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孔子的故事讀後感範文(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孔子。

  這本書的作者是李長之,他是著名的詩人、翻譯家、學者,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影響很大,作者李長之用最淺顯而輕鬆的文字,把孔子一生的基本輪廓為我們生動的勾畫出來了。

  孔子的祖先原是宋國的貴族,如果再往遠裡說,他們還是殷族的後代。孔子的父親叫紇,字叔梁,是魯國一個職位不大的武官,他很有力氣。孔子的母親姓顏,叫徵在。可不幸的是,孔子只有三歲,父親便亡故了。

  孔子很喜歡唱歌,他最滿意的歌是:《韶》。他說:“我已經聽到並看到最好的了,再有其他音樂,我也不想享受了。”

  孔子大概在30歲的時候,收了第一批弟子,有:顏淵,他的父親是顏路;子路,他只比孔子小9歲;范蠡;子貢……

  公元前六世紀左右,世上幾個古老的文明國家都呈現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孔子就是中國燦爛文化的代表。

  孔子是個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孔子正是最早的、最重要的一個傳播者。

  這本書寫了孔子的一生,很有意義,大家也買一本看看吧,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2

  一頂方帽,長長的鬍鬚,一身簡樸的衣服,雙手攏在袖口裡,這就是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孔子。

  孔子謙虛、大膽、聰明、好學、勤奮。他三歲就沒了父親,十七歲沒了母親,常人恐怕只能變得孤僻和冷酷,但是他沒有畏怯生存之危險和艱難,而是更加好學、勤奮,不懂就問。

  孔子周遊列國,希望在各國推行他的治國政策——“仁”。由於身處亂世,他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很多權貴嫉妒他的才能排擠他。經過一次次的碰壁,最終孔子回到了魯國,專心從事教育事業。孔子一生歷經磨難,然而他非常好學,終其一生從未停止過學習的腳步,即使自己已經成名,仍然“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同時,為了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治國之策,他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惜犧牲一切,直至暮年。這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頑強拼搏、樂觀向上的精神同樣值得我們用心學習。

  令我敬佩的還有孔子的謙虛,在故事《兩小兒辯日》中就體現了出來,當時孔子聽了兩個小孩兒的話後,仔細想了又想,覺得兩個孩子的話都很有道理,但他自己也不知道正確答案,於是,他沒有不懂裝懂,而是對兩個孩子說“兩位小朋友,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我也不知道!你們讓我回去想想吧!”孔子就是這樣的謙虛,沒有不懂裝懂,他這樣的好習慣在現實生活中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讓我想起了他的一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正因為這樣,孔子學到了更多的知識,開闊了眼界,使自己變得更加博學,最終成為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隻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苟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做好每一件事,做最好的自己!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3

  開學第一週,我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孔子的故事》,內心頗為感動。

  孔子是儒家學派創造人,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粟邑,生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他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也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在這本書裡,孔子是一個善良、聰明、重情重義、誠實,為了天下太平而活著的人。

  這本書詳細描繪了孔子從出生到他死去的29個故事。作者李長之一絲不苟,本書幾乎每一頁都有兩三個腳註,運輸有幾十多種之多,可稱言必有據。孔子早年好學;中年就把這些知識都運用到教育、政治上了,並且可以將學到的知識舉一反三,更好的教育他的弟子們。而且還出國,帶著自己的弟子游學了14年,學到了更多知識;晚年他輕視政治,注重教育,還在60多歲高齡中創作了《春秋》等書。他值得我們尊重、學習。

  孔子一生說過許多名言,“名無信不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告訴我們要誠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是告訴我們要認真學習、複習;“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告訴我們要謙虛好學。虛在孔子思想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的一個字,是“仁”,並且對中國社會有著很大的影響。孔子仁學的內涵:

  1、以人為本,仁者愛人,仁者人也;

  2、為人由己,這是仁學得實施方式;

  3、血緣基礎,總的來說,仁學就是孔子想讓我們懂得忍耐,要善良。

  現在這個社會上有很多不懂仁、不會愛的人,而且有些人還很殘忍,殘殺一些自由自在動物。這一幕幕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必須得阻止這些不仁的人。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懂得仁並去做,我相信這個世界將會變成美好。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4

  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古文獻整理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書中有一則故事給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終於進了太廟學習,他十分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此後,凡是有不懂的問題,孔子都要向老師請教,迎來了許許多多人的嘲諷。孔子對這些諷刺的話語置之不理,依舊我行我素,因此才會有今後如此輝煌的成就。他一生說過許多名言警句,例如: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等等。這些名言警句一直激勵著後人,激勵後人要努力學習。

