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8篇)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8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世同堂》的讀後感範文(精選1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衝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裡的人都是那麼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衚衕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裡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裡,只是後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感謝老舍先生給後世留下了這部中國的《戰爭與和平》。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2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我被劇情深深感染,覺得意猶未盡,於是,便想尋來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細細品讀。

  小羊圈衚衕,多麼善良的一個街名,卻闖進一夥強盜,祁老人一輩子生活中這裡,他一生無求,只想把這個四世同堂的日子過下去,然而,復巢之下,豈有完卵。兒子天佑不堪侮投湖而死,二孫子瑞豐投敵死於非命,二孫媳婦胖菊子投靠漢奸淪落院染病而亡,重孫女小妞子也餓死了。錢默吟這一典型的舊式文人,民國年間他還戴著紅呢子風帽,一家人深居簡出,可孫子被日本人搶走,而他也受盡嚴刑折磨,最終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車養家餬口,也死於日寇屠刀下。棚匠劉師傅,除了會替人家裱糊房屋還有一點業餘愛好—舞獅子,誰想日本人逼著他為攻陷中國的一個個大城市而去舞獅慶祝,他憤而離家遠走他鄉。

  京華之地,皇城根下,餓民奪食,混合面吃得人東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們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裡黑壓壓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邊撒石灰邊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讀到這裡我深切地明白了什麼叫落後就要捱打,什麼又叫苟且偷生。

  品讀這部百萬字的恢宏鉅著,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長卷。國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對強敵,有人奮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參加了抗日隊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戲之名行刺日寇,最終與敵人同歸於盡;年邁的李四爺與敵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壯。也有人如冠曉荷、大赤包、招弟、蘭東陽成了不齒於人類的漢奸,最後或活埋,或瘋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屍骨無存。

  好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由人民推動向前的,我們不能讓一片烏雲擋住眼睛而看不清未來,未來是屬於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願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裡,軍國主義的螳臂是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的。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3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寫的一部十分具有影響性的作品,這是一代人民的痛苦回憶;一個民族所受的屈辱遭遇;這也是一個國家的斑駁歷史。

  老舍先生以其對老北京的細緻瞭解,用細膩生動的筆觸為我們還原了那一時代的氣息,揭露了那一時代上空的陰雲與陰雲下的普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

  《四世同堂》中小羊圈衚衕裡的人物性格都十分鮮明,且被老舍的一支筆描寫的有血有肉,彷彿我們真能透過紙張,看到這麼一個人似的。不得不說,老舍先生把人物寫活了,我們說這是一部經典,還因為他筆下那些所謂的英雄不僅僅是英雄,他們還是一個會迷茫傷心有一些缺點的普通人。

  “假若北平是樹,我便是花,儘管是一朵閒花。北平若不幸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別再活下去!”錢家錢默吟老先生謙遜有禮,性子清高,喜歡作詩作畫,喜歡侍弄花草,本是個十足的隱士,不理世事。但是在北平淪陷,兒子去世,被逮捕受訓後,幡然醒悟,變身成了一個老而志堅的積極鬥爭的革命戰士。透過文字,我們分明能看到北平淪陷時這位老人的哀傷,分明能看到被釋放的錢老人的懊悔與憤怒,也分明能看到他對敵人的仇恨,對國家的熱愛。

  我們也能看到,祁家瑞宣對實事戰爭的敏銳以及他敢於為國家犧牲的一腔熱血,可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祁家的一家老小都等著他照顧,這些最親密的血親讓他無法施展抱負,無法讓他到那令他嚮往已久的戰場上去拋頭顱,灑熱血,他不得不盡到一個長孫,長子,大哥,丈夫以及父親的責任,這責任將他拴住了。面對這些,他只得無可奈何地笑了,在三弟決定要走的時候,我們分明可以從他的那一句:“你來盡忠,我來盡孝。”看到他的無奈,我們甚至可以看到他那文雅而又憂鬱的微笑以及溼潤的眼角。

