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孟郊的《遊子吟》,這首古詩小時候就會背,也知道是讚頌母愛的,但是其中的深情卻不知曉。今天媽媽破天荒陪弟弟和我一起看了一部動畫片,名字就叫《遊子吟》。

  這部動畫片是採用插敘的寫作手法,是以回憶錄的形式呈現。冬雪,黃昏,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因為幾個調皮的孩子捉迷藏,碰倒了一個籮筐,裡面一件破爛的小棉襖罩在了小獲頭上,被其他幾個小孩子調侃,讓正下朝回來的父親聽到而引發的一段回憶。

  “有一個小男孩兒,他小時候家境貧寒,穿衣破爛。被其他小朋友嘲笑,很想也穿著新衣去考試,帶著願望,他做了一個夢,夢中他站在雲端,夢裡還出現了妹妹養的老鼠——小糕團,小糕團身上貼著一個大大的魁字,夢裡還有一臺大大的織布機。”就在這時,他被亮光刺醒了雙眼,母親的呼喊聲和雞叫聲在耳邊,他該起床了,床頭放著一件新棉衣。他高興地大叫了起來。而他的媽媽卻是兩框黝黑的眼圈,手龜裂皸瘃,血濡縷縷。小男孩兒看到媽媽為他熬夜很感動,穿著新衣,心裡暖暖的,參加了考試。不僅考過了童子試,並且他一路考過了秀才,進士,在北京做了大官。

  動畫片的結尾回到了現實,四個孩子們聽完父親的故事就要吃晚飯了,他們四個爭先恐後地讓母親先吃,背景音樂合時宜的唱詩“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我眼睛微微有點兒潮,鼻子也微微有點兒酸,伸手抱住了媽媽,奶聲奶氣地撒嬌“媽媽抱抱”。

  動畫片雖然結束了,可是這次的觀看給我的感悟會伴隨著我終身。每個人都有媽媽,媽媽們或精明能幹,或善良淳樸或憨厚老實,甚至有的有些許痴傻。但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都是偉大而無私的。

  對於我自己,我也終於體會了媽媽對我和弟弟的愛,她每天早出晚歸的無奈與心酸。即便這樣,也從未對我和弟弟有任何懈怠。每天無論多晚都檢查作業,為了我們能幹淨整潔每天夜裡12點了還在獨自為我們洗衣。我稍微發酸的鼻子和溼潤的眼眶頓時泉湧了。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2

  《遊子吟》這首古詩,我很早就會背誦了,但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卻不理解。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學會上網查資料了。十天前的一個晚上,我在網上看到了三篇有關母愛的文章,三個畫面令我淚流滿面:在中國西南邊陲的一個偏僻山村裡,一位身患殘疾的婦女在丈夫突發奇病死去的情況下,連續三年走街串巷乞討米糧為讀高中的孩子交伙食費,最終把孩子培養成大學生。

  在大別山區,有一個母親窮得連一個電話費也打不起,她和在讀大學的兒子約定:每週六中午12點準時打電話到鄰村的一個小店,她不會接。這位母親的家離小店要走兩個小時的路。當她在12點聽到電話鈴響起,又用兩小時的時間趕路走回家,一路上,她高興得臉上泛起了紅暈,因為她知道兒子在大學的校園裡平安。

  一位單身的母親是個啞巴,早年喪夫,生活瀕臨絕境,但她很堅強,靠著稚弱的身軀和勤勞的雙手把孩子養大。

  孩子要上大學S,母親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讓兒子把他的歡笑聲錄音起來,孤獨時可以聽聽……看著這三個感人的故事,淚水奪眶而出,迷糊了我的雙眼。此時此刻,我深切感受到母愛是最高尚,最純潔,最深沉,最偉大,最質樸,最神聖的愛。

  思緒宛如輕風任意飄飛,開啟我塵封已久的記憶之門。我感冒發燒不退,媽媽一連幾天整夜不合眼守著,眼睛熬紅了。炎熱的夏夜,蚊子太多了,媽媽拿著扇子為我扇風驅蚊子,讓我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天下暴雨,氣溫驟然下降,媽媽送衣送傘到學校那是經常的事……母愛像一道防洪大堤築起的水庫,自始至終讓我泛舟在微微的漣漪中。

