歲那年,命運又將妹妹葵花召回她所在的城市。葵花終究是大麥地的孩子,大麥地讓她來到這裡,又是大麥地讓她離開這裡。於是,在故事的最後,身為啞巴的青銅,第一句話便是在蘆蕩盡頭的兩句“葵花”。

  因為苦難,讓貧苦的大麥地更加貧苦;因為苦難,讓大麥地的人們更加質樸真誠;因為苦難,讓這個故事更加美麗而永恆。

  與痛苦而對立的,是歡樂。但我們所看到的歡樂又是什麼呢?是燈紅酒綠,紙碎金迷,整個世界都沉淪在沒有任何精神境界的歡愉之中。

  我們應該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有何不值得讚頌!是的,我們所需要的,豈不是那種面對苦難是處變不驚的風度?

  也許,只有體味了痛苦,方能懂得人生的價值,才會懂得人生的意義。

讀《青銅葵花》有感9

  我們都曾追蝴蝶跑,學青蛙叫,讓整片田野上盡迴盪著我們銀鈴般的歡笑聲。只是在時光的洪流中,這一切漸被衝散,終將無聲無息消失…….

  喬哥哥高考結束後,我陪著整理雜書,無意間接觸《青銅葵花》,彷彿有靈性,我徵得喬哥哥同意後把它帶回家。讀者青銅與葵花的相遇,初識。我隱隱想到喬哥哥與我。少時的我愛看動畫,喬哥哥問“為什麼喜歡動畫人物。”我低頭沉吟,說“他們厲害,敢說大話,而且沒人笑他們,他們敢輸,也輸得起。”“那你覺得你輸得起嗎。”喬哥哥……..“相信我,你是一個輸得起的孩子。”

  我接著讀到了青銅為了照顧妹妹葵花放棄上學,吹冰項鍊。稍帶感性的我不自覺帶入情緒。不知是誰說的,一個人什麼時候讀書最好,不是少時,亦不是老年,而是現處於初中階段的我,稚嫩卻略帶成熟。我想起那如煙在往昔,父母皆因工作沒有來參加,我一個人站在講臺上忐忑不安。“妹妹,結束後咱們去買糖吃。”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喊。是喬哥哥!我的心漸漸安定,獲獎時,“笑一個。”哥哥按下快門,我從未如此開心過。

  青銅家的生計有了轉機,擔心的困難接踵而來——奶奶病重。我很心痛,我懂得,就像哥哥,爺爺去世得很突然,我到時爺爺在做電擊,我沒哭,哭不出來。我很慌,我清楚的感受到我很難受,但沒有眼淚。“不要勉強自己,哭不出來就不了。”“哥…….”“我去買壽衣了,你知道的,老人的身體很快僵硬。”“叔叔阿姨呢。”“路上。”彼時的哥哥不過初三,我心疼,握緊他的手,他緊緊反握。

  葵花去撿子了,葵花的奶奶死了,葵花離開了,葵花又回來了…..接下來的情節機械般的迴旋在我的腦海中,我想哭,為青銅一家流淚,為葵花流,為自己流。

  我與哥哥的感情在時光中流逝,消耗殆盡“想些什麼呢。”“沒……”“走,陪哥哥套嫂子去。”“少來!不過記得找個漂亮的。”

  不對勁?好像也沒什麼不對勁。

讀《青銅葵花》有感10

  《青銅葵花》這份純情小說是我從小看到大的。從不懂到懂,從疑惑到了然,從無感到落淚至今我讀完,心中留下的是純潔的美與淡淡的哀傷。

  這是一個男孩與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十二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讀完全文,隱藏的淚點數不勝數。當讀到葵花為了給奶奶治病,故意把考試給考砸了;當讀到兄妹倆看不到馬戲,青銅蹲下來讓葵花騎到自己身上;當讀到青銅為滿足一位過路人的心願和脫下自己的蘆花鞋,在冰雪中步行了幾個小時淚水早已在我的眼眶裡打轉,我感動曹先生那真摯的情感與詩一般的語言,讓我確確實實的進入了《青銅葵花》的世界。

