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讀後感3篇

超越自卑讀後感3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超越自卑讀後感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超越自卑讀後感3篇1

  本書第一章《生活的意義》是全書的綱領,也是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理論核心。提出了人們生活中的三大問題:職業、社會(既與他人的關係)和性(既為愛情和婚姻)。每個人都要面對這三大問題,而由此作出的反應表現出他對生活意義的最深層的感受。他分析了人們各種錯誤“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缺乏從屬感和社會興趣,過度關注自我,和正確“生活意義”的共同尺度:有從屬感和社會興趣,作為團體的一份子,願為人類幸福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這一觀點,本書編譯極為欣賞,他在代序中寫到:在一個物慾橫流、精神匱乏的年代裡,阿德勒的心理學猶如浸入沙漠的一縷甘泉,讓人重新體味到人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絕不僅僅是金錢、物質和氾濫的私慾,它還有更廣闊的,也更令人神往的精神園地。阿德勒在書中認為“自卑感”在生活中時刻都有可能產生,象先天的生理缺陷、人在面對現實社會產生的不完滿、不得志、比別人差時的情緒。他認為有這種情感是很正常的,並不是病態的,關鍵是如何對待這種自卑。是利用自卑來逃避現實還是克服並超越自卑,由此而形成截然不同的生活風格。

  如果敢於正視自卑,會激發人的創造性力量,成為奮發向上的巨大動力。在達到新的境界後,又會發現新的自卑,於是向新的優越目標前進。這樣,在自卑與優越的距離不斷接近而又拉開的過程中,人便不斷地完善自己,這一過程永無止境。由此,阿德勒認為,全部人類文化的動力都建立在自卑感之上。這一觀點與弗洛依德認為性本能是人類進步的動力是相左的。

  阿德勒還提出了“生活風格”這一重要概念,它是指一個人的生活目標,對自己和世界的看法以及他實現生活目標的方式。人在他的思維、情感、行動中處處體現著他獨特的生活風格。“生活風格”是阿德勒治療心理疾病患者的一把利器,他透過對病者生活風格的分析,(主要有三種途徑),幫助病者找出產生這種錯誤生活風格的根源,讓他去正視、瞭解它,並讓病者作出新的生活選擇,形成正確的生活風格。

  本書另一大優點是語言平實易懂,例子豐富生動,筆觸細膩,分析精闢,在愉快的閱讀中感悟生活道理,完善自我人格。

  超越自卑讀後感3篇2

  閱讀這本書的初衷是明白什麼是自卑,如何超越它,如何幸福地生活。

  自卑就是當你發現自己在有些事面前無能為力,但是別人做的很好的時候就會有一種落差感。

  關鍵在於你如何面對自己對一些事情的無能為力,關鍵在於你如何看待生命的意義。

  本文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既然一個人無法脫離其他人而獨自生活,那麼生命的意義也必然存在於自己和他人的關係當中。所以你必須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將生命的意義從滿足自己的優越感調整到如何在合作中奉獻自己的力量。

  一方面,當你把注意力從自己的優越感轉移到如何在合作中奉獻自己的力量時,自卑就會淡化,另一方面,在遇到問題時,你會選擇合作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而不是在心理上合理化自己的無力感,避免心理上的惡迴圈。

  如何在社會中合作,如何提高自己合作的水平,如何在奉獻自己和滿足自己之間做平衡,是我下一步想要探討的主題。

  本書還提到了如何和朋友相處,如何看待犯罪,如何看待婚姻和愛情,在孩子的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各自的作用。

  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開始轉向如何在社會中協作,如何主動的去生活和熱愛他人,如何和自己的自卑感和諧相處,真的是很有深度的`一本書。

  雖然由於時代不同,書中的有些觀點和現在的一些價值觀有些衝突,但作者對社會以及人性的探討卻仍然給我很多啟發,感謝這本書。

  超越自卑讀後感3篇3

  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了自己的性格錯誤,才會試圖去改變。

  每個人生來以弱小的軀體去對抗整個世界,肉體的脆弱和對世界的未知都是自卑的來源。我們常常陷入在和別人的比較中建立優越感和自信,但我們不能總比別人強,所以自卑總會存在。

  書中給了我們一個定義生存意義的方式,讓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更清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生存環境和自己個性的形成原因,和對他人的影響以及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可以用兩個公式來概括書中的思想。

  如下:一、自卑—>掙扎—>外力的內作用—>無行動—>苟且偷生式自殺二、自卑—>認識到不足—>找根源—>化為行動—>強化意識—>取得成績—>自信正如《異類》裡第二章,“一萬小時法則”說的那樣,透過刻意訓練可以彌補我們的不足。

  傑出之人所具有的並非超出常人的基因,而是永不停歇的興趣和努力。

  永遠不要因為自己有自卑而自卑,也永遠不要因為自己追求優越感而羞愧。

  佛家說人生有三毒:貪、嗔、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