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2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世同堂的讀後感(精選12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

  20xx年末的一天,在老家逛街,走進了一家面積不大的書店,書不是很多,我看到了《四世同堂》,竟有驚喜之感。記憶中,早些年讀過的《四世同堂》已印象模糊,只留下“四世同堂”這四個字,和書中那個大家庭的老人。多年了,我不再有讀大部頭作品的耐心,當年買回的《四世同堂》早已不知去向。

  逛街之前,我剛去了姥爺家,今年九十一歲的姥爺也是四世同堂,四世同堂這四個字撲入視線時,我竟然想到的會是姥爺,想到姥爺滿頭的銀髮和永遠是平靜淡然的神態。

  重讀《四世同堂》,給了我少年讀時沒有的感受,我想,不只是年齡的原因,或許更多的,是心境。老舍先在序中生寫道:在這年月而要安心寫百萬字的長篇,簡直有點不知好歹。算了吧,不再說什麼了!是不是可以說,是強烈的民族意識和責任感,使老舍先生完成了這部作品。

  《四世同堂》,百萬餘字,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我跟隨著這三部曲,隨著老舍先生細膩筆觸刻畫出的小人物的心理和生活狀態,走進了戰爭時的北平,淪陷中的北平,覺醒中的北平。那時的北平似乎離我很遠,又似乎離我很近。

  《四世同堂》,塑造了北平小羊圈衚衕祁家祖孫四代的人物形象,祁老太爺,祁老太爺的兒子天佑,老是病病歪歪的兒媳婦,三個孫子:瑞宣,瑞豐,瑞全,沒上過學的長孫媳婦韻梅,頭髮燙的象雞窩,身段象啤酒桶的二孫媳婦胖菊子,重孫子小順兒,重孫女小妞子。以及另外住在小羊圈衚衕的人家,詩人錢默吟,兩個老婆的冠曉荷,好心腸的李四爺夫婦,會唱戲的小文夫婦,剃頭匠孫七,拉洋車的小崔,棚匠劉師傅。

  北平淪陷後,小羊圈衚衕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發生了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心理的變化。老舍先生透過小羊圈一群人的性格,生活,心態變化,讓我們看到了淪陷後整個北平人的動態過程。以人物的細部特徵和對話描寫,精妙的刻畫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狀態。比如祁老太爺的兒子祁天佑,“作慣了生意,他的臉上永遠是一團和氣,鼻子上幾乎老擰起一旋笑紋”。韻梅的“只好低著眼皮笑了一下。”冠太太大赤包,“她的眉眼一天到晚在臉上亂跑。”比如瑞宣和錢詩人說到錢的妻弟野求,錢詩人說:“別提野求!他有腦子,而沒有一根骨頭!他已經給自己挖了墳坑!是的,我知道他的困難,可是不能原諒他!給日本人做過一天事的,都永遠得不到我的原諒!我的話不是法律,但是被我詛咒的人大概不會得到上帝的赦免!”錢詩人的這段話和一連串的驚歎號,他和他妻弟的心態一目瞭然。書中以景色景物的描寫映襯環境和人物的心境,相輔相成,讀來更覺自然親切。

  書中第一部《惶惑》的第六章,老舍先生用六個自然段,六次“不知該怎樣好!”描寫了北平陷落初期,小羊圈衚衕的人家乃至整個北平人的惶惑。小羊圈衚衕的其他人,沒有了平和的日子,他們在猜測事態的發展,在屈辱和恥辱中等待。而冠曉荷,大赤包,以及瑞豐之類,他們是自私的,民族和國家對他們來說,是嘴上的名詞,他們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他們甚至不惜人格,巴結日本人,幻想日本人進駐北平也許會是他們時來運轉的好日子,是“有腦子沒有骨頭的”的中國人。

  兩個外國人的形象在作品中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一個是英國使館的富善先生,一個是後來住進小羊圈衚衕的日本老婆婆。

