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通用10篇)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通用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1

  今天我閱讀了《中國歷史》中的六冊,其中一篇“寧可對不起天下人”是我印象深刻。主要講了漢武帝去世後漢獻帝繼位,因國家大亂漢獻帝無能治理不了國家,自己都沒吃沒喝的,跟普通老百姓一樣。曹操看見後幫助並且保護漢獻帝,讓他安穩的住在自己的國家裡,住在宮殿樓宇裡,讓他吃好的東西。可曹操卻帶領兵隊去征戰四方,佔領了大西北,他心懷遠大的夢想想要統一國家,不受打仗的戰亂影響,讓人們都過上安穩的日子。

  我覺得曹操是一個勇敢、有追求,能用智慧解決問題的人,他以前也是一個讀書人,憑自己的本事從一名讀書人變成一名戰士,從戰士變成將軍,我非常佩服他。他說過別人要對的起他,他可以對不起別人。從這句話中似乎覺得他是個壞人,但實際上在亂世中,這是一種生存方式,實際他是個保家衛國的將軍,是一個希望和平,希望沒有戰爭的人。

  讓我懂得做人要善良,要心胸寬廣,不能做壞事,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同胞!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2

  作者以其宏闊的視野,獨到的見解來解析中國歷史。之所以把它稱為“中國大歷史”,是因為中國在過去的150年內經過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革命,從一個閉關自守中世紀的國家蛻變成為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影響到13億中國人口的思想信仰、婚姻教育與衣食住行。本書從技術的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程序,不是從道德的角度檢討歷史,它著眼於現代型的經濟體制如何為傳統社會所不容,以及是何契機使其在中國土地上落腳。

  首先,作者以短短的二十餘萬字的篇幅,勾畫了整個中國歷史長達數千年的全貌,實在需要很強的取捨功夫。但是,他不是以其短,或未能對於歷史的人與事件細細地加以描述來顯示其大歷史的特點的。大歷史之所以為“大”歷史的理由在於,作者一改以往中國歷史學家的著述歷程,不以史料的堆砌為著述的目的,也不以單一歷史事件的描述為著作的主要關注點,更不以對接近作者時代的歷史大事的歡呼喝彩為能事。他是以一種全新的手法,從長遠的社會、經濟、財政、社會思想、官僚制度、地理環境等多種視角來觀察中國歷史的脈動。在歷史的圖景中為我們描繪出了歷朝歷代的大政治,大財政,大文化,大軍事,大法令,而這些都是我們歷朝歷代興衰的根本所在。在著作的意圖上,作者先確立起一個大意向,利用歸納法將現有的史料高度的壓縮,構成一個簡明而又前後連貫的綱領。在文字中,他還加了很多與歐美歷史的比較,然後去做進一步的研究。可見這種大歷史的著述方式,注重的是對歷史宏觀線條的勾畫,注重的是歷史本身相沿成型的狀態描述,並且是在區域歷史的相互比較中凸現其歷史特質。因此,我們不必要將歷史讀作資治通鑑,不必要將歷史認作弘揚某種道德理念的工具。跳出歷史的價值旋流,滿足今天人們對歷史的好奇心。同時也能夠在其中給我們更多的借鑑。

  其次,在這本書中有很多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書中認為明朝是內向的;整個華夏古代史,就像是一部完整的農業文明;16世紀末的中國就像玉製的裝飾品,表面光鮮但內在異常脆弱。紛繁錯綜的社會現實,經他這麼一說,就清晰而簡單了。

  《中國大歷史》從小件看大道理,從長遠的社會、經濟結構觀查歷史的脈動;從中西的比較提示中國歷史的特殊問題;注重人物與時勢的互動作用、理念與制度的差距、行政技術與經濟組織的衝突,以及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的分合。歷史不是偶然的,每一次歷史轉向的背後,都是政治、社會等諸多因素相互交融的結果。歷史是需要客觀評價的,這點對於歷史學家來說尤難做到,因為作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新增自己的主觀成分,但是當你讀了這篇書以後你就會有一種異樣的感覺。生動,形象,打破了以往教科書式的羅列,將歷史又一次展現在我們面前,對今日的現實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相對於今,當代的許多重要事件,在宏觀歷史來看都顯得微不足道。如果將視野拉開,許多歷史上經歷之事在今日仍然存在或發生。尤其是中國人的政治、官僚體然依然存在,讀古驗今、令人驚詫。

