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通用18篇)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通用18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

  正所謂:“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最近,我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感觸很深。這本書是李老師25年教育教學思想和智慧的精華集粹,全方位地闡述了自己的教育觀、學生觀、班級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語文教學的理念與實踐。語言樸實而富有詩意,形象而充滿激情。讀著書,讓人不禁為之感動、讚歎、折服!

  書中,李鎮西老師字裡行間的言語,李鎮西老師行為的點滴,李鎮西老師的言傳身教,李鎮西老師的每一個感人故事都足以讓我這位年輕的班主任教師感動和愧疚、自責,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李鎮西老師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我們做班主任的教師只有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我們班主任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我們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使學生成長為有智慧的人。我國自古就有“嚴師出高徒”之說,所以在很多領導很多家長甚至教師自己眼裡,教育需要嚴師。然而所謂的“嚴師”往往因為“嚴”而趨於苛刻忽視了教育更需要“愛”與“寬容”。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在課堂上,如果想與學生交流對話,沒有真愛是實現不了的。”浮躁的心態、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師生之間心與心真誠的溝通。當然,我們班主任的“愛”要以學生的尊重和信賴為前提,對學生的“嚴”是嚴中有愛,嚴而有度。對“後進生”李老師所付出的愛是真誠有度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積極向上的自信心,又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的,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李鎮西教育的精髓。魏書生老師也寫過“我以我心付童心”這樣的句子,原來“北魏南李”教育的理念是一致,只是表述的方式和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罷了。“北魏南李”殊途同歸,他們都是擅長於因材施教的高手啊。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書中這樣說到:“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讓沒有思想的教師去培養富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無異於緣木求魚。”仔細想來不無道理,回想從教幾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嗎?工作之餘從未主動思考一天或幾天來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課堂,思考自己的學生。在接受各級培訓,聽取專家講座時,也只是習慣性的接受,很少主動去思考。近來,朱校長不斷提起“做一名優雅的教師”。我想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質,只有有思想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做有思想的教師”是應該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師的心中,成為一種信念和追求。“做有思想的教師”,除了有思想,還必須要有一定的底氣,如果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厚實的人文底蘊、創新意識,那也只是一種空想。李鎮西老師將“讀書、教書、寫書”視為他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李老師將自己閱讀過的書籍、雜誌分類羅列出來,有古典類、文學類、教育類、人文類、雜誌類,樣樣俱全。驚訝李老師哪來的那麼多時間去讀書,其實他早已養成“手不釋卷”的習慣。回想自己,真是慚愧,每次總是以沒時間為藉口,放棄為自己充電。作為一個教師一個班主任,需要有淵博的知識,需要有紮實的基本功,更需要有愛心。如今我想自己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博覽群書,開闊視野,提高素養,將閱讀作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勤于思考,勤於鑽研,從而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有一句話很值得我們每個德育工作者永遠銘記在心——“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近20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完整的健康的教育需要捧著愛心和寬容心耐心地等待學生的提升和發展。

  掩書思索,獲益匪淺。這本書序中的一段話——“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但教育更需要智慧”,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教師只要都能夠自省自檢,把準方向、恆心努力,必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充滿陽光,充滿幸福感!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2

  老師的幸福源於何處?書中寫了很多:享受職業,贏得尊嚴,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可是,在這眾多答案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學生愛戴,教師的工作物件是學生,服務物件是學生,課上課下圍繞的都是學生,我想,一位教師如果得到學生的認可,那他一定傾盡所有力量去愛學生,那麼他一定是一位優秀的老師。

  我們聽說過很多感人的故事:某位老師重病在身,依舊堅持給學生上課;某位老師十年如一日資助著貧困學生;甚至,在地震中捨棄自己生命給學生生存希望的偉大老師。他們都值得我們尊敬和愛戴,但是,如果,老師不生病、不捐助、不捨生救學生就不是愛學生了嗎?相反,常態下的老師應該更愛學生,而最好的表現則是,對孩子們存有依戀之情。想和學生在一起,想和學生溝通,不怕學生出現問題,甚至會在週末、假期想念自己的學生,這就是對學生的依戀,正是這種依戀讓一位老師可以無怨無悔投身教育事業,真正做到服務學生,引導學生走適合他們自己的路,成就他們的未來!

  學習好的學生、表現優異的學生向來是老師青睞的物件,但是,一位好老師關注的不應該是僅僅是優異的學生,更應該是後進生,我特別欣賞一句話,天下沒有差學生,只是方法不對,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結合後進生特點對他們進行特殊的輔導,給他們制定學習計劃,給他們生活上、學習上的關懷,我相信,在老師的無私關懷下,後進生一定會變成前進生。

  和學生在一起,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與學生的溝通工作,常常聽見學生們抱怨:物理老師從來都不聽學生的建議;數學老師從來不問我們是否能夠接受。這些怨言慢慢積累,漸漸就疏遠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因此,老師應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並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修築起與學生的溝通之橋,老師可以成為學生的朋友,真正走進學生心中!

  教師在孩子成長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我要用心做好教育工作,做最好的老師。引導學生一路向前!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3

  寒假,長而短暫,忙著走親戚待來客,很快假期就結束了。忙裡偷閒,寒假期間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感受頗深。李老師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這本書是李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它全方位的闡述了李老師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從這本書中讓我深深體會到要構建和諧師生關係非常重要。

  1、愛——拉近師生關係的紐帶。“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後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想想自己自嘆不如,不能對每個學困生伸出幫扶的手,有時感覺他們調皮就有些放棄,不能心平氣和的幫助講解。這是差距,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出現了差生,學生的兩極分化嚴重,有的只是搗亂不好好學習,是因為他們跟不上,我們也沒有一一去幫扶。自己感覺很疲憊,有時感覺力不從心,不愛學習的人太多了,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其實這就是缺乏愛的表現。

  2、尊重比愛更重要。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為此,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意願、隱私權等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從細微處關懷學生,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體會到我很棒。

  3、做學生的好朋友。和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和自己沒有距離,真誠關心和愛護學生,不僅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等給予關心,而且要具體體現在實際行動上,我就讓學生寫《老師我想對你說》,把平時不敢當面跟老師說的話透過寫的形式告訴老師,讓老師更深入地瞭解自己的學習、生活和想法,使得學生更能感受到教師的親切與平易近人。

  教師的為人、責任心和愛心、學識和教學能力水平、對學生的態度等,都會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中傳達給學生。教師付出的愛心和奉獻,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4、讓學生做永遠的主人。知識最終要靠學生自己去掌握,做人最終要學生自己去做。這就決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全面展示,使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努力挖掘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力,使孩子們達到自己最大可能的發展高度。讓那些後進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聯絡我們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夠,教學中還是教師講、學生學的局面,教學模式陳舊、落後,教學成績怎能提高呢?在以前我經常會有這樣的感慨“這孩子的基礎太差”“ 這個學生太不求上進了”“ 接受能力太差”等等。似乎成績低都是學生自己的原因造成的。