  孔子先生30歲開始教學生,一生教過的學生將近3000多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孔子先生還完成了《詩》、《書》、《禮》、《樂》、《易》、《春秋》這幾本名著。孔子先生去世後,他的弟子將孔子先生生前所說的話、所做的事記錄成一本書,書名叫《論語》,後被世人們流傳下來,傳為佳話。

  看完這本書後,我想了很多。孔子先生小時候就可以做到學而不厭,一遇到不懂的題目就去問老師,為何我們不能做到呢?在學習上我們也要像孔子先生那樣,好學上進!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5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是高爾基說過的一句話。是啊!書是人類的朋友,書能使人進步,書能使人獲得樂趣,書能使人獲得知識。我最近看了一本書《孔子的故事》。

  這是孔子一生所經歷的事,寫成了一本書,孔子的一生,坎坷而偉大,他廣收門徒,傳播禮道,將復興周禮作為己任。後人雖然評論孔子過於執著,但他們卻不能瞭解孔子以禮治國的本性意義,當禮道深入人心,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恭敬,一份善良的時候,嚴酷的刑法就會失去它的意義,這也並非是不能實現的幻想。

  孔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曾說過:“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對於不正當得來的東西,即使再好的享受,他也不會動心。

  平時我們喜歡什麼東西,都會千方百計得到這個東西,而不惜傷害了別人。孔子他就不會那樣做,因為他知道那樣做會傷害到別人,所以他才不會用心計得到那東西。對於他來說,那是不正當的來的東西。以後我們一定要讓心靈享受更好的,不要被一些東西虛有的外表所誘惑!

  孔子一生經歷的事多姿多彩,正是經歷了這麼多,孔子才會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來,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們的精神對我們影響至深。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好的榜樣能給我們積極的思想,正確的行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完善的人格。樹立了榜樣,就等於找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榜樣是無比強大的力量源泉!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6

  孔子,每當看到這兩個字眼,我心中總會湧起深深敬佩之情。他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人民稱為孔聖人,萬世師表,即使到如今這發達的時代,孔子對我們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他的話語仍令我們受益匪淺。《孔子的故事》讓我兩次深刻地領會到孔子的思想。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孔子在62歲時已帶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險,但卻曾未受到重用,但孔子卻未因此而退縮,仍是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

  “安貧樂道”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之間,他寧可承受貧窮的生活也不會放棄道義,他的高尚品德依舊深深打動首我們。然而孔子也並非完全不求富貴,只求道義,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才是我們應當學習的人生之道。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以好學著稱,對任何知識都十分有興趣,因此他博學多才。孔子不僅勤奮好學還十分謙虛。“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些名句都是孔子授予我們寶貴的學習經驗。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常常幫別人改正錯誤。“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這都是孔子做人的準責,而我們做為華夏文明的繼承者也應學習孔子的精神。

  在《孔子的故事》中我學會待人善良,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引領我從一個幼稚的孩童成為一個明理的學生。孔子真是一個偉大的人物,《孔子的故事》真是一本受益匪淺的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7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是李長之寫的,他的原名是李長植。他寫的這本孔子的故事裡面寫了孔子的出生至死亡。

  我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只知道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就不知道他的另外一些事情,而我看著老師發給我的這本孔子的故事,我就知道了孔子他的一生到底是怎麼樣的。我看的時候底下還有註釋可以幫我理解看不懂的內容。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十一章從中都宰到司寇。

  孔子五十一歲,也就是公元前501年,魯定公九年,魯國當了中都宰。中都宰大概相當於現在的首都市長。那個時候孔子做了一年中都宰就很有成績,當時四方各國都想學孔子的治理方法,於是孔子由中都宰升為司空,彷彿是後來管建設工程的首長,又由司空而為司寇,司寇是管司法方面的首長。但是雖然孔子現在在魯國做了官,但他在一般老鄉跟前卻仍保持著謙遜淳樸,像不善於說話似的。當他在朝廷議事的時候,是很會辯論的樣子,但是又很慎重和上級談話,他持的是公正不阿的態度,和同僚談話,卻又和悅近人了。

  為什麼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孔子就算是做了官,也不會瞧不起百姓。然後要是有不公正的事情他總會提出來,不是像其他文武百官,都不敢說,跟同僚或朋友談話,卻又很和顏悅色。我就喜歡她這種人品。

  長大以後,我也一定要像孔子這樣子,好好做人,不幹壞事。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8

  孔子大家都知道吧,是春秋時期的偉大教育家。但是很少人知道孔子的一生髮生了哪些事情。而李長之則把孔子一生的事情編寫成了一本書,讓我們以最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描寫。在這之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見”,是大概是這樣的:孔子和南宮敬叔一起去洛陽。孔子覺得這是個機會,他可以去拜見拜見大思想家老子,老子聽說孔子來了便去迎接,又叫他的僕人把道路打掃乾淨,從孔子到達時,他們又談了很久。我最喜歡的是老子最後對孔子說的幾句話: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時是送錢,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給人送行時是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