  我們還能看到,看到有著少年人的衝動與愛國志氣的瑞全,看到謹慎持家,萬事求和氣的祁老人,看到任勞任怨的小順兒的媽,聰明勇敢的尤桐芳,成長為革命青年的高第,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夫婦,不亢不卑的小文夫婦,一步步走向墮落的招弟,看到小崔,孫七,白巡長,程長順……我們也能看到,賣國求榮的冠曉荷,毫無廉恥心的瑞豐,兇狠潑辣的大赤包,欺軟怕硬的藍東陽,貪慕虛榮的胖菊子。我們看到他們的卑鄙手段,看到他們皮囊下醜惡不堪的內心,看到他們的利慾薰心,看到他們毫無民族感,貪圖享樂,看到北平淪陷後,他們一味的去討好日本人,對日本人阿諛奉承,做日本人的走狗,做漢奸,最終落得悽慘下場。

  我們能在這部作品中看到很多很多,也能感受到很多,或令人蕩氣迴腸,或令人搖頭嘆息,又或令人不禁掩卷深思。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4

  老舍先生一向是一個令人敬佩深愛的作家,生活在動亂年代的老舍先生,他的一生遭受了太多的苦難,正是這些波折的經歷給了老舍先生創作的源泉,所以他的作品總能反映出時代的印痕,針砭事實,把當代人們的遭遇和感受融於作品,發人深省,成為時代的標籤。而在老舍先生眾多的薈萃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的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四世同堂》。

  《四世同堂》這部小說是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為背景,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浮沉、生死存亡。作品深刻的反映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日軍欺凌下的悲慘命運,同時譴責了賣國附敵者的醜陋。老舍以戰爭下的人性為筆觸,為我們揭露了當時陰暗的社會。那種時代的烙痕成為讀者不能磨滅的記憶。而透過人性醜惡餘善良的對比,作者讚美了反抗侵略的勇敢無畏的人們,也鞭笞了賣國求榮的醜惡。在《四世同堂》裡,我們看到了像祁老大爺這樣正直,懂得民族大義與國家榮的令人肅然起敬的長者;我們看到了不屈不撓、深明大義的祁瑞宣;也看到了賣國求榮、貪圖安逸的祁瑞豐;更看到了熱血青年祁瑞全。

  一切不同人物的描寫都深刻的反映出了那個動盪年代下的人物、社會的縮影,或英勇不屈、忠貞報國,或苟且偷生、賣國求榮。在《四世同堂》裡發生的一切,作者無非是在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一個民族的落後將會遭遇怎樣的結局。

  國破家必破。這個是我在《四世同堂》裡看到的另一個道理。一個家族是不可能在國破的情況下依舊昌盛的,國破家必亡。就像小說裡描寫的一樣,一個四世同堂之家最終也在侵略者的鐵騎下、在戰爭的摧殘下徹底的崩塌。我想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尚且如此,在戰爭中走向了瓦解,更何況那些千千萬萬的小家和小我呢?弱國無強家,只有把個人的榮和家族的興衰和國家的命運系在一起,才能真正的求得生存之道,才能得到全面的昇華。

  戰爭永遠都是可怕的,它是對人性的一個全面的考驗和挖掘,在生死的較量中我們往往最容易迷失了自我,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像祁瑞宣、祁瑞全這樣的剛正不阿?還是像祁瑞豐這樣淪為走狗,出賣自己的國家、出賣自己的民族只為保全生命的完整?《四世同堂》為我們揭示的社會和生命太深刻也太沉重了,我們永遠不敢設身處地的去想象,永遠不敢面對在那種環境下的真實的自我掙扎。然而這就是老舍,一個飽經滄桑的偉大作家,他用有力的一支筆為我們刻畫出一個如此沉重的世界,絕對值得我們用心去體會和品讀。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5

