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精選5篇)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精選5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根隨筆的讀後感(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1

  《培根隨筆》為英國十七世紀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經驗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所著。本書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友誼》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在這數十篇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論美》。這是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美”本身是個很廣泛的問題,著重論述人應該怎樣對待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問題。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美德重於美貌,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吧。只有這樣,每才會放射出真正的光輝。

  剛開始接觸《培根隨筆》,是語文書上的一篇節選《談讀書》。說實話,我對他的印象並不怎麼好。總是站在貴族和男人的立場上,以宗教信仰、創世之神、以及什麼所謂的真理來提筆,說話雲裡霧裡,總是讓人費解。我帶著些許煩躁的心情讀完了整本書。但結果卻令我驚訝。從《培根隨筆》的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個熱愛哲學的培根;一個熱衷於政治的培根;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個自強不息的培根……

  這本書共收錄培根隨筆59篇,篇篇標題意指鮮明,使人一目瞭然。每篇隨筆結構自由,讀者既可以通讀,也可以跳讀。在這本寶典優美的的文字及無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領悟了一番,結果受益匪淺。

  在眾多的隨筆中,我最欣賞的一篇是《論逆境》。“順境帶來的幸運固然可貴,逆境造就的品質更令人折服。順境的德行是節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撓。”這兩句話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華。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會讓人不思進取,消極怠工,一蹶不振,給我們帶來挫折和痛苦;同時,它也是人生的萬幸,它考驗人的意志,磨練人的心智,從而讓一個人從默默無聞直至飛黃騰達。可以說,正是逆境的磨練,造就了歷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偉人。

  例如屈原經歷放逐的逆境,才有《離騷》傳世;司馬遷遭遇宮刑,乃有史家之絕唱;勾踐臥薪嚐膽,創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奇蹟;蘇軾歷經貶謫的鬱悶,從此留下千古辭話……他們無不是遭受逆境並且戰勝了逆境,最終名垂青史,為後人所景仰。逆境雖然會使人痛苦,使人絕望。但不遇到逆境,何來奇蹟?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難,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

  一本好書猶如是一扇窗,窗戶開啟,光亮就會照進來,照亮美的心靈。正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之學使人能言善辯。”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本使人上進的好書!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2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我是在老師的推薦下認識這本書的,那時語文老師讓班上的同學每個週末回去摘抄《培根隨筆》上的好詞好句來進行賞析,我也因此認識了這本書。在書中,作者透過一篇篇的隨筆表達了自己的思想,對世事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理解與態度。其中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警句迭出。在《論學業》中寫到:“史鑑使人明智,詩歌使人靈秀,數學使人慎密,自然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和修辭之學使人善辯。”說理透徹,具體的把自己對於學習的事物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變化的想法直接的表達了出來,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我也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不禁佩服作者的思想。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學習,更應該是透過學習來提升自我,要從學習中感到快樂,也要理解學習的作用,才能從學習的“苦海”中脫離出來,正如培根在書中所言“學問並不教人使用學問,對學問的使用,乃是一種在學問之外又高於學問的智慧,是一種透過觀察而獲得的智慧。”有些人全盤否定學問,有些人盡信學問,而有些人則在心中斟酌對比,這就出現了書中的“機靈的人蔑視學問,樸實的人羨慕學問,而聰明的人則使用學問。”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應不斷推敲,來實現對知識的使用。

  除了學問,友誼也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論友誼》培根提到了友誼的三個果實,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作用,為自己分擔煩惱,向自己提出忠告以及做自己的鏡子,書中寫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從這裡可以看出,朋友在生活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擔任著一個重要的角色。當雙方都是朋友時,雙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受其他的因素限制,因此人們才能向朋友吐露心聲,並從朋友那裡得到繼續前進的力量。因此人們才能從朋友那裡聽到他們的忠告,才能改正自己。因此人們才能把朋友看做另一個自己,甚至還要超過自己。而一個人若是沒有真正的朋友,就會同書中所說一樣,會體驗到一種純粹而又可悲的孤獨,“喜歡孤獨的人不是野獸就是神。”要珍惜身邊的朋友,因為他們除了朋友以外,還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在讀《培根隨筆》的過程中,有些隨筆並不能一次就讀懂,讀通,往往要經過多次的翻閱,而我也常常絞盡腦汁去跟隨著作者的思想去思考,正如培根所認為的一樣,有一些書是需要讀者去不斷咀嚼和消化的。在書的前言有提到關於培根的生平,他也不是一個是十全十美的人,而是一系列的沉浮中慢慢積累,凝聚他的心血,才有了《隨筆集》這本世界性的書,這也是為什麼培根在《論偽裝與掩飾》中為這兩者做了客觀的批判:“最完美的人品素質需要謙虛坦蕩誠實的名聲,守口如瓶的習慣,適當的掩飾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時才使用的偽裝能力。”

