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範文400字(通用8篇)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範文400字(通用8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範文4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1

  遠離初中教材二十餘年,閒來翻閱,驚歎變化之大,出乎意料,出於對古典文學喜好,重點翻閱了古典文學部分,新編入的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短小精悍、值得品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今讀斯文,好生感慨。“五柳先生”字號源於宅邊五棵柳樹,突出特徵為閒靜少言、不慕榮利;三大志趣為讀書、嗜酒、著文章;生活境況為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讓人刮目相看。

  此文以安貧樂道為主旨,以“不”統領全文:不知何許人也,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家貧不能常得,不蔽風日,曾不吝情去留。此文寓意盡在九“不”中,其“恬淡自足、胸襟開闊、開朗樂觀、意存高遠、耿直率真”之性情躍然紙上。

  掩卷沉思,此“五柳先生”也謂陶淵明人生寫照:“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汙隆,孰能如此乎?”(蕭統《〈陶淵明集〉序》)。

  持此心態者,非獨陶淵明也。魏晉時期,高壓政策及門閥制度,與讀書人自由個性矛盾尖銳,正直之士深受壓迫,且無力反抗,往往借酒澆愁,於醉鄉獲閒靜。實則讀書人之無奈選擇。

  五柳先生借酒澆愁,雖潔身自好、不入世俗、安於閒靜,但其消極避世心態應為當今社會所摒棄,理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2

  繁華官俗,亂紅深處,不灼心淨,我與披掛綠衣的你們邂逅在溫婉的詩韻裡。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揉起腮邊的無奈與堅持,唇邊滿是酒香的纏繞:五柳,你們究竟怎樣將唇角邊的酒詮釋?

  時光荏苒,揀起飄零的緒意,冉冉彈起指尖。藍天白雲下,你們襲一素雅淡妝,倚居山畔,柔挑水紋,激盪出恬淡的韻律。

  我坐在一闕青石墩上,撥起指尖輕撫滄桑的淡黃,腦海滿是歷史人物的辛酸悲涼的充斥。因為有了期盼,孟子最終大放異彩,讓歷史的篇章譜上孟母的欣然。

  遙望歸影,我心依然。

  祈望來生,五柳依然。

  你們賣弄著婀娜的身板, 灑下一枚枚細葉,嵌在孟母的欣然中,也定格在我內心的執著。

  物種的距離並沒能阻礙我們靈魂的相擁,你們是懂我的。典雅如水的私語,窸窸窣窣。我對你說吾生夢幻間,何事紲塵羈,你回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我飲盡最後一滴酒水,作道:

  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作罷,我哈哈大笑。狂舞亂奔的醉翁們與我心靈溝通著,適逸融合。著文章自娛,忘懷得失,這大概就是我長久以來尋覓的那個答案。

  五柳,你們越發張揚了。不錯,你們和我一樣,只希望用掌心間的唯一生命力,敬請去釋放田園小徑處專屬於自己的力量與暖意,敲打這凝滯的憂傷,讓它碾碎於歷史長卷,然後譜下恬美的樂章於這樸素詩行裡。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3

  生活在地球上的動物,都遵循著他的本能而在這個世界上生存著,生命無所謂高貴與卑微,每個生命的個體都是千萬年進化的產物。生命尊嚴的本質在與自由,在於自然而然的活著。

  五柳先生雖然生活狀況窘迫,但他能對此坦然自若。他曾經做過官,之所以辭官回鄉,就是不堪忍受官場的腐敗。他在辭官的時候就明白歸隱之後自己必定是要過一種清貧的日子。但他卻全然不在乎。貧窮不能改變他的志趣。更改變不了他對人生的態度。

  讀過《五柳先生傳》後我問自己:"什麼是人生"?人生沒有輪廓,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這些都需要自己去創造。因為人生本自一張白紙,有些人想用線條裝飾自己的人生,結果卻勾畫的亂七八糟。有些人認為錢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為了錢放棄尊嚴,出賣朋友,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感情。那麼他的白紙上一定畫了一張鈔票。只有一少部分的人生,有一個誠實的輪廓。塗著簡單而不是單調的顏色,散發著充滿快樂的味道。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不是隻有五柳先生的人生才完美,別把生活太複雜化,要求不高,容易滿足,追求不多,容易快樂,很多事情換一種思維,換一種叫的去想,去看,日子就會充滿陽光。《五柳先生傳》中“贊”的藝術效果。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4