  在北京一個叫做小羊圈的巷子裡,有一棵老槐樹。

  老槐樹不知道在這裡多久了,孩子們都喜歡在槐蔭下玩耍,因為這裡有槐豆槐花與槐蟲可以當做孩子們的玩具,還有一片樹蔭可以讓大家在暑氣肆虐的時候納涼。槐樹旁是一戶在這裡住了幾十年的姓祁的人家,一家四代都住在一起,也就是四世同堂;門牌一號是一家姓錢的人家,錢先生不喜歡出門,就喜歡在自家後院裡侍弄花草;祁家對過是李四爺的家,李四爺為人很好,待人熱心,永遠自動地為大家服務,對誰都願意幫忙;三號是小羊圈裡最體面的房,三號的主人,冠曉荷有兩位太太,祂們總是走在最前端……

  然後,漸漸起風了,盧溝橋事變爆發。

  不久,北平陷落這股風就像是深冬寒風一樣,在炎熱的天裡把整個北平吹得像是秋後的落葉搖搖欲墜。人們的心都涼了,李四爺站在槐蔭下和以前一樣向大家報告該怎樣準備,然後坐在那裡呆呆地看著綠色的槐蟲。

  老槐樹隨風搖曳,不說話。

  我想老槐樹可能一開始也像祁老太爺一樣,覺得事情肯定不會很糟糕,但是心中還是有些惴惴不安,當祁家老三——瑞全離開去保家衛國的時候,我可以看見老槐樹輕輕搖搖自己的枝葉祝祂好運;但是事情很快就不受控制了,三號的冠曉荷在大赤包的慫恿下跑去向日軍告密,因此錢老先生被那群獸兵帶走關進了監獄,我可以看見老槐樹十分氣憤,恨不得自己能夠離三號的房子更遠一些,但是老槐樹不能動,祂只能嘆了口氣,然後繼續隨風搖曳……

  事實證明,三個月一切結束這簡直就是個幻想。一天又一天,老槐樹雖然可以不用擔心柴米油鹽,可以不用在意弄堂外隆隆槍炮,但是祂仍然只能看著住在小羊圈裡的人們在受苦。即使老槐樹有槐豆槐花與槐蟲,祂不能拽回越走越遠越走越歪的瑞豐;即使老槐樹有槐豆槐花與槐蟲,祂不能站出去去為了自己的國家而與侵華軍進行鬥爭;即使老槐樹有槐樹槐花與槐蟲,祂不能阻止那群獸兵將腳狠狠踢向李四爺……

  三個月慢慢慢慢地拉長變成了八年,八年對老槐樹來說不算什麼,可這八年卻讓老槐樹刻骨銘心。當年在槐蔭下一期侃大山的人們一個又一個被時間的洪流裹挾走,逐漸沖淡了痕跡,但是老槐樹會記得祂們,記得小崔,記得孫七,記得李四爺,記祩儺太太,記得小文夫婦……

  但是在最後的最後,老槐樹定會有些欣慰,因為這噩夢般的八年終於結束了。

  小羊圈裡,槐樹葉兒拂拂地在搖曳,起風了。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6

  《四世同堂》這本書描寫的是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本侵略者對中華民族發起全面侵略戰爭。在北平淪陷的八年中,以小羊圈衚衕裡生活的人們為題材,反映了淪陷區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統治下的,被奴役和蹂躪下的悲慘的生活、苦難的命運。作者透過以下幾位人物的描寫,勾勒出日本侵略者們的殘暴和淪陷區人們驚恐、屈辱、掙扎、抗爭心靈歷程。錢默吟先生是一個不問國事只對琴棋書畫感興趣的文人,卻在日本侵略者近乎瘋狂的嚴刑拷打與逼迫下,拿起了武器,悍衛自己的故土與尊嚴。最終鑄就成了書中的一位平民英雄。祁老大爺是一位經過封建社會的老人。

  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的閱歷,使他懂得了國家民族大事上的是與非、愛和憎。兒子祁天佑尊老愛幼,是一個正派的生意人,結果被日本人逼死;孫子祁瑞全在祁家排名老三,所以也叫小三兒,剛剛大學畢業,他見識廣、學問高,是新一代年輕人的代表,因為憎恨日本侵略者跟著王排長外出當兵。在經過幾年浴血奮戰的抗戰後,從毛毛躁躁的學生演變為老練精幹的地下工作者。冠曉荷的一家,因為認賊作父,為了自己的權利、虛榮、金錢,出賣國家和人民甘心做日本侵略者的漢奸,而他們的女兒冠招弟從一個善良、純潔的小女孩,受到他們的影響貪圖舒服,也淪為一個不為手段和廉恥盜取情報的日本特務,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最後冠曉荷被日本侵略者填了萬人坑,大赤包也死在了日本侵略者的監獄裡,招弟也被心愛的人殺死在一個小山洞裡。

