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自己做主》初中的讀後感範文

《讓孩子自己做主》初中的讀後感範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讓孩子自己做主》初中的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讓孩子自己做主》初中的讀後感1

  一個幸運的機會,讓我接觸了《讓孩子自己做主》這部幼教書籍,我看了這本書後覺得收穫很大。我喜歡這本書並希望有更多的幼兒老師和家長們能和我一起閱讀和分享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給老師及家長們帶來啟發與幫助。這是一項幫助您的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以及如何與其他人融洽相處的計劃。作者是[美]墨納。舒爾,本書主要介紹撫養小孩的方法——但它並不是告訴你你的孩子該做什麼或者該怎樣表現。事實上,本書是要告訴你如何透過不斷地鼓勵小孩來影響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本書主要介紹了一項被稱做“我能解決問題”的計劃,簡稱“ICPS”。總體來說,學會怎樣考慮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孩子更懂得如何去面對人生。ICPS會幫助你:

  1、更加意識到孩子的觀點跟你的觀點有差異。

  2、從長遠的意義上講,引導孩子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比直接告訴她該做什麼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3、給孩子做好示範,啟發你的孩子去思考問題。

  ICPS會幫助你的孩子:

  1、當與別人之間出現麻煩時,思考該做什麼。

  2、思考同一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法。

  3、思考他們的行為會產生怎樣的後果。

  4、判斷一種方法是否可行。

  5、意識到別人也是有感覺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的感受。

  這本書以大量有趣真實的事例,除了帶給我們一種全新的早教理念之外,最可貴之處在於提供了一套循序漸進,相當具操作性的能夠達到預期教育目的的方法。對幼兒教師的工作是極好的促進,讓新入園的家長能少走一些彎路。

  給孩子一點自主權,在許可的範圍內,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愛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是我們全社會的幸福。

  《讓孩子自己做主》初中的讀後感2

  一直困惑,一直無奈不知道如何教育好家裡的孩子,還有學校裡的孩子。所以每次去新華書店接兒子,時間還早我就去尋找教育方面的書。有幸看到了《讓孩子自己做主》一書,這本書是哈佛素質教育經典叢書。共九章。單看這九章題目就覺得很實用。"千萬別管孩子""重新認識道德商數""打造孩子的性格""自主之路:情感智商""安好孩子情緒的閥門""有能力走遍天下""處理與孩子對抗的陰影""自主教育從語言開始""孩子管理與自主教育"。

  在接孩子的那段時間裡,有時間我便找來看一點。每次都有一定的收穫。

  今天讀到《理智地對待孩子的挑釁》。先講一個當媽媽常遇到的一件事。如果是自己該怎樣處理呢?

  戴爾已經4歲了,在廚房裡和哥哥比爾一起吃母親做的蘋果餅,一不小心把喝著的果汁碰翻了,灑了自己一身。母親聞聲趕到,看見這一桌一地的髒亂情景,十分生氣,可是母親並沒說什麼,只是對戴爾說:"來,親愛的,我們去洗一洗,換身衣服。"

  戴爾跟著母親來到洗手間,等母親放好了水,給他準備好了衣服後,戴爾卻改變了主意,開始,躲來躲去,不洗也不換。母親給他講了一會道理,還是不管用,生氣中的母親按捺不住了,上去緊緊地抓住戴爾,把他放進澡盆裡,戴爾還在裡面掙扎,母親就用力按住他,把他的胳膊抓出了一條紅印。

  在這一過程中,戴爾不停地哭鬧,母親就想盡一切辦法馴服他。等一切弄好以後,戴爾哭著把自己關在房中,彷彿受到莫大的傷害。母親也一肚子氣。

  怎麼辦?當戴爾拒絕換洗的時候,母親應該平靜地對他說:"這麼髒,自己身上會很不舒服,也會把其它東西弄髒的。"如果戴爾還是拒絕,母親可以走開,去做自己的事,戴爾身上確實不舒服了,就會回來找母親的。

  在多數這類衝突中,作為家長我們應很熟練地從衝突中撤退出來,孩子的反應是可以預料的,也是比較有趣的.。

  我們的學生也會有這樣的時候,他們有時不想後果,做出比較極端的行為,給老師下不來臺或兩個同學發生爭吵的情況,這時不妨從衝突中退出來,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我們的撤離,留給孩子一種孤獨的感覺,這樣的局面是他們不喜歡的。他們會很快認識到,只有改善自己的行為才能避免這種局面。

  《讓孩子自己做主》初中的讀後感3

  傳統教育思想中,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家長對孩子說這樣的話“聽話,你不聽話,就不要你了。”“乖乖,聽話,媽媽愛你”。

