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兒爺》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兔兒爺》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兔兒爺》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兔兒爺》讀後感 篇1

  去年想送一個美國朋友的小孩子禮物,看來看去選了這本書,自己手動翻譯成英文,又用熒光筆寫在書上,讀過看過抄過譯過描過,五遍過後,深深地愛上了這本書。

  故事寫得是兔兒爺,是那些京城市井老文化,是曾經的燦爛輝煌,可是僅僅如此嗎?顯然不。尋找孩子的兔兒爺,和錯過兔兒爺的孩子,尋找的是愛,還是命運?挽不回的是流年,只剩一個燦爛的笑容,掛在蒼老的臉上。找孩子的兔兒爺找到的是暮年老人,中間的那麼多年,沒有我陪伴你,怎麼就悄悄溜過去了呢?你怎麼能揹著我一個人,悄悄老去呢?如果我早點去找你,又會怎樣呢?

  這個小小的關於尋找與不是錯過的錯過的故事,讓我心有慼慼。在我看來,關於生命中那無盡的期盼與尋找,都像是包含在其中了。

  《兔兒爺》讀後感 篇2

  好喜歡熊亮的《兔兒爺》。

  故事講的是風吹走了地址,兔兒爺這份“禮物”,從此被遺落在閣樓上。為了不讓小男孩傷心,兔兒爺決定自己去找小男孩,他穿過很多空曠的地方,終於找到了小男孩,他大聲喚著已經變成老爺爺的男孩:“我在這兒!我是兔兒爺!”

  看第一遍為兔兒爺的勇氣感動,看第二遍為男孩的等待感動。兔兒爺懂“愛”,愛是行動不是自憐,不是哈姆雷特式的延宕,“to be or not to be”式的自問毫無裨益。兔兒爺的成長映射了“小男孩”的成長,兔兒爺如“奧德賽”式漫長而孤獨的歸途,沿途的風景都映照了他內心逐漸強大的過程,他在路上,他有歸宿。而男孩的等待,雖然沒有文字描述,我們好像沒辦法不知道他是怎麼樣的心情,但“等待”的心情大家都體會過,何況是漫長而又無望的.等待呢?從他雙手托起兔兒爺的微笑,和掉落在腳邊的書,我看到了他內心的激動和喜悅。當兔兒爺終於和“老男孩”擁抱在一起時,我們都知道,他們都收到了生命中最好的禮物。

  多麼詩意的故事吶!

  《兔兒爺》讀後感 篇3

  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老舍先生由北方城市中秋節街頭賣的泥做的“兔兒爺”,想到了那些投身日寇的漢奸,他們也跟那些泥做的“兔兒爺”一樣,雖然外表光鮮亮麗,但是卻空虛,只能沒有尊嚴地活著。告誡人們,不要作空心的泥做的、沒有人格尊嚴和民族氣節的“兔兒爺”,既要有真本領,又要有浩然正氣,否則只能成為“廢物”。

  讀了這篇文章,我覺得,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祖國,並且要浩然正氣。

  在這篇文章的安裡行間,我看到了漢奸猶如跪著雙膝、搖著尾巴、一臉媚相,賣國求榮的哈巴狗,當他們幫著日本侵略者,踐踏自己的祖國,槍口對內,殺戮自己的同胞,此時,我恨得牙關癢,恨不能一口咬死他們,方能解我心頭之恨,他們比日本侵略者更令人可氣、可惡、可殺,他們不是“廢物”,而是祖國的“敗類”。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祖國母親都要出賣的人,還是人嗎?他們連小孩都不如,我以這些敗類為恥,我以雨來、嘎子、王二小等小英雄為榮,他們年齡雖小,卻機智勇敢、浩然正氣,深愛自己的祖國,我佩服他們,要向他們學習。

  當今,和平年代,雖然沒有以前的硝煙戰爭,卻有強權國家對我國的虎視眈眈和金融的財富掠奪,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肩負重任,任重道遠,我們更要努力學習,掌握高階核心科技,報效祖國,讓我們的祖國成為屹立於世界之林的的巨龍。

  《兔兒爺》讀後感 篇4

  我是一個生長在南方的孩子,每年中秋節,一家人團坐桌邊,掛燈籠、吃月餅、賞明月,很是溫馨和諧。卻殊不知,在遙遠的北方,中秋節除了吃喝玩耍外,還有賣“兔兒爺”的。這就是我讀了《兔兒爺》後的收穫。

  文中說:這“兔兒爺”是一種用來祭月用的泥塑玩偶,兔子臉,人身,有各種各樣的服飾、坐騎,很神氣。不同的“兔兒爺”大小、身高也不同。“兔兒爺”的起源大約是在明朝末期,到了清朝,功能便從祭月轉變成了兒童的玩具,隨之有了更多的種類、形態。“兔兒爺”大的有將近一米,小的有一二寸,捧著沉甸甸的。“兔兒爺”一般都是粉白麵孔,抹上一層淡淡的胭脂,讓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親切。

  從《兔兒爺》這篇短文裡,我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無所不有。作為一箇中國人,我感到很自豪。而華夏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可嘆的。從一個個神話故事中,人們創造出了許多有趣、生動的形象,還將這些形象具體化,做成了各種玩偶、物品,點綴了我們的生活。同時,我還感受到民間的藝術的豐富多彩,就我所知,除了兔兒爺,在北方,還有吹糖人、捏泥人等小玩意,這些可愛的小東西都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不覺中,兔兒爺在我心中已經變得親切可愛起來,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裡,還可以發現更多象兔兒爺一樣的民間藝術,生活和學習就是在這樣不斷的發現中越來越快樂,越來越美!