  讀完了這本書,我陷入深深的沉思,在國家淪陷的8年中有多少手無寸鐵的同胞被無辜的殺害啊!同時也對那些漢奸們感到憤怒,他們身為中國人不為自己國家而抗戰,只為了自己一點私利出賣國家,助桀為虐殺害自己同胞;從冠曉荷這家人的最終下場看到了,出賣民族和靈魂的人是沒有好下場。感到欣喜的是經過漫長的八年抗戰,最終獲得了勝利!我曾經看到過日本故事:“上課的時侯,他們的老師拿出兩個蘋果,一大一小,問他的學生:‘這有兩個蘋果,大的來自支那,小的來自富士,你們要大的還是要小的?’學生們答:‘要大的。’‘但大的只有支那有怎麼辦?’‘佔領支那!佔領支那!’”多麼恐怖的教育啊!這段時間看到日本想奪取中國的新聞。我們應該牢記歷史、莫忘國恥。就像“我的祖國”這首歌唱的:“朋友來了有好酒,要是那豺狼來了迎接它的有槍”。認真學習、掌握知識、科技興國;為了祖國的明天變得更加繁榮富強做出自己的一份奉獻!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7

  看得好慢終於看完,以瑞宣和瑞全的對話結束,雖然簡單,但是給人無限希望,因為瑞宣也嘗試投入戰爭了,軟弱猶豫的人有了方向就有了鬥志。後續中關於之後十三段的概述,是令人惋惜的:小妞子餓死了,金三爺竟然舉報了錢先生,錢家孫子也被日本人帶走,這樣錯亂的人情是難過的

  我喜歡韻梅,這個堅強善良勤勞樸實的女性,一出場就受祁老爺重用,恰當地處理家庭人際關係,不得罪任何人,但是慢慢地這個角色不斷地放大,她不再局於廚房,她活動在小羊圈,活動在北平,她心裡有大海山河,她心裡的家事是處理國事的保障。這個在天未亮的街道低頭走去領糧也怕犬吠怕日本人怕死屍車的人啊,誰不心疼呢。好希望韻梅可以得到瑞宣的真愛,希望瑞宣對跟她講大事,希望他們是可以說真心話的朋友,希望韻梅不再討好迎合任何人,她一定要去看大海呀,她值得一個溫柔且愛她到心坎的人。

  我討厭瑞豐,討厭天佑太太用銀幣救下的那個自私的人,到底要怎樣的教育放縱才會培育出這樣一個毫無家國情懷,一味巴結他人,而向家人無限索取的人,不過他的結局都是應該的是註定的。

  只是最心疼小崔啊,我想要是小崔當時就放下瑞豐沒去廣場,就不會遇害了吧。可能之後死的結局是註定的,但是為送瑞豐這樣一個冷血無情的人太不值得了。

  一號房那個日本老太太,以及英國府的富善先生,超越自身國籍的情感是深沉和感動的。戰爭帶給人的除了傷害沒有其他的,一次勝利是無數鮮血和一個個破碎的家庭換來的。

  看到冠曉荷的結局是解氣的可笑的,到死都指望著日本人,只是活該,一同被活埋的孫七是正直的,我是多麼希望孫七在填土前勇敢地把鐵鍬砸向一個日本人,可是沒有。隱忍再隱忍的北平人啊,歷盡苦難也不要丟了善良。李四爺和四大媽是最無私善良樂於助人的,可是人們在自己吃苦後又為何還要把矛頭指向他們吶,為什麼總是一點壞就蓋過所有好呢?