  5、轉變從自己開始。師生關係是對立統一的,教師處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運動變化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師生關係關鍵在於教師。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結合自身的工作轉變觀念,加強自身修養,提高師德素養和教學能力,以高尚的品格和過硬的素質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很多教師就是因為這點讓他們每到一個新的班級都會獲得學生的一片歡呼。其次,應該做好角色的轉換。在素質教育中教師不再是獨奏者而應是伴奏者,舞臺的中心應該是學生,教師的任務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監督者。

  總之,看了這本書,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在以後的教育工作中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的體驗嘗試更多更好的方法,爭取取得優異的成績,我深信我會成功的,有朝一日我一定會成為一名好老師。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4

  病了一場,所以今年我的假期格外長,也許是太久沒見到同事和同學們了吧,我對如此辛苦的教育事業有了一絲想念,對從不讓我享受安靜的孩子們也有了一絲想念。2月11日返校日,讓我心生感慨:還是咱的學生最真實、最可愛,也最值得我們愛。不用說初見時的驚呼,也不說臉上那燦爛的笑,且來聽幾句實話吧:我班的胡憶安與我同住一棟樓,春節時跑去我家給我拜年,因為很久沒見了,我問她我有沒有什麼變化,她看了看我,認真地說了倆字:老了!返校那天,我又逗她:今天老師和那天一樣老嗎?她抬頭看了看,毫不猶豫地點頭,一個字:嗯!儘管我想聽她說我比那天好看點,但這就是孩子的真實。相比之下,大人的世界總是要莫名地多那麼一點兒虛偽。一位孩子的奶奶在接孩子時問我:尚老師,這回你的學習都完事啦?(手術前和學生說去學習)聽起來語氣很是關心,但著實讓我的心裡很不是滋味。說實話,不如不問。想想咱的職業多好,孩子美也罷,醜也罷,靈也罷,拙也罷,畢竟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他們的真實。這種真實,真的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們哪,你們是如此真實可愛,可是,我拿什麼來愛你,我的孩子們?此時,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適時地走入了我的視線,更走入了我的心靈。

  這本書,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例項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讀著他的文章,感覺像是在網上看連續劇一樣,不知不覺已經看了幾個鐘頭。李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讓我折服,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讓我感動。做一名教師真好!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地之靈氣,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讀懂學生,讀懂自己,生命何嘗不是一種精彩?

  李老師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為有智慧的人。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道學生的心,所以他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我們常說從孩子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但真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生的眼光、學生的情感與日漸成熟甚至在學生眼裡已經老了的我們,真的越來越遠。記得去年的教師節,才剛剛入學幾日的孩子們興沖沖地拿著一枝枝鮮花送給我們,不知道大家是怎樣處理這些鮮花的。我是當時收下,為了表示我的重視,還讓它們在我的講臺上盛開了一整天。那天是週五,我怕花枯萎,又不想往家拿,所以在放學前,自作聰明地把一枝枝鮮花當獎品,送給了這一天我認為表現最好那些同學。拿到鮮花的孩子坐得更直了,我的心裡更美了。可是這其中的一個送花的男孩,當著我的面沒怎麼樣,在媽媽接他回家的車上卻哭得稀里嘩啦、悲悲切切。第二天是週六,我聽說這件事後先是一愣,然後簡單猜測:一定是沒得到老師給的鮮花才哭的。週六、週日這兩天,我幾次想起這件事,越想越覺得沒那麼簡單:如果我是那個孩子,飽含心意的禮物,被老師一轉手就送給別人了,我會覺得老師沒有珍惜我的感情,一定是這個原因。所以下一週開學一見面,我馬上和那個男孩道歉:老師很珍惜你送的鮮花,你的心意我收下了,那枝花對於我來說很寶貴,為了獎勵表現好的同學,我就把寶貴的鮮花送給他了,但是你的心意已經留在老師的心裡了,你能理解嗎?看到男孩認真地點頭說理解,我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想起王秀蓮校長帶領大家學習的時候說過:誰把小孩當小孩,他比小孩更小孩。說得多有道理!孩子的世界五彩繽紛,卻又簡單明瞭。也許我們看起來不可饒恕的錯,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其實沒什麼,只是年齡小,自控力差而已。也許我們大人都理解的一種說法,在孩子的心裡就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還是2月11日返校那天,還是那個送花的男孩,很正式地問了我一個他認為很嚴肅的問題:老師,你走的時候說是去學習,可是後來我聽媽媽和瑩姨嘮嗑,說你去做手術了,你為什麼不說實話呢?我心裡一驚:完了,這孩子一定覺得我撒謊了。我連忙解釋:老師真的是去做手術了,手術是很痛苦的事,我怕大家擔心,所以才說去學習,這樣你們就不會擔心我了,對不對?如果我的解釋他不滿意,說不定他會從心底裡給我貼個標籤:說謊的老師!那該多麼可怕,以後我該怎麼教育他?

  當了20多年班主任後的今天,從容端詳我從事的這份職業,我依然迷戀於學生的成長,並試圖探尋其中的奧秘,我仍然執著於在自己小小的班級裡做著自認為偉大的事。我做的事似乎越來越小,關注的視點越來越微觀,但是我自己卻覺得越來越接近學生的成長。那些瑣碎而看似普通的工作,並不只是一種簡單的重複或堆砌,它最終會促成一個人的發展。我們今天工作的意義不止於今天,而可能體現在遙遠的未來!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因為這一次也可能就是一輩子!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難題,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做班主任的感覺,不去親身經歷,是永遠無法說清楚的。希望有一天,我們大家也可以像李鎮西老師那樣說:班主任,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精彩!願各位同事都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感!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5

  猶記得兩年前的那一天,打著揹包,拖著行囊,扛著一箱書風塵僕僕的到者黑學校學校報到。可沒有想到,剛進學校就被安排當一個班的班主任。突然而至的角色轉換,讓我的心裡沒有一點底,我能當好班主任嗎?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朋友推薦我買了一本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就這樣,抱著《做最好的班主任》,開始了我的班主任之程。

  很欣賞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藝術與才華,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欣賞與日俱增,而我也在學著並用著李老師的一些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而且,在兩年的班主任生活中,我也確實體驗到了做班主任的辛苦與幸福。辛苦,是因為我們在不斷的堅持與付出;幸福,是因為我們的辛苦贏得了自己的職業價值。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說的:“班主任的幸福感源於何處?享受職業,贏得尊嚴,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細細想來,也確實如此。我且攫取兩年班主任生活的一些記憶片段來談談自己的體驗。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學校冬運會結束,失敗的頹喪籠罩在低頭站領獎臺下的我們。我和學生其實都還是孩子,只不過我是大孩子,他們是小孩子。眼淚在眶裡打轉,唯一的差別是我不會在學生面前流淚,因為流淚的是弱者,流淚就意味著真正的失敗,看著低著腦袋的學生,我無法責怪他們,只能鼓勵他們,李鎮西老師說過,作為一個班主任,“應該有童心,有愛心,有責任心,是專家,是思想家,是心理學家。”我這個時候只能先安慰他們。然後再告訴他們:失敗並不可恥,可恥的是失敗後就再也爬不起來,跌倒是因為我們雙腿還不夠堅強,痛定思痛,臥薪嚐膽,才是做人本色。從心理學上來看,這無形中也給了孩子安慰,更激勵了他們。但李鎮西老師也說過:“過一種完整的教育生活,這不僅僅意味著課堂的改變,教育的改變,從某種教育意義上來講,也意味著教師職業態度與生活態度的改變,我們要改變的,不僅僅是教育,甚至是我們的人生。”

