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育心理學》讀後感

《數學教育心理學》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教育心理學》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今年寒暑假,在王老師的指引下,我有幸拜讀了《數學教育心理學》這一本書。本書在介紹當代認知心理學的若干最新進展的基礎上,從認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出發,以中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為基本線索,對學生數學學習心理的分析入手,論述了數學概念、數學理原理、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技能等的學習和教學,討論了數學學習中的自我監控能力培養、數學學習的遷移等,最後將理論與數學教學實踐相結合,闡述了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在這本書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章建躍教授提出的——數學學習中的自我監控問題。

  他們用當前心理學研究比較流行的'檢驗性因素分析方法進行了研究,發現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結構主要包括計劃、管理、檢驗、調節和評價等五個因素。由於數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已有結論不斷反思的過程,反思過程逐漸深入的結果使數學知識的抽象性不斷提高。因此,數學學習中的自我監控過程與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是緊密聯絡的。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高低直接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質量,並進而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故我們建構的數學學科自我監控能力結構中,就特別強調了反思的作用,對過程的反思、對結構的反思、對方法的反思、對學習過程的最佳化等。

  縱觀曾經教過的學生,由於年齡特徵和數學認知水結構水平的限制,再加上非認知因素的影響,考試的壓力,大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往往表現出對基礎知識不求甚解,對基礎訓練不感興趣,熱衷於大量做題,不善於對自己的思路進行檢驗,不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反思,不會分析評價和判斷自己的思考方法的優劣,也不善於找到和糾正自己的錯誤。導致很多學生越學越累,學到最後完全迷失方向。而要避免迷失,就應該從小堅持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儘管這在開始時會比較費時),強調隨時對思維過程進行檢驗和反思,這才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自我監控能力的關鍵措施,是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關鍵措施。

  為提高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教師必須對學生加強檢驗與反思習慣教育,提高他們的檢驗技能。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肯定試錯、允許試錯、創造條件試錯。

  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無論是新知識的學習還是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都會帶有一定的嘗試錯誤性質,猜想、實驗、合情推理等,在學習過程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的限制,他們的思維活動過程中的條理性、邏輯性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教師就應該要允許錯誤的存在,引導學生整理思維過程,分析數學思想方法的來龍去脈,概括解題思想,使思維條理清晰。

  2、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思維策略,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事實上,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時,總是針對某個具體問題採取某種具體方法。如果不對這種具體方法進行提煉概括,那麼它的侷限性就比較大,適用範圍不大,不易產生遷移。所以在反思問題設計時就應該考慮讓學生對具體方法進行再加工體驗,提出提煉數學思想方法的任務,透過引導學生反思、總結、歸納,讓他們尋找自己解決過程中在思想方法、思維策略方面的差距,從而形成自我評價意識,培養自我監控能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