  後續說瑞全殺了特務招娣,這樣應該是帶著怨恨和不忍的吧,被家庭教育被社會風氣害了的招娣也是討人厭的,為什麼同樣環境的高娣沒有呢?我又想到芳華里面的最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並珍惜。因為被冷落所以有了更多的時間思考,所以明辨是非,所以內心掙扎後也勇敢。希望高娣會遇到相愛的人。

  人要為自己活,也要為家庭為國家考慮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8

  老舍先生這本厚厚的《四世同堂》,既是北平城中的百態人生,亦是抗日戰爭時期,一段厚重的歷史。正如老舍先生在開篇所寫“他們生,他們死,他們興旺,他們衰落”在這跌宕起伏的一路上,有多少人迷失方向步入歧途,又有多少人不失理想奮勇向前。 在書中,老舍先生用一個個形象的詞彙生動的描述著每一位主人公,這些詞彙不僅能描繪出不同人物頗具特點的相貌,更能準確的勾勒出他們為人處世的態度。面帶笑紋,老成持重的祁老人;圓臉重眉,一團和氣的祁天佑;深居簡出,謙恭和氣的錢默吟;盡職盡責,樂於助人的李四爺當然也有賣國求榮的冠曉荷和太太大赤包。如果說祁老人和他的大家族是一棵茂盛的大樹,那麼小羊圈衚衕便是一片林,大大小小的花草樹木間,有相互依存,也有獨自挺拔,更少不了旁逸斜出的雜枝殘葉。老舍先生用他略帶調侃的京腔京韻,寫活了抗戰時期北平市井小民的百態人生。

  小羊圈衚衕,似乎與外界相隔離,它有著自己和諧溫馨的小環境,鄰里和睦,相互幫助,即便有些小矛盾,也落不下深仇大恨。但當日軍攻城,北平淪陷,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全都被打破。每個人都帶著些震驚,惶恐與不安,但也有一些為此興奮並蠢蠢欲動的人。不用說小羊圈衚衕,單是從祁老人的家中,就會因年齡閱歷的不同而產生極大的分歧,有人逃避,有人親日,有人抗爭單從這一個家庭,一條衚衕的對待戰爭的理解與行動,便能映射出整個北平,乃至全中國人在日軍鐵蹄下,亡國奴的生活。

  老舍先生用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寫活了那段沉重的歷史,用他飽含深情的文字,向我們展示著那段歷史中一個個令人難以忘懷的細節。在老舍先生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日軍暴行和叛國求榮者的譴責與批判,可以看到他對敢於奮勇抗爭的志士們的敬佩與讚許,也可以看到他對被迫成為亡國奴的平常百姓的同情。老舍先生在文章結尾寫下“起風了”三個字,必是希望每一個看過這本書的人,都能明白,無論狂風暴雨,總會有陽光衝破雲層,重照大地的一天,清風仍會拂過,生活仍在繼續。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9

  閱讀一本書籍,就像是品一杯茶,沁人心脾,口中留存著淡淡的幽香;閱讀一本書籍,就像是聽一首音樂,曲調歌詞,依舊在耳邊縈繞;閱讀一本書籍,就像是看一副美畫,雖然只是短暫的瞬間,卻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永恆的美麗。一本好的書籍,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思想、滋潤我們的心靈。

  前段時間我在空閒的時間閱讀了老舍的《四世同堂》這本書籍,這本書籍很長,從最初看時到最後看完將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期間一直沉浸在老舍為我塑造的那個世界,彷彿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旁觀了世界的滄海桑田、變化多端,與書中的人物共同歷經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當閱讀完書籍中的最後一句話,故事戛然而止,心中卻依舊縈繞著眾多的感嘆。

  《四世同堂》這本書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主要講述了在北平淪陷的八年中,在日本的侵略下,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和小羊圈衚衕中各色人物的遭遇。透過一個個人物的'故事,作者真實的為我們表露了在戰爭期間中國的社會現狀,再現了那段滿目瘡痍的歷史。