  人總是要成長的,只是時間的問題罷了。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或許我們不會遇到青銅葵花和大麥地人一樣的大難,但該來的總會來的,不過是大與小的問題。如果你在那之前就做好了準備,還會怕嗎?倘若你遇到困難只會一味的躲避,藏在他人的保護傘下,又如何成長?想想吧,像青銅葵花那樣的孩子有依靠嗎?他們只能靠自己罷了。苦了累了自己扛走過這段光陰,才會發現自己比想象中的更堅強。所謂成長,就是堅持、努力、孝順、進步

  而《青銅葵花》這兩個孩子必是我們最好的成長。如果說我們是被養在溫室裡的寵物,那麼他們便是放飛在外的雄鷹。他們經歷了太多風吹雨打,提前領略到了人生的艱苦與父母的辛勞。他們聽話懂事,懂得事事替父母著想。他們給我們了一個榜樣,也給了我們一個警惕。我們需要成長,掙脫鎖鏈吧,離開父母溫暖的懷抱,避開他人的保護傘,去遼闊的世界,闖一闖吧!

  正因為青銅葵花的懂事,所以奇蹟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至文末那一聲撕心裂肺的“葵花”,如一顆流星一般劃破天際,在大麥地間迴盪,蕩入我的心裡,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論成長,青銅葵花便是最好的寫照。

讀《青銅葵花》有感11

  我們正在告別貧窮的過去,可我們的幸福感卻沒有與日俱增。因為在告別貧窮的同時,人性的荒漠化似乎在擴大。這實在令我困惑!沉浸在文學閱讀的天地裡,與創造經典的大師們進行心靈的對話,我似有所悟。在這樣的的經典作品中,就有曹文軒的《青銅葵花》。

  記不得曾經多少次翻閱這本書了,也記不得流了多少次淚了,只記得每翻閱一次或閱讀其中的一些章節之後,我就覺得心靈的天空更加澄明,躁動的心緒會變得平和,有時還會升騰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我要為身邊的人,所有我認識的人,做些什麼……

  一次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成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形影不離。他們一家人經歷過洪災、蝗災等自然災害,還因奶奶生病和造房子而虧了一大筆錢。面對苦難,他們選擇了堅強。一切的不幸,被真情真愛從容化解。一家人對苦難的記憶不止是苦澀,還有幸福的充盈!

  用今天的眼光看,他們確實生活在一個苦難的時代,因為他們的物質生活和生活條件與今天無法相比。然而,冷靜的思索之後,我又覺得他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兄妹之間,一家人之間,那種相濡以沫、患難與共、犧牲自我、毫不做作的感情在今天已難得一見。而我認為,這一切才是人與人之間最值得珍惜的。

  這種苦難中的真情真愛在青銅與葵花之間表現得最為充分,也最感人至深。“抓銀杏”決定誰上學,青銅為葵花做“鑽石”項鍊,葵花為減輕家庭負擔,瞞著家人去江南採銀杏……這令人震撼的一幕幕飽含著他們對親人、對家庭多深的愛呀!更難能可貴的是,這一切都是他們的自發行動!我們的年齡與他們相仿,我們的生活水平遠比他們高,我們承受父母長輩的愛不可謂不多,可我們做得怎樣呢?經常上演的各種形式的自私,冷漠,猜忌,放縱的行為,與青銅葵花的行為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卻總不自足?又是什麼正在銷蝕我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苦難終將過去,但支撐我們度過苦難的東西不能丟,因為那樣將使我們最終面對和承受更大的苦難!

  生活中確有比金錢更重要的,青銅和葵花在苦難中鍛造出來的美好品質決不應該讓它隨著苦難生活的逝去而成為追憶!讓我們愛身邊的每一個人,行動起來,從現在開始!