  滾滾長江東逝水,流走的是時光,在我心裡卻留下了慈母般的愛。望著明媚的陽光,望著充滿生機的小草,我要盡情高聲吟詠:“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3

  古詩總是優美的,讓人進入陶醉。我除了喜歡讀書,還喜歡欣賞經典作品,欣賞古詩。每當朗誦起一首首古詩時,我總是進入陶醉,欣賞詩情畫意。一首首優美的古詩帶我進入古詩的天堂。我最喜歡的經典作品是《遊子吟》。《遊子吟》這首詩,講了兒女離別時,母親一針一線地幫他們縫補衣服,可見母愛多深。這首詩讓我聯想到我的母親。當我衣服破了時,是誰在我熟睡時幫我縫補衣服?是母親。當我遇到難題時,是誰在我身後細心指導?是母親。當我摔倒時,是誰用那雙溫暖的大手扶起了我?是母親。這一件件小事都蘊藏著母親的愛。母愛如長河,就像大海里一粒小小的沙子,一點點母愛積少成多,猶如大海。

  記得有一次晚上我和媽媽一起看了天氣預報。第二天早上,我準備上學時,媽媽突然叫住我:“穎,早上會下雨,多穿點衣服吧!”“媽,你看,今天天氣這麼晴朗、陽光燦爛,不會下雨啦!”回答的是我的無奈聲。“可是昨天天氣預報說今天會下雨……”媽媽還想再說些什麼,但是我已經走了。來到學校,到處都是同學們的笑聲。“這個老媽,還說今天會下雨!切。”我嘟嚷著。可是第二節課時,暴風雨的前兆來臨了,天空垂頭喪氣地哭了,“眼淚”大顆大顆飄落下來。“沒事,等一下就停了。”我自己安慰自己。第三節課上課,天空下起了傾盆大雨。老師把窗戶和門都關可我還是冷,恨不得都鑽到桌子裡去了。突然,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穎。”是媽媽,我欣喜若狂。老師示意讓我出去拿衣服。“喏,快穿上吧,彆著涼了。快!”我慢慢地接過衣服,熱淚盈眶地看著媽媽。媽媽為了給我送衣服,連雨傘都沒帶,淋成個落湯雞,身上溼淋淋的。“媽!”我終於忍不住叫了一聲,“媽,快回去吧!彆著涼了。謝謝您!”“傻孩子!”媽媽只說了一句話便走了。冷風冷雨中,媽媽的身影顯得格外渺小。那時,我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媽媽對我的愛是說不完,道不盡的。我一定會以最好的成績報答您。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一春暉。”每當朗誦起這首詩,我總能想起媽媽對我的愛。誰能幫助小草報答對太陽的恩情,我又怎樣能報答完媽媽的恩情呢?媽媽對我的愛無拘無束。我心中的那首詩——充滿母愛的《遊子吟》。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4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小時候常常聽見哥哥姐姐吟唱這首《遊子吟》,只知道哇哇地學唱。慢慢的長大了,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位慈祥的母親雙手不停地飛針走線為將要出行的兒子趕製衣服,在兒子臨行前縫了又縫,擔心孩子此去難得迴歸,誰能像小草那樣,可以報答春暉般的恩惠?這首詩歌千百年流傳不斷,深受人們的喜愛,把中華兒女孝敬父母、知恩圖報的優良品質表現得淋漓盡致。

  ”岳母刺字“、”孟母三遷“母愛是如此偉大!

  小時候總以為母愛是無用的嘮叨。每天早上,天還沒亮,媽媽催到:”起床了,七點了,上學要遲到了。”接著又嘮嘮叨叨的說:“上課要認真,東西要帶齊,過馬路要小心。”可現在因為在學校裡,再也聽不到媽媽的嘮叨聲,還真有點不習慣呢!原來有母親的嘮叨也是一種幸福呀!

