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後,家長給出的這3個反應,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孩子犯錯後,家長給出的這3個反應,會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很直接,犯錯了就打,其實這是不對的。

  “人非聖賢,誰能無過”,連我們受過這麼多教育的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未經教化的孩子呢?

  孩子犯錯後,家長應該好好把握這次機會,給他們灌輸正確的知識和觀念,因為在這時,他們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銘心。

  1

  發生了什麼事

  不管多大的孩子犯了錯,家長們一定要先要問為什麼。

  要先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有時候是不能約束自己的。

  我們自己都有好心辦壞事的時候,孩子當然也有。

  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問原由地對孩子發脾氣,更應該靜下心來聽孩子解釋。

  從孩子的解釋中,分析過失的性質。

  看看是由於孩子無心所犯的偶然性過失,還是由於故意或判斷過失造成的主觀性過失。

  如果是偶然性過失,父母要原諒孩子,並幫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

  而主觀性過失,父母就一定要嚴肅認真,給孩子講清楚過失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之後再發生同類事件,他就會盡量小心謹慎,不讓自己犯錯,孩子也會越來越優秀。

  2

  準備怎麼辦呢

  既然錯誤已經發生,除了給孩子反應的時間以外,還得讓他們學會承認自己的錯誤。

  一位在醫學領域有過十分重要發現和突破的科學家,記者採訪他:究竟是什麼妙法能使你超乎“凡人”?

  他的回答很意外:這和我幼兒時期母親的教育方式有關。

  記得又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裡拿一瓶牛奶,可是瓶子太滑,我沒抓牢,掉地上了,牛奶濺的滿地都是。

  母親問詢趕來,本來我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母親走到我跟前並沒有批評我。

  她說:哇!你製造了的麻煩可真是棒極了!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一汪牛奶呢!

  哎!反正牛奶都已經灑完了,那麼在我們打掃乾淨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幾分鐘呢?

  我聽到母親這樣說,高興極了,立刻就在牛奶中玩了起來。

  幾分鐘後,母親對我說:今後無論什麼時候,遇到這種事情,你都必須把它打掃乾淨,並把每件東西放到原位。

  好了,我們開始打掃把,你打算怎麼打掃呢?我們可以用海綿、毛巾或者拖把,你想用哪一種呢?

  我選擇了海綿,我和媽媽一起把滿地的牛奶打掃乾淨了。

  上面我們看到了,母親問了一句“你打算怎麼打掃?”這一句話有太多的內容了。

  首先是“你”,就確定了這個錯誤是你犯下的。

  其次是“打掃”也就是再告訴孩子犯下的錯誤要承擔後果。

  最後還有“打算怎麼”,這個語氣跟“你去打掃乾淨”完全不一樣。

  對於小孩子來講打掃衛生這件事情可能還不會,所以要有父母帶領著學習。

  其次是給孩子一種暗示:你可以跟父母商量,雖然你不會,記住以後犯了錯誤,如果自己處理不了還有父母在你身後。

  透過這麼簡單的一句話,讓孩子學會了面對錯誤,以及如何處理錯誤。

  3

  別輕易罵孩子

  隨便打罵、訓斥孩子的.現象在中國很普遍。

  不小心把玻璃被打碎了,在家裡面上竄下跳,鄰居上門告狀說你家孩子又把他家孩子給揍了……

  總之一被惹毛,家長立刻大聲呵斥,甚至動手就要打孩子。

  受訓斥被打罵大的孩子,心智跟普通孩子差別極大。

  在高壓之下,他們做事更多是為了不犯錯或者迎合大人,所以他們看待世界的出發點總是基於需求或者仇恨。

  不容易對事物形成清晰的判斷,看到客觀實在的東西,而且記憶力也較弱,所以大腦相對而言會比較糊塗。

  打罵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外界刺激,一些受打罵不厲害但是受過其他刺激的孩子也會時常糊塗,不當的刺激會讓孩子思維混亂。

  被打罵慣了的孩子要麼會軟弱無能,唯唯諾諾,失去自己的意志力。

  要麼越來越皮,成為“兩面派”,當著家長的面一套,背地裡一套。

  無論孩子做錯什麼事情,家長先不要忙著打罵,大喊教育甚至動手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面對孩子成長中的錯誤,父母一定保持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要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走進孩子的心靈,引導孩子將關注點集中到問題的解決上。

  因為懲罰絕非目的,而是一種手段,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勇敢擔當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教育孩子不是用成年人的思維來控制,學會走進孩子內心,與孩子內心交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