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範文(精選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1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透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2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裡,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裡,還是建築或任何藝術作品裡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醜、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醜,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於永恆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書寫並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後世哲學影響尤甚。《理想國》幾乎是一部“哲學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絡的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場、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著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善、對於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並敏銳感受著的,對於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著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穫良多。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3

  有句老話說,一千個讀者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在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的我們,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理想的國度,於是就有了一千個不同的理想國。

  走進柏拉圖的《理想國》,透過它我恍惚看到了蘇格拉底他那承受著所有善與惡的永恆不滅的靈魂,看著他追尋著智慧與正義,走向上的路,從未停下過腳步。也正是透過智者們的經久不息的討論,藉著蘇格拉底同格勞孔等人的辯論,以正義為地基,構築起柏拉圖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

  這是一個智慧、勇敢、節制而且正義的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讓勇敢節制、心胸寬廣、溫雅親和、良好的記性以及智慧敏銳的哲學家來做國王,讓他們積極參與政事;選擇那些不忘原則的,不易受騙的人做護衛者,而捨棄其餘的人;有節制美德的農民和手工業者。他們雖然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老天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的身上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可寶貴的,是統治者。在輔助者(軍人)的身上加入了白銀。在農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鐵和銅。個人與國家是共通的,人的靈魂具有理性、意志和慾望三個部分一樣,最理想的國家也應由相應的三個等級組成,把分工看作國家的構成原則。在一個國家中,當護國者、戰士和輔助者,這三種人都各司其職,互不干涉,那這個國家就是正義的。一個人的各種內部品質都在起著它應有的作用,做著該做的事情,那麼這個人就是正義的。從大的城邦到城邦中的每種人乃至於他們的生活,工作,教育以及其他的一切,在智者們的對話中,給我們描述了一個理想化的國度,他心目中所渴望的一切。

  哪怕這樣的國度僅僅只是那些先哲們天馬行空的思索,這樣的國度只是立於雲端的的烏托邦,但是它卻真真正正地在人們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大浪淘沙的歷史洪流中存留下來,成為不朽的經典。

  我同樣有我的理想國,在我理想的國度裡,我希望一切都是我付出無數汗水,親手得到的,親手創造的,縱然有付出的辛苦,但也有收穫時候的美好。

  我願成為自己國度的哲學王,成熟睿智地應對我所面對的一切,勇敢地護衛我應當守護的而不忘初心,遵守本分做我應該做的事,用理性和正義構築起屬於我的理想之國。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4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統治者、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人民三個階級組成。柏拉圖一生大部分時間居住在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他熱愛祖國,熱愛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也是該書的核心思想——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是躲在象牙塔裡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求諸實踐,做 “靠譜”的實行家,做行動上的巨人。有哲學頭腦的人,要有政權;有政權的人,要有哲學頭腦,找到自己堅強的核心——正義與美德,用哲學的思想來管理民眾。

  讀《理想國》無疑打破了我對哲學家淺薄的認識——以為只會立書著作,玩文字遊戲;以為其文字讀來定是詰屈聱牙;以為研究哲學只是極小部分人熱衷的事業。令人訝異的是,本以為哲學,何況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輝煌鉅著一定玄之又玄,艱深難讀,或許使普通讀者有如墜雲端不知所蹤之感,更甚者頭昏腦脹,挫敗感頓生,不可卒讀。事實不盡然。我所拜讀的是郭斌等人的譯本,據說是青年讀者較為喜愛的版本,不僅譯出了原書的內容,而且譯出了原書的神韻,加之原著採用一問一答的辯論形式,不急不躁,循循善誘,節奏緊湊,引人入勝。柏拉圖的辯論被稱為詭辯,曾言“你不可能在辯論中戰勝我”。柏拉圖與師而兼友的蘇格拉底往返論證,將欲立人,先求立己,後蘇格拉底被控傳播異論毒害青年,被判死刑,蘇格拉底從容答辯,竟以身殉。柏拉圖目擊心傷,終其魂夢以之,不能忘懷。柏拉圖以繼承蘇格拉底大業自任,共著對話二十五篇。該書讀起來,文字溫暖,情感飽滿,並且令人感動。我想經典的影響力不在於振聾發聵的論斷,而在於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光芒,給世人帶來的感動和信念。