  小時候,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媽媽總會起來給愛踢被子的我蓋被子;每當我難過的時候;媽媽總會千方百計的逗我笑;每當我遇上困難的時候打退堂鼓的時候,媽媽總會給予我鼓勵與幫助。每天給我洗衣、做飯、教我做人的道理……都是媽媽!

  啊!母親世上最偉大的人,他不僅給我們生命,還把我們教育成人。“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母親像一把大傘,為我們撐起一片晴空;母親就像黑暗中的一顆繁星,為我們照亮前途;母親就想寒冬的一堆火,為我們帶來溫暖……現在我們長大了,母親去一天一天的衰老。我想要報答母親,但即使盡我們一生的心意也無法報答母親對我們的愛。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敬天下父母心!多多體諒母親、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他們!

  母愛如詩,讓我們慢慢的吟唱。

  我愛我的母親!願天下間所有的母親倖福快樂!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5

  從小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經典詩文,如《登鸛雀樓》、《憫農》等,這些古詩教會我們許多道理。我最喜歡孟郊寫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這首詩讓我想起了“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這首千古名句。是呀,鮮花感謝雨露,因為雨露滋潤它們成長,父親、母親,我要感謝您們,因為―

  母親,您的愛就像那從天而降的雨露,而我更像那幸福的花兒,吮吸著露水的甜蜜。母親,您對我總是放心不下,時常“審問”我:“最近學習怎麼樣?今天聽懂老師的課嗎?”您恨不能把我“透視”清楚。母親,您的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是您給我講的故事卻總能給我啟發: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努力學習,長大了才會有出息。您用愛心使我懂得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謝謝您!

  父親,您在我心目中和母親一樣重要,也是我喜愛的人。您的愛就像那筆挺的大樹,我就像那弱小的幼苗,您為我遮風擋雨,讓我茁壯成長。您總對我說:“您已經長大了,遇到有些事情你可以自己解決了!”為此母親總說您懶,而您卻願意花一個上午的時間為我做一頓飯。您最大的樂趣莫過於和我一起練毛筆字。父親,我和您之間是默契的,已經不需要用太多的語言來表白。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親、母親,您們的愛不正是春天裡的陽光嗎?而我沐浴在陽光下的小草,是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6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讀著這首詩我眼裡就浮現出一位慈愛的母親,為遠行的兒子飛針走線趕製衣服,針針線線密密結實,擔心孩子長年累月在外受涼。這首詩以樸素的詞語歌頌母親,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母愛的真實寫照。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唱著這首歌,母愛在我心裡歷歷在目、無處不有。至今讓我永不忘記的是在那個安靜的夜晚,我因咳嗽而發燒,全身滾燙,媽媽摸到我的身體滾燙,立即起床,趕緊給我喝了一點家裡平時準備的退燒藥,背起昏昏沉沉的我就往樓下飛奔。瘦弱的媽媽平時是背不動我的,更不要說飛奔。媽媽揹著我攔了一輛計程車,“師傅,到一醫院,快點兒!”媽媽心急如焚地對司機說。很快就到了醫院,掛了急診,媽媽揹著我來到醫生面前,醫生詢問了病因並給我做了檢查,醫生誇媽媽處理得非常好,沒有加重病情。醫生說:“小孩子半夜發燒是非常危險的,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後果將不堪設想。”醫生給我開了幾天的藥,在媽媽的精心護理下,我一天一天得好了起來。出差在外的爸爸天天都往家裡打電話,問家裡都好嗎?媽媽都是一句話,放心,家裡很好。

  讀完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讓我受到極大的震撼。想起平時在家的情形,看著媽媽在家忙碌的身影,自己做完作業坐在沙發上嘴裡吃著零食,悠然自在地看著電視,卻對媽媽的忙碌無動於衷。有時媽媽實在忙不過來,叫我幫她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還對她討價還價,要給一點金錢獎勵才肯去做。做錯了事情,媽媽批評我,我還跟她頂嘴,常常惹媽媽生氣、傷心。我從未深深體會到母親的愛是那麼無私,母愛從未計較過對兒女的付出要收取回報。在這裡,我要對我親愛的媽媽說一聲:“媽媽,您辛苦了,我不會再惹你生氣,我要讓你覺得有我的日子會更開心、更快樂。”