  《中國大歷史》成功之處是作者把專業的歷史知識寫成了趣味讀物,卻又蘊含歷史沉重感與深刻的歷史的反思。特別是書中對當今社會的預言的兌現讓我們佩服不已。由此也實現了歷史的最根本目的:以史鑑今。《中國大歷史》對我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另外一方面,王朝的盛衰,如同人生的輪迴,如果把自己置身於“人生大歷史”中來看,最大的收穫便是領悟在歷史的洪流中,每個人的生命極為渺小,因此對於生活中的許多紛擾,片刻的痛苦與偶爾的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也許我們可以以一種更加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笑看人生。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3

  我最開始不喜歡看《中國歷史》,是老媽“騙”我看的,但看了幾天後,我發現了我以前的好多“認為”都是錯的,所以我一口氣看完了上冊。

  我以前一直以為是人類主宰了地球,其實人類出現才區區二三百萬年,地球形成後,早在幾億年前就生活過很多動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葉蟲,筆石,甲冑魚,爬上岸的總鰭魚,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龍,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馬等,它們全部都要比人類早很多。

  你們知道嗎,在遠古時期,是媽媽當家做主,爸爸沒權利,稱為“母系社會”,後來由於耕田,打獵,勞作等都需要力氣,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後來才當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男女平等。

  後來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越王臥薪嚐膽,太多了,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你們自己去看看這本書吧,雖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這本書還是蠻有趣的。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4

  假期,走近歷史。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是媽媽送給我的暑假精神食糧。滿滿當當的14本書,讓我好有壓力,可是當我開啟它時,馬上被裡面精美的圖案、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它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介紹了遠古時期到清朝末年的中國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裡有許多歷史故事,而且都是發生在中國的故事。為什麼要讀這套書呢?媽媽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美麗、驚天動地的故事,時間久了難免會顯得陌生遙遠,讓人覺得“不干我的事”,所以作為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去了解認識祖國的歷史。

  你知道人們最早怎樣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文字?你知道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產生的嗎?這套書裡都有介紹。這裡有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為了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將中國歷史像一幅幅精美的畫一樣展現在我面前,更讓我走進歷史中的名人,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5

  我就讀了這麼一本經典的書籍《中國歷史故事集》,爸爸說,讀了這本書,就可以對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了基本的瞭解。果然,一開啟這本書,我就被書中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從春秋戰國故事講到了三國故事,而且所有的故事都用一個生動的四字標題,比如說:晏子使楚、完璧歸照、三顧茅廬等。這些故事有得充分體現了古人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講一些不忘國恥的故事。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搬家"。小的時候也背過"昔孟母,擇鄰處",但是不明白其中含義。今天,我終於懂了。書中說的是孟子小時候很調皮,他媽媽對他非常嚴格。為了讓他有個好的環境,能夠專心讀書,搬了好幾次家。慢慢的,孟子開始變得懂事了,愛看書,也有禮貌了。孟母還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孟子長大後,成為了天下文明的大師。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媽媽也為了我能專心讀書,放棄了很好的工作,細心在家教導我,教育我。雖然有時我會嫌她嘮叨,但漸漸地我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都是為了我能夠成為有用的人。“不能辜負媽媽的期望“,“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用好的成績來回報我親愛的媽媽”,我給自己定下了目標。

  這本書裡我喜歡的故事還有晏子使楚,說的是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用他的機智,巧妙回擊了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這樣有趣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一個個真實的歷史故事,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讓我認識到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璀璨,中華民族崛起所遇到的艱難困苦,明白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珍貴,我們一定要牢記歷史,才能使中華民族更加富強。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6

  歷史悠久,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我經歷了許多風雨,但我的中國名字不願向困難低頭,雨後會有彩虹!這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兒女不屈不撓的精神!

