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求甚解》有感

讀《不求甚解》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不求甚解》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求甚解》是我們新學的一篇馬南邨的駁論文。

  這篇文章批駁的論點是“不求甚解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好的。”

  然而,當我不知道這正是作者所批駁的論點時,一看到這個論點,就皺起了眉頭,怎麼回事?哪能這麼絕對呢?就連我們學的書本知識,在講述一個道理時(包括真理),也都有一個前提條件。再說了,不求甚解又有什麼不好的呢?學知識,可以是打破沙鍋問到底,又怎麼不可以“不求甚解”了呢?

  我可以說,不求甚解是智者的選擇。因為只有不求甚解,才能夠博覽群書,如果硬要咬文嚼字,說不定到最後連作者本人的意思都會誤解了。

  我帶著這樣的心情,有些不服氣地繼續閱讀下去,讀完全文,我的心情也不能平靜下來。然而卻不是因為不服氣了。

  作者先解釋了“不求甚解”的真正含義,批判人們總是愛誤解陶淵明的原意,將這句話的前一句“好讀書”給忽略掉。又舉出多個典型的例子,例如諸葛亮觀其大略。最後,作者馬南邨又著重強調了“重要的書要反覆讀”這個大道理。

  我忍不住要為作者點個贊。這篇文章觀點明確,反駁理由充分,又十分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自然而然地引起了我的共鳴。

  作者說,有的書,第一次看沒看懂的,放過它,下次看可能就懂了。還有的`書,你第一次看自以為懂了,可當你再看一次卻發現並沒有懂。

  這使我想起了姐姐的話。

  姐姐那天跟我說,小的時候看《大話西遊》,笑啊笑啊笑,就像是個笑話。長大了又看一遍,才能體會到其中真正蘊含的是什麼。

  這不也是一個意思嗎?

  還有的時候,我在看書,看著看著就會翻回前面再看一遍某個沒看懂的地方,然後“哦”一聲。知道為什麼嗎?

  正如作者所說,一本書看著糊塗起來,知道結局才恍然大悟。

  這樣的感受實在太多了,有時候看書,越看越懵。此時,如果你要一字一句地嚼爛來細看,我不知道你會不會真的懂,但我是越來越暈。不如做到不求甚解,再往下看,就一定會找到你想要的答案的!當然也要除了作者並不想讓你懂。

  也只有遇到不明白的,不求甚解才能夠博覽群書,將知識裝進大腦,如果你硬要咬文嚼字的話,那麼,祝你好運吧!你可能連一本小學課文都看不完了。

  還有,請一定要記住“不求甚解”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好讀書”!

最近訪問