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望廬山瀑布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1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有一天大詩人李白出去遊玩時,聽朋友說:廬山風景很好,於是李白就乘坐馬車來到廬山腳下,李白在廬山腳下向上看,山頂在雲中諾隱諾現,李白想山腳下就這麼美,李白想走上山時,突然看見有人在山邊的小屋裡,李白走了過去,想向那人問上山的路,那人很好心,把上山的路告訴李白,李白知道上山的路後,就一步一步地走上山去,李白在山中看到了一些奇花異草,李白一步一步地向廬山深處走去,李白突然聽到了瀑布的隆隆聲,又看見旁邊有一條小溪,李白再往廬山深處走去,李白又走過了一片森林,突然在李白的面前出現了一條瀑布,李白站在瀑布旁邊往下看下面不知道有多少深,李白所站之處離山腳不知道有多少丈。李白站在瀑布邊瀑布的誰都會緊到他臉上。李白下山去。李白在山下看瀑布就像從天流下來的。

  這就是我的《望廬山瀑布》的想象。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2

  黃老師執教的《望廬山瀑布》一課,向我們呈現了完整的古詩教學流程。

  從課始的讀題、釋題到逐句理解詩意再到古詩的朗讀,看得出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是經過精心的設計。雖然是二年級,但課堂上黃老師注重對學生學習古詩方法的滲透:結合課件上的圖片和詞語手冊中的字義,讓學生嘗試著說說。同時注意古詩的深層理解和拓展,如教學“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三千尺後的泛指的拓展,以及最後描寫瀑布的詩句的拓展,黃老師是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個人覺得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教材的處理更適合高年級的學生,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面應該有一定的.難度。

  低段的古詩教學應該是以朗讀為主,一開始的讀正確、讀通順,讀後對詩意的一個大概的理解,再到最後的感情朗讀,讀時注意朗讀的面以及點,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這樣可能更適合低段的孩子。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3

  我讀了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住了。

  他把山上的雲霧比作“香爐生紫煙”,讓人如入仙境。他遠遠地望著瀑布,彷彿看見一個銀色的簾子從天而降。這簾子掛在這裡多久了呢?也許是幾萬年了吧!大自然真是太奇妙了!

  從這首詩中,我感受到了詩人李白曠達的胸懷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他用大膽誇張的手法來描寫瀑布的美,從人間寫到了天上,從眼前寫到了夢幻。祖國山川的美好全都被寫下來了。

  我要好好向他學習,用美好的詩句歌頌偉大的祖國。

望廬山瀑布讀後感4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讀罷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我彷彿置身其中,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映入我的眼簾……在一個碧空萬里的晴天,我站在廬山的腳下,高高升起的太陽張開笑眯眯的臉,光芒照耀在著名的香爐峰,香爐峰立即呈現出紫紅色的美麗色彩,與山頂上瀰漫開的雲霧、水汽混為一體,好似香爐中升起的陣陣煙霧,在山峰中繚繞著,景色十分壯觀。

  站在山腳下,向遠處眺望,只見山峰中瀑布恰似一條白色的長簾高高垂掛,它從陡峭的崖上飛流直下,象銀河從天灑落。奔流的瀑布象”飛“一般從山頂直瀉而下,洶猛又迅速,好象有三千尺長。因為底下是茫茫的雲霧,深不見底,沒有人知道它有多高、又有多深,身臨其境,彷彿置身在天堂一樣,又好象是九天之上的銀河灑落了人間。我急忙捧起雙手想去觸控,”啪“的一聲響,我猛地一驚:書掉了下來。我摸摸自己,恍然清醒過來,原來自己還在家裡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