  富善先生是個喜歡北平,中國化了的英國人,但他到底不是中國人,對中國人的一些文化,觀念和思維不能理解,他是個善良的老人,同情淪陷後的中國人,同時也佩服日本人的武力。這是在北平的外國人,甚至是北平外的外國人的一種普遍心態吧。有這樣一段話:“富善先生似乎一眼看到了一部歷史,一部激變中的中國近代史。祁老人是代表著清朝人的,也就是富善先生所最願看到的中國人。天佑太太是代表著清朝與民國之間的人的,她還保留著一些老的規矩,可是也檔不住新的事情的興起。瑞宣純粹是民國的人,他與祖父雖只相差四十年,而在思想上卻相隔有一兩世紀。小順兒與小妞子是將來的人。將來的中國人須是什麼樣子呢?富善先生想不出。”“看到祁家四輩人,他覺得他們是最奇異的一家子。雖然他們還都是中國人,可是又那麼複雜,那麼變化多端。最奇怪的是這些各有不同的人還居然住在一個院子裡,還都很和睦,倒彷彿是每個人都要變,而又有個什麼大的力量使他們在變化中還不至於分裂渙散。”這是一個英國人眼中的一家北平人,一箇中國式的四世同堂,也是當時中國人既傳統又在變化中的寫照。

  住進小羊圈衚衕的日本老婆婆,因為是日本人而孤獨著,小羊圈裡仇恨日本人的北平人,對她也充滿了仇恨和防備。但她又不是日本人,她生愛加拿大,長在美國,又隨父親在倫敦為商。她說自己是日本人的奴隸。她對瑞宣說:“我都知道。我們日本人在北平所做的一切,當然你也知道。我只須告訴你一句老實話:日本人必敗!沒有另一個日本人敢說這句話。我———從一個意義上來說不過去———並不是日本人。我不能因為我的國籍,而忘了人類與世界。自然,我憑良心說,我也不能希望日本人因為他們的罪惡而被別人殺盡。”“對於日本人,我只願他們因失敗而悔悟,把他們的聰明與努力都換個方向,用到造福於人類的事情上去。

  戰爭,給人類造成了災難和毀滅,我不是政客,也不是軍事家,說不出任何有關戰爭的東西,做為一個老百姓,我只認為戰爭是可惡的,只要有戰爭,老百姓就要遭罪。說句不知深淺的話,如果人類的發展要靠不停的戰爭來繼續,我寧願只要和平,只要全世界的人都平平安安的生活下去。如此不知深淺的話,也是我做為一個小老百姓無望中的希望吧。

  書中最讓我欽佩的人物形象是瑞宣的妻子韻梅,和詩人錢默吟。韻梅即會持家又懂規矩,還為祁老太爺生了一雙重孫,深得老太爺的喜歡,婆婆又病弱,韻梅理所當然的擔起了一家老小的吃喝穿戴。她是天生的好脾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家庭責任感任感,促使她勞任怨的照顧著一家人的日常生活,極盡所能的讓全家人過得順心,她和婆婆一樣,本分的做著女人,不參與該屬於男人的事,但家中每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牽著她們的心。北平淪陷,抗日戰爭爆發,動盪的社會,生活的貧困和折磨,讓一個純粹的家庭婦女走出了家庭,她的心裡不再只有小家,而是國家。在韻梅的身上,我看到了北平乃至整個中國的普通女人,由只會圍著鍋臺轉,只會顧及一家老小的生活,而變得更具責任感,這個責任感是對國家的。她們雖然不能象男人一樣親臨戰地,但她們的勇敢和堅定,是對家人和親人的最大的理解和支援。

  活在自己世界裡的錢默吟,與世無爭,每天就是澆花,看書,畫畫,吟詩。默吟二字是他本來性格的最真寫照。在衚衕裡的`人看來,錢詩人有些清高和高深莫測。在沉默中爆發的錢詩人,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積極做著抗日的工作,他勸說年輕人離開北平,參與到抗戰的隊伍中,他的行動感染著更多的人。錢詩人的人物形象,代表了千千萬萬知識分子,由只喜自己閒情逸志,到主動參與抗日,可以說由被動變為主動的轉型。大多數北平人,大多數中國人,正是經歷了惶惑,偷生,最後覺醒。覺醒後的中國,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抵擋的猛獅,北平那個年代是,現在更是。

  《四世同堂》的最後,是一個喜慶的場面,抗日戰爭勝利了,小羊圈衚衕的人歡迎從獄中出來的錢詩人。錢詩人“外表上病沒有什麼英雄氣概,渾身滿布戰爭的創傷。”是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依靠人民群眾,無論哪朝哪代,人民群眾都是社會的主體力量。