  所以,從冬運會結束那天起,我就給自己定下規矩:每天清晨,我都將和我的學生一起奔跑,我們是一個集體,我們理應一起努力。我不能只給學生提出要求,自己卻無法做到。正如李老師所說:“我們要把教師的權威融入集體的權威”,這樣,才會形成約束力。同時,我也立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凡屬於我的課,課間休息,全體同學都繞田徑場快速奔跑一圈,然後跑回教室,凡偷懶的,加罰五圈,跑最後的,男同學20個俯臥撐,女同學10個下蹲。我也相信李鎮西老師所說:“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事實證明,這些懲罰很有效,大夥不但積極性調動了,也願意出力了。晚睡前,女生每天堅持二十個仰臥起坐,並逐漸加量;男同學,每晚二十個俯臥撐,並逐漸加量。時光如梭,彈指之間,一年已過,有人走了,有人進來,留下的都還在堅持。我也在堅持,並養成了晨跑的習慣。

  又一年的冬運會如期而至,籃球運動會,過關斬將,與去年被橫掃對比鮮明,小試牛刀,初見成效!

  冬運會的田徑比賽時,因為氣候變化,感冒生病的同學卻增多了,恰又逢H1N1流感蔓延,到了正式開始這天,難免憂心,擔心大夥的身體無法適應,於是趕緊要求幾個同學放棄比賽,調養好身體要緊。“不,我就是要參加!”提醒到一個同學,他看都不看我就回答!“我都準備很久了,我要試試。”一個同學固執的說。另外一個也是如此!他們的脾氣不小,我想怒卻怒不起來。也或許,我是被感動。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生活在感動中是一種幸福。”換做我,被“折磨”這麼久,輕易放棄,我也不幹!班級的凝聚力卻在逆境中得到了檢驗。開幕式結束後,比賽開始了。大夥欣喜連連,女生仰臥起坐,三人全部獲獎,兩人破校記錄,男生跳繩,三人中兩人獲獎,一人破紀錄!跳遠,男女生都有獲獎。想想去年項項凋謝的情景,頗為感慨!100米接力、400米接力連連告捷。最讓我驚訝的的是男子1000米,初三同學苦練那麼久,居然被他們一個個給甩在了身後,班上一個身體超瘦的同學,貌不驚人,原先他報名時我還驚訝他的勇氣,沒有想到,他居然第一個衝過終點線,勇奪第一。集體八百米,去年我們鎩羽而歸。苦練一年,賽前幾分鐘,給他們作了簡單的動員,“我們不是上戰場,我們是上賽場,我不要大夥流血犧牲,但我們既然走上賽場就要準備好流汗,不要忘記我們的堅持,不要忘記我們的苦練,創紀錄是我們的目標!”“有信心沒有?”“有!”聲音還是有些緊張,但看著他們激動的臉龐,我還是有些欣慰。哨聲響起,一陣風捲過,沒有了去年的擁擠,沒有了去年的摔倒,配合都很默契,速度逐漸加快!第一圈過來,我大聲喊加油,幾個學生叫道:“跟跑啊老師!”我一笑,跟了上去,後面的幾個學生速度明顯加快,幾個經過多場比賽的女同學落在了最後,我沒有催促,她們已經很努力!最後一個學生才透過,新來的體育老師就興奮的叫道:“成績太好了!”我跑過去一看,還當真破了紀錄!心裡也很興奮。再到發獎時刻,心裡不再忐忑。在一串串的獲獎名錄中,我班參加的專案,除了引體無緣獎狀,其他都榜上有名,豐收的感覺真好!看著他們舉著獎品的笑臉,我的快樂打心底流出,也跟著笑!這時候覺得,做一個班主任,是幸福的。因為自己有一群努力的的學生。我們其實是一個集體,也在一起努力,這正是我們留在心底最美好的記憶!

  李鎮西老師還強調: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實是至理之言,他說:“要懂得兒童”,“把孩子當人而不是當受教育的機器,這也是孩子們對我們的呼喚。”“如何才能贏得學生的心靈?......要把教師的意願轉化為集體的意識”有段時間,學校外面開了一家影印店。影印店裡可以照大頭貼,不知道是哪一位學生開了先河,引起了跟風。再由於照大頭貼便宜。於是很多學生都蜂擁而去,擺自己喜歡的造型,露自己想露的表情,影印店一時熱鬧起來,站在一個老師的角度,我不得不給我的學生提醒:盲目跟風不是一件好事,作為一名學生,精力應該放在學習上。但當我給學生下禁令的時候,大家晴朗的臉色暗了一片,我看得出:他們心裡不好受,有的同學甚至已經約好同學一起去照。我的禁令無疑扼殺了他們心底的希望。這天上課,大家的興趣明顯提不起來,往日的活潑消失殆盡。

  我做錯了嗎?我不由陷入了思考,我和他們的年齡相差無幾,我想:換我是一名學生,我會高興嗎?恍然明白,他們不再是小孩子,他們開始懂得在乎自己的青春。誰的青春不留底?在我讀初中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不!應該是沒有這樣的條件,如果有,我想:我會和他們一樣。於是:我在下一節課正式宣佈:一起來給青春留張底!教室一片歡呼。

  但是,我也強調:“青春美好,生活美好,照片美好,都不是真正的好!我們都愛惜自己的青春,因為青春可貴,但是,正是因為可貴,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規劃,照片留給我們的是青春的臉龐,我更希望大家能認真分配青春,把大好青春多留在學習上,這樣,多年後你才可以坦蕩的對自己說:‘我無怨無悔,因為我沒有虛度青春,我用努力給青春留下了一張絢麗多姿的底’。”我發現:教室又是一片晴朗的天。其實,他們都還是孩子......而這個時候,我真的應該好好感謝李鎮西老師。

  最後,讓我們一起共勉吧:“優秀的班主任之所以優秀,其重要因素是他們熱愛事業,堅持實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吧!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6

  深刻的記得去年八月份來小博士幼兒園度過的第一個教師節的禮物就是馮老師贈送了一本有教育紀念意義的書本《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以前對作者--李鎮西老師並不熟悉,在這次的寒假中我讀了這本書後,感受很深。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26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的闡述了他的教育觀、教師觀、學生觀、家長觀、班級管理、學生思想工作、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的理念和實踐。他是學生信賴、家長信任、教師信服的班主任。

  在認真研讀《做最好的班主任》之後,真實而感人的事例一次又一次地出現在腦海裡,只覺得做他的學生實在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和愛心為我們的未來班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這本書總共有六輯:第一輯是班主任的專業素養,做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裡面講解了李鎮西老師作為班主任的幸福,他覺得對學生要擁有一顆愛心,還要有童心;責任心。就是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專業的人格魅力,還要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即思想家。還要是用心靈贏得心靈的心理學家。第二輯是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一個做主人的機會以及開一個記者招待會等等;第三輯就是如何贏得學生的心靈;第四輯就是如何培養優等生,轉化後進生;第五輯是形成和諧的團隊教育;第六輯是在寫作中成長。

