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6篇)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6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範文300字(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300字1

  《麥田裡的守望者》成名已久,我卻今天才看完。比起我的晚還有人都沒有辦法讀完呢。真是能理解,這樣一本囉囉嗦嗦、沒有情節的書,讀完是需要十分的耐心的。

  還好,最近我在挑戰自己,耐心暫時戰勝了反感和放棄。我看完了最後一個標點。

  十四五歲的少年,用叛逆、厭惡、拒絕鄙夷的看待身邊的世界,他吸菸、喝酒、想找女人、逃學總之這個年齡裡不進監獄的壞事他都幹了,理所當然的任壞脾氣潮水一樣蔓延。聽著他嘴裡、心裡嘟嘟囔囔的發牢騷,感覺他的世界太灰暗了,他真頹廢。可跳出書外,他的世界真是單純:討厭幾個同學,考試不及格、想著去做所有大人做的事情、虛妄的幻想未來。誰都經歷過,形式不同罷了。

  他是那麼的可愛,評價他的哥哥、思念他的弟弟、寵愛他的妹妹、擔心歇斯底里的媽媽……尤其是他和妹妹在一起,能看出他是個好哥哥,和所有的哥哥一樣,心疼、溺愛、縱容著這個親人,把弟弟的那一份也給了她。

  對家人好的壞人不是個徹底的壞蛋,更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這本書的出名應該是寫出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內心的迷茫。我已近不惑之年,從這本書裡收貨的是怎樣正確的對待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300字2

  暑假,我讀了《麥田裡的守望者》。

  正如其名,有一個17歲的男孩,厭惡世俗的紛紛擾擾,夢想有一個孩童的世界,沒有城市的紛擾和成人的虛偽。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本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

  這是他在純真的妹妹身前發自內心的幾句話,道出了他心裡所想、心裡所念。

  在如今社會中,現實與殘酷將人們狠狠包圍。許多滿懷夢想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在城市的喧囂中,逐漸的迷失自我、失去方向,曾經的'夢想煙消雲散,人性也被逐漸磨滅。

  還是一片麥田,只不過位置已經跨越了一片太平洋。這裡,誰又在守望?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300字3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裡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裡的守望者……”——霍爾頓

  在這個暑假,我讀了《麥田裡的守望者》這本書。它講了一個叫霍爾頓的高中生由於在學校多門功課不及格而第五次被學校開除後如何在父母不知道的情況下在街上閒逛了三天的事情。

  霍爾頓認為,把人或世界看得太透徹往往就不會幸福,一切都要看得恰到好處,才不會為了這個世界難受。

  霍爾頓是人們眼中典型的壞孩子。他成績很差,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也討厭自己身處的這個世界。他討厭虛偽的人和偽君子,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汙可是卻又不敢得罪他們而不得不和他們交往。他討厭看無聊的狗血電影,可由不得不在自己沒事幹時看它們打發時間。他看不慣這個世界,沒有交心的朋友,所以他感到非常苦悶與無助,所有的心事全都埋在自己心裡。他太過善良又太耿直了,導致自己無法融入這個社會,看了以後真想為他哭一場。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300字4

  《麥田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塞林格的名著。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有著敏感、好奇、焦躁、不安、想發洩、易衝動的個性。這與我身邊的人都很相似,他是我們心情的真實寫照,他做的事情都是我們想做而又不敢做的。

  從書中我也體會到了教育需要“順性而為”,在於引導而不是強制,也就是大人們常說的“讀書只有自己要了才讀的好,靠別人逼是沒有用的”。孩子之所以能夠無拘無束地做遊戲,首先在於主人公給了提供了一個釋放童心,張揚個性的精神家園——麥田。這次的語文月考中,有一道類似主題的題目,就是讓我們體會只是不可能永遠是老師灌輸給你的;而一個月左右前,在某個語文的講座上,我也曾看到過內容類似的文章,其中很明確的給出了一個精闢的結論——教是為了不教。仔細想想一點也沒錯,我們現在學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做人。

  理想是人生的路燈,它帶著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

  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300字5

  剛一掀開書本,就被作者塞林格生動的語言深深吸引,全書用主人公的口吻平鋪直敘,使用了大量的口語,使其有著一種通俗易懂卻又不失發人深省的感覺。

  《麥田裡的守望者》以回議的方式寫的是一個出身於富裕中產階級的十六歲少年——霍爾頓,在第四次被學校開除之後,深夜離開學校,來到美國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物,看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煩人種種醜惡,他想逃離這個現實的世界,但想到自己也許會得肺炎死去,決定冒險回家和妹妹菲芯訣別,他向她訴說了自己的理想和苦悶,他想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後來霍爾頓決定假裝成一個聾啞人去西部謀生,最後,在妹妹的勸說下,他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回到家之後人霍爾頓就生了一場大病。

  看完這本書後,最讓我覺得難得的是主人公在汙濁的環境中仍能保持一顆與世無爭的心,他渴望樸實和真誠,他有著自己的思想和靈魂,他有勇氣拒絕成人世界的虛偽和骯髒,也許正是因為他看不慣現實社會中的世態人情,他才有了這個相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夢,他希望自己能夠為孩子們做些什麼,他希望自己沒有的童年可以讓他人擁有。但是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玩世不恭,衝動敏感卻又使得他一無所成,他沒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只能抱著那些虛無縹緲,不切實際的幻想去自欺欺人,最終他還是向這個社會妥協了。

  《麥田裡的守望者》優秀讀後感300字6

  《麥田裡的守望者》,很明媚的鵝黃底色封面,塗著一綹綹橙紅碧綠的火焰,一如青春本身給予人們的印象,但讀後c的情緒所籠罩,呼吸著稀薄的氧氣,莫名的悲愴襲上了心頭。

  小說主人公霍爾頓是我們身邊隨時可見的孩子,也是鳳毛麟角的孩子,16歲的他抽菸,喝酒,與自己不能接受的輕浮女子交往,四次被學校開除,讓很多正派人對他的優點也嗤之以鼻了。

  但這一切唧唧歪歪,都可以以“無辜少年反抗壓抑的社會秩序”的名義而被寬容,甚至被喝彩——據說後來美國有很多青少年刻意模仿霍爾頓——因為他是個少年。在青春的掩護下,頹廢是勇氣,懶惰是反抗。有一段時間甚至有人為此類文藝作品起了個型別名稱,叫做“殘酷青春”。我對這個名詞沒有多少好感,總覺得這是叛逆一個比較積極的說法。但眼前的這個霍爾頓卻並不讓人討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