  我在媽媽的身邊,被媽媽精心呵護著,像小鳥一樣快樂成長。願天下做兒女的都能讀懂媽媽的心,媽媽的愛。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7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古老的更是永恆的,不同的人總有不同的經歷和感受。從古至今,又有多少文人墨客灑下點點筆墨來讚歎母愛的偉大、父愛的美好。有這麼一首詩,雖人人皆知,但卻深深觸動了我的心絃,這就是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最膾炙人口的詩作《遊子吟》。

  每每吟誦它,我的腦海中就會浮現這樣的一番畫面:一個寧靜的夜,人們都伴著夜幕的漆黑悄然入睡,唯有一盞燈還在散發著微弱的光,那是一位白髮蒼蒼的母親在為即將遠行的兒子縫補衣服,老人眯著眼、弓著腰一針一線地把衣服縫得嚴嚴實實,生怕兒子在遠行的路上凍著,昏暗的燈光,照得老人更加顯得兩鬢斑白,構成了一幅動人的人間美景,值得人讚歎、感動,這就是天下的母親啊!

  想到這,我不禁溼潤了眼角。短短六行、三十個字,字字閃爍著奇異的光,字字像錘子釘釘子般釘到了我心裡,這使我想起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位壓倒在木樑下的母親,弓著背,用生命護著身下的孩子,還用玻璃割破了自己的靜脈,用自己的鮮血去哺育孩子,使孩子能在廢墟里活上兩天兩夜。這位母親用自己譜寫了生命的讚歌,這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媽媽每天為家操勞,歲月的滄桑使媽媽的皺紋佈滿了眼角,雙手也越來越粗糙。還記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媽媽不顧風雨交加的天氣,背起我就往醫院跑,母愛好像天上的太陽,暖暖的照著我。而我,就像一顆剛剛發芽的小苗,在母愛的沐浴下一點點成長。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愛如水,纏綿流過,鼓舞著我、開導著我,引我走向光明。母親那麼偉大,總是在每一處上細緻的關懷著我們,用廣闊的胸懷去愛著我們,把我們從一個在襁褓中哇哇亂哭、什麼都不懂的嬰兒養育成一位成熟懂事的少年,母親們付出了多少心血,母愛是那麼永恆,不管風雨如何剝蝕,她總是完美無損、永不褪色,永遠的呵護著我們。而我們,整天惹她們生氣,又頑皮又淘氣,使媽媽操碎了心。頓時我羞愧不已,決心以後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多做家務,為媽媽分憂、解難,長大以後一定要好好照顧媽媽,孝順一點,要做一個聽話的好孩子。

  母愛的偉大、堅韌,我們只能用心去聆聽、用心去感受。願天下的兒女別忘了回報母親一份濃濃的愛意!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8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逢,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曾幾何時,這一首詩深深打動我的心絃,曾幾何時,我為這首詩黯然淚下。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由古至今一直被人們讚頌。為人子女,我們很少時間能夠顧及母親,而母親用了大半生時間照顧我們,教導我們,一句話嘮叨也表現出了母親對我們的愛。“上學過馬路小心點!”“天氣涼了,加衣服”。

  在記憶最深處,有這樣一個畫面。那年冬天的一天,天很冷,忽然看見有一對母女,母親穿著一件棉衣,女兒身上也穿著棉衣,但明顯這薄薄的禦寒的衣服擋不住寒風的肆虐,小女孩凍得小臉都發青了,大概對母親一直喊冷。母親猶豫了半天還是停下了車子,將身上的棉衣脫了下來,小心翼翼的給孩子穿在了身上。小女孩腆著紅紅的小臉望著母親,大概她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穿這麼多還是冷,而母親脫下來外套只穿著一件薄薄的毛衣竟然不冷。看著小女孩充滿疑惑不解的眼神,我再看了一眼母親對女兒慈愛的笑容。我的眼角一片溼潤,淚已經不知不覺盈滿了眼眶。天真的小女孩,你可知道為了你,母親是在強忍著刺骨的寒風,那瘦弱的身軀雖然不足以為自己抵抗寒風,但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驅逐心中的寒冷,她把溫暖無私的奉獻給了你。這就是母愛,沒有歷史史詩的撼人心魄,沒有風捲大海的驚濤駭浪,可是卻令人輾轉柔腸。