  柏拉圖第一卷開卷不久即開始討論究竟正義是什麼。他與形形色色的人展開辯論,正義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是“強者的利益”?柏拉圖對正義的討論是從區分城邦正義、個人正義開始的。他認為個人應當安排好真正自己的事情,首先達到自己主宰自己,自身內秩序井然,對自己友善。在自身內部各做各的事,而不是表現為外部城邦的各做各的事,這大概就是柏拉圖要表達的正義。但我想當時正義的定義已不能完全適用於當今社會,而哲學正是一門充滿哲辯的一門科學,同樣與時俱進。

  《理想國》一書,震古爍今,為西方知識界必讀之書。書中不僅討論到正義,還討論到優生優學問題、節育問題、家庭解體問題、婚姻自由問題、獨身問題、專政問題、獨裁問題、共產問題、民主問題、宗教問題、教育問題等等問題,柏拉圖的學問可稱為綜合性的。

  讀書,見仁見智,存乎其人。毀之譽之,各求所安。關鍵在於細讀,慎思明辨之後,卻有心得,百家爭鳴可也。否則斷章起義,遊談無根,那就了無意思了。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5

  總是在課上聽老師講《理想國》,心中有著不解和好奇,現在我自己完整的讀過《理想國》之後,我產生了自己的一套理解。基於自己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特別關注了書中涉及的教育問題。結合自身所學,我針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理想國》被稱為是哲學家的宣言書和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它以辯論對話體裁寫成,書中人物性格鮮明,場景生動有趣,語言流暢明晰,論證嚴實細緻,內容深刻豐富,達到了哲學、文學、政治學和邏輯修辭學的高度統一。

  《理想國》一書開篇交代了這場辯論發生的地點:比雷埃夫斯港,大海與雅典城之間。這個位置顯然是柏拉圖故意交代給讀者的,將關於政治正義的討論設定在遠離塵囂的城外,顯現出他的用心。哲人是超脫於世俗的,不沾染城中邪氣的,只有置身城外,才能夠以局外人的視角洞悉城邦生活的基礎,審視正義和善本身,因為沒有城邦是絕對正義的。

  柏拉圖在《理想國》中為復活的蘇格拉底安排了諸多精明的詭辯家作為對手,使蘇格拉底在不斷地追問和質疑中,娓娓道出正義的含義。對手越是強勁,就越能夠顯示出蘇格拉底的英明,即顯現出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在仔細閱讀後,我首先是對於柏拉圖的人生觀有了一定的認知。一方面,對所有人而言,我們不應用一生來庸碌地追求錢財,在物質基本需求得到滿足時,應學會構建一個自我的精神世界,注重精神思考,看輕物質享受;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為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有所擔當。老後更不要因為生平的錯誤而產生恐懼和自責,要勇於接受自己的行為所導致的一切後果。

  而對於《理想國》中所描述的理想國家 ,我大致可以做出粗略描述。

  首先,理想國的公民被分為三類:賦有最高理性的人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的本性決定了他在國家中處於統治地位,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的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士;只有情慾的本性的人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制情慾,忍受勞苦,他們處於最下層,為統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

  理想的國家應該是由哲學家來領導的,從尋求正義出發,來建構幸福國家的模型。

  其次,國家大於每一個個人和家庭,為了國家和政治的建構,公民應該服從於國家的需要。國家不應有私心,而應竭盡全力的為國家做貢獻,領導者應該善於團結,這樣城邦才會穩定。國家內部不能發生內訌,在對外上則要有戰爭的實力和準備,這樣才能守衛好國家,才能排除一切內憂外患,使理想國家得以生存和發展。

  最後,一個安排得非常理想的國家,必須婦女公有,兒童公有,全部教育公有。國家要承擔教育的責任,無論統治者至公民,由上至下,從小都要接受教育。並且男女平等,都要接受共同的教育,做同樣的工作。

  正是因為這種國家的模型是全民性的,書中提到如果我們的民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大家都成為明辨事理的人,那麼他們處理所有這些事情還沒有現在我們還沒有談及別的事情都能得心應手。又一個人從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響他的發展方向。柏拉圖從正義寫到理想國,又從理想國論及了教育問題,而我最關注的也不過如此。