  面對孩子經常做出的有人意志的事情,我們經常會以聽話阻止孩子,而不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的原因,很少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明智的父母會理智而冷靜的地接受孩子提出的不同意見,哪怕就是一個小小的“不”字。孩子將來怎樣跟他人平等相處,怎樣提出不同意見,怎樣協商,談判,討價還價,怎樣辯解,讓步,兩全其美,都首先在童年時期,在跟父母的相處中得到培訓和鍛鍊。

  讓孩子自己做主,培養具有思考力的孩子。一項幫助您的孩子處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麻煩以及如何與其他人融洽相處的計劃,當您的孩子哭著喊著朝你要這要那時,您該怎麼辦?當您的孩子不願和其他小夥伴玩耍,只喜歡一個人待著時,您該怎麼辦?當您的孩子總不聽話,脾氣暴躁或孤僻自卑時,您又該怎麼辦?”

  我是一名教師,在工作中接觸很多這樣或那樣的孩子。也遇見過上面的問題,我想每個人都有很多辦法,可無非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可這樣真的能解決問題並且對孩子的成長有利嗎?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自己思考和選擇,並引導孩子自己嘗試解決面對的問題。這樣孩子才能夠成為有思想、有信心、敢於表現自我。在長大後能夠良好自我發展的人。而當我看完這本書時,更是有了更深的體會,並且學會很多教育孩子的辦法。

  這本書的作者是默納舒爾博士,默納是一位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默納在家長和老師中推廣“我能解決問題”(ICPS)計劃,該研究為其贏得了四項國家級大獎,默納也是全美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不良行為預防方面的諮詢顧問。

  第一章How to Think,Not What to Think(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麼)。

  這一部分講的是要如何引導孩子的思想,讓他們知道應該怎麼想,怎麼做,遇到困難應該去面對並且克服。使孩子具有“我能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容易沮喪,當事情不如願時更不容易發脾氣,更少攻擊性,並且也更關心他人,更願意分享和輪流來,更能交朋友。一些過分內向的孩子,學會了維護自己的權利,並變得更外向了。這就大大減少了孩子哭鬧的次數也增強了孩子交際的能力。

  第二章Understanding feelings(體會別人)

  這一部分要培養孩子們在處理日常問題時顧及別人感受的習慣。如果孩子們不學會為別人的感受著想的話,那麼他們很可能到成人的時候也不懂得替別人著想。比如我們會發現有些大人也很任性、獨斷、不會體諒別人,這也許並不是真正的自私和無情,而是因為他從來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正因為他們缺乏這種能力,他們經常沒有朋友,而且還常常在工作上受到阻礙。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他們不會為別人著想的話,他們也經常交不到朋友,或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麻煩。

  在書中作者舉了這樣一個列子:

  一天下午,4歲的亞利克斯想騎腳踏車了,可是剛好艾莉森在騎。於是他把艾莉森從車上推了下來,然後自己騎著車走了。這現象是因為孩子沒能體會到別人的感受,並且利用這些資訊去處理他們遇到的問題。

  碰到像亞利克斯那樣的問題時,孩子們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如果我拿不到腳踏車,我會瘋掉的;但是如果我把艾莉森從腳踏車上推下來,她會瘋掉的。我或許應該和她商量下我是否可以騎,或者拿其他的東西跟她交換。至少我應該先去和她談談。”如果這樣做,他們長大後就不會發展成一個因做事習慣不好而缺乏朋友的人。

  書中還有很多例子並且提出了很多方法。透過圖片、對話、遊戲引導孩子們瞭解其他人的感受。這種技巧能夠幫助孩子學習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在家裡、學校還是其他什麼地方。他們可以學會判斷別人對他們的行為和決定有什麼樣的感受,然後在選擇自己的行為。他們就朝好的習慣邁進了一步——這種好習慣會帶入他們的青少年和成人階段。

  幼兒,就像一顆小小的種子。能與其他人良好的互動、成功解決人際問題,才能適應環境發芽、成長、長成一棵大樹。由於父母的寵愛和家庭中都是獨生子女的因素,孩子和同齡人的問題越來越多。若重重地人際問題不能解決,長期以來就會影響孩子的性情與行為。孩子就會出現一些不合時宜的行為。而人際問題的處理能力,與適應社會,維持健康的心態,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社互動動方便都有重要的關係。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即使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二個“媽媽”。我們的任務很重,不僅要在課堂上教授孩子知識。更要利用任何點點滴滴的時間,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心態。也要指導家長用最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既要讓孩子學會做事,更要讓孩子學會做人。

  透過這本書我體會到許多,也教會了我如何利用對話,遊戲教育孩子。如何自己策劃一些遊戲等活動,教會孩子遇到各種情況時如何解決,並且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很自豪,我會努力讓我所教育的孩子成為最棒的小孩,以後成為一個自信、自強、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