  整本書李老師都用真實可信的事例貫穿其中,讓人在讀故事中學會了如何才能做最好的班主任的一些感觸。每次翻開這本書要看時,都會使人愛不釋手。書中那些具有哲理的話發人深省,耐人尋味,令人回味無窮。

  李鎮西老師覺得一個教師如果不當班主任,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師。他希望做永遠的班主任。因為做班主任與學生生活在一起感到快樂,享受幸福,因為班主任透過自己的教育實踐,增長才幹,有充實感、成就感。當然,各個優秀的班主任的教育境界有各自的特點,但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愛學生、愛事業,都有一種執著精神。有的老師之所以不願意當班主任,是覺得當班主任太累。因此,李老師把它當成一樁甜蜜的“苦差事”,這個比喻真是恰當好處。“作為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為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作為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麼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我結合自身的點滴經驗,感覺還真有一番道理蘊含在裡面。

  作為老師要熱愛學生。“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寬容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待班上的後進生,更要給他們多一些的愛。要經常找他們談心,多發現他們的優點,及時地給予表揚,督促他們不斷前進。

  我們班的曹子健是年齡較小的一個小男孩,每次做作業時,他都不敢下筆,而是不停的搖頭,示意自己不會做。有一天發現那次的畫,畫得不錯,我頓時表揚了他,他又高興的開始畫起來。從中,聯想到有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味的嘮叨、埋怨、與指責是不合理的,凡是多以鼓勵、表揚的方式才能贏得孩子的心。

  作為老師還要尊重孩子。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孩子以尊重孩子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我們應採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

  我們都說孩子是最天真的,幼兒園的孩子需要一個領路人,帶領他們朝著前進的方向行駛。因此,教師就是主宰者,老師說往東他就往東,說往西也絕不會往另外方向走,除非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幼兒。記得上次我們班裡為了慶祝“迎新年”的聯歡會活動,我讓孩子們帶兩種零食,第二天宋毅的媽媽問我:“張老師,你們是不是讓孩子帶兩種零食?”我微笑的點了點頭。她這才恍然大悟說道:“怪不得我家兒子昨晚去超市時說,就買兩種零食就夠了,要平時的話肯定會買很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中,感受到你在尊重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會尊重你的話,因為他腦海中已清楚的記得你說的每一句話。

  作為班主任每天工作中都有許許多多的酸甜苦辣,但李老師從教育中體驗到了教育的幸福,從學生的成長中享受教育的快樂。從李校長的教育過程中始終貫穿著對學生全部的愛。從他對學生的愛中,閃現著民主、平等與責任。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體驗到做班主任的幸福!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7

  閒暇之餘,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剛開始是強迫自己擠時間讀,但是,讀著讀著一種感覺在悄然而生,被迫變成了主動;不耐煩變成了心潮澎湃,我深深的被李老師的才華和他的師愛所折服。他關愛學生、尊重學生,真正的還學生民主,他的學生才是幸福的,快樂的,他向我詮釋了什麼才是真正的“師愛”。

  從上班的那一天起,我的原則就是用“師愛”去感化學生,讓他們自己體會到老師是愛他們的,進而好好學習,好好生活,所以,我一直感覺自己是“愛”學生的。當讀了這本書後,我在深深的思索:我是真正的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我對學生的“愛”是平等的嗎?現在,我無法從內心深處給以肯定的回答。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記得有一次下課,當我正要走出教室時,我們班一個很乖巧、學習也很好的女生淚眼汪汪的對我說:“老師,我今天心情很不好”。我問她:“怎麼了。”她的回答令我很驚訝——“我覺得你很煩我”。我一愣,說道:“你平時表現這麼好,我怎麼可能煩你呢,我很喜歡你呀。”她破涕為笑道:“老師,我不煩了,我現在很高興”。但是我的心卻很沉重,我明明是愛她的,可是怎麼會出現這種結果?這是一個班主任的嚴重失職。後來,我和她交流,她說她感覺我不太重視她,太重視比她學習好的,上課提問她的次數也很少。我這才發現原來我的“師愛”這麼的不平等。

  一個學生平時不寫作業,上課不聽講,被逼的緊了,他就抄抄作業完事,我和他的父母交流過,但是無濟於事。當他又一次抄作業時,我在班上狠狠的批評了他,不留一點情面,結果他比我更“厲害”,當著我的面揚長而去。我不解,我這樣做是對他好,為什麼他不買帳?為什麼理解不到我的苦心?現在我明白了,愛的基礎是“尊重”,尤其是大一點的孩子,他們需要的不是牢籠,而是尊重和平等交流下的制約。

  透過李老師對“師愛”的詮釋和我在教學中的點滴往事,我明白了真正的“師愛”是關愛、民主和尊重,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和學生做朋友。放下老師的架子,俯下身去,和學生民主、平等的交流,用心去傾聽孩子們的想法,共同探討班級建設中的各項問題,共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生本教育為依託,課堂上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讓他們暢所欲言,尊重他們的交流,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

  三、把愛和公平撒向每一個學生。不但要關注學習好的、聽話的學生,更要給那些中等生和後進生更多的關注和“愛”,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不以分數論英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獲得重視、獲得成就感。

  四、講究批評的藝術。當學生犯錯時,在尊重他的基礎上,給予慰藉或激勵,然後分析他的行為,讓他自己意識到自己做的不當的地方。這樣,不僅使學生受到了教育教訓,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孜孜不倦的爭取進步,願我的“師愛”能給每一個孩子溫暖,陪伴他們度過快樂的小學時光,這樣,我才會有教師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8

  近日,利用閒暇時間閱讀了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感觸極為深刻。

  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愛心智慧的結晶,讀後不得不為李老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來為班級管理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為師的道理。從他的書上,我學會了很多,同時也思考了很多。

  班主任的幸福

  首先,什麼是李鎮西老師所謂的"班主任的幸福"?源於何處呢?李老師在他的作品中作了很好的回答:"享受職業,贏得尊嚴,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

  我想,要做到這種境界,確實很難。當今世界又有多少個老師真正能做到的呢?班主任不僅要管理學生的學習、學生的在校生活,必要時還要嚴厲地批評學生,學校有升學壓力,老師自然也有教學壓力。李鎮西老師認為,班主任幸福感的喪失是由於厭倦感的滋生,而厭倦感的滋生主要源於兩點:遠離學生,拒絕變化。李鎮西老師這裡應該是說要親近學生關懷學生、並且把教育創新當做一種做好班主任的聚能量吧,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這樣子的老師是可敬的。"

  班級管理藝術

  其次,是李鎮西老師出神入化的班級管理藝術。表現在他對學生青春期心理輔導,對學生進行富有個性的引導,另外,李老師在處理師生關係、家校關係、老師與家長的關係上,處處都體現出一個特級教師、著名教育家的人文情懷和對教育的虔誠之心。讀到李老師每個學期都給每位家長寫一封信的地方,我深深地被李鎮西老師的用心和真誠感動了,他的一舉一動,是一心一意地關懷著他的學生的成長啊!也可以說李老師的做法很英明,如此一來,他輕而易舉地獲得了家長的'信任、學生的尊重,為接下來的班級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基地。

