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有感範文(通用5篇)

讀《紅樓夢》有感範文(通用5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紅樓夢》有感範文(通用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紅樓夢》有感1

  雖然有的同學對我說,讀《紅樓夢》不讀死人才怪。但是,我仍然熱忠於它,熱忠於它動人心絃的故事情節。我愛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是愛故事中的“鳳姐”,——王熙鳳。

  大家都知道,王熙鳳在故事中扮演的是一個反派角色。可是,我仍然喜歡她。這並不因為她美麗的外表,而是因為她的才能。王熙鳳是榮國府炙手可熱的管家婆,王熙鳳憑著她的萬人不及的聰明才智和猴一樣的敏銳和精靈,征服了賈家上下人的心。王熙鳳辦事十分潑辣,因此,在賈家十分有威信。

  但是,人無完人,這樣的精明能幹的女子到底也不完美。王熙鳳的不賢良和弄權舞弊,也遭到了世人的嚴厲譴責。但是,事實上,曹雪芹卻十分同情這個使人毛骨悚然的“殺人犯”。為什麼?這誰也不清楚,也許只有問早已長眠於地下的夢阮了,然而,最後,王熙鳳的身體表現出來的心理變態,都是薄命所致。

  其實,王熙鳳的本性並不壞,她每有惡念,莫不是有人推波助瀾,趁熱打鐵,就只能她孤軍奮戰,是不會有那麼多人冤死的。但是她一有善念卻總是事與願違,徒勞無功。

  因此,我同情王熙鳳,更熱愛這個人!

  讀《紅樓夢》有感2

  不用閃躲,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不用粉墨,就在光明的角落……

  夢已逝,往昔的那張白紙,現在卻被萬千色彩所粉飾,時間還在延續,無奈,我們已經徹底得輸掉了自己的夢,輸掉了自己。

  《紅樓夢》似乎是集結了多少糾纏著愛恨情仇的男女,如果酸甜苦辣是愛情中的體會的話,那麼薛寶釵想必也嚐到了不少的苦澀。泰戈爾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可能就是這樣子吧,大多數的愛情,最令人傷感的莫過於將痴情付與負心人罷了,薛寶釵那個心心念唸的寶哥哥卻偏偏喜歡那個梨花帶雨,折柳葬花的林妹妹。而那所謂的金玉良緣,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只是,一切只因一句話: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

  世間弱水三千,而他僅僅只取一瓢而飲,而林黛玉,卻信仰著: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也許是給人最大的安慰了,世間最大的幸運莫過於你愛的人他也愛你。而紅樓夢,又是一出怎樣的戲呢?是憂傷還是快樂,是愛恨纏綿,還是落寞人間……

  寶玉出家,立於青燈之畔,青燈易滅,他也斬斷前緣。黛玉,吐血身亡,這個一生傷感傳奇的女子,似乎也落下了種種遺憾。寶釵,也許從此以後就一個人在這個世上,獨自數著人間煙火……我們何嘗不想加入這個故事裡去,而他們所受到的苦不是凡人可承受的,他們竟在感情裡的世界裡迷失,沉淪,為愛痴狂,飛蛾撲火……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如同一杯熱茶,融化了我們的心。

  一群做著同樣夢的人,他們生活在冰涼的紅樓裡,他們熱血激昂,尋歡作樂著,歌舞昇平。誰還會記得那個金碧輝煌的賈府,那個舉止優雅的女眷、才女,單是那個舉止言談裡的闊綽,便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難以體會的。

  縱觀紅樓夢,從紙醉金迷到人去樓空;從相愛廝守到生離死別,這個猶如花火般短暫的美夢,就像泡沫一樣,噗的一聲消失的一乾二淨。

  “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所以說紅樓故事缺一個美滿的結局。後來,精明能幹的王熙鳳病逝,慧心蘭質的晴雯,被趕出賈府,得癆病而死……正如徐志摩的“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原來這真的是一場夢,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王熙鳳一生希望披金帶銀,享不盡一生榮華富貴;賈寶玉希望繼續遊戲人間;林黛玉希望人間不會在有悲傷;薛寶釵希望一生有一人,白首不分離……到最後,這些被統稱為夢的念想,都一一醒來,面對現實的殘酷。

  原來,生命中有些東西註定要失去,心中總有一處無法治癒的傷。而今天天還是天,雲還是雲,但願我們的人生不是一場紅樓夢。

  讀《紅樓夢》有感3

  昨晚第四遍完整地讀完《紅樓夢》,算來差不多對應少、青、中、老四個年齡段。期間還有無數次只問開頭,不及結尾的泛泛,就不足道也。

  以前讀《紅樓夢》,讀就讀了,合上書,除了對裡面的詩詞多有青眼外,心中再無更多波瀾。說它是寶黛的愛情故事吧,其實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朝代,寶黛之間的交往僅僅發乎情、止於禮,甚至還有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孩子氣,完全談不上纏綿悱惻、蕩氣迴腸的愛情。倒是認可它就是一部涉及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建築園林、烹飪藥理的百科全書。

  昨晚當我看到最後一回,在一個乍寒飄雪的清淨渡口,寶玉光頭赤腳,身披大紅猩猩斗篷,笑著無言向賈政稽首拜了幾拜,與一道一僧相攜登岸飄然而去之後,我突然想到一個問題並悟出了答案。