  第一,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我剩下那麼幾句話。你不能把話看得太死。

  第二,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固然出門坐坐車,闊綽一下;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

  第三,我聽說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會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

  一切事不要太認自己的性,這樣在家庭也不合適,在朝廷也不合適,我要告訴你的就是這些話了。

  這些話讓我思考了許久。並且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9

  我看一本歷史類的書《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介紹孔子生平的書。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一位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史人。《孔子的故事》中有許多故事其中一個關於孔子有趣的故事:一次,孔子帶著弟子來到寶地觀賞,看見路上一群孩子在玩耍。孔子便乘馬車慢慢行駛過去,別的小孩全都躲開了,唯獨一個小孩一動不動,孔子說:"小孩請讓一下可以嗎?小孩不但不讓還岔開雙眼,咋不行?這裡有城池,你的車嗎?怎麼過得去啊?孔夫子說:“咦,這明明有路,哪有城池?我腳下邊就是城池孔子一看,小孩兩條腿岔開像門一樣兩條腿中間放這幾個塊石子,搭了一道城牆。於是孔子像這孩子說:“這個城牆有什麼用啊,小孩說:"當然是擋你車馬的,還要防軍隊。孔子就說:“你這那麼小的城牆,我車過去又怎樣呢?小孩說不對,這種還是一道城牆,既然是城牆,你的車馬怎麼過得去呢?孔子就請教小孩說:"我那該怎麼辦呢?孩子就說:“你覺得是躲車馬嗎?還是繞城而走呢?孔子一想只能讓車馬從他旁邊過去。

  讀了《孔子的故事》,這本書我懂了,孔子之所以博學多才是因為他謙虛好學的美德之所以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是因為他勤學苦讀。他也刻苦學習精神,真值得我們們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0

  在月光的照耀下,我默默地讀完了巜孔子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深深地吸引著我把我帶進了孔子的生活世界裡。

  這本書裡面講了許多的小故事:有孔子在齊國政治活動的失敗、孔子在齊國的收穫和影響等等,我最喜歡的一個小故事是走向成熟的道路,這裡面講了,孔子還不到35歲,就有了很多弟子,正因為他見過老子以後,遇事會冷靜和分析了,加上他原有的勤勉和熱情,弟子就多了起來,雖然他說人家不知道自己有本領也能沉住氣,但想施展自己的本領,特別是政治方面的所謂報復,他曾說:"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也就是這種心理的表現,這種心理使他在一生中浪費了很多有用的光陰和精力。直到經過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孔子這種心理才有了一些扭轉。

  毎當我讀到孔子說的這句話:"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不愁人家不知道,只要自己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會有人知道,我就明白了,孔子他不愁沒有地位,愁的是自己沒有成套的東西,只要有了,人家自然就知道了,我們在生活中也是這樣,不愁沒有地位,只要你有了成套的東西,自然就有地位了,人家自然也知道了。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裡面的講了從剛出生到老了的生活故事,真的很有趣,你也來看看吧。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1

  老師發了一本書叫《孔子的故事》,李長之著,他用輕鬆的文字,把孔子的一生,為我們生動的勾畫了出來。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很大,而他求索的一生,被歷代人說了又說。

  從30歲左右,就從事教育的孔子,有許多弟子,根據每個弟子的性格優缺點而加以相應的教育。孔子最大的特點注重啟發,他善於選擇容易接受的機會,不斷啟發思考,努力鑽研,當百思不解,感覺困難的時候,孔子也不會引導他更深入下一層,也就是假如一張四方桌在這裡,假使我告訴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點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餘的三隻角也是方的,我就不會再向他廢話。他常常不斷地求知,用積極學習的態度來鼓舞弟子,他最反對在學習上自以為是的學生。

  其實孔子從小比較窮苦,但是他很會搞生產,他的學生想跟他學種田,孔子說:我不如老農夫。那個學生又想和孔子學種蔬菜,孔子說:我不如種蔬菜的。這就是因材施教,注重啟發,以身作則,踏實心虛。

  我們要學習孔子的兩個方面,第一,是耐心,第二,是追求學習的精神,不怕困難勇往直前,這些方面我們都應該向孔子學習。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2

  《孔子的故事》講的是孔子一生有記錄的大事,像第一次參與政治活動呀、開始教育事業呀、和老子會面呀。我最喜歡的故事是孔子和老子的會面,講的是孔子要到洛陽去,好學的他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因為歷史悠久的京城洛陽有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在大思想家老子也在那裡。所以他想到那兒去好好學上幾天。在這個故事中,我最喜歡的是這樣一段話,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地給他送行並且根據自己的處事態度告訴他:“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錢,有學問有道德的人給人送行的時候是送幾句話,我沒有錢,姑且冒充了一下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你幾句話吧。第一句是你所鑽研的多半是古人的東西,可是古人已經死了,連骨頭也爛了,不過剩下這麼幾句話,你不能把這些話看得太死;第二句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生的是時候呢,出門應該坐車,如果生的不是時候,只要過得去也就算了,第三句是我聽說有句老話,會做買賣的都不把東西擺在外面,有極高的道德的人都是很樸實的,你應該去掉驕傲、去掉很多的貪戀、去掉一些架子、去掉一些妄想,這對你都是有好處的。”

