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武鳳霞講語文》有感

讀《武鳳霞講語文》有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武鳳霞講語文》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去年三月份有幸來到濮陽參加小學語文十四屆年會,我再次領略了武老師課堂的精彩,她高雅的氣質體現出來的是文化積澱,讓人望塵莫及。會後我買了《武鳳霞講語文》這本書,迫不及待的閱讀。她的積極向上,永不服輸的生活態度,深深的感染了我;她的熱愛教育,喜歡學生,對小學語文教學情有獨鍾,對語文課堂的追求和探索,深深的吸引了我。

  一、獨特閱讀潤心田一次偶然的機會,武老師撞進了:“教育線上”,走入了:“教師之友論壇”這一廣闊的天地。瞬間,便讓他感受到了可怕和茫然。行走在他們之間,讓她感受到自己在一點點縮小縮小再縮小。

  在和大家交流中,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讀書的魅力。之後他踏上閱讀的征程。她一讀陳亞東的正規化爭論,唐盧峰的文化觀察,讀葉瀾教授的“生命課堂”。在閱讀反思,反思閱讀,數遍的反覆後,別人的文字就融入了他的血液,他的生命,真正屬於了她。她二讀經典理論書籍如張文質老師的《教育十字路口》,劉鐵芳教授的《守望教育》《走進生活的教育哲學》等,他一邊閱讀,一邊一絲不苟做筆記,讓前沿的教育理念豐富自己的大腦。在閱讀中生成深刻的感受:專業閱讀必不可少,文學滋養尤為重要。如果教育理論建構的是知識體系的骨架,那麼文學閱讀生成的就是血肉,骨架和血肉相依相偎,才能讓我們擁有完整的生命。

  對文字有了極度敏感力,言語中、行動中才能時刻洋溢著處事的智慧和生命的激情,這樣才能感染學生、薰陶學生。回想我們的教學生涯,不也是在閱讀中豐富和積累嗎?自從20xx年來,我校要求我們師生共創書香校園,讓讀書成為習慣,這大大激發了我們的閱讀熱情。我重拾書本,如飢似渴地博覽群書,期待汲取更多的知識和營養。學期初,我和學生一起制定閱讀計劃,並經常互相檢查落實情況。我們相約午後,共讀一本書。我們相聚課件你談我說,共同品析人物的精神。我們同開讀書會,共寫讀後感,交流對語言文字的不同感悟。我們學會了用語言文字準確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寫作的潛能得到激發,智慧的火花不斷迸發。“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何讓讀書成為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終極目標。學校領導對於我們的成長也慷慨解囊,為我們教師訂閱了《小學語文教學》、《河南教育》,從書中我們也捕捉到了每一個對我們有用的資訊,像海綿一樣吸收著大家的智慧,充實著我們的頭腦。“最是書香能致遠”,如何讓讀書成為我們思想的提升,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終極目標。

  二、一滴水折射大海行走在《武鳳霞講語文》字裡行間,你看不到教育專著中的晦澀字,你讀不到“為賦新詞”的牽強,你聽不到不著地面的高調,帶給你的只有“真誠”,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真誠,一個教育名家的真誠:她會告訴你如何樣讓語文課“迷人”——教學中要經常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合適的突破口把文章中所反映的固化的生活和學生賢惠的生活對接,讓他們有機會在二者之間涵泳,促使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做一個高品位的人。 “要讓學生喜歡語文,語文課堂就不能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就不能用一個方法教每一篇語文;要讓學生愛上語文,教師應該不斷地更新教學設計,使每節語文課都像一個極富吸引力的磁場,讓學生得到有效吸引。”她會告訴你“課堂講解”的技巧——“講解,就是這樣在大家一片聲討的時候,悄悄來到我的眼前的,沒有粉飾,沒有預約;講解的問題不在講解的本身,其衡量標準不應該是講了多少,而是該不該講,講什麼,怎樣講才適度;講解的精彩,更重要的是學生的頓悟,是透過講解為學生裝上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將學生帶向遠方。”她會告訴你富有“語文味”的課怎樣上——“‘語文味’源自文字,但發散於教師。教師豐富的語言對學生是一種滋養,豐富的文化底蘊對學生是一種召喚,洋溢智慧的妙語更是對學生心智的啟迪。有了這些打底,再簡單的語文課,再簡潔的設計也會充滿濃濃的‘語文味’,也能悄悄潤澤著教師中的每一個心靈。”

  要善於引導學生走進文字,思考人生,在學生心靈中播撒美好的`種子;還要教會學生學以致用,最終飛離文字,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讓這粒種子生根、發芽。她會告訴你公開課怎麼“磨”——“讓‘智囊團’離開課堂,在課堂上,師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只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高的,學習效果是好的,我們怎麼上都有理由,都是正確的;為自己創造自信,用‘我是最棒的!’‘我是最優秀的!’‘我一定能成功!’這些心理暗示讓自己有信心‘傲視群雄’;關注課前談話,從文字特點、學生實際出發,放鬆心情,活躍氣氛,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合他們學習思考的場域,使他們進入最好的學習狀態;準備N種方案,順應學生思維,靈活安排教學環節,面臨課堂才會‘臨危不懼’,遇到問題才會‘鎮定從容’……”......

  在《武鳳霞講語文》一書中,武老師還強調了教師要學會在語文課堂中注重感情的投入,關注學生學習的交流。在課堂上,要讓學生有思考的慾望。學生有了思考的慾望,便有了學習的動力,一個個思考的慾望連綴起來就是一種思考的習慣。生命語文就是在幫助學生形成這種習慣。這些都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我要透過不斷地實踐,把自己的課上得簡約而深刻,充滿童心童趣,讓自己的精彩講解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與他們一起飛往夢想的天堂!

  從武鳳霞老師個人的成長經歷中,我更體會到: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奮鬥目標,問一問自己到底想要幹什麼,不斷地積累自己,豐富自己,涵養自己,向不同的人學習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珍惜成長的機會,豐滿自己翅膀,使自己的人生目標揚帆起航。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