  讀完了《培根隨筆>,正如文章開頭所說的那樣,我受益匪淺,腦袋裡的精神世界再一次得到了充實,相信蘊藏在書中文字的積極向上的能量會幫助我們繼續完善自己。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3

  一口氣讀完《培根隨筆》,不禁為培根那充滿哲理的語言所震撼。尤其是那一篇關於美的經典之作,語言簡潔,內涵深刻,充滿哲理。撇開這文章中寫的都是美、德兼備的男性帝王不說,那字裡行間的細微之美也足夠感人了“善猶如寶石,以鑲嵌自然為美;而善附於美者無疑最美,不過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須氣度端莊,儀態宜人。”不錯,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而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內涵,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光有外表,只是一個軀殼,行屍走肉,又怎麼能算得上是美麗呢?

  所以,人是因為可愛而美麗,而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外在的缺陷是暫時的,只有內在的美才是永恆的美。就像《巴黎聖母院》中的那位敲鐘人,雖然外貌醜陋,令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內心卻是無比的善良,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樣只注重外表的美麗,而忽略了內在,他們雖然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所以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肅然起敬的。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美德重於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美才能真正發出光輝。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4

  對於這一本書,我還很陌生,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一本書,所以這一本書,我是懷著一種好奇的心理去閱讀的,而再讀過這一本書之後,我從這一本書中獲得了很多,其中許多語句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是一本好書,這是我讀完之後的感覺。

  這一本書所涉及的範圍非常的廣,語言簡潔,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驚醒,在驚醒過後,往往能夠引發我深深的思考,這一本書有這非常多的分類,《論美》,《論善與性善》,《論真理》,《論家庭》,《論友誼》,單看名字就可以看出這一本書所說的內容範圍之廣,而且這些只是這本書的一部分,還有許多的書目分佈在生活的各個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不同的警示。

  所以這本書著實適合我這樣的人去閱讀,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學生在閱讀完這一本書之後,都會受益匪淺,從中能斬獲非常多的道理,同時能夠下意識地與我們的生活作比較,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查漏補缺的方法,從而讓我們乾煸一些生活習慣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這是一本好書,所以,這一本書可以在幾百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散發著那特殊的,不可改變的光輝,一直在影響著後人,不曾改變。

  總的來說,這一本書讀完之後給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這一本書也會影響的我的生活,讓我更加註意生活中的細節,這一本書,也給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雖然在我的一生中,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這一些道理在這個事件所給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書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憶的回憶錄,這是一本好書,無可爭議。

  培根隨筆的讀後感5

  當我看到《培根隨筆》的時候我一開始以為《培根隨筆》這本書會是一本十分無聊的書,但我在不經意之間帶著無聊的心情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我卻因這本書中真實存在的美而認真的將這本書讀完了。

  《培根隨筆》為英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學家的弗蘭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隨筆》分為《論求知》、《論美》、《論善思想家》、《論真理》、《論健康》、《論家庭》、《論友誼》等多篇隨筆。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論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論美》中培根說:“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讓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上的美才是最真實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

  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形體是一個人的整體形象,可是,體形。顏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臉部,是區域性的。而行為之美,指舉手投足的動作神態,是後天的,是內在美的折射表現,在三者中最高。

  心靈上的美像是埋在土裡的未發芽的種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發芽,不成長,不開花,不結果的。而那種相貌上美而心靈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裡埋了一個定時炸彈,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蓋,在不定的時間一定會突破圖層,將滿地炸得開花,令每個人的厭惡。

  如今,真正理解這句話的人並不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明白一個道理,一本好書可以為人建造一條捷徑,一本好書甚至可以改變人一生的命運!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閱讀這本書,可能會影響到自己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