  這份愛特別的深刻,這份愛有一脈血緣,有一份親情,那是世上任何感情也無法相提並論的。還記得汶川大地震中在母親身上倖存的嬰兒,母親手機上動情的話語,“孩子,記得媽媽愛你”。短短几個字道盡了母親對自己的孩子深摯的感情,這就是我們的母親啊!

  母愛如泉,點點滴滴都是對兒女的細心呵護;母愛如雨,纏纏綿綿都是對兒女的無盡牽掛。

  然而,有些人競不知母親對自己的愛,反而罵或打母親,真是狼心狗肺呀!我就看過一個大逆不道的兒子趕他母親走,自己和老婆過,要知道老人家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還更需要精神的撫慰!退一步來講,如果有朝一日他也為人父母,被子女趕走,心裡又是什麼滋味呢?

  母愛是多麼偉大,我怎麼報答呢?我以後要好好學習,來報答媽媽的養育之情。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9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唐詩是詩歌的巔峰。在星光璨燦的唐詩長河中,有一首詩,雖然語言樸素,卻光彩奪目;雖然取材常見,卻意境深遠;雖然比喻通俗,卻令人深深感動。這就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母親為孩子縫製衣裳,是最為常見的生活圖景,表現的卻是最為深厚的感情。媽媽對孩子的愛,就像春雨一樣,綿綿無盡,卻又無法稱量。你只有用心體會,才會發現,母愛就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和所有人一樣,我有一個偉大而平凡的媽媽。媽媽本來有一份非常理想的工作,可是,為了照顧自幼體弱多病的我,她毅然辭了職。從此,無論颳風下雨、酷熱嚴寒,媽媽一路陪著我,從幼兒園走到小學。

  這種沉邃恆遠的無私之愛,怎能不令我感動?

  我去補習班上課,媽媽就默默地在外面等候,一等就是一個半小時。有一次,我嗓子嗆進了粉筆灰,連連咳嗽,臉漲得通紅。老師剛把我帶到教室外,媽媽已經把擰開蓋的水杯捧了過來……媽媽的心,就是這樣時刻為了孩子而跳動著!

  這種濃情淡化的生活細節,怎能不令我感動?

  去年冬天,爸爸被車撞傷、在床上躺了五個月。媽媽除了承擔全部家務、照顧我之外,還要看護爸爸。媽媽明顯地清瘦了,卻從不在我們面前落淚。年三十的晚上,媽媽一個人剁餡、活面、準備包餃子。我上去幫忙。媽媽笑了:“傻孩子,你會幹嘛?”我說:“媽媽,我能行!”我盡了很大的努力,還是把麵糰得歪歪斜斜,餃子的餡都露在了外面。我有些慚愧地抬頭一看,媽媽的眼角,竟然掛著晶瑩的淚珠……

  這種樸素自然的真情流露,怎能不令我感動?

  《遊子吟》是一篇歌頌母愛的佳作,因為它唱出了人子的心聲。我感動於這首詩,感動於無私的母愛,感動於我偉大而平凡的母親。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0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每每讀起這首膾炙人口的詩,都會引發我無限的感慨,好似一股暖流湧過心底,又像一支親切的歌縈繞在耳邊,讀著它,我彷彿看到了一位慈祥的母親,手裡拿著針線,縫著衣服給將要出外遠遊的孩子。在孩子出發前夕,慈母還在細心地一針一線縫著,心裡卻恐怕孩子會很遲很遲才回來。孩子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遠行的孩子是否能夠了解慈母的苦心,報答那象春天三月的陽光那麼溫暖的愛呢?