讀《青銅葵花》有感12

  這個寒假很特殊,比往常的時間長,許多醫護人員抗擊在一線,正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待在家裡,這段時間,我在家裡讀了幾本書,其中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青銅葵花》,這本書的作者是曹文軒,他曾在20xx年獲得了“國際安徒生獎”。

  這是中國作家第一次獲得該獎項。當我懷著複雜的心情,讀完了《青銅葵花》。一份份真情讓我回味無窮。父女情、母子情、祖孫情、兄妹情,從頭到尾,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句,甚至每一個字都激起了我心底的情潮,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本書是作者曹文軒在20xx年激情奉獻、心愛備至的小說力作。這是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銅,是一個啞巴,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葦蕩的盡頭,遙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作者曾在後記中說到自己在寫完《青銅葵花》後不久,就讀到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

  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聖者。她們鍛鍊人類開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的人生得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

  《青銅葵花》要告訴孩子們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每一個時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絕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時,就有一種對痛苦的風度,長大時才可能是一個強者。

  曹文軒,用詩意如水的筆觸,描寫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實而哀傷的瞬間。作品寫苦難——大苦難,將苦難寫到深刻之處;作品寫美——大美,將美寫到極致;作品寫愛——至愛,將愛寫的充滿生機和情意。倔強的青銅、懂事的葵花以及他們善良的家人共同讓我明白了:苦至深則顯美!

讀《青銅葵花》有感13

  《青銅葵花》這本小說是曹文軒所寫的純美小說。它帶給了我們許多動人的故事,讓我們在閱讀中成長。

  《青銅葵花》主要講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親人爸爸,被青銅家收養。他們一家人遇到了無數次困難,但都頑強地挺了過來。在葵花12歲的那年,命運將她召回了城市,青銅從此常常遙望大河的盡頭,思念著在遠方的葵花……故事情節雖然曲折,但有了苦難的襯托,美和愛才會更加感人。

  讓我感受最深的是《三月蝗》這一章。在一場巨大而可怕的蝗災中,大麥地被浩蕩的蝗蟲洗劫,只留下一片令人悲傷的乾淨。這場災難來的突然,去的迅速,但後果卻不堪設想。但大麥地憑著堅強的毅力挺了過來,脫離困境。我從中感受到:災難必須面對,只要堅強振作,光明總會到來!

  讀了《青銅葵花》這本小說,我對苦難有了新的認識:成長必定與苦難相伴,有歡樂就有痛苦。我認為在經歷苦難時,不要埋怨歡樂不降臨,因為苦難是歡樂的鑰匙,得到這把鑰匙,才能開啟通往歡樂的大門;在歡樂時,也不要忘記苦難,因為歡樂是苦難後的果實,也是滂沱大雨後的那道彩虹!

讀《青銅葵花》有感14

  在這個寒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又把曹文軒的《青銅葵花》又細細拜讀了一遍。書中那悽美感人的段段小細節,一次又一次地衝開我那情感的閥門,使我淚水漣漪……

  兩個孤獨的孩子青銅、葵花在一個特別的機遇裡讓他們相遇,以此結為兄妹,一起生活,一起長大。他們經歷了生活中種種痛苦,但苦中有樂……然而宿命又將他們分開,失去葵花的青銅,在思念之深下情感瞬間爆發,竟使啞巴青銅大叫道,“葵花……”

  葵花可以說是經歷了人世間所有的痛苦,她失去了母親,又背井離鄉來到了干城,父親又在這不幸落水……她被青銅一家收養,經歷了蝗災、寒冷和飢餓,最後又面臨生離死別。雖然這一路上,苦難處處與她作伴,但堅強、懂事的她卻一次次給予微笑。苦難的生活鍛鍊了葵花,磨鍊了她的意志,讓她一天天地長大。苦難使她學會了分擔和愛,為了給奶奶治病,去遠方拾銀杏換錢;苦難也讓她更為懂事、乖巧,知道家裡的生活艱辛,控制自己的照相慾望,悄悄地離開教室。