  不能不提姥爺,不能不提姥爺的四世同堂。

  18歲參加革命的姥爺,擔任過地下黨艱苦危險的工作,解放後領導職務,後又恢復領導職務,離休後安享平淡的日子。姥爺的前半生,可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總想有機會聽聽姥爺講講他在戰爭時期的經歷,可惜一直不能有大段的時間呆在姥爺身邊。總是在每次到姥爺家時,深深的感受著他的寧靜和幸福,四世同堂帶來的幸福。並非有意將姥爺的四世同堂和老舍先生筆下的四世同堂相比,但確是在眼前的,時代不同,四世同堂的老人享受的日子也不同。每一個人的生活,原本都是和國家相連的。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2

  這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榮辱沉浮,一個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畫在腦海中,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殘酷的暴行,表現了安於現狀的人們心靈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眾透過反抗傳達出來的濃濃的愛國之情。

  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瞭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彷彿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雖然沒有正面去描寫大規模的戰爭場面,卻仍然能使人深刻地體會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無窮的災難,這部書堪稱得上是中國版的《戰爭與和平》。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裡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裡,只是後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讀《四世同堂》,我被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淪陷,這朵民族之花就會變成木頭,為了讓這株文化古樹長青,它的枝枝葉葉、它的每一條根,哪怕只是細細的一小條,都拼命的抗爭,雖然這株古樹歷盡摧殘,但是終於沒有枯萎,多少炎黃子孫用生命之血澆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3

  在這個寒假我讀了《四世同堂》,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一個便籤,上面寫著三句話:值得每一代中國人閱讀的文學經典;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珍藏的民族記憶;老舍:它是我從事寫作以來最長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書。尤其是老舍先生說的這一句話,最讓我記憶猶新,讓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一層的愛意。

  首先,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本書裡的26位主人公,他們分別是:桐芳,祁瑞宣,高亦陀,韻梅,李四爺,祁老太爺,孫七,天佑,馬老太太,錢先生,小順,祁瑞全,妞子,祁瑞豐,丁約翰,長順,冠曉荷,白巡長,大赤包,小文,藍東陽,文若霞。招弟,高弟,胖菊子,小崔太太等。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的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忠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的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多年來的寫作經驗,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讓人廢寢忘食。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4

  早就仰慕《四世同堂》這本厚重大書的美名,只是因為幾年前年紀太小,沒有翻開這本書,而今天我有幸仔細閱讀它,領略大師筆下塑造的世界。

  紙張在我手指下翻動,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祁老太爺,他“高身量,長臉,眼睛太小,一笑就眯成一條縫”,幾句簡短、樸素的詞語,立刻在我心中構建出祁老太爺和藹可親的形象,讓我感到非常溫暖,如同見到了自家的老人。而且,從他的言語也可咀看出他的勇敢和童心。如;“日本鬼子又鬧事了!哼!鬧去吧!”說話口氣很孩子氣,就像十一二歲的孩子,而且還堅強、勇敢,絕不懼怕日本鬼子,對親人關切、呵護,有時又非常嚴厲。

  下一位出現的是長孫媳婦,她如此能幹,又尊敬長輩,從不忍心讓祁老太爺生氣,只好常常用善意的謊言應付老人的問題,她正是那個年代孝敬老人的北平婦女的代表。

  一頁頁地翻過,大師老舍描繪的人物形象也緩緩地從我眼前掠過。

  錢先生一家是“葫蘆”裡的怪客,他們對別人看得起,又看不起,衣服永遠趕不上潮流,想捨棄名利,放棄世俗去追求更高的一種境界。我感覺他就像晉代文學家陶淵明一樣,飲詩作樂,與塵世隔絕。錢先生院子裡有最美麗的花草樹木,萬里飄香,彷彿世外桃源一般,體現了當時文人雅士的生活。

  不過,最讓我敬佩的還是門牌號是二號的李家,李四爺夫婦,他們雖然手頭並不寬裕,依然行俠仗義,對鄰友的困難都給予援手,不管是親友還是冤家,即使這樣,李太太還責備他對別人幫助太少,這競成為他幫助他人的一種督促,有時競冒著生命危險去幫忙,這種捨己為人的做法真令人敬佩。