  我們每個人都有母親,母親對我們的關愛呵護是偉大的,毫無保留、毫無怨言,就像《遊子吟》裡的慈母,把自己的愛心與期盼,溶入一針一線。

  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我的媽媽也是一位普普通通農村人,我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比起以前要優裕得多,媽媽對我的愛也不需用針線去表達,但偉大的母愛卻無時無刻充盈著我的生活。我的生命之初就浸潤在母愛的海洋裡,我呱呱落地,第一次的感受到的是母親溫暖的手;第一次嚐到的是母親甘甜的乳汁;第一次睜眼看到的是母親溫柔的臉;第一次喊出的是“媽媽”兩個字;第一次蹣跚學步是在媽媽的臂彎中;受傷時我聽到的是媽媽溫柔的撫慰;生病時我看到的是媽媽焦急的眼睛;犯了錯誤時是媽媽的批評教我改正;受到獎勵時是媽媽的鼓勵讓我前行;校門口有媽媽等待的目光;檯燈下有媽媽伴讀的身影;衣櫃裡掛著媽媽買的新衣;餐桌上擺著媽媽做可口飯菜……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朝氣篷勃的少年,沐浴在母愛的陽光下,我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

  如今,小學將要畢業了,我也將是一個即將遠行的孩子,再讀《遊子吟》,感悟《遊子吟》,我把這沉甸甸的母愛裝進行囊,我這棵小草一定要茁壯成長,為母愛的春天增添一片綠!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1

  偉大的母愛,如陽光一樣沐浴著兒女們成長。它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給兒女們留下許多感受至深的印跡。對於孟郊這位長年離家在外,四處奔波的遊子來說,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母子離別的痛苦時刻。因而他在詩中選取臨行前母親為他縫補衣衫的場景。“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透過“線”和“衣”,把母親對兒子難以割捨的愛緊密聯絡在一起了。無論兒子遠行千萬裡,母親縫製的衣服總會穿在身上。也就是說,母親無時無地不在遮護著孩子的身,溫暖著孩子的心。“臨行密密縫,竟恐遲遲歸。”這兩句寫母親縫衣服時的情景:慈祥的母親手拿衣服,針針線線,細密縫補。惟恐兒子遲遲難歸,所以把衣服縫得結結實實的。但做母親的內心裡,又何嘗不盼望兒子早日平安回家呢?詩人就是透過母親所做與所想的矛盾,非常細緻地表現了慈母的一片深愛之情。最後兩句寫出了詩人的心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春天的陽光哺育小草,生動地比喻母親對兒子的溫暖,抒說兒子報答不盡慈母哺育之恩。

  這首《遊子吟》選取日常生活的普通場景,用樸素自然,明白如話的語言,細緻而真切地突出了一個情字——慈母的愛子之情和兒子的感恩之情。千百年來,每當讀起它,都會使人心絃為一片愛的純情所震顫,引起兒女們對母親的深切思念

  遊子吟這首詩。告訴我們:媽媽的愛就像春天的陽光哺育著嬌嫩的小草,這樣無私的愛,偉大的愛,做孩子的又怎能報答得盡呢?這是分析。

  颳風了,媽媽會為你加一件外衣。看見你床上有蚊子叮咬你,媽媽會為你打蚊子。看見你晚上睡覺踢被子,媽媽會為你蓋好被子。你生病了,媽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你。你去上學,媽媽會叮囑你一聲:“過馬路小心點……”假如換成別人,她絕對不會這樣做,只有你至親的人——媽媽才會這樣做。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即使你竭盡一生的心意,也報答不了他們對你的愛。讀遊子吟,還讓我感受到了,雖然媽媽很愛我們,但是媽媽每天都很辛苦的幹活。所以我們有多幫媽媽幹活,讓媽媽減少負擔。

  來吧。讓我們來回報自己的媽媽吧,也讓媽媽減少負擔吧。

  記住,幫媽媽幹活,讓媽媽減輕負擔吧。從今天開始,我要幫媽媽幹活。大家也來做一做活吧。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2

  我坐在窗外,呆呆的望著皎潔的月光,月光像一層銀霜,籠罩著大地。這時,吹來一陣涼風,我不禁打了一個寒顫,媽媽聞聲而來,順手把一件大衣披到我身上,關切的問:“天涼了,回屋吧。”看著媽媽那疲憊的眼神,聽著那句溫馨的話,像一股暖流流進了我的心裡,我不經吟誦起《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旋律是那麼優美,使我的心頭蕩起了一絲波漾。