  老子的這段話告訴了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學東西要靈活,能做到舉一反三。《孔子的故事》裡有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學習的方法,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3

  這本書的作者名叫李長之,他是一名詩人,又是寫散文的高手,他的筆鋒也帶有濃郁的抒情意味,在他的筆下,2500餘前年的孔子栩栩如生的面影活躍在字裡行間,著作有《魯迅批判》《中國文學史略稿》等。

  這本書主要講了,孔子在一生中的點點滴滴,他去過魏國、楚國等國家。他的知識非常多,後來還成為我國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本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非常喜歡,其中,我最喜歡的是《過宋國的時候遭到迫害》這個故事。這裡面主要講了:孔子懷著不愉快的心情離開魏國,他要往東南走,到一個叫“儀”的地方。孔子出了衛國國界,來到了宋國境內。孔子和弟子們歇在一棵大樹底下,孔子叫弟子們溫習學過的禮儀。正在演習,因為奴役人民被孔子批評過的,宋國司馬大林,一些人來把樹給砍了,還要殺孔子。弟子們說:“應該快點走了!”孔子說“我有我的事業,老天會保佑我,宋國司馬能把我怎樣?”孔子一面拿話來安慰弟子,一面退了開去,為了免得在宋國遇到更多留難,孔子換上便衣,和弟子們逃出了宋的國際。

  讀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孔子在貧窮的環境下生活,但是他努力學習的心態還依然未滅,使他成為了一位有名的教育家。我們現在可以在這麼好的環境裡學習,我才覺得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像孔子一樣,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4

  在上個星期,我們老師發了一本書叫《孔子的故事》它的作者是李長之(1910—1978),初名李長植,生於山東省利津市,畢業於清華大學哲學系。先後在中央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是著名的詩人,哲學家,學者,在文學批評和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造詣尤深,著有《魯迅批判》《中國文學史略稿》《迎中國的文藝復興》《司馬遷之人格與風格》《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等二十餘種專著,六百餘篇論文。

  我最喜歡孔子幼年時代的魯國文化空氣這一篇發生的故事。在孔子八歲的時,吳國那個不肯接受王位的公子季札初始各地,到了魯國,季札是一個博學而有藝術修養的人,他在魯國有機會聽到魯國所特別儲存著的較完備的周朝樂歌。那些樂歌個大部分都保留在現存的詩經裡面,他對於鄭地民歌的批評是:“這種音樂為什麼這麼細弱?很有享樂的氣氛。——這個小國有些危險了。”他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文藝批評家……

  我讀完了《孔子的故事》,發現原來孔子經歷了這麼多。我也要像孔子那樣,遇到艱險,永不退縮。不會為困難所打倒,這一本書使我瞭解了孔子以前發生的故事。原來孔子的思想對後世的中國影響很大呀!

  孔子的故事讀後感 篇15

  都知道孔子是一個傳奇的偉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事是記錄他一生的書。

  有一次,孔子和老子相遇,而孔子卻得到了一次學習。

  原來老子的年紀比孔子更大兒知識也比孔子更多,所以呢,孔子可以請教老子,就連孔子最熟悉的禮教方面也要數老子知道的多,喪時候見日食。小孩死後葬在近處還是遠處…孔子在洛陽住了幾天,要離開了,老子依依不捨的給他送行,並根據自己處事狀態告訴他,我聽說有錢的人給人送行,是送錢。有道德有學問的人就送以幾句話。我沒有錢,我就姑且冒充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給你講幾句話吧。

  第一,說研究多半是古人的東西,不過剩下那幾句話,你不能把那些話看得太死…

  孔子深深的告別的洛陽回到魯國,迎接自己的弟子。孔子不住的感嘆老子說"鳥,我知道它會飛,但是會飛也會常被人射下來。魚,我知道他會游水,但是他會有水,也會被人吊起來。獸我知道他會說,但是他會走,也會落入網。只有一種東西我們不能控制它,它愛從雲裡來就從雲裡來,愛從風裡去就從風裡去,他愛上天就上天,他就是傳說中的龍。

  我無法摸著老子,老子就像龍一樣吧。"這句話體現了孔子對老子的敬佩,因為他想自己的知識無法跟到上老子的知識,所以呢就想像一下老子是一條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