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後感500字範文 昆蟲記讀書筆記

昆蟲記讀後感500字範文 昆蟲記讀書筆記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書筆記吧。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後感500字範文 昆蟲記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昆蟲記讀後感500字範文 昆蟲記讀書筆記1

  我喜歡昆蟲,也曾飼養過昆蟲,在草叢中尋覓,在穀物中翻找那些蹦跳的、蠕動的小傢伙是我的一大樂趣。起初只是出於好玩,為了滿足好奇心,而把蟲子作為自己的寵物。自從看了法布林的《昆蟲記》以後,我對昆蟲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再也無法把這些小生靈純粹當做小寵物來看待了。

  曾在草叢深處捕獲了綠蚱蜢,關在玻璃瓶中,放入幾根草飼養著,但沒過多久它就絕食自盡了。對此我納悶了好久,實在想不出這是為什麼。看過《昆蟲記》後,我知道了原因,法布林寫道:“一個休息日,我正在門外散步,突然有什麼東西從樹上落下,還不停地叫著。我跑過去一看。原來一隻蚱蜢正在貪婪地撕咬一隻蟬得腹部。蟬徒勞地叫著,不斷掙扎,蚱蜢則死咬住不放,把頭深深紮在它的內臟中,一小口一小口地拽下來。”原來,蚱蜢是食肉昆蟲呀!

  有了養蚱蜢的經驗,我對於飼養昆蟲更加謹慎了。在瞭解到蟬吃樹葉的汁後,我事先放入了幾片樹葉,再把“囚犯”關入牢房,滿心歡喜地等待著它的變化。大約過了20個小時,當我再去觀察它時,卻發現這可伶的小蟬“六腳朝天”地躺著。我拉開紗窗,想借光細看它時,這小囚犯竟然“死而復生”,飛走了。看來這小昆蟲也會騙人啊!

  在《昆蟲記》中,作者法布林告訴我們許多昆蟲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從圓網蛛到聖甲蟲,這兩位看似冷酷的媽媽實則是不惜用盡自己最後的精力為兒女毫無保留地獻出所有的絲,所有精緻的食物;總被人認為溫柔可愛的螢火蟲竟會以閃電的速度獵食蝸牛;看著笨拙的“大孔雀”蛾幼蟲會織出構造巧妙的繭……這些事例都表明了昆蟲擁有人類難以想象的智慧。

  記住蟲子並不渺小,蟲子也有值得我們人類尊重的大智慧。

昆蟲記讀後感500字範文 昆蟲記讀書筆記2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鉅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林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彷彿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象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林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

昆蟲記讀後感500字範文 昆蟲記讀書筆記3

  記得小時候每次新學期開學領到新書時,總是迫不及待地挨本翻個遍,還不時地將臉頰埋在書裡,聞著那沁人心脾的油墨香味,深深陶醉其中。是的,書香伴我成長,讓我在書籍海洋裡盡情遨遊,汲取知識,增長才幹,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這天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林,法布林自幼喜歡昆蟲。書中介紹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婚戀、繁衍、死亡等。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關於昆蟲的很多不為人知的事情,比如田野裡經常閃爍著的亮光,大家都知道是螢火蟲的傑作吧!以前,我以為螢火蟲只吃樹葉、草,讀了《昆蟲記》後,我大吃一驚———螢火蟲竟然是肉食性動物,主要獵物是蝸牛。螢火蟲先用嘴裡的兩顆獠牙向蝸牛注射毒素,再用一種特殊消化液把蝸牛液化,蝸牛就這樣成了螢火蟲的美食。

  讀了《昆蟲記》,我知道了大自然的奇妙,昆蟲界裡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後去探究昆蟲界的事情,完成法布林還沒完成的事。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樣平凡的,我們要把平凡的一生充分利用起來,不要讓自己的一生無聊度過。人的一生雖短暫,但我們要在短暫的一生中讓自己快樂,把自己的一生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上,好好利用寶貴的一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