  雖然只讀了三章,我已經對老舍先生的妙筆佩服不己,放下書本一個個生動逼真的人物仍活靈活現地在我腦海中浮現,我已經陶醉在他的書中。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5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那動人心絃的情節,跌宕沉浮的人物命運,無不使我著迷,我帶著極強的慾望一口氣讀完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區區一個小羊圈衚衕,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卻映射了那個年代全中國各色型別的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有年過七旬只求享受清淨過消停日子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良好教育、有思想有抱負,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有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樸的不屈服諂媚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為了升官發財,虛偽賣國的,最終遭到惡報的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麼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此書中由顯突出的一類人,便是漢奸。老舍先生對於漢奸的描寫,真可謂是入木三分。他們讓人讀後深惡痛絕,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書中沒有絕對的善與惡,無法用隻言片語來判斷他們。他們因誒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存在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大赤包在獄中仍一直讓別人稱她為冠所長,仍一直堅信日本人一定會就她出去,一直做著風光無限的夢,致死還保留著西太后的氣焰,最後慘死在獄中。冠曉荷,我一直覺得他對日本人著了魔,無論何時何地,他對日本人永遠是畢恭畢敬,鞠大於九十度的躬,對他們笑臉相迎。他對日本人就像當初臣民暴君,就連提起都會心驚肉跳。直到臨死,日本人要將他活埋的時候他也沒有任何異議,就連日本官兵調查他時,都稱之為“百分百良民”。藍東陽在燒得說胡話的時候,都在喊“萬歲”,日本人誇他是個最最忠於的中國人。甚至醫生都將他全身的X光片帶回國,想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肉體能這樣善於諂媚與效忠。

  還有祁瑞豐、胖菊子,這些都是中國的敗類啊!而當我讀到他們最後的慘狀時,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為慢慢感到疑問,為什麼,為什麼他們及至死亡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己向死亡的陷阱裡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知道只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思想才能達到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會更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便成就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況。漢奸們對利益的貪婪和渴望,自然使他們直接通向死亡。

  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是時代所造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便是時代成就的“狗熊”吧--時代沒把他們造就成英雄。作為大赤包的女兒,她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偽、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如何善良,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儘管高第沒有學壞),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子中,她墮落了,她不再懂得愛惜自己甚至引以為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再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於這種事很在行。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義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股腦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他的肉體已經國際化了。”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那些曾經的英雄)。多少所謂的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為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幾何時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可為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不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錢先生說的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就連金三爺這種打過漢奸的人,就因生意的好轉而漸漸喜歡起日本人……

  然而,老舍在小說中並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八年抗戰,終於勝利了,小羊圈衚衕的人們彷彿從地獄裡走出一般迎接這一天,然而就在勝利的這一天,祁老人的重孫女小妞子卻因為始終不肯吃日本人發的混合面而餓死了。小羊圈衚衕的人們想到了衚衕裡還住著一戶日本人,“找她說理去”,祁老人抱著重孫女和眾人一起去找那個日本老太太。然而,日本老太太兒子被徵入軍中戰死,兒媳婦被抓去當了慰安婦不知下落,她也是戰爭受害者,她對中國人民充滿了同情,此時她也正想把日本投降這一喜訊告訴衚衕裡的中國人,他們在衚衕裡相遇了,祁老人不假思索就高聲喊起來:“站住,你來看,來看看”!他把妞子那瘦的皮包骨的小屍體高高舉起,小羊圈衚衕的人們看到日本人怒火萬丈,想吐唾沫,想大打出手,老太波坦然溫順地低下了頭,這時候祁老人的大孫子瑞宣站出來,他向大家解釋:“她是咱們的朋友”,這是一句多麼振聾發聵的話啊!這一句話把日本人民和日本軍國主義劃分得清清楚楚,人民的心是相通的。難怪豐島與志雄先生說:“《四世同堂》是全日本人必讀的書。”《四世同堂》在日本被當做戰爭反省教科書來看待,看來絕非偶然。

  終究是勝利了。儘管看似毫無英雄氣概的人最終是勝利了。談們經受了最冷酷最嚴峻的摧殘和折磨,沒有跪下,沒有死絕,他們高傲的站和掙扎著,寧死不屈的反抗著。小崔,孫七,小文夫婦,尤桐芳,妞子……他們死得光榮,死得悲壯,死的高大!