  "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我認為,李老師這些想法,對日後即將走上的班主任崗位的我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一定要好好利用、好好實踐。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9

  去年,我作為班主任代表,去鄭州學習全國優秀班主任論壇。到那以後,我看見賣很多關於班主任的書籍,最醒目的就是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本書,我大概看了一下,就愛不釋手的買了回來,結果我就在晚上熬夜用心的看。看著看著我就把結合我的事例記下來。有人感覺這位主任的工作是既煩瑣又累人,但也有人將做這份工作當成了“嗜好”,即使是做校長還要擔任三個班的副班主任,他就是——李鎮西。捧著他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跟著他去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作為一名年輕班主任的我,也許還不能做最好的自己,但我願尋著李鎮西老師的腳步,做更好的自己,做一名更好的班主任。

  一、捧著一顆愛心做這班主任。

  讀著李老師的這本書,從頭到尾一直都被他那博大的愛心深深地感動著。在《愛心:對孩子的依戀之情》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學生,其實有一個很簡潔的辦法,就是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依戀學生?或者說我是不是常常在週末或節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學生?千萬別小看這種思念,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當對學生的愛已成為一種依戀之情,這又將是一種多麼深的情感呢?“依戀”——那是對自己的親人才會有的感覺呀!哦,明白了!班級對於我們班主任來說,就好比是自己的孩子,誰能不愛自己的孩子呢?誰能不依戀他們呢?!當我們以這樣一種心境去看待班上的孩子時,那麼他們犯下的錯誤都已不值得去計較,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能讓我們感到驕傲,所謂的優生差生也都能一視同仁,再多的辛苦與付出都變得甘之如飴。

  二、扛上一份責任心做這班主任。

  一直覺得教育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我們做多做少,做到怎麼樣個程度,的確沒有一個規定的硬性指標,全憑自己的良心。當看到李老師寫的《責任心:為共和國培養公民》一文時,我突然意識到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同時對“責任心”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既是班主任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每一件事,更是著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為習慣。”這責任心就是要讓班級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讓班裡的每個孩子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更要讓我們的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去考慮。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0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感受頗深,剛看到書名,心裡想,哪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帶著疑問,於是,心中就有一種衝動,拿起書本就讀。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當了這麼多年的班主任,現在才知道原來當班主任可以那麼輕鬆、那麼快樂的事情!

  這本書,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例項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讀著他的文章,感覺像是在看連續劇一樣,不知不覺已經看了幾個鐘頭。李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讓我折服,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讓我感動。讀著李老師這本書,感覺讓自己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地之靈氣,遠離塵世的喧囂浮躁,讀懂學生,讀懂自己。

  在書中,李老師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機智。在這裡,我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為有智慧的人。李老師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道學生的心,所以他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然而,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李老師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經覺得自己是“愛”學生就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讀完這本書我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僅僅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我正在反覆推敲著,在二十年的班主任教學生涯中,我哪些做到了,哪些地方做的不夠的,用本子對著書本一一列出來,想到有時候,對孩子的一些問題只是簡單、略略處理罷了,感覺自己沒有盡職盡責,現在想來愧對孩子,讀了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深深地震撼了我。

  記得斯霞老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大作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說教育是愛的事業。這不僅是博大深沉的愛,而且一種充滿智慧的愛。踏上講臺二十多年,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裡,我的感覺就像一直徜徉在愛的海洋,我發現特殊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真誠的愛,我們應該把愛的天平向這些孩子傾斜,要從學習、生活方面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他們,用教師那顆熾熱的心去溫暖他們,讓他們從老師身上感受到暖暖的愛意。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對不同的孩子愛用不同的愛,既有嚴愛又有博愛。對學生的愛,在我的面前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的先進事蹟後,更堅定了我對師愛的信念。讀了這本書,使我體驗到教學快樂的最佳捷徑。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中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蹟。有的是一些平凡的日常教學生活,正是這些看是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讓我感受到李老師的教育智慧。這本書對我今後的班主任教育工作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班主任應當是愛心的使者,進行著愛的教育,一舉一動都要洋溢著誠摯無私的愛,讓學生的心靈充滿愛的陽光,體味著陽光的愛,享受著教育的真愛,在愛的天地裡健康茁壯地成長。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1

  前段時間,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湧動著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上班沒幾年,卻年年都是班主任,以前代課出於校長的信任也把班主任這個職務交給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姑娘,我覺得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當然,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寬容”……

  關愛學生,需要調動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生要求高,難伺候。如果哪個老師還那麼古板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早就不買帳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學習李老師的優秀做法,積極開發學生潛力,週一到週五開設“課前五分鐘”,內容有古詩背誦、名人名言、成語介紹和才藝展示等;除了平日的作文訓練,我讓學生寫週記;還有為了增加學生閱讀量,我抽出兩節課,一節讀課外書,一節彙報心得。

  關愛學生,需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李鎮西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在處理學生犯錯誤時,常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換位思考。以“愛自己孩子”的最高境界,走進學生的心田,不以老師的姿態高高在上,漸漸就會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我知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瞭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去幫助他們;當他們有了煩惱時,能用心靈去傾聽。於是我經常和學生談心,有時給他們寫信,還和他們打乒乓球,和小網迷在網上聊天探討問題……慢慢的,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愛又是相互作用的,老師愛學生,學生才會愛老師,對老師傾訴煩惱。

  關愛學生,需要批評的藝術。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學生的教育手段。作為老師,經常要面對做錯事的學生,劈頭蓋臉地對學生進行指責,這樣,未必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李老師說得多好啊,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感情的堆砌,而是要有科學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人,我們就不能以一種固定不變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予慰藉或激勵,不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聰明但調皮的朱開放上課說話了,我及時拋給他一個問題讓他回答,他馬上能心領神會我的批評;內向又貪玩的張振輝沒完成作業,我給他寫一封小信,看到我的良苦用心他會及時補上作業還給我回信;基礎特別差的焦恆志呢,我經常在一切能表揚和鼓勵的時候提到他,慢慢也等到他的進步了……

  關愛學生,需要公平的對待學生。一個班級總會有優等生,當然也會有後進生。對於優等生我們往往都是寵愛有佳,而對後進生卻缺少關注。其實,後進生才是班級的弱勢群體,他們得不到肯定就不能很好的樹立自信,時間長了思想上容易偏激、產生自卑的心理、更容易心理扭曲,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後進生更真誠的愛,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不以分數論英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獲得重視、獲得幸福感。後進生的轉化才是班級管理的重點,也是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想想自己教學3年,除了有幾張榮譽證書外,還為自己留下了什麼?課堂上真正閃爍著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寫下來了嗎?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著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記下來了嗎?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讚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

  現在當我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才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才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在靜靜的夜晚,聽著敲擊鍵盤的聲音,一顆激動的心在跳躍,思想的火花在不斷閃現,這真是種享受。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著孩子們的成長。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愛美是人的天性,教育已經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愛為生命化妝,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時刻準備著!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2