  忽然,我的眼前好像出現了一幅畫面,霎時間,似乎時光都凝固了,畫上:一位白髮蒼蒼的`母親正拿著針線,顫巍巍的再給自己即將出遠門的兒子孟郊細細的縫補衣服,是那麼和藹可親。

  孟郊早年漂泊無依,一生貧困潦倒。這對於他來說一生最值的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的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心裡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這裡既沒有語言,也沒有眼淚,然而一切愛的純情從詩中充溢而來,撥動了我的心絃,使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媽媽。

  那是一次炎熱的夏天,作業繁多,望著作業壘成小山似的我心亂如麻。這時媽媽推門進來,端著一碟西瓜,溫和的對我說:“吃點西瓜解解渴吧!”我正巧把窩了一肚子的火撒到了媽媽身上,我衝著媽媽大聲嚷嚷:“我的作業多死了,一會兒還要複習奧數,哪像你一樣閒!”話音剛落,我就後悔了,多希望媽媽能說我幾句,可媽媽什麼也沒說,只是將這般無奈和委屈吞了下去,我清清楚楚的看見那滴淚措手不及的從媽媽眼角滴落下來,望著媽媽的背影,我想哭,淚水像斷了線的風箏滴落在西瓜上,更滴到了我的心上,我傷了一個母親的心,我是多麼大逆不道啊!心像針紮了般痛!

  和孟郊比起來,整天在蜜罐裡的我們是多麼慚愧,就像“誰言寸草心,報答三春暉”這句詩,就算我們做再多的事,給母親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呢?又怎麼能報答母親的恩情呢?現在我們都要好好孝敬自己的媽媽,不要等人已遠去時才後悔莫及。

  《遊子吟》那深沉的母愛,怎能不令我感動呢?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3

  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完這首讚頌母愛的小詩後,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復,腦海裡時時映現著這樣感人的一幕:

  慈祥的母親手拿著針線,為將要遠去的遊子趕製新衣,母親在遊子離去前,雖然已經縫得密密麻麻的,但還是巴不得多縫幾針,讓孩子免受涼。她最大的心願希望孩子早一點會家,回到自己的懷抱。誰說小草般的孝心,可以報得母親春暉般的關愛?

  是啊,母愛是多麼的無私,母親一生為自己孩子著想,害怕孩子受委屈,受欺負,可是卻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母愛就如春天的那一縷陽光,溫暖著自己的孩子。《遊子吟》這首詩描繪的是母親為孩子趕製衣服的場面,所寫的物是衣與線,可讚頌的卻是母與子血濃於水的親情,不禁令人潸然淚下,沒有多少華麗麗的語言,文字全都透露著樸實如華,簡潔清新。可深深地令我們感受到母愛是多麼的可歌可泣,這便是遊子吟的絕妙之處。母親用自己的一切希望孩子好,用自己愛的陽光照耀著子女,而如同小草一般的子女是無論如何都報答不了的。

  此時此刻,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太陽還未出來,她早早地起來就為我做早餐,接送我上學,又要去買菜燒飯,洗衣服,做家務……家裡還有一個小弟弟,麻煩的事情接踵而出。雜亂的活兒全是由她來做,而她又從來又不曾抱怨什麼,這可能就是母愛的偉大之處吧!默默付出,從未索取。而我們這些子女們呢?不僅沒有懂得報答母親們,還從來不滿足,與他人攀比,抱怨母親做的飯不好吃,沒有好好的輔導學習……這些小事怎麼能何母親的愛相提並論呢!