  最近幾天看了幾節文言文的講課影片,就以《五柳先生傳》為例,談一談我的感受吧。

  文言文是初一正式接觸的一種體裁,不同於小學語文,文言文字身就比較晦澀難懂,當然初一的文言文是較為簡單的。

  作為初二語文的《五柳先生傳》是寫人的,標題就點明瞭課文的中心人物——五柳先生。文言文的講授一般都是從字詞入手,逐步深入體味文中的思想感情。講五柳先生時,也是先解決疑難字詞,再梳理文章大意,最後深入到五柳先生個人的高潔品質。基本步驟大致都是如此。但其中的細節很難把握,比如如何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與文中人物感同身受,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學生很難掌握,也是老師的教學難點。也是我一直很難攻克的問題。

  影片中講文言文的深層意蘊和思想感情時,一般有重複朗讀或設定問題,來引導學生感知文中的思想感情,這種方法的效果課上不明顯,需要佈置一些課後作業進行檢驗。比如將課文中的一些重要段落或情節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也可以編成話劇,讓學生進行表演,加深理解。

  而對初一的.學生來說,重點是文言字詞句式的積累,其他方面以認識為主。

  以上是我對講授文言文的一些想法,希望對即將到來的頂崗實習有些幫助!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5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文章第一句就有出其不意之感:寫傳為何不說姓名,甚至作傳者連自己的住所也不知道?

  他什麼文不名?通讀全文,理解文意之後大有感慨。五柳先生不慕榮利,隱居山間,著文章示己志,以自娛,從不隨意為他人俯首相屈。這一篇《五柳先生傳》,作者故意隱去了姓字和住地,既往不提,只因宅邊的五柳樹,隨性自號“五柳先生”,這一點讓我頗為歎服。

  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做到這樣淡泊隨性,更何況是有風骨的文人!他的號寫出了他對自然的嚮往,對隱居的嚮往。他認為退隱於山野,幹自己所喜愛的事才是最重要的,名號無足輕重。後來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種豆南山下”、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這一選擇不經意竟名垂千古了。

  陶淵明是田園詩派的元老。正是因為嫻靜少言而嚮往山居的性格,這讓他得以透過文字抒發自己由衷的情感,留下優美的詩篇。從先始的“自娛”,變成了經典的千古傳頌,不知這樣是否有悖他的初衷?然人已千古,卻再也問不到了。但我認為自己的感受與人分享,以至於影響他人是快樂的,你也能將自己的快樂帶給他人,先生應該是願意的吧。

  “簞瓢屢空”、“環堵蕭然”的環境也讓我吃驚。讀到此,一度想象四面土牆立在那裡,邊角苟連著,頭頂上的樹冠便是屋頂的畫面。或許田園隱居的生活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所謂“清高自閒”,那其中的艱苦環境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在那個時代,陶淵明因不想入仕而隱居,不論條件多麼不好,他卻仍然自娛自樂,他是真正的自適在這山林裡。或許這也沒什麼好強調的,在他的心裡,早就有充足的精神食糧和抵禦困境的勇氣。他性格隨性豪爽,“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做法雖是得罪了不少官人,但我確信他因此卻擁有不少知交好友,他們之間定不吝嗇,或置酒而招之,心情定是舒暢罷。在這樣的生活中,或許他才是最幸福的。

  “安能摧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歸去也!脫離了樊籠的陶公,得返自然,好一個五柳先生!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6

  很早以前就聽到過關於陶淵明的故事,他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田園的驕傲與瀟灑讓人敬佩不已,而他所開創的田園一派的詩作對後世影響更為深遠。

  陶淵明的人與詩在千百年後能夠受到如此的推崇,一方面固然是因為他超卓的才華,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他的身上體現著自古為人們所苦苦追尋的那種自由的精神,那種擺脫社會重重束縛的深深揭望。