  “民族,帶著鞭痕,悲壯的生存著。

  國家,帶著創傷,驕傲地屹立著。

  人民,帶著鮮血,頑強地站立著。

  正義,他帶著莊嚴,神聖和人道,光榮的戰勝了邪惡,侵略和野蠻。”

  《四世同堂》,每個中國人都該讀一讀!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6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於那戰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群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透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佔領後的人間百態: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佔領北平後,客觀地說,並沒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著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

  他是偉大的人民藝術家——老舍。這部偉大的著作,叫《四世同堂》。

  這是一部靈魂的屈辱史。日軍侵華了,北平淪陷了,人民遭殃了,生活在一夜之間被打亂了,民族一百年來蒙受的屈辱達到頂點了,形形色色的靈魂也趨勢上演了……北平城被日本鐵蹄踐踏的背後,是盧溝橋燃起的熊熊烈焰;小羊圈衚衕裡各色人物榮辱沉浮與生死存亡的形象寫照下,透露出的是戰火對一個民族靈魂的侮辱。全書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其他人物的起伏變化,以小見大,真實地記錄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惡。一夜之間,夢魘出現,各色靈魂爭相著淋漓上演……

  這是一部靈魂的展現史。這裡有如瑞宣般愛家愛國人士被逼無奈的心理鬥爭,有如冠曉荷和大赤包以及瑞豐那位時髦太太般家賊漢奸們醜惡嘴臉,也有如瑞全和仲石一樣不甘苟活於世,對侵略者的屠刀奮起揮舞的反抗者。祈老人和祈天佑是保守的,小崔、孫七、金三爺,以及桐芳、招弟、高第、白巡長是有善良本性的。李四爺夫婦的“老好人”形象在徹頭徹尾地淋漓盡現,妞妞至死不肯吃“共和麵”的執拗,辛酸了一代北平人……這些都在老舍的筆下一一上演,無所事事中透露著憤慨,輕鬆幽默中引人深思。

  這是一部靈魂的覺醒史。戰爭激怒了人,也改變了靈魂。雖然招弟從一個純潔的姑娘變成了日偽的特務,讓人心寒,然而錢默吟卻被戰爭從一個不諳世事的舊式知識分子激怒成投筆從戎的革命者,也讓矛盾的高第與瑞全並肩作戰,讓祈老爺子抱著妞妞去找日本人算賬,讓小崔和李四爺等人不乏悲壯地為革命而犧牲……這足以讓人喟嘆,讓人震撼!

  這是中華民族在危亡之際人性之花的淋漓綻放,是一首鏗鏘激盪的民族靈魂的交響,這是在先生的妙筆下,一朵永開不敗的民族之花。這裡,我們借先生的筆看到了一部舊中國的抗戰史,瞭解到了在槍炮的雷鳴中形形色色的最本質的性格,它讓我們不斷地理解與反思。而透過這部國民史,我們又讀懂了一位生在炮火年代的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他輕鬆幽默的筆調裡有的是滿腔的憤慨,嘲笑諷刺的帷幔下透露出的是一顆對家國拳拳之愛的心,是對國民矇昧強有力的呼喚,是對勝利最急切的渴望與堅信。

  這位先生,叫老舍;這部書,叫《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7

  《四世同堂》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和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醜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反映出老百姓們的英勇無畏。

  書中的人物冠曉荷是住在小羊圈裡的住戶,他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看到日寇的侵略,千方百計的想和日本人做朋友。他,對日本人畢恭畢敬,向他們的背影深鞠躬,給日本人下跪,卻因為“消毒”丟了性命。他的太太外號叫大赤包,她希望中國被日本打垮,找關係給日本人做事。她的性情火爆剛烈,對自己的同胞毫不留情,但最後和冠曉荷的結局一樣,在他們依偎的日本人手中死去。

  我佩服書中的祁家老三祁瑞全,他是一個滿腔熱血的大學生,見到日本的入侵,他不想做亡國奴,而決定離開北平,將自己的生命獻給國家,做一個抗戰的英雄。他回到北京後,他已經不是一個急躁的學生,而變為了有豐富的閱歷和抗戰鬥經驗的地下工作者,他受組織委派,潛回北平,做情報工作,他在北海公園刺殺了給日本人做特務的招弟,在抗戰勝利時,與鄰居們共享快樂。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國人,他不怕為國捐軀,只希望為戰爭勝利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8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我國近代文學冊本,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打擊卻是久久不克不及喧囂的。故事裡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著自身的悲歡聚散,榮辱沉浮,他們的生計因為日自己的到來和拜別而產生了質的轉變。