  自放假起。利用閒暇時間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著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著一集集《李鎮西的故事》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故事感人至深。

  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做一名人民教師,多一些書生氣,多一些書卷氣;多一些書香氣;多一些天之浩氣;多一些地之靈氣。讀懂社會,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浮躁與平庸。

  李鎮西先生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為有智慧的人。在課堂上,如果想與學生交流對話,沒有真愛是實現不了的。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知學生們的心,他就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的那份堅持讓人感動。

  在讀到李老師對待“優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凌飛是一個從不太優秀走向在在非常優秀的典型。他一開始學習就不錯,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師也許不會太多地給他約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師看到的卻不只是成績,而是他做人的心態和思想,對集體的感受和奉獻。讀過之後感慨良多:一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優秀的,作為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學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二是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為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著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聖人。三是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為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

  從他的教學中,感覺最大的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教會本領。他多年如一日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生,不管優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體會記寫下來,傳播出去。當初也不是想著要出書什麼的,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現在看來卻是無價之寶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記錄。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下載、積累的結果。

  受到書中的啟發,我透過網路搜尋了一些有關李鎮西其他書籍的資料,讀了《做最好的老師》、《愛心與教育》,還瀏覽了李老師的部落格《與青春同行》,下學期準備讀一讀他寫的《心靈寫詩》和《做最好的家長》等其他書籍。

  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應該說,所有的老師對“奉獻之心”都有足夠的認識,並付出一定的努力,但對“理解之心”“平等之心”和“責任之心”認識不夠,特別是“拜小孩為老師”和“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這是何等博大的胸襟和深沉的睿智。這“四心”給老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於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3

  今年暑假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師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一方面被李老師樸實又有激情的語言所吸引;另一方面,被李老師班主任工作的熱情與樂趣所鼓舞。雖然也做了十幾年的班主任,但是讀了這本書,很想說,為什麼不在自己擔任班主任工作之初,就讀一下這本書,會讓自己更好地做好工作。由此,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推薦給所有的年輕班主任們來讀一讀,會有很多收穫的。

  李老師在第一講“尋求教育的大智慧”中講了新時代班主任必須經歷的八個轉變——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由技巧型向智慧型轉變;由專制型向民主性轉變;由單向型向雙向互動型轉變;由封閉性向開放型轉變;由老黃牛型向成功人士轉變;由嚴師型向良師益友型轉變;由專業化向個性化轉變。

  李老師還說:把“三座大山”變為“三座靠山”,說的是班主任要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家長與科任老師的關係。其實,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處理好這三個關係。作為每一個任課的老師,都應該時時處處把教育學生,放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中,來恰當地運用好多方面的力量,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還有在“寶貴的課前兩分鐘”中,談到學生課前準備的問題。確實,在現實的學校中,很多班級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學生在預備鈴響時,還是不能安靜下來,非得到任課教師來到教室,才可能安靜下來,甚至有時要到任課老師開始上課才靜得下來。李老師說:“我理想中的班級,應該是打了預備鈴,學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立即把書本等物品擺好,安靜地等待著老師來上課……”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或者相關任課老師不斷地教導的,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是最應該負責的。要不斷向學生說明:課前準備好了,教師一走進課堂,神清氣爽,心無雜念,馬上能進入狀態,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要讓學生知道,這就是尊敬老師,這也是為自己上好課的必要行動,這應該成為自覺行動。

  李老師的“評選先進不用愁”,也是現在各校都碰到的評選三好生等先進的評比工作。李老師的做法,不得不說有獨到之處,即用電子表格來統計學生平時的各項表現,用各項得分來得出表現好的前幾名學生,這也是我們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量化考核”辦法,很有一點科學性。相比現在通行的做法:老師說了算,或以成績說了算,抑或以學生投票決定的方法,李老師的做法應該更有說服力。李老師說是“自動生成的三好學生”,真的是有道理!

  李老師做班主任工作真是認真又仔細的,如他制訂班級公約、打造班級名片、建立最美麗的教室、集體過生日等,體現的是方法民主、關愛學生、從小事做起、教育有落腳點,事事都能從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指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一點一點地走出落後,不斷地走向進步,走向成功。就說李老師讓學生為包乾區保潔的事,從動員學生做好衛生工作,到安排學生常去撿拾垃圾,到發現沒人動手後的教導,堅持把這個看似小事的“衛生工作”做好了。這就是“從小事做起”,這也是教育的“堅持不懈”。

  李老師書中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例與話語,值得人深思,令人很有啟發。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總之, 教育是一門科學,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各方面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先進教師的經驗,多讀書,多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4

  學校組織了讀書活動,《做最好的班主任》讓我讀得愛不釋手。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一直困惑著我,得以與李老師心靈的對話讓我感覺豁然開朗,寫下自己的一些粗淺感受。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李鎮西老師的這樣幾句話:

  1、神秘的命運之神把一批又一批的學生送到我的生活中,讓我永遠都和童心為伴,與青春同行,因此,我要對我所有的學生說——你們是我永遠的青春禮物!

  2、用童心報答童心,這就是我獻身教育的原動力。

  3、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讀起這些句子,我的內心便會受到觸動,他與他學生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他班級日記裡樸實的話語給我的感覺非常親切。“做最好的班主任”其實是一種平和的心態。雖然這個“最好”,也許永遠達不到,但是隻要你用心去做更好的就是最好的。 “做最好的班主任”強調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

  讀到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在讀到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在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以一個語文老師的優美文筆與才華折服了我;以一個班主任的細膩與認真感動著我!對於我來說,我要學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這些說起來容易但是坐起來卻很難。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5

  李鎮西,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一個坦言“真的非常願意當班主任”的人。在一個個細膩鮮活,絕非杜撰出來的教育故事中,我讀懂了他。他說,我所做的一切和境界、精神無關,是和興趣有關。今年暑假期間,利用閒暇時間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著他的文章,就開始反思我的教育生涯。

  從教十八年,擔任班主任工作近十五年,十五年來我孜孜以求,悉心於班級管理,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一屆屆學生成長的歷程和成功的足跡,記錄著我對班級管理的執著信念和不懈追求,也承載著我對班級管理的真誠感受和深刻思考,享受著班級管理所帶來的種種快樂。

  一、愛心感染無私奉獻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是信任的基礎和前提,而愛心又是具體的,是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的。作為班主任,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也只有師生間有了愛,班級的一切工作才能更好的有序進行。雖然我的家在離學校有近半小時路程的地方,然而,我每天總是早早起床來到學校,看看學生有沒有到齊,清潔衛生落到實處沒有,問問同學的吃飯、穿衣、學習用品等等,尤其是初中三年級時還要每天早晨陪學生一起跑步、上早自習,寒來暑往、雨雪風霜,一路走來,已是幾年光陰。這些看起來平常的瑣事卻是我作為一個班主任最基本的日常工作,更是一個班主任愛心和耐心的具體體現。另外,作為一個班主任,生活在學生中間,接觸學生的時間最長,與學生傾心交流最多,我深知學生特別需要教師的關愛。平時,我喜歡與學生拉拉家常,比如:“你在家最喜歡做什麼?”,“天氣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嗎?”,“最近進步很大,請繼續努力!”等等。透過這些交談和溝通,學生感受到了我發自內心朋友式的友情、家人般的關愛。