  原來,我也總以為對自由的強調只有西方的作家才有,我們自己的思想更多的是合乎道德禮法、中規中矩的含蓄深厚,從陶淵明的身上才深深地體會到其中的誤差:對自由渴望的吶喊,是所有人共同的天性,何況在枷鎖更為沉重的中國封建社會。陶淵明對自由的追尋,不是透過激烈的血與火的噴射,而是用一種東方式的隔絕和淡然,用在溫和沉靜中表現出來的卓然不群的傲骨錚錚來表現。

  在人們對一件東西的渴望非常迫切的時候,恰恰說明了這種東西非常缺乏。陶淵明歸隱田園,自甘淡泊,他首先追求的是一種內心的平靜,而在當時那種戰亂紛紛的環境,當是沒有什麼平靜可言;而自由,無論是亂世還是和平時期,在封建的專制下面,永遠都只能存在於不斷的追尋之中。因為自由是站在封建思想和統治秩序的對立面的,任何追求自由的思想和行動,都難以被社會的操縱者所允許,必然都會受到若有若無然而卻感覺得到的巨大壓力。

  但問題的關鍵也恰恰在於不斷的追尋。陶淵明以及後來的崇仰者,尤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都不會放棄表達內心的那份渴望。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7

  今天,我們學習了《五柳先生傳》這篇文章,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五柳先生的“不慕榮利”。

  金錢和名利是十分誘人的字眼。有些人的靈魂就在它們的引誘下被吞噬了。他們拋棄了黨的原則,利益燻心,以權謀私,甚至貪贓枉法。“權”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武器,可有人卻利用手中的權力,窮奢極欲鑽營撈錢 ,一步步走向腐敗,成為錢與權的奴隸,成為錢與權的傀儡。這些人比起陶淵明來說,是不是太渺小了呢?他41歲做彭澤令,上任80多天,因不堪官場汙濁,便棄職而去,()從此過著隱居生活。他的“不慕榮利”,一直被後人所稱讚。再看看當今這個社會,不僅人們做不到陶淵明的“不慕榮利”,而且貪汙受賄。這個風氣既在官場中蔓延,又以極快的速度刮到了社會各個階層,“走後門”已成為當今的“時髦”。諸如,企業要貸款,就得向“行長大人”送紅包;在醫院這塊“潔白”的區域裡,給病人看病做手術,本是醫生天經地義的職責,可患者都還要送禮,否則便無人理你;就連在學校這塊神聖之土上,學生升學中此類事情也層出不窮,且錢能買分,還能買到文憑。可悲!可嘆!可恨!

  清醒過來吧!讓我們向陶淵明一樣,“不慕榮利”,只有這樣,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富強的現代化發達國家。

  《五柳先生傳》讀後感優秀400字 篇8

  其名不揚,其姓不聞,作者故意隱去姓名,著重表現先生的神韻,這篇成為別具一格的傳記文章,文章樸素平淡,卻韻味十足。

  總體概括先生的性格就八個大字:“閒靜少言,不慕榮利。”體現了作者不為金錢而動搖的決心。先生的三大愛好:讀書、喝酒、寫文章,成就了先生異於他人的生活情趣,尤其是讀書時,不在一字一句上過分深究,而是對書中內容有所領會,其意並不在考取功名,效力帝王,而是在使自己能在精神上得到昇華,這就大不同於別人了,先生嗜好飲酒,卻不沉迷其中,不在禮節,不裝模作樣,醉了就回家,體現了作者率真放達的情感,家徒四壁,簞瓢屢空,如此惡劣的環境卻沒有對先生有所影響,卻還安貧樂道,怡然自得,作者追求的是“天高雲淡,寧靜致遠”的恬適生活,無所謂吃穿,先生在意的是寫文章以樂己志,這就滿足了。

  最後議論先生的名句“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正體現了“五柳先生”的精神氣質,只為“舉杯邀明月”不為“五斗米而折腰”,先生的隱居行為,是不與世俗同流和汙的體現,到底這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在此,我不再丟擲自己的愚見,因為作者主要在表現先生的精神,並沒有議論他的行為正確與否,所以,先生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