  提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內中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奸細形象。“奸細”,這個在誰人特定汗青條件下的產品。他們僅僅眼光膚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度和自身的靈魂。他們景色,大家看著恨;但他們逝世,大家看著卻不是幻想中的爽快。“奸細”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度的愛對自身的恭順,他們僅僅一些迷失了傾向的不幸人。真實,他們因為日自己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自己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許多人的潛質裡,僅僅厥後的社會差別了,“奸細”不盛行了,不盛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教師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何大家老是疏忽書中如此剛烈的一個老人。放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剛烈大膽,就足所以全書一抹不容輕忽的景物。錢老是個有常識有文化懂道理的人,這在誰人年月是個不行多得的革新戰士。在全書愚鈍的節拍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隱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我國正是因為有千萬萬萬像錢教師多麼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灼爍。我國人是懊悔日自己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越發確信自身對日自己的恨。但是誰人年月的我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瓜代給人帶來的蒼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手足無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新了,捐軀了,有的人背叛了,慘逝世了,沒有一家是齊備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竣事了,沒有勝利的快樂,更多的是悲涼。但是,《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慘劇。大家不斷疑問老舍教師為何要給各人一個不是末真個結尾,大家驚訝於故事的戛但是止卻不知下場。真實全部的故事都是沒有下場的,結尾一句“颳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教師的意思了。汗青的車輪曲折向前,汗青的大水潮起潮落,颳風了,但不肯定吸沙,大約打雷,大約下雨,渺蒼蒼茫。我國始終推著大車進步,泥濘和傷痕老是有的,但回顧已往悲涼的一頁,除了映象和嘆氣,咱們應該瞥見預示著的灼爍的將來。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9

  他的家人接二連三的被日本人殺害,連自己也被日本人打的奄奄一息,但這些卻沒有使他絲毫的退縮,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衚衕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0

  花了幾個星期,斷斷續續讀完了《四世同堂》。老舍真是個北京人,把北平的人、事,甚至是一草一木都寫出神韻來了。說看這書能激發出什麼愛國熱情是假的,我就是覺得做人要有做人的準則。

  北平淪陷了,日子還要過,大家都死了不是就怎樣怎樣好,死也是為了活。我開始就奇怪,為什麼逃出去就是好的,留下來的就是懦弱無能。在我看來,亂世中不做違背良心的事,能夠保全自身、保全家人,還能為別人多少也做些貢獻,也是一種抗爭。而且是廣大人民群眾最容易做到的,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畢竟,絕大部分人心裡都有善良,可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到最後,連瑞宣也想通了,不象以前那麼矛盾了。

  我說,小說寫得殘酷。我以為像尤桐芳心地善良,又有勇氣,必會有一番作為。結果呢,就稀裡糊塗地被錢詩人炸死在臺上了。什麼都沒能做,心中懷著那麼大的仇恨,什麼都沒做成,還不是讓日本人害死的,是讓大家最最敬重的錢詩人。大家說錢詩人是導師,太言過其實了。他做那些事,有多少是為了愛國,又有多少是因為仇恨。如果他沒有錢仲石那麼個兒子,沒有冠曉荷那麼個鄰居,誰明白他會不會像牛教授那樣啊。因為國仇家恨把他逼到了那個份上,任何人都會去反抗、去鬥爭。老舍也沒想把他寫成完人,他為了報仇害死了無辜的人,日後也必要為此而懺悔。

  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這些人品質低劣是罪有應得。而像冠曉荷和祁瑞豐,老舍簡直都不願意去批判他們,只說他們是無聊。他們是北京文化的極端產物,下場可算是滑稽。一心做漢奸、做特務、做日本人的走狗,最後還是叫日本人給弄死了。北京人的性格,在太平歲月是最好的,對誰都那麼客氣有禮。但是到了戰爭年代,卻只懂得忍,逆來順受、不敢反抗。