  閱讀這本書籍時其中的漢奸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那個前途一片黑暗、黑白顛倒的世界,很多人物在權勢的誘惑下選擇了背叛自己的祖國,為日本人做事,例如曾經拳打漢奸的金三爺,最後卻因為日本人帶來的生意好轉而對他們心生感激,甚至還出賣了錢默吟先生,這前後之間的轉變,令人唏噓感慨,在利益面前,似乎一切都是脆弱的。然而我認為總有一些東西比生命還重要,那就是祖國,無論何時,都不能忘記自己的初心、不能喪失自己的氣節、不能背棄自己的祖國,因為國家就是我們的避風港,有國才有家,國家強大,我們才能和平幸福。

  結局的一句“起風了”,雖然故事戛然而止,然而歷史的車輪緩緩向前,時間永遠不會停止,我們的國家也終於一步步歷經了那些坎坷挫折,從沉睡中甦醒,變得繁榮富強。歷經風雨才能見彩虹,風雨之後便是晴天,黑暗之後將是黎明,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滿懷希望,相信正義和光明總會到來。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0

  漢奸、平民、日寇上演著小羊圈的悲劇。

  “啪”的一聲,李四爺倒下了,“撲通”,天佑跳河了,“下去”,小崔被活埋了,妞子餓死了,仲石和孟石已經是夢了。看著鮮活的人物一個一個地倒下去,我眼前一片茫然。血濺滿了天空,但風在吹,河在淌,還是以前的樣子,只不過在心中少了一點安慰,多了一點悲傷。

  這是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

  8年抗日,我和祁老太爺一家在小羊圈中一同經歷著血雨腥風,一起為家人的失蹤而擔心,一起因家人的死亡而痛苦,一起默默地懷念著相交多年的老鄰居,一起品嚐著“共和麵”的苦澀,並用我們微不足道的方式保衛著自己的家園。看似平凡的小羊圈中,其實處處都唱著悲壯的歌。

  這些鮮活的人物反映了笑的艱辛,他們帶著抗日的夢去了,書上的紙也多多少少地溼了。我帶著沉重的心讀完每一頁,一顆不讓人欺侮的心在我胸膛裡跳動。

  我讀完書,好像有一條民族的重擔壓在我肩頭。一股愛國的火從我的心裡迸發出來,我眼中滿是因我的渺小而產生的悲憤。我放下筆,望著藍藍的天,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感覺我的血液裡流淌著祖先的夢。天空中彷彿出現了小羊圈中所有街坊和齊老太爺一家的笑臉,他們在分享著抗日勝利的喜悅。

  突然,一縷陽光斜射進屋,我趕忙推開了窗戶,讓清風微撫我的臉龐。風慢慢的吹著,用它輕柔的手撫過《四世同堂》的書頁。那古香古色的書頁被風兒吹動,慢慢地向後翻著,直到翻完了這本書。

  是呀,八年的戰鬥,我們都扛過來了,就像風兒翻書,一頁一頁,竟把一本厚厚的《四世同堂》翻了過來。我看著紅日冉冉升起,給大地帶來溫暖,那是天堂中的人們對地上生靈的祝福。風清雲淡,鳥兒歡唱著,人們忙忙碌碌的,祖國繁榮興盛。

  東方的紅日升得越來越高,光芒無比刺眼,誰都不敢正視它了。

  讀完《四世同堂》後,天佑的死讓我珍惜生命,妞子的死讓我珍惜糧食。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我要更好地學習,不忘國恥,一點點積累,為祖國做貢獻,讓世界為中國喝彩。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1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學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已經不記得了。現在中央電視一臺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

  花了3天時間,終於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受感觸。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那麼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說辭會那麼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裡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裡,我從沒說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2

  讀老舍的《四世同堂》,我感觸很深,老舍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躍然於紙。冠曉荷,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人,他的行為作風,品行穿著,無一不讓我感到深惡痛絕。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全城人心惶惶,只有冠曉荷欣喜難耐,他覺得這是一個讓他飛黃騰達的機會,他認為日本人使北平淪陷,是做上大官的好事,他心裡沒有國家。小羊圈衚衕裡,總會有幾個人愛國家,愛北平,錢二少,一個正值壯年熱血的青年,他決定出去抗日,他想要為國家出份力。大赤包卻聽到了這回事,她告訴冠曉荷,去告訴日本人,你就有功可以當官了。迷官迷財的冠曉荷一聽,馬不停蹄的去告訴了皇軍,可皇軍並不體貼他,要讓他在前面帶路,帶日本人進小羊圈衚衕裡,去錢家抄家。冠曉荷以漢奸的身份站在了這個衚衕裡。賣人求榮,漢奸!漢奸!真是令人氣憤!