  當這樣一個乖巧、懂事的葵花女孩形象展現在我眼前時,我的內心震撼了。每天爸媽為了生計奔波在外,拖著疲憊的身體還要在家為我準備可口的飯菜時,我還會嫌這嫌那,從沒想過要去分擔些什麼。我就這樣被寵愛著、溺愛著,也沒感覺到這也是一種幸福。抽屜裡也擺滿了一摞摞相簿,滿月的、週歲的、生活照、藝術照……,我跟葵花比起來,感覺自己是多麼幸福,同時內心也好像意識到了什麼……

  青銅雖啞,卻有著正直善良、天真、坦率的個性,給了葵花無私的兄妹愛。做南瓜燈、揹著葵花看戲、天天提著燈籠在碼頭等、為了在報幕時的美麗,給葵花做了世上獨一無二的項鍊、為了能給葵花拍張全家福,在冰天雪地裡賣蘆花鞋,甚至把自己腳上這雙也賣了,赤著雙腳獨自奔波在回家的路上,他的腳凍得通紅,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是溫暖充實的。青銅對葵花的愛,表達得那麼淋漓盡致。在葵花離開大麥地時,承載著那份思念,情感由然而生,發出了十來年未發出的聲音,“葵花……”,青銅的父母,奶奶也並沒有在生活的艱辛面前放棄收養葵花的念頭,給了葵花一個完整的家庭,一份完整的愛。苦難並沒有摧毀他們,反而使他們呈現出人性本身的美麗關輝。

  看到這些,我的情感又再次澎湃起來,內心隨之一顫,那個顫動讓我捕捉到一個道理:歡樂固然值得讚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讚頌!這兩位是姐妹,而且都是聖者,我們應當敢於正視痛苦,尊敬痛苦。對於青銅、葵花他們一家人看來,苦難它並不是魔鬼,而是他們一家人每天必不可少的清甜快樂。這是一種讓他們欣然接受的調,一種甜美溫馨,苦中有樂的調,就好像在嚴寒的冬日裡也能感到溫暖如春。

  讀完《青銅葵花》,媽媽在我的封面上寫下這麼一段話:沒有經歷風雪的果實不會甜美,沒有經歷過苦難的人生不會完整。苦難是幸福的源泉,倘若沒有了痛苦,幸福也將失去它賴以生存的土壤。苦難,讓我們懂得將臉投向燦爛的陽光,與陽光一起微笑,一起收穫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美麗!我想這也是《青銅葵花》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吧!

讀《青銅葵花》有感15

  這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男孩叫青銅(是個啞巴),女孩叫葵花。一個特別的機緣,讓城市女孩葵花和鄉村男孩青銅成了兄妹相稱的朋友,他們一起生活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女孩葵花招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銅從此常常遙望蘆葦蕩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的地方

  人生百態有的人一生下來就錦衣玉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有的人出身貧寒,卻懷著報效國家、忠心為國的志向,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營造自己夢的田園;還有的人雖然有著萬貫家財但胡亂揮霍,最後卻一無所有,只得沿街乞討

  有些人一遇到困難就只會躲躲藏藏,自以為躲過了一劫而沾沾自喜,我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反而我覺得她(他)吃了大虧,因為少了一次也錯過了一次磨練自己的好機會,或許就在這一刻,你讓親朋好友老師同學失望了,也許就因為你錯過了這個磨練自己的好機會而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我就有一次這樣的經歷。

  那是一個星期天,老師讓我去參加比賽,希望我好好準備。但我覺得太麻煩了,想偷個小懶,沒準備好就跑出去玩了。星期一我去上學時才想起著件事來,老師問我有沒有準備好,我只能羞愧的對老師說沒有。我甚至不敢抬頭去看老師的眼睛,我怕,我怕看見老師失望的眼神,我知道我錯了,我不該讓老師失望,因為這是平常最器重我,最喜歡我的老師啊。最好老師只得匆匆選人。

  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就如同故事裡的青銅,雖然不知道葵花什麼時候回來,但他依然每天等著等著,他靠著心中的一線希望,終於,把葵花盼了回來。這不正是說明只要你肯堅持,勝利就會在不遠的前方朝你招手!

  人生百態,它雖只有短短的四個字,卻已足夠讓你回味無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