  這首《遊子吟》之所以能夠被傳誦下來,成為千古絕句,就是因為千百年來同樣的撥動著讀者們熾熱的心,引起了無數遊子的共鳴。這愛的篇章,溫暖如陽光,令我終生受益匪淺。親愛的媽媽,我會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少讓您操勞,以自己一顆真誠的心回報您那陽光般的母愛。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4

  母愛是無私的,偉大的。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讚美和歌頌母愛。尤其是我國的古詩中,這樣的詩句更是不勝列舉。我最喜歡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膾炙人口的《遊子吟》。每每讀起它,都有一種別樣的情愫在心中湧動。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首詩在我剛回說話時,媽媽就教我讀,一遍又一遍,次數多了,雖然不解其意,但也可以背下來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它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心裡更是多了一份對母親的感激之情。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慈母飛針走線,為兒子縫製遠行的衣裳。想一想,縫製一件衣服,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裡,還不是一件相當容易的 事嗎?甚至可以去大商場裡任意挑選稱心的名牌衣物。但在那個古老的年代裡,沒有縫紉機,只能靠一針一線縫製出來。那一針一線裡,包含了多少母愛啊!想到這兒,我多想深情地對母親說:“媽媽,您辛苦了!”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臨別的時候,老母親在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線縫得細密均勻,擔心遊子歸來遲晚,縫製不牢破綻難勘。作為子女,我想:在我遠行的時候,身上穿著母親細細縫製的衣服,不管風吃雨打,霜寒露重,自己心裡仍然暖暖的,依然感覺母親一直在我身邊;不論大雪紛飛還是寒風呼嘯,心裡總會有一份溫馨和感激。此時此刻,我多想再一次深情地對母親說:“媽媽,您辛苦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才是這首詩的精髓之處。細微的小草,如何報答春天的陽光給予它的溫暖?作為兒女,怎能報答的了母親的生養哺育之恩呢?細微的小草,如果沒有春雨的滋潤,陽光的呵護,就不會在漫漫寒冬之後破土而出,給大地帶來勃勃生機。如果沒有母親懷胎十月的辛苦,我們又從何而來?如果沒有母親那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我們怎麼充飢?怎樣成長?沒有母親的鼓勵和支援,我們如何走出失敗的陰影,勇往直前?讓我們對母親充滿感激,充滿愛,去報答母親的生養之恩,哺育之情,儘管這份情,這份愛永遠也回報不完,亦或說根本就無法回報。但我仍然要大聲對母親說:“媽媽,辛苦了!媽媽,我愛您!”

感恩父母――讀《遊子吟》有感15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同學們,看了這首詩是不是很熟悉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句話更是家喻戶曉,耳熟能詳。它就是我國古代詩人孟郊所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講的是:慈祥的母親手上拿著針線,為出門遠行的兒子縫製衣裳。兒子即將上路,她一針針細密的縫著,想著兒子在外遲遲不歸,又擔心衣裳不結實會壞。說像小草那樣的子女心意,能報答慈母那春天陽關般的恩情呢?每當我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浮現出孟郊與孟郊母的情景。這首詩是多麼感人啊!孟郊,眾所周知,他的身世是多麼可憐,他的生活是多麼貧寒。我覺得我們就是小草,母親就是陽光,她每天都用光照亮著我們,讓我們走向光明,讓我們能看清前面的路,讓我們茁壯成長,讓我們走向前途和未來。有一些同學,他的媽媽打他,他就不理他的媽媽了,這樣你們的媽媽該多傷心哪!你的媽媽打你,不是拿你當出氣筒。是想你透過這次教訓能變好,而不是讓你去討厭她,去恨她。母子之情是一盞永不會熄滅的燈火。為了你,父母費盡心機的掙錢養你,一定要讓你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難道你一點也感覺不到嗎?有些人已經沒有媽媽了,但有媽媽的卻不好好珍惜,成天都在惹你媽媽生氣。颳風了,媽媽會為你加一件外衣。看見你床上有蚊子叮咬你,媽媽會為你打蚊子。看見你晚上睡覺踢被子,媽媽會為你蓋好被子。你生病了,媽媽會盡心盡力的照顧你。你去上學,媽媽會叮囑你一聲:“過馬路小心點……”如果換成別人,她絕對不會這樣做,只有你至親的人——媽媽才會這樣做。

  父母對兒女的愛是無私的,即使你竭盡一生的心意,也報答不了他們對你的愛。所以,我們要體諒父母,多幫助父母,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父母曾經對我們的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