  冠曉荷他瞧不起中國,因為中國沒有給他一官一職,他甚至覺得英國和法國可愛,倘若英國和法國能給他官職。

  日本人侵略了北平城,那麼這些個官職只能由不抗日的人去當。他為了升官發財,不要尊嚴,不要骨氣,對侵略國家的日本人鞠躬哈腰,阿諛奉承,只為權利。他把利益擺在一切前面,真是無知又無恥的日本人的走狗。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3

  瑞宣是一個很好的視角去觀照形形色色的現象。他有思想而無行動,至少在當前版本里還沒有作出行動,結尾留下了他的即將行動的宣言。

  瑞豐和高第像是一種道理的正反兩面,在對比中,宿命論,報應論喪失了力量。高第,是一位值得大書特書的女子,然而細究其轉向,也不能不承認稍顯突兀。

  錢老人,如高山,然而高山也有他的苦楚;他的思想也是在劇烈變化的,最後很高興能重新看到他與曾經的他合一,中間有一段桐芳犧牲和勸高第時,他彷彿有些可怖,革命中狂飆突進的人,也含有某種迫害的因素。可以說,人生種種,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善惡傾向,都有推進社會向好或向壞發展的可能,世間一謎乃是“度”,老舍先生本人和《四世同堂》中的種種人物,歷史裡的狂歡和瘋狂,都毀滅於失度。

  文化,再愛和平,也要有保護自己的武力。

  一手拿書,一手握拳。心中有愛,腳下有風。中庸和平衡不是錯,只是容易陷於偏頗,它們好像純粹的東西,需要理解和好的環境。而反抗和鬥爭,是逆風局的勇氣,順風局的保障,同樣也總是陷於深淵。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4

  極白的手,會讓人聯想到什麼?是天使溫暖、細嫩、柔軟的手?還是女巫那挖人心肝、拿著滴血匕首,慘白而修長的手?憑藉這雙手,我們可以想象的空間極大,這雙手的主人既可以是面容可愛精緻胖嘟嘟的小天使,又可以是有著勾人魂魄的眼睛和嗜血笑容的女巫。亦真亦幻,讓我們無法猜測。

  大赤包就有一雙極白的手,她的手上擦了有二兩的粉才變得很白。那雙極白的手,曾在藍東陽為她當上所長道喜的時侯極傲慢地抬起了一點點,請藍東陽坐下。曾在打牌重重地摔在桌子上,來恐嚇其他牌友。曾站在院子裡指著桐芳的房間破口大罵。曾叉著腰指責冠曉荷的膽小。曾親熱地接過丁約翰遞來的“英國府”的東西……

  大赤包像一個可怖的女巫,更像一個肥大的狐狸。有著極強的變通能力,透過小聰明來為自己謀取利益。用那雙極白的手從別人的盤子裡帶走一點又一點食物,並且越帶越多越來越貪婪,甚至認為食物的主人總有一天會自願的把的一份留給自己。她總以為是自己在利用日本人,卻不知道是日本人利用了她。可謂是機關盡反失足啊!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5

  我慢慢的鬆了一口氣,輕輕的合上了最後一頁書,揹負著歷史的厚重,彷彿置身於血雨腥風的年代裡,古老的北平城那小羊圈……一幕幕,清楚的在我眼前跳動,讓我為之震撼。

  《四世同堂》是一部描寫抗日戰爭,揭露控訴日本帝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老舍先生用犀利的筆法將每個人物刻畫的活靈活現,謹慎持家的祈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熱血青年瑞全,樂於助人的李大爺,無恥的瑞豐和冠小荷,陰狠得大赤包等等,栩栩如生的描繪出每個人的性格特徵小羊圈的各色人等的榮辱觀,生死存亡,記述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以小羊圈內人們與日本人及罕見的頑強鬥爭為例,表現出中國人英勇反抗日本人,為爭取抗戰的勝利作鬥爭。