  二、激發鬥志民主管理

  1.用演講激發學生鬥志

  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願望和潛能。每接受一屆新生,在第一堂課上,我一定要做一個簡短而精練的演講:“你們現在已經來到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我不管你來自哪所學校,來自什麼樣的家庭,也不管你考的分數是多少,你們現在又都站到了同一起跑線上。我送給大家三句話:“不比基礎比發展,不比聰明比勤奮,不比闊氣比志氣。一個好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清醒的自我意識,強烈的競爭意識,明確的奮鬥目標,持之以恆的決心。”這樣就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充滿自信的氛圍,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潛力還沒有發揮出來,從而樹立必勝的信心。同時教育學生人格上自尊,行為上自律,學習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強。

  2.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

  班級管理要達到優質高效,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的參與者。在制定班級管理方案時,我將班級管理的內容按照崗位責任制、物品承包制和專項承包制分解到每一個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管理與被管理相結合,提高了每一個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度,使他們能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責任,也大大激發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意識,他們不僅能管別人,而且能自覺的管理自己,效果十分明顯。

  3.讓班級充滿成長氣息

  我以小組競賽的方式每週對各小組的紀律、學習、清潔衛生等情況進行評比,然後對優勝小組進行集體獎勵。競爭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集體榮譽感,學生們互相幫助,互相監督,遵守班紀班規,積極參與集體活動,認真學習。大家共同制定“操行評比量化細則”,把“比比誰最棒”的評比欄貼在班級牆壁最醒目的地方,值周班委每天一總結,每週一評比,每位同學的積分一目瞭然。我還對積分多的同學加蓋花朵印章,學期末評出“文明之星”,並給予多種形式的獎勵,如頒發獎狀、練習本或獎勵積分等。這種種獎勵,激發了全體學生的上進心,不知不覺中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班級的凝聚力也加強了。實踐證明,在班級管理中引進競爭機制,實施激勵策略不失為科學而有效的方法。

  三、培養習慣超越自我

  1.用警示語積極暗示

  我班的班訓是:日事日畢,日進日高。我對教室的界定是:淨者入,入者靜。明亮的教室永遠乾淨,神聖的課堂永遠安靜。我對班幹部的要求是: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關心,關心要真心。我告誡不能持之以恆的學生:1%的疏忽會輸掉99%的努力。我告訴考試不理想的學生:沒有失敗只有結果。我提示馬虎粗心的學生:認真做事能把事做對,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我在教室的展示板上寫下:態度決定一切,努力才有收穫.....這些警示語多站在學生的角度,給學生以積極的暗示和無形的鞭策與鼓勵。

  2.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好習慣發於點滴才能持於久遠,我一週設計一個主題,然後緊緊圍繞主題開展工作,做到既有重點又有延伸,既強化了學生的習慣養成,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品質。學生對照我校制定的“集英中學日常行為規範”,認真學習,並切實付之於行動。從現在做起,從日常行為做起,從細節做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讓班級真正成為“書聲琅琅、歌聲琅琅、笑聲朗朗”的樂園,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文明的生活環境。我希望學生讀正氣書,說正氣話,唱正氣歌,做正氣事。每一位同學做到臉要淨,發要理,衣要整,言要美,行要良。積極開展爭創文明班級、文明學生的活動,人人爭當文明標兵,事事爭創先進示範。

  3.建立“同自己過去比”的激勵機制

  班級管理的核心是促進人的和諧發展。學生評價要從每一個學生縱向的發展去看待,而不是僅僅在眾多學生中作出橫向比較。為了幫學困生樹立自信心,我同任課教師協商,讓部分學困生自己選擇自己的題量,幫助他們確定作業的難度,讓他們自己給自己打分,建立“同自己過去競爭”的激勵機制:只要比原先的作業有進步,就給予適當表揚和獎勵,包括通報家長,讓學生初步體驗挑戰自我的成就感。繼而可以嘗試讓這部分學困生相互給對方指定作業,同伴之間相互打分,評選各個階段的優勝者,建立“同一起跑線”上的競爭機制,激發這部分學生的上進心,使他們從學習競爭中獲得成功的激勵,從而感受成長的快樂,享受追求的幸福。

  四、團結協作熱情溝通

  班主任應該團結、依靠任課教師,形成教育合力,用集體的力量教育好學生。作為班主任,我有意地向學生介紹任課教師的一些優點,如性格、愛好、特長、教育教學方面的成績等,以博得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尊敬和信任,使他們尊其師而重其教。有的科任教師在平時由於和學生交流不夠,瞭解不深,所以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往往以自己這一學科的眼光去進行,有時因為不夠準確全面而影響了教育效果。我在平時工作中就特別注意這一點,時常與科任教師交流各自所掌握到的學生的思想情況和學習情況,並向他們徵詢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然後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老師之間,師生之間互相配合,感情融洽了,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班級教育和管理活動也要有家長的密切配合,把熱心送給家長,信任尊重家長,虛心聽取家長意見,這是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與家長交往的一條原則。當學生有錯時我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絡,能理解家長的難處,不訓斥家長,不把學生的錯誤轉嫁給家長,尊重家長的情感,對家長做到溫和有禮,以談心的方式來交流教育孩子的得與失。對“後進學生”的家長,我也經常與他們通電話,向他們彙報子女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這樣,我與家長建立密切聯絡,進行友好交往,不僅溝通了資訊還增進了情感的交流。

  五、積極進取收穫快樂

  多年來,我一直堅信這樣一個信條:學習無止境,班級管理創新無止境。為使自己向更高、更遠的層次和目標邁進,我一直把學習和創新作為不斷提升自己的直接動力,並取得了一些成績。所帶班級連年被評為校校先進班集體,本人被評為校優秀班主任。

  多年來,我努力追求著這樣一個樸素的願望:讓我帶過的學生都有一種幸運感,讓他們感到,在我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驕傲的,也是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時光。多年來,我一直欣賞這樣一句話:“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其樂無窮;得大道恩師而學之,樂在其中。”作為一名普通的班主任,這些年來,我感到收穫最大的就是那些可親可敬的孩子們所給予的快樂和幸福。我深刻體會到,在三尺講臺上,我放飛的是一個個希望,收穫的是無數的甜蜜。我選擇花的事業,我會終生把她迷戀:我追求花的意境,期待著花的意境,期待著繁花盛開的一天!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6

  首先感謝學校給了我這樣一個讀書交流的平臺,剛開始拿到陳宇老師的《你能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時,我首先思考的是什麼樣的班主任是最好的班主任?標準是什麼呢?畢竟我們並不是人人都是名師,也不可能人人都是首席班主任。陳老師在書中提到:所謂“最好的班主任”,並不專屬於某個人,只要用心,每個人都能成為在學生心中最好的班主任,同時也是最好的自己。我個人理解為就是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運用教育智慧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對學生的一生負責,成全學生也成全自己。

