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讀後感

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口氣讀完鍾文慶先生的《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這本書,不得不被鍾先生深刻的思想見地所折服,他以生動的文字將枯燥乏味的財務術語闡釋得通俗易懂,作者以他多年的財務經驗及深刻的思考向我們廣大讀者展示了財務的本質,令人耳目一新。由於個人財務專業知識缺乏,該書打動我的其實並非來自於對專業知識和詞彙深入淺出的解釋,而是作者針對每一項財務概念背後所蘊含財務智慧的不凡見解與人生啟迪,正如作者自己所說“這本書的內容包括了公司財務管理的主要方面,除了想透基本的財務概念和原則之外,這些在我看來如同財務的DNA一樣重要,還包括如何分析和管理這些財務概念以及財務報表,如何利用財務思想管理商業風險,如何實現財務在企業中的價值,以及財務智慧的四層境界。這本書也許不能讓你學習到更多的有關‘術’方面的知識或技巧,但是能夠使你領悟一些更有意義的財務意識和財務智慧,悟到一些財務之‘道’”。確實如作者所說,“道”比“術”更重要。“道”是本質和精髓,“術”是技巧和方法,二者良好結合就會相得益彰;反之,如果一個財務人員未領悟財務的“道”而片面追求財務的“術”,最終會陷入思維的泥沼。因此,我想談談從這本書所領悟的財務之“道”。我認為,本書作者所要表達的財務之“道”主要有如下四個層次:

  第一層是想通,透徹地思考

  作者開篇就提到財務是個真實的謊言,這句話的用意何在?到底什麼是財務、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什麼是成本、什麼是利潤?作為一名出色的財務人員不應只停留在書中的概念上,而應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為什麼說財務是一個真實的謊言?正如作者在本書中提到的那樣,財務的前提是假設,不同的假設可導致利潤的不同,不合理的假設虛增或者壓低了利潤,要想鑑別出財務的真實程度就要學會看懂財務數字,實際上是要了解財務數字背後的假設。再如,什麼是財務?對於商業活動來說,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是財務語言。但是現實生活中,這種通用語言並不真的能通用。很多人不明白資產和負債的區別,不明白利潤並不是真金白銀,不知道如何看懂財務報表,不知道怎樣利用時間價值判斷投資回報。財務的專業詞彙,特別是那些翻譯過來的詞彙阻礙了很多人瞭解財務的興趣。因此,一般人看財務就猶如霧裡看花。正確掌握財務語言,想通這些基本概念,是通向財務世界和財務智慧的第一步。

  第二層是審慎,這是財務的判斷力

  做財務一定要遵循審慎原則。財務的審慎原則要求在不確定的資產評估或盈虧計算時,

  要充分估計到風險和損失,選擇對財務結果較為不利的那一種。一句話,就是寧可承認不確定的'壞訊息,也不承認可能的好訊息。具體做法,就是推遲確認可能的收入,儘早確認可能的費用,低估資產,高估負債。比如預提應收賬款中的可能損失,建立壞賬準備;期末存貨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價;用“後進先出法”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固定資產按“加速折舊法”計提折舊等。總之,有不確定因素存在的時候,總是“選低收入和選高費用”。審慎原則可能會與其他原則發生衝突,但是審慎原則是財務的底線,必須優先遵循審慎原則。

  第三層是知道下一步做什麼

  知道下一步做什麼實際上就是指做好計劃,即財務預算。企業的財務管理智慧就體現在財務計劃即預算上。預算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的一種主要方法。全面預算管理已處於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地位,它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把組織所有關鍵問題融合於一個體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

  明確預算的目的。預算的目的性很強,它為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溝通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工具。預算的思維與日常的“因為這樣了,所以應該那樣”的因果式直線思維不同,預算更多是“為了那樣的目的,所以應該這樣做”的“目的—手段”式思維。目的是預算的核心。

  考慮預算的複雜性。預算制定過程中,首先由高階主管定出公司的戰略規劃,並確定公司各業務單位共同追求的目標。在這一階段,整個過程大部分是定性分析。然後,部門經理和全體員工將第一階段制定的定性的市場目標轉化為一整套分部門的內部行動措施。最後,部門全體員工在第二階段所確定的行動措施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套定量的計劃和預算。由於預算通常與目標以及業績考評掛鉤,牽扯到各個部門的利益,預算的制定和執行過程又是個鬥智鬥勇的過程。

  執行預算要有彈性。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發覺到傳統預算的侷限,對於小型企業,快速應對變化的環境是這種公司的生存之本,預算必須要有足夠的彈性。在預算執行的過程中需要對下一週期的目標做滾動預算。根據前期銷量、當期預算、去年同期銷量、自然因素、政策因素等變化更新預測,從而調整生產、庫存、物流等指標。

  第四層是平衡,不要過於貪婪,凡事適可而止

  財務的美似乎與痛苦始終如影相隨。選擇做財務就意味著在選擇痛苦和挑戰。痛苦的表現在於無時無刻不處在兩難的境地。由於財務本身的性質決定,財務要求保守,要求審慎,要求理性,要求乾乾淨淨,要求冷眼地看路,必要時毫不留情地踩急剎車。人生也何嘗不是如此呢?人生短短數十年,無時無刻不在面臨各色各樣的抉擇,是選擇利己還是利人?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私慾,但是為什麼我們會稱有的人是自私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把握好利己與利人之間的平衡。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生在世要適可而止,凡事都要把握尺度。正如鍾先生在文中所說,經營企業不是百米衝刺,而是馬拉松賽跑。今天的中國社會在加速早熟,生長週期在加速縮短。家長們唯恐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從小就讓孩子承受沉重的競爭壓力。青少年總是希望跟自己的同伴們不一樣,於是拼命擠入成年人的行列,像人為催熟的水果,似乎只是比別人領先一步就會取勝,結果往往是所有青少年有都一樣了。成年人呢,則在拼命擠入少數成功人士的行列,不惜一切代價,只要越早成功越好,40歲就退休快成了成功人的標杆。很多人忘了高速發展意味著的是加速折舊。這些話我都深有同感,經營人生與經營企業都是一樣的,走得快不如走得穩,走得快不如走得久。任何以健康、幸福為代價換取人生的快速發展的做法,在我看來都是不可取的,在我的眼中,人生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以金錢作為人生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那樣的人生至少不是我想要的。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東西,譬如親情、友情、愛情都是值得我們去用心追逐的。

  綜上所述,財務智慧的第一層是想通,透徹地思考;第二層是審慎;第三層是知道下一步做什麼;第四層就是平衡,不要過於貪婪,凡事適可而止。作者對財務智慧的深刻總結,也激起了我對於人生的共鳴,這亦可以歸結為了人生的智慧。首先,人生應該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從錯綜複雜的事物中看清它的脈絡和骨架,如庖丁解牛。其次,做人處事應該慎言慎行,每個人都需要為其一言一行負責。在拿破崙眼中,“審慎”表明的是一種行為,這種行為是隨經驗而增長的智慧的結果,是成熟的表現。再次,人生當有目標。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行走在世間的一副軀殼。人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計劃,確定目標,並清楚地知道為了達成目標該付出不懈的努力。最後,我認為人生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平衡,即我們常說的中庸之道。人生要面臨無數次的抉擇,而這些抉擇很多時候都是兩難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無力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唯一能做的是保持平和的心態,有所為有所不為,凡事拿捏好分寸,一切力求適中、適當,適可而行,適可而止。這就是我從中悟出的人生四境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