  《兔兒爺》讀後感 篇5

  今天,我讀了一本繪本中國《兔兒爺》的書。這本書是我孩子學校推薦的其中一本,我覺得它就像一本精美的畫冊。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中秋節的那一天,一個玩具兔兒爺郵寄給一個孩子,但一陣風把地址吹走了,玩具兔兒爺只能被放在了囤積舊貨物的閣樓,孩子因收不到中秋節的禮物而失望。最後,玩具兔兒爺從盒子、從閣樓衝出去尋找它的主人,當孩子得到了兔兒爺時,它們都開心的笑了。

  讀了後,使我感到書中的兔兒爺就像每個孩子的家長。為了生活,家長們每天都要按時的去工作,就像被一個無形的牢房困住,回到家已經精疲力盡,根本沒時間去關心孩子的想法和陪伴孩子。

  最後,我希望自己像兔兒爺一樣衝破這個無形的牢房,每天都陪伴孩子,使她快樂和健康的成長。

  《兔兒爺》讀後感 篇6

  《兔兒爺》是老舍先生是根據自己在藥集上的所見所感記錄而成的隨筆。兔兒爺在他的另一篇經典文章《四世同堂》中也出現過,這篇文章以兔兒爺命名,也可以看出老舍先生濃濃的鄉愁。

  《兔兒爺》主要描寫的是老舍先生逛藥集市時的所見,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藥材不甚瞭解,只認識不多的幾樣,但是老舍先生卻描寫的格外詳細。從植物、動物藥材到礦物藥材,再到藥膳,總共描述了二十多種中藥材,可見老舍先生多麼喜愛這藥集。他並且饒有興致列出了自己喜愛這集的三大理由,我認為他喜愛藥集最大的理由就是:中藥比西藥好。他還風趣的寫到:“看,桔子上有多麼厚的黑泥,柴胡們帶著多少沙土與馬糞;這些附帶的黑泥與馬糞,吃下去一定會起到一種作用,使胃中多一些以毒攻毒的東西。”這些是西洋藥裡面所沒有的。逛完藥集出了巷口,看到一大車帶著毛沒製成革的牛馬皮,猜想著這些是不是也是藥材。體現處老舍先生逛完之後意猶未盡的感覺。

  這篇“遊記”介紹藥集的藥材時採用的描寫手法簡潔、乾淨,不拖泥帶水。介紹藥材時分門別類,一點都不顯突兀。看完這篇文,習慣於寫“流水賬”的我們恐怕要慚愧了。

  《兔兒爺》讀後感 篇7

  我很小的時候,大人們就經常給我講神話故事。比如:“在月亮上有一座宮殿叫廣寒宮,宮裡住著嫦娥和一隻玉兔。在廣寒宮的院子裡,還有一棵美麗的桂花樹,樹上總是開滿了小花。玉兔每天都在樹下搗藥。”……

  今天我又聽到了一個新名詞——“兔兒爺”。那《兔兒爺》又講的是什麼呢?和神話故事中的玉兔有什麼不同呢?帶著心中的疑惑,我翻開了《兔兒爺》一書的扉頁。

  原來,玩具兔兒爺是中秋節送給孩子們的禮物呀!兔兒爺殷切地盼望著能找到自己的小主人。然而,一陣風吹來,寫著地址的小紙片不見了,玩具兔兒爺的期盼也隨之落空了。他的新家,變成了囤聚舊貨物的閣樓。在盒子裡,玩具兔兒爺孤獨而寂寞。於是,他決定捅破盒子,從閣樓出走,走下長長的臺階,走過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最後,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屬,也讓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與此相同的是,月宮裡的玉兔也很寂寞。我看過《西遊記》,裡面提到了月宮裡的玉兔到了人間,阻擋唐僧西天取經。最後被嫦娥帶回了月亮上。玉兔就是因為孤獨想去人間玩一玩。兔兒爺也一樣,期盼找到自己的主人。講到這兒,我想到了我自己。

  現在的我,已經長大了。我和家長興趣不合,玩不到一塊兒,但我喜歡買玩具。不是亂花錢,我也是因為孤獨才老想買玩具的。我只是希望有玩具來陪我玩。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個陪伴者——爸爸或媽媽。應該說,現在更多的陪伴自己的或許是玩具,或許是寵物。

  現在的孩子缺少親情的陪伴啊!瞧!週末以為可以跟爸爸媽媽玩兒,結果,爸爸上班,媽媽逛商店。他們都不跟我玩兒,我只能再一次和玩具玩了。有多少像我一樣的孩子啊?我們多麼希望家長能多陪陪我們呀!不過,做不到也沒事,只要有玩具陪我們就行了。

  《兔兒爺》讀後感 篇8

  每一個兔兒,都會屬於一個孩子。

  作為「中秋禮品」的玩具兔兒,殷切希望著能找到他的小主人,知道自己的新家。然而,一陣風吹來,地址不見了,玩具兔兒的期盼也落空。他的新家,變成了囤積舊貨物的閣樓。

  在盒子裡,玩具兔兒靜默而寂寞。

  於是,玩具兔兒決定捅破盒子,從閣樓出走。走過漫長的臺階,走過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最後,找到自己的歸屬,也讓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走出故事,每個孩子,一定也都希望自己擁有個陪伴者,或許是玩具,或許是寵物。

  或許,是更親近的親情。

  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牢籠,讓我們成為了舊閣樓中出不了盒子的玩具兔兒,也讓我們的孩子缺少陪伴而失望。

  所以,讓我們從故事,從圖畫書,陪伴著我們的孩子,成為他們需要的玩具兔兒;陪伴著需要陪伴的孩子,也讓自己回家,既是歸屬,也是無微不至的陪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