  《理想國》中的教育思想,是直接為其所構建的理想國家服務的。柏拉圖認為,統治者最需要抓好的大事只有一個,就是教育,即透過音樂和體育培養出優秀的公民。培養公民的教育只是初等教育,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具有最高知識的、真正合格的城邦統治者,即集智慧與權力於一身的哲人王。

  柏拉圖還為理想國中的教育劃分了年齡段,講求階段性教學。他提出要以遊戲的方式向兒童傳授教育。在7到18歲時要給予青年普通教育,包括藝術,音樂,詩歌,舞蹈,體操及軍訓等。18到20歲要以體育鍛煉為主,主要學習軍訓,然後是科學理論。20到30歲,要傳授給人們辯證法的思想,培養思維,以便日後能成為統治者。少數人在30歲以後能夠學習哲學,5年後擔任國家重要領導職務,透過15年的實踐,進行考試,升為國家統治者。由此來看,柏拉圖的這種教育思想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等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柏拉圖有不少的'教育思想是很先進的,他提到國家用人要因人而異,全國公民無一例外。每個人的天賦適合什麼,就應該派他去完成什麼任務,以便大家都能發揮所長。這與現在普遍提倡的因材施教,發展個性,是很相近的。

  另外,在他的書中還涉及到了優生優選優育問題。柏拉圖規定了最佳的生育年齡,女人從24到40歲為國家撫養兒女,男人則從過了跑步速度最快的年齡到55歲。禁止近親結婚。由立法者選出優秀品質的男女共同鍛鍊,結合培養下一代,優秀者的孩子交給國家託兒所進行公育。天生有缺陷的孩子要秘密處理掉。雖然他的有些處理方法還不夠盡善盡美,但是,從科學的角度看,他所提出的某些優生方法還是比較合理的。

  他重視教育對於人的影響,強調要從小就接受教育。幼兒教育方面,他更提出了幼兒的可塑性,並指出要注意給予幼兒良好的教育環境,使其在潛移默化,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形成良好的品德。強調音樂和體育教育,並發展故事教育。他認為一個兒童從小受了好的教育,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的心靈深處,在那裡牢牢地生了根,他就會變得溫文有禮;如果受了壞的教育,結果就會相反。而體育鍛煉自然是要給孩子一個健康結實的身體。在故事方面,他認為要先審查故事的編者,然後選擇故事的內容,最後用最美最高尚的故事鑄造兒童的心靈。

  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可以說和現在的幼兒教育理論是相通的。當代的幼兒教育五大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幼兒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幼兒能夠身心健康,其次是身心和諧發展。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優生優育計劃,就是首先從遺傳角度來保證幼兒身體健康,其次又注意後天的體育鍛煉,這就使得幼兒能夠健康的成長。至於心靈上,他主張以音樂來陶冶幼兒的心智,使其接受美好,而厭惡醜惡,形成正確的是非觀,讓和諧融進其心靈,也保證了幼兒心理健康。最後,柏拉圖提出要從小給幼兒講故事,兒童在聽不同故事時,也便發展了其自身的語言和社會性。他又指出要給予兒童數數,計算,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和天文等方面的教育,這些也包含在科學之中。並且,又特地說明,對兒童的這些教育要在遊戲中進行,以免使其喪失學習興趣,這與當下我們講的活動以遊戲為主是極其相似的。可見,柏拉圖的幼兒教育思想很超前,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

  對於柏拉圖的《理想國》,我的闡述還是片面而膚淺的,因為還有很多細節之處不明白,需要更加深入的仔細閱讀書籍並清晰認識柏拉圖的哲學思想,才能更好的對其文章進行解讀。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了如何鑽研學問,讀懂文章,還學會了思考人生,我要成為怎樣的人,達到什麼樣的人生目標等等。名家的哲學思想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讀書,要學習書中的學問,更要從學習書中品味人生。

  柏拉圖《理想國》讀後感6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裡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裡,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穫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裡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裡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彷彿自己能恍然若悟的機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嚮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裡,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於自己甚至對於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後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儘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恆不變的範型,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著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裡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說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展都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麼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裡,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餘秋雨的書裡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後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後來也大概瞭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儘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