  在整本書中,陳老師提出了不少自己成功的經驗,同時還伴隨著許多真實的案例。我們每位老師或多或少都有些教育經驗和案例,而陳老師的善於總結和提升,語言精煉,案例易懂實用,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

  因為我本身是一位熱愛搞班級活動的老師,所以整本書中的第五章《組織班級活動的藝術》讓我十分受用。受用的並不是陳老師組織活動的流程,因為畢竟學生不同,環境不同,活動流程的設計需要因地制宜,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陳老師總結的班級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組織活動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陳老師在書中列舉了當下學校班級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幾大問題,尤其是“流於形式,內容膚淺”“自上而下,自說自話”,所謂自上而下自說自話就是活動是官方的,並不是學生樂於參加的,這樣的活動學生參與熱情比較低。而流於形式內容膚淺這個問題讓我立刻聯想到每過同一個節日都搞同樣的活動這個現象,例如母親節就是捶背洗腳送禮物,國慶節就是畫手抄報,學雷鋒日就是在這一天做個公益勞動,讀書活動就是寫讀後感,隨著學生的年齡增長同樣的活動已經不再新鮮有趣,反而是一種任務和負擔。所以我感覺活動的創新意識特別重要,就算是同一個活動,我們能不能換一個組織形式或者換一個展現形式?因此陳老師總結了要想有創新意識的16字訣竅:“人棄我取,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變”。讓我收到了不少啟發。

  例如這個暑假的讀書活動我帶領著同學們去了新華書店,讀書並不一定要在家裡,學校裡,書店也是個好地方,雖然我們不可能經常去,但這給同學們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但這扇窗戶我並不只想讓同學們站在視窗望一望,而是為以後透過這扇窗戶走到外面去奠定一個基礎。這也就是我將要談得活動的意義。

  陳老師書中提到“我們不能為了搞活動而搞活動,為了走形式作秀而搞活動,也不能活動是活動,學習是學習,活動一結束就什麼事都沒有了”。“活動的結束才是教育的開始”。這句話深深的觸動了我,因為之前我做的活動都沒什麼長期性,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可能學生會有收穫,但是太少了。這次新華書店的購書活動僅僅是我本學期“書之旅”活動的開始,接下來的活動我都會圍繞著“讀書看書”展開,希望能透過這個學期讓學生養成一種習慣,也就不失為本次活動的意義了。

  在這本書中還有好多教育智慧,需要我們經常翻閱,才能逐漸吸收運用。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7

  寒假閒暇之餘,我拿起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讀中讓我有諸多感慨: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業,你願意當班主任嗎?一直以來,我都認為自己是用心來做教育工作,是愛學生的。但面對這個問題時,捫心自問,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在思考答案的瞬間,學生的進步,學生的熱愛所帶來的幸福感可能在心頭輕輕盪漾。但我更多的想到了班主任的披星戴月,想到了班級每天都要面臨的繁雜瑣事,於是,我動搖了。也許,動搖之後會有很多的不捨,會有暫時的失落,甚至還會有後悔的一刻。

  認真拜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透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著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著一集集《李鎮西的故事》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

  李鎮西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為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為有智慧的人。在課堂上,如果想與學生交流對話,沒有真愛是實現不了的。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為他懂學生們的心,他才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從他的教學中,感覺最大的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教會本領。他多年如一日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生,不管優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傳播出去。當初也不是想著要出書什麼的,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現在看來卻是無價之寶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記錄。

  讀做最好的班主任有感 篇18

  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句話是寫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序言中的一句話,教育智慧的產生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透過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來說明有關的教育理念。

  在書的一開始寫到了20年前畢業的學生組織的同學聚會,在這場聚會中很多同學都回憶起了當年李老師做過的一些事。

  包括當年李老師暑假出行給每一位同學都寫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旅途,指導同學辦小報,將同學的故事寫在書中等等。從這一場聚會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李老師對於學生的熱愛,時時刻刻都想著每一位同學。

  任何一個領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養而不是別人培養的。寫教育隨筆是自我培養提高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能從自己的實踐中反思總結。

  書寫教育隨筆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審視、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過程,並且能更好的激起我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很容易會出現“厭倦感”,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為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的距離在不斷加大並且不願意改變已有的經驗。

  每天生活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中,不僅不能改變現實,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累。如何能夠增加自己教育學生的幸福感?首先要享受自己的職業,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事冷靜、寬容,對待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議論以及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要胸懷坦蕩,豁達寬容。

  只有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才能夠更好的享受自己的職業。在對待學生時應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以學生的情感去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多想一想學生正在想的。

  在接到一個新班的學生時,李老師總會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在一開始與學生見面時,李老師讓每位學生給他寫一封簡訊,內容包括:你以前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是誰,他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向他學習什麼;你希望班級是什麼樣的集體、有什麼好的建議;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為集體出力?

  這一封簡訊不僅能夠給老師提供學習的素材,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書中李老師提到,組織第一次活動時要淡化“教育痕跡”,動員全員參加,利於展示學生個性並且最好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展示自己,增加對集體活動的興趣。

  教育中的懲罰最好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懲罰,這樣帶有自我約束色彩的懲罰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李老師對於班級的管理是將“人治”變為“法治”。讓學生們自己制定班規,並且與學生們一同遵守班規,實現讓學生們自治。

  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們團結了起來,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民主思想。這樣一種同學們自己制定起來的班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學生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在老師出差時也能夠保持住,讓同學們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書中的第三部分寫到如何能夠贏得學生的心靈。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要重視來向老師傾訴的學生,要能夠真誠的去幫助學生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當有學生來找老師傾訴時,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想法,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訴說。

  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困惑、悲傷表達出來,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聆聽,透過一些眼神和動作的示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

  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問題,遇到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要多給學生提建議,積極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少一些對學生的訓斥。並且要認識到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都是自由獨立的,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要將學生完全塑造成一個樣子,而是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不僅僅是在發現了問題之後才進行,而是在平常的日子裡多一些與學生的交談。

  在對於“優生”的培養中,李老師寫到對於“優生”的定義是指品德、學習和各方面能力都優於同齡人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的培養,首先要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志向,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童心,激勵他們超越自己並且要訓練“優生”的受挫心理。

  在寫到轉化“後進學生”時,李老師寫到面對這些學生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改變,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氣,多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注重對這些學生的感情傾斜,先幫助他在同學中樹立起自己的尊嚴,融入自己的集體,對自己能夠進步有信心。

  在書中這一部分內容李老師具體舉了兩個學生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犯了錯誤以後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讓這些學生有所改變。這需要老師耐心去關注學生,並且透過集體的教育來引導學生。

  對於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學生的素質教育如果少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援也是很難成功的。如何影響學生家長?

  首先可以透過閱讀來讓家長有一些啟發,能夠讓他們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些借鑑的好方法。其次,要時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多交流多關注。

  最後可以透過孩子以及其他學生家長來轉化家長。讓家長與學生一起成長,從生活中的各個小事關心著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發生的事,及時糾正家長的錯誤做法。同時可以將一些家長的優秀做法分享出來,讓其他家長能夠借鑑,從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