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讀《愛心與教育》的幾點反思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讀《愛心與教育》的幾點反思

  讀完特級教師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我深深地被李老師對學生春風化雨般的愛打動。我深刻的體會到:沒有愛,教育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李鎮西指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們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風格各有千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愛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因為如果師生間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迴圈,那麼,我們的教育已經現出成功的曙光!李老師的話使我認識到: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顆赤誠的愛心,用愛的'甘露滋潤孩子們的心田,用愛心點燃一顆顆純潔的靈魂。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教師的愛對於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親和作用。能讓老師和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和信任的橋樑。

  本人是一名班主任,在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也身體力行的實踐了一些這方面的理論,我認為在人際交往中,師生交往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班主任應運用恰當的教育方式,在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到了解學生、信任學生、激勵學生、影響學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早日成才奉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情緒、氣質、意志、興趣和愛好不盡相同。如果每個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體豈不成了一盤散沙?遇到這樣的班級,班主任如能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學生把班主任當做可以依賴的人。這樣,學生也樂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談思想、學習、生活,心就會往一塊兒想,勁就會往一處使,形成一個有凝聚力和的班集體。

  作為班主任也要隨時隨地表白愛心。當班主任千萬不要愛在心頭口難開。我就是一個經常把自己做的工作加以宣傳,讓學生體會我工作的不容易,體會我對學生的關懷。這樣我“反覆強化”,學生也認為我確實對他們特別關心,由此很尊重我,也願意接受我的教導。所以適當的表白一下愛心,宣傳一下自己也是很有必要的。

  班主任在處理班級事務上一定要對學生流露真情,要和學生講感受。由於種種原因,學生一般不會主動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所以我讓學生養成寫週記的習慣。讓學生每個週迴顧自己發生的某些特殊的事情,把所感所想寫下來,等到班主任看到學生對同一事情的不同感受的時候,在班會時候,或有好的契機的時候再來談談作為班主任對這同一事情的感受,這樣做更能讓學生所接受,使學生有親切感,是學生敢於也願意同老師講真心話,這樣使師生關係更融洽了,從而有利於教育的實施。

  每個人都愛家,併為了建設一個溫暖的家而不懈努力。如果學生也能把班級體當作自己的家,那麼這個班集體一定會充滿和諧、友愛和活力,一定有非凡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一定會是個優秀的集體。因此,把“班級當成溫暖的大家庭”的建設作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完全必要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