  所以,我在這個學生寒假裡讀了《中國發展歷史》裡面還有很多傳統經典的故事,比如:開天闢地、文明的搖籃、炎黃子孫……但最吸引我的是大禹治水,說到大禹治水,就讓我來給我們你們講講吧。堯、舜那個社會時代,洪水資訊氾濫,到處汪洋一片,人們沒地方住,只好像沒有鳥兒一樣在樹梢上做窩避難。自從舜把禹找來進行治理城市水患問題以後,禹就決心要努力避免自己父親他們所犯的錯誤,不能同時再用一個圍堵的方法來提高治水了。

  於是,他決定用相反的方式來應對洪水,他採取了“轉移法”。讓洪水流入大海越好。他認為,我自己的勸說下,寫不行啊!於是,他選擇了一些能幹的助手,具有淹沒他的統治一起。

  為了治洪水,他結婚直到第四天就出門了,整整十三年,沒回家了。其中一個三次產業經過自己家門,但都沒有我們回去。

  第一次,他從家門口沒有經過,聽見自己妻子在痛苦呻吟,兒子一個呱呱墜地時的哭聲。第二次他從家門口過,孩子我們已經會喊爸爸了。第三次,孩子發展已經到了十三歲了,跑過來直接拉著他的手,緊緊挨著他,捨不得他們離開,他也沒法透過跟著學生回家去。

  於是,他忙得臉色發黑,臉色消瘦,下巴尖尖的。他手腳上都有老繭,腿上也沒有毛髮。但他最終成功了。

  中國團結的土地上的人,中國的歷史和未來也一定曾經輝煌!在那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只要你不放棄一切為了使事情。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7

  我最開始不喜歡看《中國歷史》,是老媽“騙”我看的,但看了幾天後,我發現了我以前的好多“認為”都是錯的,所以我一口氣看完了上冊。

  我以前一直以為是人類主宰了地球,其實人類出現才區區二三百萬年,地球形成後,早在幾億年前就生活過很多動物,比如在古生代的大海里的三葉蟲,筆石,甲冑魚,爬上岸的總鰭魚,中生代的大霸王恐龍,以及新生代的始祖象,三趾馬等,它們全部都要比人類早很多。

  你們知道嗎,在遠古時期,是媽媽當家做主,爸爸沒權利,稱為“母系社會”,後來由於耕田,打獵,勞作等都需要力氣,爸爸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後來才當了一家之主,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直到新中國成立才男女平等。

  後來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越王臥薪嚐膽......,太多了,在這裡我就不多說了,你們自己去看看這本書吧,雖然我也有很多地方看不懂,但這本書還是蠻有趣的。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8

  我有一套書,《中國歷史》 ,是我媽媽給我的暑期精神食糧。一共有14本書,我壓力很大,但當我開啟它時,我立刻被裡面美麗的圖案和豐富的故事所吸引。

  以圖文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自古至清末的歷史變遷,內容博大精深。這套書裡有很多歷史故事,都發生在中國。你為什麼要看這個?我母親告訴我,因為這些生動的,美麗的,驚天動地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不可避免地會顯得陌生和遙遠,讓人們覺得“不關我的事”因此,作為一名黑髮、黃皮膚的中國人,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瞭解祖國曆史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你知道中國人們研究最早可以怎樣進行記事的嗎?你知道是誰發明了透過文字?你知道我國最早養蠶抽絲紡布的人是誰?你知道世界第一位帝王是怎樣發展產生的嗎?這套書裡我們都有自己介紹。這裡有一個千古流傳的'友誼——管鮑之交;有心懷社會理想,育人不誨的老師——孔子;有各有本領、施展才華的“春秋五霸”,還有企業為了實現富國甘做奴隸、臥薪嚐膽的勾踐……

  這套書不僅把中國歷史像一幅美麗的圖畫展現在我面前,而且讓我走進名人的歷史,感受他們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9

  今天我看了《中國歷史故事》中《屈原投江》的故事。

  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楚頃襄王聽信奸臣讒言和詆譭,罷免了屈原的官職,放逐到湘南。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一心為國,卻被奸臣排擠。放逐到湘南的他,常在汨羅江邊徘徊,一邊走一邊吟唱著傷心的詩歌。有一天,當漁夫問他怎麼會弄到這等地步時,屈原說:“許多人都是骯髒的,只有我是個乾淨的人;人們都喝醉了,只有我還醒著。所以我被感到這兒來了。” 漁夫勸他讓他不要自命清高,屈原又說:“我寧願跳進江裡,埋在魚肚子裡,也不能拿自己乾淨的身子跳進汙泥裡,去染得一身髒。”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不願隨波逐流的屈原,抱著一塊大石頭,跳進汨羅江結束了自己憂國憂民不得志的一生。