  讀《四世同堂》尤使我憤怒的是那一幫漢奸,貪財好色之徒,尤其是大赤包和冠小荷,為了權勢錢而出賣自己的親人,讓人既可恨又可悲,但是又讓我覺得可喜,最後他們都慘死了,沒有一個完整的活下來。

  小說以錢默吟先生抗戰勝利後驚奇地出現在鄉親們的面前,並與祁老人及一家老小慶祝抗戰的勝利而結束,這是完美的結束,是現實,也是讀者包括我願意看到的。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6

  年輪,是一種特殊的符號,是大樹特有的印記,一圈套一圈,一層圍一層,年年增加。默默記錄著世事變遷,任憑雨大風吹。歷經滄桑,辱寵不驚。

  祁老太爺就像是一棵大樹支撐著整個家。一大家人是他的依靠,他也是一大家人的依靠。有他在,無論發生什麼事,都有主心骨,內心都有一種依靠和鼓勵,讓他們不要害怕,勇往直前。

  祁老太爺從小就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戰爭,對於他來說/,戰爭不只是恐懼,更多是未雨綢繆。他堅信在皇城根底下,三個月什麼事都不會解決。他早已不害怕戰爭,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北京老胡同裡的人,生來就是謙卑有禮,祁老太爺歲數大了更是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對衚衕裡的人,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都是很有禮貌,對和白長來的兩個“便衣”亦是同樣,不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這也是祁老太爺的智慧。錢家出殯時,他只是站在街門口,望著抬走的棺材,目送著他們離去。

  祁老太爺臉上的第一條皺紋,每一個人生的智慧,都有是他的年輪,他永恆的印跡。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7

  由於語文老師要求在假期讀《四世同堂》這本書,我便去圖書館看.起初並未引起我的重視,只覺的人物一個接一個的讓人頭昏腦漲,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一個個人物也漸漸的鮮活起來.讓人讀後熱血沸騰.

  這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羊圈中各色人物的榮辱沉浮,讀後,一個陷落的城市深深的刻畫在腦海中,它揭示了日本侵略者殘酷的暴行,表現了安於現狀的人們心靈的震撼起伏和普通民眾透過反抗傳達出來的濃濃的愛國之情.

  在這麼多的人物中,我感動的是錢先生.他的家人接二連三的被日本人殺害,連自己也被日本人打的奄奄一息,但這些卻沒有使他絲毫的退縮,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

  書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為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

  《四世同堂》的讀後感18

  祁家老大和老二,瑞宣和瑞豐,他們一樣:生活在祁家,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但他們也很不同。瑞宣願意全心全意去為別人著想,盡力幫助身邊的人;而瑞豐,更多的是去巴結有勢力,有前途的冠家,圖的是地位與財富。瑞宣擁有祁家祖傳的純樸,那麼瑞豐更多的就和冠家一樣,名利與地位,虛偽,不為別人著想,只想著讓自己更加厲害。

  老大和老二,親兄弟並不志同道合——經常擦出火花,其實老大的一切都做得很好——他氣得要喊出來,與老二動氣。老二就會換種意思句句說到老大最看不起,最自私的地方——也許是冠家,與他們合得來罷了。而且老二還會挑話茬,讓老大很不舒服,於是大聲反駁,老二就會故意去讓長輩知道,讓長輩當靠山。老大就得忍讓,還要控制長輩的情緒和整個局面,想說的又到心裡去了。老二永遠不會成長——他的心裡永遠都是名利、金錢、地位,與冠家的關係。總是想著這些,何時去為國家努力!他長不大,也永遠不會長大,那個有“抱負”的弟弟,他的“抱負”,大哥有嗎?大哥的抱負與純樸,他有嗎?

  這是兄弟,也不是真正的兄弟,他們還會是兄弟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