  我不是不喜歡錢詩人,我對他就沒什麼感覺。但我喜歡他的一句話,大意是:到什麼時候都不許灰心,因為一個人要是灰了心,就只能看到別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我的墮落了。什麼時候都要懷著期望,不能絕望。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就是要有待後生的信念。信心也是一種美德。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1

  老舍,出生於1899年2月3日,逝世於1966年8月24日,是我國現代文豪,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平人。

  大概是四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接觸到了老舍的作品,書名是《龍鬚溝》和《茶館》。今年暑假,我又讀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老舍與他筆下一個個生動的人物。長順、桐芳、祁老太爺……祁天佑,不就是老舍的形象嗎?而錢默吟老人,應該就是老舍一心想要成為的人吧。

  《四世同堂》是一部活生生的老百姓的抗戰史。北平被日本人侵佔後,小羊圈的人們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在侵略者的統治下,有人墮落、有人投降、有人抗爭。最令人痛心和可恨的是,驕奢無恥的大赤包和沒心沒肺、諂媚奉承的祁瑞豐竟然順風順水地活了小說的前兩部才被抓走,才為人間,特別是中國,去掉了兩份無可比擬的罪惡。不,或許,在第三部中,與孫七一起被日本人活埋的卑微的、可憐的、只想謀取官職的、臨死都不知自己做錯了什麼的冠曉荷,才是世間最大的罪過。反倒是冠家的尤桐芳和高第,看清了真相,成為有思想、有血性的女戰士。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歡的是錢默吟老人,他在磨難之中,從一個滿腹經綸、與世無爭的大詩人,成為了敢於搏鬥、敢於行動的抗日戰士。他不曾出現於鄰居們的眼裡,但他一直在默默地行動,並在精神上告訴著小羊圈人們自己的存在。

  那時的人們有著前所未有的國難,這就是他們的磨難。但磨難也使人成長,變得更加堅強。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2

  在炎熱的夏天,利用一週的時間,我終於讀完了老舍的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小說洋洋灑灑50萬字,描述了從七七事變到日本戰敗投降8年之間,北平一個普通衚衕小羊圈裡的人生百態。

  作為一個老北京,老舍對民國到抗戰時期的北平日常生活深得其味。在老舍的筆下,在日本鬼子進入北平之前,北平老百姓的生活是安靜之中不乏熱鬧,生活的趣味體會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對北平特色生活的描寫刻畫細緻入微,讓人感覺身臨其境,在閱讀的時候就好像能夠感觸到地道的京腔京味。

  戰爭在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普通人。戰爭從來都不僅僅是軍人、政治家們的獨角戲。不管願意不願意,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會捲入其中,而往往老百姓在戰爭中遭受的影響和迫害是最大的。四世同堂的祁家老爺子自認為只要儲備三個月的糧食鹹菜,關上門就與世隔絕與世無爭,儘可渡過難關。但隨著兒子的投水自盡,二孫子夫婦蛻變離婚、死亡等等,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情讓老爺子明哲保身的希望破滅。無辜的小崔,被日本人拉去砍頭頂罪,曝屍荒野,頭懸城門,正是許許多多普通老百姓深受戰爭之害的真實寫照。

  戰爭拷問著人性良知。在日本人佔領北平之後。有的人如冠曉荷夫婦之流,想方設法投靠日本人,爭做日本人奴役中國人的幫兇,其節操反不如妓女出身的尤桐芳之流,在奴顏婢膝中被自己的主子拋棄,尤其是大赤包所長,對日本人忠心耿耿,甚至在監獄中還為日本主子唱讚歌,幻想著有朝一日捲土重來為虎作倀,最後反而死在日本人的監獄之中,可謂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反倒是拉洋車的小崔,唱戲的小文夫婦,以放唱片為生的小程等小百姓在日本人的統治面前,沒有做對不起中國人的事情,表現出了普通中國人的硬骨頭,可真是難得。

  小說中的一個亮點是對一個遊歷世界各國,具有正義感和國際視野的一個日本的女人的刻畫。她雖是個日本人,卻反對日本人發動的侵華戰爭。

  戰爭是野蠻的,殘酷的。正因為其野蠻殘酷,所以我們才要儘量避免戰爭。避免戰爭就要好好發展,建立強大的國防實力,讓想覬覦我們發展果實的潛在敵人望而卻步。落後就要捱打,叢林法則在當下仍讓大行其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