  曹雪芹為什麼要把寶玉設計成一個富家公子?為什麼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要把這塊頑石放到詩禮簪纓之族,鐘鳴鼎食之家去歷劫?為什麼不是貧寒小戶?那是因為放棄貧窮容易,放棄富貴艱難。

  《好了歌》唱到: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宋真宗《勵學篇》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欲遂平生志,五更勤向窗前讀。

  由是從古至今,天下士子或眾生將能出人頭地、榮華富貴作為終極的目標。曹雪芹也不另外。所以他把寶玉直接放到人人夢寐以求的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耽溺。是想告訴我們,越難擁有的東西,越難堪破捨棄。

  紅樓家們詬病,高鶚續的後四十回無論從境界還是語言,都不能與前八十回相提並論。但我覺得結局安排賈蘭中舉,賈赦、賈珍大赦,重襲爵位,寧榮兩府中興,還是頗有深意的。

  寶玉了悟,紅塵一遊,不過是一曲金悼玉的紅樓夢,所以拋下一切回到來處來去處去的青梗峰下。而懵懂不知天機的賈家又開始上演新一輪的紅樓夢。

  書外的我們似乎旁觀者清。其實,同處紅塵中的我們,何嘗不是一樣當局者迷?

  凡人如我們,哪有機會夢遊太虛幻境知你我來歷?如何知道我們的前世、今生和來世?即使有一天明白這不過是一場夢,我們還是得在這夢中繼續做著,醒了也無處逃避。

  讀《紅樓夢》有感4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於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捧淨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

  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援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透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麼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後,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

  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悽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麼地方有一個乾淨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麼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汙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後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讀《紅樓夢》有感5

  《紅樓夢》的確讓人耳目一新,我為之折服沉迷。那個歷來被人視為圓滑世故工於心計的薛寶釵,即便有許多人稱她為“冷美人”,對她大加討伐之詞,我依然認為她“任是無情也動人”。

  寶釵是個封建社會典型的大家閨秀。她舉止端莊,性格穩重,溫柔體貼,而且聰明機智博學多才。她既慷慨大度禮數週全,又不拘於小節。當王夫人急需二件衣物給投井的自盡丫頭金釧妝裹時,薛寶釵主動拿出自己的兩套新裁的衣服以解王夫人燃眉之急,毫不考慮衣服給死人穿的忌諱。薛蟠從外地帶回一些南方特產,送給薛寶釵,她又將此分送給每一個人,連趙姨娘都感激不盡,誠可謂禮數周到。在賈府眾人(除寶玉外)的眼裡她是一個完美無瑕的少女。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說她工於心計。難道說只有厚此薄彼才能顯出她待人真誠嗎?我鄙視那些當面把你贊成神,背後把你貶成鬼,斤斤計較於小事,看領導的臉色行事,媚上欺下的人。

  薛寶釵無論是在長輩面前還是在丫頭面前都一團和氣。這就無怪乎賈母、王夫人對她青眼有加,襲人、麝月對她敬佩無比,就連一向心存芥蒂,懷疑她“有心藏奸”的林黛玉也一度把她當作知己。試想,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討好長輩,怎麼可能讓所有的人都一直對她有額首稱讚?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即使薛寶釵一直都在作假,如果她永遠如此,那又何妨呢?我們又何必指責她呢?我曾為此痛心疾首,既為寶釵也為那些本來毫無瑕疵,卻因此遭人嫉恨,被批評得體無完膚的善良的人,因而十分希望世人能多一些客觀少一些偏見。

  當我看到她成為“寶二奶奶”時,我由衷地替她高興。儘管寶黛二人未能結下美滿的姻緣,黛玉含恨而終,挺讓人遺憾的。但我認為她更應該得到這份愛情,因為她付出了,而付出就應該得到。她的成功只能說是“好風憑藉力,扶我上青雲”。我們為什麼非要過多地因此而指責她呢,世界上有多少人不是因此而成功的呢?

  寶玉那樣一個痛恨讀書頑劣不堪的男子,如果娶了整天哭哭啼啼耍小性子的黛玉,他如何讓家族興盛呢?莫說賈府早就是一個瀕臨滅亡的“百足之蟲”,縱然是正處於興旺發達之際,如果交給寶黛二人,也定然會落個既死且僵的下場。試想婚姻陷入了僵局,愛情又怎麼會美滿呢?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接受薛寶釵呢?她待人隨和,處事謹慎,肯定不做第二個“王熙鳳”,騎在別人頭上作威作福,自然賈府也不會那麼快就“唿喇喇似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我們沒理由不相信她的才幹,要不高鄂怎麼會寫出日後的“蘭桂齊芳”?

  正如溫飽是一種幸福,飢餓的人才能體會;寧靜是一種幸福,喧囂才能體會;自由是一種幸福,戰亂才能體會。也許薛寶釵的追求只有她才懂。而她那種追求完美的精神,則讓我深深地敬佩。我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那樣為了理想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我堅信“我的未來不是夢”,因此“我認真地過每一分鐘”。

  我的眼前又一次浮現出薛寶釵那雍容大度的笑容。在大觀園那百花搖曳生姿、各盡其美的群芳之中,她顧盼生輝“任是無情也動人”。周敦頤在《愛蓮說》中曾說“我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我要說我獨愛薛寶釵這在大廈將傾之際依然追求完美的“冷香”。我因此更愛世界文化長廊百花搖曳之中那獨放異姿的名著。它的語言優美著我的視覺,它的思想啟迪著我的靈魂,它的精神激勵著我一步步走向成功,一點點地體味人生的精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