  《屈原投江》的故事讓我看到了屈原強烈的愛國情懷,他寧可被放逐,甚至投江自盡,也不肯改變自己對於國家、對於百姓所應堅持的原則,他不會置國家、置人民的利益而不顧,他更不會去溜鬚拍馬,他的氣節、他的情懷、他的人格,永遠為後世的人們所敬仰,屈原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源遠流長,被後人一代代歌訟。

  馬克吐溫曾經說過:“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倫,一個就是海倫凱勒。”最近我讀了一本關於海倫的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完這本書之後我的心被海倫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 在書中,海倫說:“知識給人以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智慧,應該說知識就是幸福,因為有了知識,就是摸到了有史以來人類活動的脈搏,否則就不懂人類生命的音樂!”。的確,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正是知識使海倫創造了這些人間奇蹟!

  海倫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正是因為有了知識,她才如此幸運。在她19個月失去視覺和聽覺後,就與這個世界失去了溝通,失去了聯絡,這個的幼小生命不知道如何排譴與世隔絕的孤獨感,她古怪、粗暴、無禮,直至她的莎莉文老師走進了她的生活,教會她認字,才使她張開了心靈的眼睛,得以與人溝通。一接觸到了知識,孤獨的海倫意識到只有知識才能鋪就一條通向光明之路。當海倫感悟到“水”——這個她所認識的第一個字後,便開始了對知識、對世界強烈的渴求,開始了迫不及待地認字、閱讀,像一塊海綿不斷地從生命本身汲取知識。對知識的渴求,使她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單調和枯燥中竟然學會了德語、拉丁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閱讀了多部文學和哲學名著,吸取著那些偉人和智者的思想精髓。她把學習比做攀登奇山險峰,跌倒了再爬上去,每得到一點進步,就有一份鼓舞,逐漸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直到璀璨的雲端、藍天的深處、希望的頂峰!這些知識,像一道道彩虹,點亮了海倫心中的燈,照亮了她的內心世界,也架起了海倫和這個世界溝通的橋樑!

  海倫,用她艱難卻幸福快樂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意義。她的一生是人類的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也使我警醒。的確,我們太幸運了,我們擁有美好的一切——健全的體魄、良好的學習環境、優秀的老師……從今天起一定抓緊每一分一秒,不要讓光陰虛度,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要像海倫凱勒那樣,不埋怨、不放棄,好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奮發學習,以微笑面對厄運,以頑強的毅力克服困難,以傑出的成就顯示生命的價值!

  《中國歷史》初中讀後感 篇10

  這一章講的是一個放牛的當了皇上後,為了保住自己的金錢,竟然殺了開國大臣,朝廷敗在了他的手裡:

  一個小小的放牛娃,居然當了大皇帝。他是窮人出身,最恨貪官汙吏。他一下子發了大財,提心別人搶去。殺光開國功臣,不準太監辦事,只相信自己的兒孫,以為這就可以天下大吉。他把機關算盡了,卻沒有算出家裡出了大問題。一個王子搶了王孫的皇帝寶座,重用功臣,提拔太監,雄心勃勃開闢了新局面。三寶太監揚航遠航,宣傳中華國威,罰站友好通商,衝濤破浪七下西洋,為名天下傳揚。可惜啊!真可惜,大好風光匆匆收了場。壞太監,大貪官,一個接一個鑽出來。特務橫行霸道,老百姓有話嘴難開,弄不好就砍腦袋。日本鬼子打來了,西洋鬼子也來了。小偷小摸,大打大搶,鬧得實在不像樣。你搶澳門,他攻臺灣。日本人做海盜不過癮,攻打朝鮮,還想把中國一口都吞完。威家軍威風凜凜,趕走倭寇留美名。抗日援朝功勞大,保衛鄰邦,也保了自己的老家。

  我讀了這一章之後,我覺得這個皇帝雖然痛恨貪官,但是做法不對,不應該什麼事情都不讓大臣做,這樣留他們幹什麼呢,後來,自己的兒孫上了臺,做法卻是十分相信大臣,反而讓他們起了貪念,這告訴了我們,過分相信他人,自己只會腐敗,而做事留有一手,反而不會落到這樣的下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